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应该回到激情丰沛的体验中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肖振中 于 2012-3-30 00:46 编辑

诗,应该回到激情丰沛的体验中来
——再谈邱新荣“大风歌”系列诗歌
                                              牛学智
     2012年3月,天气晴好,阳光温柔,有风,但不冷。我体验着“阳春三月”的一点意思。
应该说,使这个意思充分展开并由远及近围拢而来的,是邱新荣的诗歌。从这天早晨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我都在读他的诗。被读的诗集名叫《史﹒诗——邱新荣历史抒情诗精选》。迄今为止,他已出版的16本诗集被冠以“大风歌”的总名,从盘古开天一直写到秦汉时期,显而易见,写到中国当代史,未写出的要远比已写出的16本多得多。晚近的中国文坛上,“长河小说”达到这个庞大规模的似乎大有人在:张炜的《你在高原》,全书分39卷,归为10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450万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6部11卷,504万字;杨志军的《藏獒》(1、2、3),约100万字;刘醒龙的《圣天门口》,3卷,100余万字,等等。但是诗歌就一个题材写到现在的16部(整个写完到底有多少部恐怕诗人自己也说不清楚),据我所知,绝无仅有。
     批评界、读书界在谈长河小说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是“激情”。张炜没有激情的持续推动,文字不会至始至终那么圆熟;孙皓晖激情如果有中断,200年的秦历史仅凭历史知识显然很难善始善终;杨志军居然用“过瘾”来表达《藏獒3(终结版)》的创作体验;刘醒龙就更不用说了,中国近、现、当代跨70年的历史,没有激情,故事不会顺利延展到下部的最后一个字。邱新荣呢?激情如果不充沛、不饱满,他可能仍以诗写历史,以诗的方式表达他对历史、现实、世界、人心的看法,但要说把读者带到他的诗意世界里去,并且以诗歌的话语方式建构民族的主体性、读者的主体性,以及诗人自己的主体性,那就难了;难上加难的是,他一定不会就一个范畴写到现在。相反,最可能的情况是,诗情凝滞、话语干涸,甚而至于调转方向,像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当前诗人一样,写点不疼不痒的日常生活,或者形式大于内容,琢磨琢磨所谓的诗艺。
    我曾经在一篇短文中说,写这种题材,对于诗歌而言,偶一为之常见,持续不断地问鼎历史,又给人持续不断地注入强烈的情感体验的,绝难,为什么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已经经过一代代知识分子反复打量过,更可怕的是,以历史的后见之明看去,凡打量处基本都是一个差不多的尺度,这还怎么出新意呀?比如散见于不同阶段的诗人都写过《屈原》《李白》等等,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诗人的选择历史,以现在能看见的情况分析,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悲悯,我注六经;一种是解构,六经与我何干?我是日常生活。因此,我在那篇短文中的基本观点是,邱新荣的雄心是以个人的力量,完成一个浩大的话语工程——“旨在以诗的方式建构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体性”。(“野风”吹不尽,“大雅”又发声》,《文艺报》,2010-8-02)建构主体性,是说他诗的价值取向。在2010年8月的某个酷热的夜晚,面对着电脑,脊背汗流如注,又在临时居所,“主体性”就成了我非常热望获得的力量,而邱诗的确给了我巨大的精神鼓舞,他能从历史的幽深之处凝聚绰绰身影,并且昭然纸上,我难道不能从低迷的自我世界站起来,进而走出这个蜗居的狭小空间?于是,类似《青冢》(“婚礼/散了/一只酒碗/放在/大草原/浅草/为它织一件汉家衣衫”)那样的铿锵短调,悲壮之余,凄美之余,揪心之余,给了我格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源于悲剧,当然也释解于悲
剧氛围。
     可是在今天,2012年的阳春三月,悲剧也许还是那个悲剧,然而,细读他精选的这个历史抒情诗集,他饱满的激情、丰沛的历史体验热度,一下子拽住了我仓皇的脚步,170多首诗,用一天的时间来读,我觉得太快了,还应该再慢一点。甚至至少有三次我都想停下来打电话告诉他我的感受。事后想一想,我那个急切地想告诉作者的心情是什么呢?是惊叹。总结一下这惊叹,可能是这样一种复杂的体验。
首先,这体验指涉到我对当前现实、世界、生活、人生的既有判断,或者直接说,它是在成功塑造人们只能如此认识社会、人生的众多话语网络,反过来令人信服地提醒你,你或许已经处在了一堆无甚高明、基本无用的“知识”漩涡中。所谓当前行进的这个社会,这个现实充满节奏、布满陷阱,乃至无诗意,无宏大叙事和不确定性,其实多半是你以想象中抽象的无意识、抽象的意识形态实体在要求自己、强迫自己,逼自己从此就犯,把自己完全打发到一个理所当然但根本不可解的陌生领域。这时候,你是他人思维的奴隶,他人又是他人——被话语反复规训后的谁也不知主体是谁的“只能如此”生活的深渊。自我视角完全缺席,目的意识完全缺席的一个致命后果是,你对你自己失去了信任,你对你的直觉感知持深深的怀疑态度。即是说,你不信什么非常坚定,但你究竟该信什么你漠然不知所措,所有的人——能思考的主体,或许都过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的实际生活。我读邱新荣诗的时刻,毫不讳言,我就处在确知自己,还是放弃确知打发自己去茫无所知的深渊的临界点。这部分地说明,他的历史抒情诗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出场,是有他深刻的洞见的。进一步分析,之所以是“历史”,是因为在他看来,唯有充分的历史意识,才能给精神破碎的人们注入一种认领自我意识、确知自我感知体验的有效机会,乃至在浩渺的历史现场唤回已经缺失的自我视角,清晰地确认自己,自我整全的感知系统才能获得修复。“议论”的时代、“叙事”的时代,人们的焦躁与盲目,正是因为人们过剩地向外打开而耽于适时地回收自己。沉静的思考于是没了,只有不知所云甚至人云亦云的话语喧哗;收敛的反省于是缺位了,只能奔突于一地鸡毛似的日常生活现场,感受琐屑与欲望的增值。
      我读《关龙逢,收回你的心》,首先体验了这样一种感召:“故  收回你的心  关龙逢/关龙逢  收回你的心/勿将人心付于兽心/勿将忠心付于邪心/勿将丹心付于黑心/勿将伟大的心/交付给卑鄙的心//关龙逢  收回你的心”。真正的抒情指向象征体系的重建,真正的历史意识建基于对已有历史叙述的反思,离开具体的关龙逢,我体验到了删繁就简的可能,也感知到了“我”之所以“思”,故“我”之所以“在”的自信感。而这些收获,得益于诗人对廉价“悲悯”的警惕,和对“我注六经”式粗暴拆解的谨慎规避。《关龙逢,收回你的心》只是邱新荣浩大诗歌工程中或许还不见得是最好的一首,类似值得进一步深度把玩的就多了,比如《雁鱼灯》《夏小正  夏小正》《拜将  设坛》等等。但随手举这首,窥斑见豹,也就足见其诗在这一意义维度的饱满了。
     其次,体验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我相信诗人的激情诗语,是基于我觉得我花费一个较完整的时间单元来读诗,我究竟能否于时间的快速流逝中同样快速地返回到确信的诗歌话语言说中来?即我能否果断地废弃我已经接受却怀疑着的东西,毅然决然地把自我燃烧进邱新荣的诗意世界所营造的单纯、纯粹中去?这是在今天消费主义语境考验一种诗歌是否有魅力的关键问题。首先是读得下去,其次是读得怎样,最后是诗歌在读者心目中的时间考验——花费时间长而总觉得怎么这么短时间就完了呢,和几乎没花费什么时间但却强烈感觉到怎么还没完。与其说这是两种诗歌读者,毋宁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诗歌。我说过,在如此短暂的一天不到的时间里,读他的诗,我竟有至少三次想停下来打电话告诉诗人我的澎湃的感觉。我迫不得已想要暂时中断阅读,我是怕那种久违了的体验、共鸣在我心中流得太快,以至于因体验的草草终结而又复弹回我还未及重建的自我感知系统。
比如《大美六艺》,“……都来自于易理/一阴一阳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也调理着我们的身体/辩证地看待世界/使我们从容地应对了/许多问题/每天  我们都起伏在/六十四卦里/无所谓的好与坏/使我们更聪明更理智/呵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正着读,你惊叹于我们祖先所制典律的水泄不通,并为之望洋兴叹;反着读,也同样喟叹我们如此被驯服而因此心生恐怖。这个民族服服帖帖,“六艺”的旋律被一代又一代接受下来,我们所说的“断裂”又何曾真正断过?更为困难的是,我们仰着脖子不停地在嚎叫、在呼唤人的“内在性”,不就是想在恰当的时间吁请来自内心的秩序吗?而内心秩序的到来,被捕捉,很大程度上,难道不是适时地向外打开自我的门窗吗?如果说,以日常为本位的生命旋律,是自我的物质性;那么,以外在于自我的庞大精神体系为高于内在自我的观照镜像,对自我内在羸弱体系的修复程度,就必然取决于你多大程度打开了自己,并且迎着风,扑过去,拥抱。烦乱的、破碎的自我的调整,就像龟裂大地对于阳光雨露的渴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反,雷厉风行、大雨倾盆式的节奏只适合于***的君临。对于微弱的主体性,除此,再无他法。
   《六说文学批评》中,蒂博代有一个说法引起了我常期的注目,他说任何阅读和批评,应该首先关注“当日的观点”,就是以当日的观点读当日的文学,然后用当日的语言、状态来评论它们,因而有助于给每日以生命。对于我,正是意义缺失的今日,我遭遇了邱新荣的诗歌。
      这一日我的意义流程表如下:
     我读邱新荣的诗,这一月正好是阳春三月。
   “阳春三月”是一种强烈的意思,我读邱新荣的诗体验到了这个意思。
     因为这个意思,我充满了激情,而这个激情不是别的,是邱新荣的历史抒情。
作者:(750021)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新风巷8号
宁夏社科院文化研究所
手机:13323516698
          信箱:niuxuezhi73006@sin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4-2 11:27 | 只看该作者
激情-----是诗人胯下的坐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4-2 11:05 | 只看该作者
为诗少了激情,再优秀的诗人都很难将一首诗写完。写诗的目的是要影响民众,没有激情的诗,很可能就丧失了社会效应。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4-1 22:5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大作。辛苦了!创作的确需要丰沛的激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1 01:2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