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诗歌理性之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1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诗歌理性之光

苗雨时

一首诗的诞生,是从感觉进入感情,再进入理性,感情与印象融汇而成意象,感情与理性结合而成体验,体验借意象传达而完成诗的创作。所以,诗主情,也重思想。别林斯基说:“要诗句成为诗的,……只有感情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思想,正是思想构成了一切诗的起初内容。”他又说:“理性和情感是相反而又相成的两种力量,一个没有另外一个,就会变成僵死而毫无价值。”情感和理性统一于诗人生命主体之中,没有情感内容的思想和没有思想内容的情感,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思想——理性对于诗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且不说海德格尔的“思就是诗”,即从诗歌创作来说,它也是决定性的东西。正象马雅可夫斯基所说:“诗歌是从一种倾向性的存在而开始的”。也如李元洛所说:“诗的思想美,是诗的灵魂。”由此可见,诗中的理性是诗的生命。在创作中,只有当思想渗入情感,诗才有质感,艺术才能深刻,因此,诗中的理性是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一种照澈人们心智的光芒。

一个诗人需要一切的哲学,但它在诗歌中的传达却应该是艺术的。除了通常的表达外,这里介绍几种独特的传达方式:

名理前的视境”。“名”,是给事物以名称;“理”,是揭示事物的关系和意义。“名理前的视境”,就是只演出物象,而不加以名和理的判断。也就是只呈现“如此”,而不说明“是什么”和“为什么”。诗人把自己的经验世界置于读者的视觉之前,不加可否,而让事物的意义从形象本身中自然地伸人情感和理性领域,从而达到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境界。例如,叶维廉的《醒之边缘》:

    打开一扇门

    其他的门都消失了

    长廊里

    蝙蝠依然飞翔

    ……

    打开一扇门

    其他的门都重现了

为什么“打开一扇门/其他的门都消失了”?而“打开一扇门/其他的门都重视了”?我们领会,那可能是—条长廊,有一排或两排厢房,打开了一扇门,进去,其他的门自然消失了;打开一扇门,出来,其他的门也就都重现了。在诗人的“名理前的视境”里,只有门之打开,而没有“进去”、“出来”的说明,诗人不加言诠,让景物作纯然的演出。但是,读者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是可以解读出,一开门是进是来,一开门是出是去;如果进一步深入联想,来来去去,进进出出,在人生中就成了一种循环和往复,由此而生淡淡的哲思。

诗中的议论。这是诗中的理性直接的表达方式,以此种表达方式容易是非诗的,比如宋代诗人“以议论为诗”,只抽象地讲道理,就是如此,因此,诗中的议论要成为“艺术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议论本身形象化,或是合乎形象的逻辑;二是“议论须带情韵以行”,饱和着浓烈的感情。也就是要注意寓理于形,理伴形生,寓理于情,理以导情。这样,在感人以形、动人以情中,才能真正传达出征服人的理性。例如,朱熹的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镜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里把书比喻成象方塘一样清沏,映出了天光云影的广阔世界,它之所以“清如许”,是因为知识的活水从源头滚滚而来。此诗讲的是读书做学问的道理,但由于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因而使人不感到枯躁,反而觉得充满诗意。

又如,王耀东的<棉絮寄情):

    白花花的

    刚从你心瓣里摘下

    我捧着,捧着

    似雪花在我心头熔化

    是的,你圣洁如雪

    每一缕都是温暖的情活

    爱,就要爱得纯真

    掺不得虚,混不得假

此诗以棉絮为中心意象,从形象的描绘到感觉的抒写,从情感的升华到理性的归结,辗转生发,水到渠成。最后两句是议论,但由于是前边形象内蕴的自然合理的延伸,虽属理性,却也闪烁着诗意的光芒。

再如,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诗人生前的最后的一首诗。作为一篇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他一生经历了北宋覆亡、南宋偏安,深以失却国土为耻。虽从未得到南宋王朝的重用,但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临死之前仍以“北定中原”为他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儿子的最后的嘱托,其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难能可贵。全诗通篇都是议论,但由于饱含着爱国之情,所以仍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哲理性的警句。诗中的警句,千姿百态,写景的、状物的、抒情的、明理的,而哲理性的警句,则是诗歌形象皇冠上的宝石,是诗歌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往往产生于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真知灼见,然后以独特、生动、精炼的语言概括地表述出来,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鲁迅《自嘲》中的诗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毛泽东说:鲁迅的这两句诗,“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郭沫若曾这样分析这两句诗:“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又如,田间的《给战斗者》,这部长诗的结尾是这样的:

    在诗篇上

    战士的坟场,

    会比奴隶的国家

    要温暖,

    要明亮。

这些富有哲理性的诗句,启示人们在抗日战争中要把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联系起来,以此来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并激励人们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投入战斗。这些警句的力量在于它把渗透于形象和感情中的民族解放斗争的真理表达得那么新颖、明确、有力。因而成了点燃读者心灵的火种。

真正的诗,是美好感情的产儿,也是美好思想的骄子。诗的空间,是情感空间,也是智性空间。曹文轩认为,“理性是一切思想领域的皇后”,与直觉、经验相比,它是最高的力量。评价一首诗的优劣,不但要看它的情感浓度,还要看它的思想深度。在瓦雷里看来,一首诗的艺术持久震撼力来自一种“理性的激动”。所以,我们诗人在加强艺术修养的同时,也应加强自己思想的修炼。第一流的哲学家可能是第三流的诗人,但第一流的诗人必须是第一流的哲学家——诗化哲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4-4 17:5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流的哲学家可能是第三流的诗人,但第一流的诗人必须是第一流的哲学家——诗化哲学家!

{: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9 03:5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