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炳安 于 2012-3-22 14:04 编辑
以陌生化的语言结构强化阅读的新鲜感
——点评魏维伟《两个老人在街上相遇》
此诗没有用司空见惯的语言结构方式表达书写对象,而是打破语言规范,用新奇的语言结构使表达对象变得陌生,让由此形成的语言陌生化激活读者的审美情趣。
“一声呼唤,叫住两辆脱漆的自行车”,起句就用翻新出奇的语言表达,接下来,让语言的表达变形为陌生的结构方式:“于是,两段在皱纹里流淌的历史顺利会师”。以此表达制造语言的陌生化,强化阅读的新鲜体验。将分别已久的两个老人的相遇比喻为两段历史的会师,从读者的阅读感受来说,已够新奇,而说成是“两段在皱纹里流淌的历史”的顺利会师,形成了语言结构的反常特性,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像两截树桩,用彼此的沧桑和经历说话”。把熟悉的两个人变成陌生的两截树桩,抒发了彼此的沧桑,道出了不同的经历,不仅掺入了语言的陌生化,而且运用借喻表达两种不同事物的陌生感受。
“他们被宽阔的街道变得很小——暂时停泊的两个标点/伫立在尚未结束的句子中”。这样突兀的语言陌生化,让我惊奇、震动,完全是对日常语言进行扭曲、变形,大家熟悉的语言不再习以为常地组合,形成了陌生化的结构表达,却合情合理,没有那种只为陌生的新奇而陌生的感觉。
总之,整首诗给我的感觉是靠语言的陌生化来增强审美价值,具有审美的高度与语言结构的难度,值得我们欣赏。
附录:《两个老人在街上相遇》
一声呼唤,叫住两辆脱漆的自行车
于是,两段在皱纹里流淌的历史顺利会师
像两截树桩,用彼此的沧桑和经历说话
他们被宽阔的街道变得很小——
暂时停泊的两个标点
伫立在尚未结束的句子中
(选自花城出版社《2010年中国诗歌年选》 作者魏维伟)
巧妙切入 勾勒人物
——点评西屿《抛开》
写诗需要谋篇布局,选取恰当的角度切入,这样才能出奇制胜,激发读者的审美愉悦。《抛开》就是选择“抛开”这个角度巧妙切入,然后以叙述性的语言刻划倒泔水的“她”,使普通的人物具有了不寻常的生动形象。表面上,以分行的文字逐一抛开她的白发、“她的瘦”、“深陷进去的眼窝”、“她的破衣烂衫”、“她手中的泔水桶”及泔水、“架子车上的塑料垃圾桶”、“散发的腥臭”、“刺鼻的气味”、路人“紧捂的嘴”、“她挽起的裤腿”、“踮起的脚尖”、“脚下的泥泞”及雨点,“只剩下/她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雨中”。实质上,是以工笔画的方式在勾勒人物,让“她”在读者的阅读里引起同情与怜悯,而更重要的,让我们思考在这个和平年代社会生活向前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有人生活得这样艰难。是什么原因导致“她”被“抛开”,只她一个人站在雨中倒刺鼻气味的泔水呢?此诗的意义及力量,就在这里。
附录:《抛开》
抛开她的年龄(我不想妄加猜测),她头上的白发
深陷进去的眼窝。她的瘦
抛开她的破衣烂衫,她手中的泔水桶
桶里的泔水,抛开
架子车上的塑料垃圾桶,抛开蓝色
抛开它散发的腥臭,抛开
她挽起的裤腿,抛开她倒泔水时
踮起的脚尖,抛开脚下的泥泞
抛开雨点,抛开
这一切,只剩下
她一个人,静静地
站在雨中
( 选自2011年《诗刊》下半月刊第8期,作者西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