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遗风志异】人物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弦 于 2012-3-4 09:57 编辑

    近日想起往日在论坛玩的一批朋友,贴旧作,怀念,祝福。
                                             
                                      【遗风志异】人物篇

          -----闲着无聊,拿宣城论坛敬亭遗风文学版的诸友网名开唰,惟图一乐。
[宛陵生]

    遗风别名宛陵,座落古徽州南,虽为小城,却不乏高人奇士,然游手好闲之辈也有之。南街有一浪荡子弟姓曾名经顺,唯好山水风月之乐,惯看流霞飞壑,流连花街柳巷之间。虽放荡不羁,然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无一不精,堪称才子,自号宛陵生。

    一日,宛陵生把酒邀月,大醉。恍然间,忽觉窗无风自开,有暗香浮动,正困惑,一红裙女子翩然而至,杏眼桃腮,仙姿逸貌。宛陵生慕其貌美,心旌荡漾,欲求欢,佳人却解怀相投。得此佳人,宛陵生日日与之吟诗作对,足不出户。

    街北有泼皮孙三,闻后借故赴曾府窥之,见女貌垂延三尺。一日,曾因事外出,孙三入曾府,与佳人示意,佳人怒,遂招徽地文狐咬之,孙三狼狈而归。方知佳人乃妖,敢恨不敢言。

    孙三寻思道:“如此尤物,吾未得之汝也不可得。”遂上遗风寺,欲以重金请磬音法师降伏妖女。磬音因欠财主百发三千数年赌债生愁,便承下。于孙三同至曾府,磬音法高,佳人不敌。情急中,佳人冲宛陵生一拜,化荷一株。宛陵生悲愤欲绝,置荷于园中池,每日望荷恸哭,茶饭不思。半月后,荷开一花,迎风而笑,似是故人。

    从此,宛陵生痛改恶习,不复拈花惹草。守于荷前,闲暇著书。每日必以青山之绿水换入池中养护。故遗风城时闻汩汩灌水声至今,此乃昔日浪荡子弟宛陵生所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0:22 | 只看该作者
乐冰 发表于 2012-7-9 15:42
好文章多读几遍无妨

这是几年前在宣城论坛玩时,拿朋友们网名取乐写的,谢谢乐老师鼓励,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7-9 15:4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多读几遍无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7-8 10: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乐冰 于 2012-7-8 10:45 编辑

篇篇精彩,字字如矶。亮高、精华、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弦 于 2012-3-4 09:55 编辑

[秋风凉]

孙三与孤若寒行将不远,楼后又闪出一人,月光下白衣如雪,面容俊朗,眼眸幽深,手持骨扇,同色缎带将头发高高束起,英姿飒爽间更添几分飘逸。他缓缓踱至楼前,待二人走远,方朝客栈而去。

来者何人,正是孙三白日所见三人间打探自个的稍矮那个。此人行走江湖口碑颇好,平日行侠仗义,喜执一把骨扇,很少失手,速度之快叫人难以言喻。因扇面题有“秋风凉”三个大字,江湖人送外号“秋风凉”。时间一长,至于原本姓甚名谁,反无人知晓。

三年前,秋风凉与劫匪手中救下一进京赶考古姓书生,见其盘缠被抢,又有重伤,动了恻隐之心,便亲自护送。两少年,一个有胆有谋,一个有材有学。一路上二人互生敬意,遂结金兰之好。进京不久,便传喜讯,古草皇榜高中,又招为驸马。高兴之日,古草哎声叹气,懊悔当初不该赶考。问及缘由,古草道出家乡早有佳人,正等他高中回乡完婚。无奈,皇命难违,可怜古草身不由己。临行,再三嘱咐秋风凉,务必去皖南将凤儿姑娘安顿好。

至遗风城,原本受友重托,为其探访佳人而来。孰知一路传言展昭在此,切磋之心顿生,于是便有方才客栈一幕。

与客栈坐定,记起古草所托之事,秋风凉想起遗风城凤儿姑娘,不知她得知古草消息,如何能抗得住,不免为她担心。感伤之余,由凤儿姑娘又勾念起心中另一人,她就是青山妹妹。秋风凉这三字含义,外人并不知晓。秋风凉自个除外,恐怕就是当事人,也就是隐藏他心头多年的青山妹妹。可此际,他的青山妹妹又在哪里呢。

青山与秋家乃世交,父亲同朝为官,一文一武。两人自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青山习字,秋风凉就一旁习武。两个孩子聪明好学,青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秋风凉则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早早军中供职。可惜好景不长在。青山父亲遭人诬陷因文字获罪下狱,秋父力保不敌遭祸害被罢官职。待秋风凉军中返回,青山家已是庭院紧闭,人去楼空。握着青山相赠骨扇,悲愤交加的秋风凉,大病一场。

从此秋家公子不知去向,江湖上多了一位执扇侠士,那把骨扇正是青山赠与秋家公子的定情物。只不过扇面上除了青山所作双飞燕原图外,多了“秋风凉”三个遒劲大字。(未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弦 于 2012-3-4 09:55 编辑

[孤若寒]

这日,店主一元富翁正抱着算盘犯困,门外走进一高一矮一瘦三人,只见高个身着天青色长衫作书生打扮,矮个身着白衣手执一把骨扇,瘦的则是头戴方巾腰悬长剑,一脸冷漠。

有人送银子上门,一元富翁笑脸迎上前:“三位爷,住店”?孰料前面高个瞧也不瞧一眼,与桌边坐定,拧起茶壶自管自倒水。凑个没趣,一元富翁将目光移至后面两位,中间矮个没头没脑冲他道:“展昭可在此住”?正欲接腔,见孙三从楼道下来,忙问:“孙爷见识广,可知晓展昭?”孙三朝这仨瞅瞅,摇摇头径自出门去。后面的瘦子一边打量着孙三,一边头也不回:“给我备间上房”。

来得这仨不过是碰巧一块进店投宿,压根不是一伙。一元富翁平日只管拨拉算盘数银子,哪里知晓这仨来头。倒是近日许多陌生脸孔与遗风街头晃荡,着实让一元富翁与邻里纳闷过好几回。

孙三没走多远,便有个纸团滚至脚下,躬身拾起展开,潦草几字:谢眺楼见。望望四下无人,寻思此事或许与客栈打听自家的那个矮个有关,方才虽是擦身而过,已觉出此人功夫相当了得。令孙三不解的是,这一路随文狐而来,并未暴露行踪,外人如何知晓自个不在开封已到遗风城?不知此人是寻仇还是为比武而来。想到此,孙三自嘲一笑,朝谢眺楼方向一名叫红豆山庄的酒店而去。

谢眺楼位于遗风城内,乃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任遗风太守时所建。谢眺任职期间,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理事生活皆于此。唐初,遗风人为怀念谢眺,于旧址新建一楼,取名北楼。后李白多次来遗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因李白诗被人广为传颂,故该楼又称谢公楼、谢眺楼。引得各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登楼观赏者络绎不绝,赋诗题咏者亦常有之。

来至楼前,已是月露娇容时分,游人皆已散去,谢眺楼亦恢复原本的宁静。孙三未见矮个,遂径直上楼,仍不见人影,正欲下楼,身后传来:“留步”。孙三一楞,柱旁闪出一瘦影冲孙三一抱拳:“在下孤若寒,恭候展大侠多时”。借着月色孙三这才看仔细,此人正是先前客栈见过的瘦子,行头已换,此刻劲衣束发,干净利落不说,一股英气隐隐逼人。孤若寒何人?乃武林新创门派无情派掌门人。孙三跟随包拯,公务繁多,江湖事虽时有耳闻,却不曾谋面,当下不识孤若寒亦属正常。

原来孤若寒办事路过徽地,途中传闻展昭现身徽地,顿生切磋之心,沿路寻至遗风城,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进遗风城客栈便巧遇,当时展昭虽未承认,孤若寒已胸中有数,此人不论身段或长相均与所闻相符,尤其手中兵刃,剑气纵横,必乃传说中巨阙无疑。心中是既惊又喜,碍于展昭不愿露面,只身尾随至无人处丢一纸团,邀展昭与谢眺楼一晤,一为商酌切磋之事,二为借机观赏这座闻名遐耳的江南名楼。

孙三虽在庙堂,心存江湖,本是性情中人,与孤若寒一见如故,两剑侠是惺惺相惜。二人寒喧一阵,话归正题。孙三道,此行重任在身,未完成使命不便现身,切磋眼下怕是不行。思索片刻,与孤若寒酌定,八月十五月圆之夜,谢眺楼前一试身手。

言毕,二人起身下楼,一个往客栈方向,一个朝敬亭山方向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弦 于 2012-3-4 09:54 编辑

[徽地文狐]

适才翻墙入院悄声隐去之人,乃遭展昭追捕数月之久--徽地文狐。文狐何许人,何故与展昭结下梁子。要道个明白,此番话长。

几年前,包拯由庐洲被召回京受命监察御史,千里迢迢由家乡带来一枝宣笔。众所周知,毛笔易损,不好保存,历代留传下来之笔是少之又少。包拯捎上这枝笔,想来若非留传精品,该有其独特之处。

宣笔与盛唐时期曾被作为贡品进献朝廷,至宋时仍负盛名,颇受文人墨客喜爱,当时以兔毛制作为上乘,包拯这枝独选徽地赤狐毛,因不如兔毛笔畅销,少有人制作,市场上罕见,亦算稀有物。又因包拯执此笔得以高中,倍觉亲切,平日喜随身携带。孰料,这枝笔近日不翼而飞,差人遍搜宅子未见其影,尤为苦恼。

此后,开封城又出件怪事,数家青楼红妓相继毙命。说自杀者有之,说谋杀者也有之,顿时炸开了锅,有人扼腕,亦有人开心。昔日车水马龙之青楼,一时门可罗雀。展昭奉命查案,探得消息,几位才女生前皆与一位自号徽地文狐之人来往密切。

事有蹊跷,自几位女子出事,便不见文狐踪影。传一老鸨问及,老鸨先道:“文狐乃一书生,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不仅能吟诗作画,更写得一手好字,惹得青楼间女子争风吃醋,个个与他青眼有嘉”。又愤愤然:“这些丫头,自文狐来后便不再接客,为个薄情郎,放着白花花银子不赚,整日关在屋内,守着字画,哭哭啼啼,寻死腻活。这下搭上性命,死了活该,算我白养一场”。

展昭闻后暗自寻思,文狐究竟有何魅力,让青楼女子个个心动,竟为他送命,定要会会。一给众人个说法,二还死者个公道。

且说这文狐正是包拯那枝失踪宣笔所化,看似普通一枝笔,实乃徽地千年赤狐所褪之毛而制。因随包拯多年,居然日久通灵,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书画上更是了得。说来文狐亦冤枉,本乃不甘寂寞,上街闲逛,偶吃些花酒,打发时间。孰料这些青楼女子不贪钱财爱人才,个个争先以身相许,久之,文狐狼狈不堪,窘与周旋,只得隐身逃匿,狠心不复相见,未曾想由此引发命案。

那日现身去青楼吊唁,与展昭撞个正着,之前虽有所准备,亦化过妆,仍被玉猫识破。便一路逃亡,由开封回到遗风城。

忆起往日一犟一笑,今个个香消玉损,如风中片片落花,文狐伤感之余,满是愧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弦 于 2012-3-4 09:54 编辑

[百发三千]

是夜,遗风城周遭一片寂静,惟财主百发三千宅内灯火通明,一黑影窜上墙头,翻入院内,悄声隐去。厅前几人围与桌前正忙活,无须细探,遗风人皆知,百发三千又在耍钱。

提及首富百发三千,没几宿道不完。遗风城,祖祖辈辈信奉那句古训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杨家亦不例外,至百发三千父亲这辈,落得每日算计柴米油盐过活地步,仍不醒悟,“读书做官”这一观念可谓根深蒂固。百发三千未出生前,家人早已取名杨昌文,寄厚望与之。

杨昌文打小与四书五经为伴,勤耕不惰。寒境中,不负父望,十三参加府试得第一名,十四考取秀才。遗风城一刹传开,街坊四邻无不称赞,皆言,年轻有为,必成大器。父亲作一辈子落魄书生,老来得此安慰,更是喜不自胜,每每乐醒。一边督促其读书,一边合计几时中举几时及第。杨昌文夜夜苦读,一日犯困,不慎将床头油灯打翻,引燃蚊帐。一家人得以逃生,几间房遂化为灰尽。杨家虽清贫,平日为人晓义,遇困难之人屡施援手,颇得好评。此次遭难,邻里皆凑钱建房,破土动工之日,竟挖出几罐金晃晃东西,究竟何物邻里均不知晓,杨昌文心下明白,正是那日犯困梦里所见之物。

杨家还清债务不说,缘此,过上富足生活。杨宅之前颂读之声不复存在,许是钱财得之容易,焉或之前日子太苦,杨昌文这厮说变即变,家人屡劝不闻,由之。昔日神童自游手好闲至赌场混迹,由看客成惯客,不仅喜赌,尤滥赌。对家输空没钱玩,竟不让人走,硬借钱与人,总之,若有人玩绝不收手。不是轮自个口袋输空,便是对家手气实在太背,输至不敢再借方罢休。一而再,再而三,如此白白送钱与人,好在家底雄厚,总算禁得起折腾。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亦使神童变赌棍,引得遗风城一群好吃懒做之徒,平日苍蝇般跟其左右。街坊四邻无不摇头叹息,到是曾得其好处之人,私下笑称杨昌文“财主哥”或“百发三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弦 于 2012-3-4 09:53 编辑

[扳道夫]

自斗蛐儿赢得银两,扳道夫一改往日行径,卖字摊不知去向,街头,市井,皆不见其身影,让人好生疑惑。常与之近乎之人,皆道怪哉。

扳道夫本名陈过庆,祖上曾高中进士,至于官至几品不得而知。出生时,家业已衰败,每况愈下。家人碍与脸面,请得塾师,授其孔孟之道,望其日后飞黄腾达,好光宗耀祖。孰料世事不遂人意,陈过庆屡试不中,再试,活命钱早无几,不得已,与街角置一桌,卖字谋生,低头度日。

一日,无人光顾,伏桌小寐。梦见一黄衫少年飘然而至,口称主子,躬身一拜,拽其就走。纳闷,正欲问之,眼前一处华宅,飞檐斗拱,碧瓦朱甍,画栋雕梁,错落有致,甚是壮观。惊叹,门童相迎,跟随入内,见一白发老者坐于堂前。便上前施礼,老者笑曰:“自家人不必多礼。”见其一脸疑惑,又道:“你本皇室血脉,今如此潦倒,实辱先人。些许日子,街头斗蛐,不论赌金,只管去便是,将所得银两,置间塾馆,切记,切记”。话音刚落,飘然离去。遂惊醒。

忆起梦中之事,寻思历届皇室并无陈姓,遍翻典籍,失望际,与故纸堆中,见一记载,“南北朝时,南朝为宋、齐、梁、陈四朝代”。甚喜,更深信不疑,自个乃陈室之后。又寻思,运道不济,许是姓名缘故,过字乃过去、过时之意,太背,了无王者气势,遂将名中过字换成国字,改陈过庆为陈国庆,并四下告之与人。

此后,人前话语渐多,不仅较真,喜扳个死理,不赢不休。久之,遗风人不屑与之理论,私送绰号“扳道夫”。

那日,孙三持老蟀邀赌,扳道夫倾其所有,不惜以祖宅作抵,背水一战,果真赢得。遂撤卖字摊开塾馆。由此,卖字先生始贵为塾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弦 于 2012-3-4 09:53 编辑

[风轻轻吹]

遗风寺,青灯古佛,梵音袅袅。一粉衣女子立与佛前久久不去,她便是阿瑟所寻抚琴女子,遗风名伶凤儿姑娘,至遗风寺静养,已有数月。

凤儿原本小家碧玉也,才情横溢,喜好文墨,工于音律,弹得一手好琴。与邻生古草互生爱慕,私定终身。古草天姿聪慧,天文地理,诗词曲赋,无一不通。三年前赴京赶考,临行嘱咐,务必等其衣锦还乡,结为秦缙之好。孰料一去不返,音信全无。可怜佳人深闺中,日日以泪洗面。

自古红颜多薄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遭人算计,佳人家道败落,投亲途中与亲人失散,遂沦落风尘,以琴谋生,强作欢颜,周旋达官显贵之间。满怀愁绪,惟随身柳琴知晓。

那日,佳人自怜自艾中,猛受惊吓,三日未醒,遗风城郎中均无对策,恰逢磬音法师路过,遂将其带回遗风寺。佳人恍忽间,见一白衣女子招手,便跟将过去,随其行至一岛上。白衣女子取出一张琴,琴尾焦黑,似火灼过,道此琴通灵,若不顺之,弦必断,遂让其试之。佳人自恃技艺甚可,不料,连断三弦,甚愧。再试,复断三弦,香汗淋漓。气恼际,忽有轻风,悠悠拂面,倍觉轻爽,乃悟。一曲终了,弦完好。转身,白衣女子竟不知去向,焦急万分。

遂醒,道梦中得一曲子,吩咐侍女张琴,纤纤玉指下,弦音淙淙,宛如流水,飞泻而来。闻琴之人,顿觉天地阔远,心头块垒一扫而净。
众人惊道:“何曲?”
答曰:“风轻轻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22 08:1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