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55|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诗歌的地方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3-4-18 1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湖广诗会上的即兴发言

     我拿这么厚的讲稿上来大家不要紧张,这是谭克修的文章,我只是在他纸背写了几个我发言的关键词;我也会比较快讲完,遵守规则,不会像张执浩讲得那样久吧;再就是我按照谭克修布置的内容来讲,我中午到会才知道议题,谈谈诗歌的地方性。
     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这是无可质疑的。包括我们现在开会的房子,我们所有与会者穿的服装,我们开会的方式,都已经跟全球各地完全一样的了。谭克修今天搞这个活动说不座谈,非亚跟我说是不是座谈的形式轻松一点,可谭说要走上台来说,我就上台来说。第一是庄重一点;第二点全球化也都是这样的,国际诗会似乎从来没有座谈的,每个人无论你想说什么,你都必须站上讲坛去说,这是一个规矩。所以说全球化影响了我们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我们的表达方式。很多年前我去日本参加诗会,刚好那几天日本一家大报(我记不得是《朝日新闻》还是《读卖新闻》了),颁一个诗歌奖给一位日本青年诗人,年轻的诗人似乎也在一起聊天,他获得了相当于日本传媒大奖的诗歌奖。因为我不懂日文,我当场就叫田原把那首诗歌大概翻译给我听一下,我觉得跟一个中国诗人写的口语化的,生活化的诗歌好像也差不多。所以我觉得全球化渗入到了我们的方方面面,在这种背景下来谈诗歌的地方性,特别有一种意义,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性就特别重要,特别有价值。因为关于文学的常规说法是人学,那么诗歌表达的是人的精神丗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与个人有关,与家庭有关,与族群与地方有关,特别与汉语性有关。在中国来说,全球化背景下更要凸显诗歌的汉语性的表达。诗歌的语言是很难翻译的,今年有计划在美国出我一本英文诗集。故而我先要整理过去几位汉学家翻译的我的诗,前不久给了美国的一个网站看一下,是西敏翻译的,西敏的知名度很高,他们都知道。当他们看到西敏翻译的我那首《人民》,他们认为他翻译的跟我的汉语还是有点差距,我昨天我问我儿子,因为他英文不错,我小孩他不写诗,他告诉我,觉得英文的翻译确实语感出不来。我举这个例,想说明诗歌从语言性来说,跟别的艺术,比如绘画和音乐的共通性有区别,诗歌这种形式本来在语言上就是带有国家和民族的性质的,这是我想讲的一个意思。
       第二,诗歌就它的本质来说,是非中心化、多元化的,艺术的独特性、原创性要求不能大家都写成一样的,所以中心化、一致性的写作是违背诗歌本身的规律的。强调地方性跟诗歌内部的运动是相吻合的。由此我讲一下“湖广”诗歌的地方性,“湖广”这个词在历史上它本来就是一个确定的名词,谭克修的活动公告说“湖广熟,天下足”,可见湖广这个概念并不仅仅是我们四家诗刊提出的,它本来就是历史上曾经固定化了的一个关键词。湖广我觉得它有几点是跟别的地方不同的,第一我以为是水文化,长江、湘江、珠江,还有湖也特别多,特别是湖南和湖北,湖泊特别多。而广东、广西还有海洋。所以在中国的地域文化里面,我们强调的地方性是水性,地方性与泥土有关系,但我们的泥土是水性的泥土,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这种水文化跟其它省份有明显的不同。第二,我们的诗歌传统也是不同的,湖南湖北在古代属于楚文化,广东广西在古代是百越文化,当然后来衍生为岭南文化,岭南也包括海南。楚文化里面有它的魔幻性,从屈原的诗开始,屈原的诗我以为千百年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过分强调了它对家国的忧患意识,屈原诗歌跟中原文化的区别,更多的是带有魔幻性,像《天问》《山鬼》《湘夫人》等等,带有很多非理性的神秘性,在两广的百越文化传统里,我觉得魔幻也是它的特点。故而除了水文化,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地方性。再一个就是近现代性,因为近现代的革命都是在这四个省发生的,无论我们喜欢的革命还是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不那么喜欢的革命,比如太平天国,是一个广东人跑到广西去发动的,最后被湖南人镇压的。比如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在湖北,但是毕竟这场革命是孙中山发动的,这是公认的。之前就在广东搞过好些起义,黄花岗啊、惠州啊,没有取得胜利。但是湖北是新军,精锐部队,有汉阳造,今天我从武汉过来他们送了我一盒新汉阳造,锅这些东西。可当年的汉阳造是步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所以武昌那里一闹,帝制就推翻了。当然湖北那边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保卫战死了七千人。黄花岗七十二位烈士,有点相当于游击战的意思,武昌首义则是精兵厉炮。不仅辛亥革命跟湖广有密切关系,北伐也是,还有很多。社会主义革命也是湖南人毛泽东,包括湖北的林彪等人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胜利的,它对立的另一面,桂系是其中很大的势力。所以这四个省在近代来说跟中国命运的变化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是我的一点感受。如果我回头讲更小更具体的地方性,讲广东诗歌的地方性的话,我觉得岭南文化在今天来说是一种生长着的地方性,它有特别大的包容性。首先广东人口在最新的普查中已经变成了全国第一,就是说有户口的人口已经是全国第一了,还有几千万没有户籍的流动人群。以前人口应该是河南,四川等省第一,如今为什么广东第一,不可能广东出生了这么多人,是全国各省入粤的人这三十年来特别的多,所以广东的诗人各省来的都有,包括我们今天的十个人,像世宾、唐不遇是本土诗人,其他的有湖北来的,广西来的,云南来的,河南来的。诗歌写作的杂交性,这种杂交文化,我觉得是广东诗歌的新背景,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广东呈现出一种商业背景下的都市性。当然现在全中国也都在商业背景下了,但是,广东毕竟从当年十三行开阜最早到现在,就是从明末清初到现在,包括如今的改革开放,商业背景是先行发生的。这种背景刚好和整个西方或者是世界的格局相关,所以我觉得谈到广东的地方性,我个人理解,应该强调这一方面。包括我前面说过的海洋性,这种海洋性也涵盖与海外的交往,人员的流动很大。仅举一例,我去年去美国,在洛杉矶,碰到《新大陆诗刊》几位诗人,他们请吃饭,那几个人都是广东人,上个世纪80、90年代以后才出去的。说起来是美国的《新大陆诗刊》,但编者好些都是广东的,这种海内外的流动性也是广东诗歌的一种背景。再就是南方性,这里更强调的是南方之南,中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省,它更中南。云贵川是西南,还有些省是江南。当然不能说南方就是我们,它们是江南西南,在南方之前有词的限制,偏正结构。故而好像广东更南方一些,这种南方性,海洋性我觉得是广东诗歌需要考虑的地方性。还有一种地方性就是虚构的地方性,比方说前不久我读到东荡子的一本诗集《阿斯加》,全世界都没有阿斯加这个地方的,也没有这个事物,可东荡子整本诗集里面都写阿斯加,他已经在诗歌里面创造出一种地方性。在场重要,虚构在诗歌写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一种地方性。我就围绕谭克修的命题发言,因为我今天到场才知道要谈诗歌的地方性,我这几天有点糊里糊涂的,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5-12 13: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4-22 16:41 | 只看该作者
推荐给微博荐读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4-22 14:08 | 只看该作者
有意义的课题。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4-20 1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朱荣兴 于 2013-4-20 22:26 编辑

杨克诗人好
您的发言是讲文学地理学的学术,文学地理学已渐成为古今文学研究的当家重头戏之一。它开拓了大量地方的和民间的与民族的资源,土生土长的或离开当地山水便不活的那种土壤和养料,这些与书面文献构成直接联系,连通广泛的对话关系,因此我们的文学研究有了新视野,辟出了新的知识视镜,增大了思想维度,趋于多元而又溶于大中华,激活了看似冷冰冰的材料所蕴含的生命活力,必催开春之繁花。转一段:"文学地理学的基本思路,即在过去文学研究注重时间维度的基础上,强化和深化空间维度,展开了与中国文化特质相关的诸多空间要素;文学地理学的精髓,也是文学地理学的第一原理,在于使文学接通“地气”,恢复文学存在的生命与根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4-20 09:54 | 只看该作者
诗歌的地域性,我举双手赞成!在我的诗歌里,就有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4-19 22:04 | 只看该作者
环境不同诗人的所扑捉的意象不同所以诗歌的风格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4-19 18:1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3-4-19 17:10 | 只看该作者
不但是地方,不同的网站也有诗歌的不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4-19 13:34 | 只看该作者
杨主席!请您带头搞一个“广东诗人联谊会”(包括网络诗人)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4-19 09:52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4-19 07:50
诗歌就它的本质来说,是非中心化、多元化的,艺术的独特性、原创性要求不能大家都写成一样的,所以中心化、 ...

地域文化是对诗人的创作有一定影响的,譬如:语言、心理学层面的内容·····。但实际写作中,我们无需为自己划一个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8 14: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