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诗杂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1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建波 于 2013-6-11 19:55 编辑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诗作为新文学中的一份子从最初的萌芽状态到现在已是枝繁叶茂的树木了。当中经历的曲折是屡见不鲜的,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这数十年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绝对称得上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从开始时胡适之先生的《尝试集》的初次尝试,到后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湖畔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等的不断摸索探究,新诗逐渐走上了一条有规可循的道路。大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新诗的模样了。可以说没有早期诗人们的艰辛探索,就不会这么快有新诗今日之生命的旺盛了。
      当然,后来的诗人们在前人打造的基础上不断地努力创新,将新诗的发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功不可没的,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随着新诗的不断发展,它的毛病也渐渐显露了出来。这与诗歌本身是无关的,诗歌本身更是无可非议的,关键还是在诗人们身上。新诗在当今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明显地走上了一条畸形的发展道路。这种道路已脱离了诗歌本身所共有的特性,或者说将诗歌仅有的一点特性彻底荡尽,把一切违背当做是誓死遵守的准则,把一切破坏当做是创新性的追求。
      诗歌的发展走入了荒蛮之地,那儿杂乱无章,诗人们的思想中不再有诗歌特性的圈拦,肆意地流走。大家只知道诗歌的外在形式,认为只要不要把诗歌表面的道路走错了,那么其他的章法都是可有可无的。于是,大家没有了共同遵守的东西,开始了各走各的道路,这道路原本是该共同遵循的,就像万物都在阳光下生存一样,然而现在却不了。
      我们说文学是大众的,我们的创作,直白地说是给大众欣赏的,所以创作时要将大众这一元素考虑在内。但是,从当下的情形来看,这种希望是渺茫的,存乎其微。诗人们的创作没有了共同遵守的准则,形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范围,在一个极度狭小的空间做着自我娱乐、自我知之的文学美梦。他们将读者们抛在了身后,走着寂寞孤独的小道。他们将自己的大门关得紧紧的,不接受抑或是抗拒读者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去观赏里面的景物。这是自闭性的文学创作路子。
      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狭隘创作行为像蟑螂产仔一样,繁生出许多不同面貌的恶性果实。这些东西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诗歌的发展。如将这些肿瘤分开,大体可纳为四点:
      一、诗句过度晦涩难懂,走极端化。这是为什么呢?如其用韩石山先生的话说,是某些作者为掩饰自己才华浅薄,思想肤浅,而创作出的一些所谓的“现代诗”。但是我要说,原因不仅是这一点,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一些诗人们失去了自我本色,盲目地跟从现在的一些诗歌创作的坏风气,本着“越难懂的诗歌,意味就越深”的信条前行。我不知这是过分地懂诗,还是对诗根本一无所知。这种做法是可悲的,因为他们将自己的一点真我本色都以丢去,像一具行尸走肉,麻木、机械化地行走在没有风景的大道,还自以为是。
      二、生造词语,胡乱搭配。这是最不明智的,也是最没有理性的做法。生造词语,这是明显地词汇量存储不足,一时找不出恰当的表达词语,急了才鲁莽下手,胡乱搭配,这是明显地对汉语词性一无所知,懵懵行事,结果造成了一出可笑的闹剧。这些行为可用一句话来概括——纯粹的玩弄文字游戏。一个作者如其对基本文字词汇都驾驭不了,何谈创作?即使是创作,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种致命性的呼吸,不如趁早罢手。
      三、写作过于口语化,取材不严肃。我们并不反对诗歌口语化,诗歌口语化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徐志摩的《残诗》、闻一多的《飞毛腿》。但如其我们仔细一看,这些口语化的优秀诗歌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里面跳动着强烈的音乐节凑,读起来朗朗上口,不是那么平淡无奇了。但是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诗歌口语化过分的严重。这口语化,单单是口语化,并没有什么音乐或其他的元素含在里面,平淡的就像妇人拉家常,简直是一杯白开水,没一点味,诗的味。一首诗,如其平凡的如同嚼蜡,那么我们还称得上它是诗嘛!所以说诗歌口语化也得有个度,超越了这个度,就会变坏的,用哲学上的话说是“过犹不及”。
      取材不严肃,也是当今诗歌存在的一种严重得不负责任的现象。天地万物,世间人情都可以拿来做诗。这话没错,错的是诗人们没有郑重对待这话,没有以一颗认真的心去付诸实施。以为随便找一个题材,以诗歌的格式写了出来,便是一首诗,如其这样,那就是对诗歌这一神圣的文学的亵渎。取材不严肃不仅不会使诗歌有一个好的灵魂,有时候还会贻笑大方。当今的诗歌名家赵丽华的“梨花体”诗歌可谓是在众诗中出尽了风头,这就是取材不严肃酿成的笑话。所以说,对于诗歌的取材一事,诗人们也应该谨慎小心。如其对每件事以一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去做,就是做不出大的成绩来,也会做得像个模样。
      四、诗歌创作追求数量,忽视质量。过去人们作一首诗有捻断几根须的感觉,可见其用心甚苦。现在的诗人们一不小心短短一半年就可创作出好几百首,甚至上千首诗,以这种速度创出的诗其质量可想而知了。一个真正的诗人,绝不是单单追求创作数量上的超越,他们更注重的是质量上的保证。每一首诗,绝对是心血的结晶。但是,令人叹息的是,现在的一些诗人们不再在诗歌词句上下功夫去雕琢了,求精了,他们将一个诗人的真正能耐放在了创作数量多的这个点上。把过大的精力放在数量追求上,并然会使诗歌的质量粗糙下降。我想这大概就是当今诗歌出现不了公认好的作品,诗坛不景气的的又一原因了。
      诗歌来源于大众,还得回归于大众。要想让诗歌有个好的发展未来,就得彻底打破狭隘的个人诗歌创作空间,使其走向世界,走向自然。歌德说,诗歌离不开这个朴实的世界,一个好的诗人应该是群众的诗人。只要突破了这种不好框架的束缚,那么其他的铰链就会慢慢地退去。诗人们就会重新觉悟到诗歌创作的真正含义,诗歌也会有一个焕然一新的气象。虽然目前这种令人满意的现象还未出现,但我相信这种情况指日可待了。因为优胜劣汰总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世界的运动也总是向前的。我们十分相信,诗歌的美好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这种步履声已响在我们的耳畔。


(这是我的一篇旧谈,现在贴出来,供大家热闹一番,我是无名小卒,虽发表过一些诗歌,但自知是小丑,写这样性质的文章,实是班门弄斧,不知高低,还望诸位先生们能原谅我的无知与大胆,顺祝端午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6-17 18:13 | 只看该作者
五个问题很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6-16 22:00 | 只看该作者
四个问题很客观,学习{: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6-16 14: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点:无节奏,无韵律,反传统,叛祖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6-16 12:58 | 只看该作者
4点均是事实,还可以深入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6-12 09: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3-6-12 09:32 编辑
我们十分相信,诗歌的美好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这种步履声已响在我们的耳畔。


新韵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现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即新韵自由诗。新韵自由诗是中国特色新诗体,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另一种是无韵的。无韵诗即无节奏、无韵律,无定义,无诗体,无边无际,无度自由,像似没有附体的游魂。中国现代无韵诗不是诗。无韵非诗死定了(不是诗了)。早已死在二十世纪,却还在二十一世纪发臭,还在继续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6-11 20:46 | 只看该作者
值得深思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6-11 20:43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加油!{: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8 03:0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