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炳安 于 2012-3-23 17:12 编辑
变化延伸法
《 夜晚》
夜晚有你衣袖那么长 有你酒瓶那么深,还有你眼睛那么暗 你的衣袖这么长,那么多虱子 也跑不到边。你的酒瓶 这么深,那么多夜色也装不满 你的眼睛这么暗,那么多灯火也照不明
(作者:陈有膑 选自网络)
这首诗出自海南儋州市的一个中学生——90后诗人陈有膑之手,取材是司空见惯的“夜晚”,但切入的角度很特别,把“夜晚”说成“有你衣袖那么长/有你酒瓶那么深/还有你眼睛那么暗”。真够玩味,有独到之处。三句诗,用了三个明喻就把“夜晚”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诗的构成元素,主要的就是前面的三句,然后从中变化,植进词语进行延伸:将“有你衣袖那么长”略变化为“你的衣袖这么长”,加入“那么多虱子/也跑不到边”,进行首次延伸;又将“有你酒瓶那么深”改变成“你的酒瓶这么深”,加入“那么多夜色也装不满”进行第二次延伸;再次将“还有你眼睛那么暗”变化为“你的眼睛这么暗”,加入“那么多灯火也照不明”进行第三次延伸,把“夜晚”通过情景交融形成艺术的境地。这种创作手法,可以理解成词语变化中的延伸,是从音乐创作里借鉴而来的。 说到这个问题,不妨从音乐方面谈起:在作曲时,要体现一个地方的民族音乐性,往往把具有民族音乐特点的几个音符略为变化,插入另一些音乐元素,延伸成一段又一段的旋律,但依然保留原有的民族音乐风格。从这一点上可以印证:音乐创作上的变化延伸法,对诗创作来说,可以借鉴运用。 这首诗在创作上引用变化延伸法来结构全篇,言少意足,使词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奇特性与变化里的差异性。这种变化延伸的艺术处理,令整首诗的意义升华到高度的境界。
借喻暗示法
《 一 片落雪》
等待一片落雪。一位老人温暖了一生。 雪落平原,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一位老人,怀念着雪落,怀念着亲人,在一方土地上忙碌了一生,临走时什么也没带走。只希望看到落雪,可雪一直没有来……
一片落雪,空空如也。。 一片雪落,可以丰润一个季节,可以温暖一位老人的心。 老人走了。当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 雪落无声。
(作者:刘天翼 选自2009年第9期《诗潮》)
读到散文诗《一片落雪》时,我马上想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词语,也想起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不禁有一种比较的心理切入以及对雪的美学情思。从前人对雪的描写意符,到《一片落雪》的情景处理,在阅读中获得别样的美学暗示。 诗的首句“等待一片落雪”,不是写景,而是一个老人的情感抒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一片落雪的等待是有感而来,出自内心。客观上“等待一片落雪”是自然而然;而主观上“等待一片落雪”,含蕴着特定的意味,借喻他物,暗示这种他物与一位老人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火一样的温暖,也就温暖了老人的一生。 “雪落平原”作为一种自然景观,“可以丰润一个季节”;作为一种心境处理,“可以温暖一位老人的心”。由此“一位老人,怀念着雪落,怀念着亲人”。在这里,落雪与亲人在老人的心里紧密相连,是互为象的关系。于是,从心灵发自出真实感慨:“只希望看到落雪,可雪一直没有来……” 也许此时不是落雪的日子,因此看不到落雪,“雪”就一直没有来。表面似乎述说自然现象,实则又是一种借喻,以“雪”暗示老人的亲人,在老人忙碌了一生,临走时,亲人一直没有出现在他身边。令老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像“一片落雪”一样“空空如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诗里故意不交待,也不想说,只能由读者去想象填补这个空白了。 “一片落雪”,“可以温暖一位老人的心”;“一片落雪,空空如也”。诗中出现的这两种述说,某种程度上显示了老人内心的复杂与感情的悖论,若从主客观两方面探究,就能分清楚形成这种尴尬关系及其差异的原因。通常说瑞雪兆丰年,当“一片落雪”是兆丰年的,当然“可以温暖一位老人的心”;而当亲人像“一片落雪”一般无消息,内心就会苍凉得“空空如也”。由此而知,前一个是客观现象,后一个是主观作用。但是,换另一种角度考虑,“一片落雪,空空如也”,可以看作客观陈述,亦可以视为主观感受。 “老人走了。当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雪落无声。”此处写的“大雪”,指自然界的“雪”,客观而实在;而“雪落无声”是在写景的基础上另有所指,再一次用借喻的办法,暗示老人走的静悄悄,来完成这章散文诗的结构。
2009.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