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83|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田晓隐:醉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3-7-5 1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80后诗人展评(7):田晓隐
田晓隐(1985-),男,湖北襄阳人,现居深圳。



田晓隐:醉书

◎ 白鸦


田晓隐的诗,叙述自由随性,撒豆成兵,一如“醉书”。

古人所谓醉书,一般指草书、狂草,让人想起张旭或怀素。以“醉书”形容诗歌叙述,自然又让人想到凌乱、不稳当、碎片等等,但无妨,“醉书”的叙述语言就像一只抛向空中的猫,无论它在空中怎么扭动,最后总会四脚落地。田晓隐的诗歌叙述语言,即是一只抛向空中的猫

若能将现代汉语性情与诗人心气合一,即可“内得诗人情怀,外得文本气象”,诗歌叙述自然就会通畅无阻。自胡适的勇敢“尝试”,经过唯一能称得上新诗早期大师的周作人,到“莽汉”与“他们”的实践,再到今天的叙述风潮,即是一部宏观上的现代汉语性情挥洒史。当然,这期间更得益于两次语言大环境对现代汉语的激活,即文革语言暴动网络语言暴动

田晓隐,得此气象情怀的诗人之一。得气象情怀者,即得叙述之“机”。诗之叙述,情怀荡漾,如果诗中之“理”能够乘着情怀和心气的翅膀始终不落地,即已悟得叙述之机。既得叙述之机,何须再给“理”留什么立锥之地?画蛇添足也!

这个写诗的道理,就像剥洋葱。洋葱好比诗中之“理”,洋葱的气味好比诗中之“情”。以前,桌上有一堆洋葱,未必闻得洋葱味;现在,只剩洋葱味,我们却知洋葱“在”。此所谓“洋葱剥尽,气味犹存”也!

这个写诗的道理,又像香严智闲禅师悟道之后对他师傅说的:“去年贫,未足为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醉书的叙述奥秘,即是这“锥也无”三字

以下,简析田晓隐的三首诗:《少年游》、《野狐外传》和《搭错桥》,探探“醉书”的叙述心法,看看“一只抛向空中的猫”是何来路。

        《少年游》

        这个迎面而来的人,一定没看见自己
        但看见了我。擦肩而过,他的步子迈的大了
        我却寸步难移
        那时。我们同时看月亮陷落在地图上,设置一道道谜语
        我们顶着夜色在菜园子里收缴萤火虫
        我们蹲坐山头望着山那边的城市,喊一句:日哟,好远。
        我们一起喝醉,一起长歌当哭,一起迎风尿三尺
        而后我们去往不同的城市
        他在一次烧电焊时成了盲人
        从此他手捏竹杖掂量乾坤二三两,遇着一块拦路的石头
        是先默哀三秒,再俯首作揖,后绕行
        我在我的世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先吃肉
        再问肉的来路
        他以脚筋搭地气,眼黑而路亮,心里住着一座寺庙
        怎么走都在路的边缘
        我是扬手读天语,眼亮而路黑,先请菩萨后修庙
        站在路中间,我是谁,我害怕一抬脚就跑出了边界
        面对面路过的人,在赴一场什么样的约会
        我想转身,他却穿过了城镇去往了那个没有历史的乡村
        乡村夜夜亮着一盏黄油灯
        灯下那个穿针引线的人一直告诫着归去的人:不管线绕着扣眼走了多少个回合
        始终只能在扣子的背面打结
        我该担心,忏悔着茫然的少年游,一天天老去
        也学会让路,不抢行,不占道。是否也有座没有历史
        甚至是没有记忆的乡村在等我

《少年游》无疑是一首极富情怀的好诗。诗中显然也有诗人的寄托之物——那个叫做“理”的东西。诸如“不管线绕着扣眼走了多少个回合/始终只能在扣子的背面打结”之类,即是随时可以展开的“理”。但,诗人没有貌似深刻地给这些寄托之物寻个落脚点。那个叫做“理”的东西在诗中处处立锥,却处处锥不落地,何故?因为诗人心中的少年游,只“情怀”二字足矣!情怀二字即是“理”的全部,无需再给“理”留什么立锥之地。

我知道,你一定看到诗中有个“他”了。再仔细看看,那是“他”吗?那不过是诗人为自己设定的一个命运交换者,看似有两个人的相反的命运在诗中交替出入,其实不过是一个人的两面性,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正是在这两面性的对抗中,诗人呈现出了生存境遇的无奈生命的丰富性。诗中“一次烧电焊时成了盲人”的他,以及他“眼黑而路亮”或者我“眼亮而路黑”,究其理,不过就是黑格尔所谓的“在纯粹的光明中一如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都看不见”。

少年游,“我该担心,忏悔着茫然的少年游,一天天老去/也学会让路,不抢行,不占道。是否也有座没有历史/甚至是没有记忆的乡村在等我”。诗人流露出的这种担心和怀疑,显然是情怀二字背后透出的人性焦虑,也貌似要寄托什么东西,但诗中依旧没有留给它立锥之地。整首诗读完,只剩情怀二字,只剩洋葱味,不见洋葱。是真的没有洋葱吗?也不是,而是洋葱不重要,因为洋葱只是为了洋葱味而存在。所以说,叙述之妙,须得意而忘形——洋葱是形,洋葱味是意;理念是形,情怀是意。

《少年游》这首诗,体现情怀或“洋葱味”的语言,在哪里?其实,现代汉语性情与诗人心气合一的语言,就是那些极其自由的、瞬间爆发的、很私人的、随性流淌的、可以随心所欲替换掉的语言。为什么说可以随心所欲替换掉呢?因为它不是洋葱,而是洋葱味;它不是理,而是情。比如:

        那时。我们同时看月亮陷落在地图上,设置一道道谜语
        我们顶着夜色在菜园子里收缴萤火虫
        我们蹲坐山头望着山那边的城市,喊一句:日哟,好远。
        我们一起喝醉,一起长歌当哭,一起迎风尿三尺

这些语言,即是源自诗人内心的、瞬间爆发的、很私人的、随性流淌的东西,此即是诗人所领悟到的叙述之机。这样的语言,还有“从此他手捏竹杖掂量乾坤二三两”、“他以脚筋搭地气”、“我是扬手读天语”等等。我们不要固执地追问这些语言究竟是什么意思,它们,甚至就像一场不刻意的游戏,在这场游戏过程中,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我们更多的时候不要问“意思”,而要问“使用”问“意思”的人是知识分子写作的诗人,问“使用”的人直接就是诗人。

这种得意忘形的语言,稍纵即逝。其中天机,很像香严智闲禅师悟道之后对师兄说的话:“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请问你会么?这“瞬目视伊”即是醉书的性格,你若会了,即可把“沙弥”二字换做“诗人”,下山去吧!

诗之叙述,奥秘甚多,有大有小,它不仅体现在诗中的某些伟大构筑,更有很多微不足道的小奥秘,你未必能捕捉得到。比如,这几句诗开头的“那时”二字,是什么意思?不要把这二字当作时间来理解就了事,尽管这样平庸的理解肯定错不了。“那时”二字,就像柳永慢词中的“领字,或古人散文中的“若夫”之类,是打开后面一大串情怀之语的决口。这二字,有控制诗中音乐感、牵引读者阅读的作用。明白这些语言的艺术形式很重要,唯一不重要的恰恰是它的意思,这就是叙述的奥秘,当然这只是极小的奥秘。

基于上述对《少年游》的简析,再看这首《野狐外传》,叙述特征就很清楚了:

        《野狐外传》

        头晕,以至于见啥扶啥。扶墙墙倒
        靠山山倒。扶桌子,惹怒了一杯凉了很久的茶
        水里面立起冷硬的语言:我的客人还没来,
        刚刚走掉的只是一个不可靠的人。
        我已经没有把握,我能不能溺水而亡,在接近水面的刹那
        变成一枚石头。让波纹一圈圈闪向远方
        捎去信息。让水天相接,压迫那些需要哭泣的人呼吸越来越短促
        无暇顾及我到底走了多久,还没走到人多的地方
        是的。昨夜,蒲公英又一次进入我的身体
        把散落天涯的兄弟们一个一个都召集了回来
        他们在我的身体内高谈阔论,他们都拥有各自宝贵的孤独
        他们一直游离在人少的地方
        无以薄酒招呼。我把自己当成了客人
        头晕。他们在我身体内进进出出制造无数分岔的路
        我走的越靠边,我得起床的越早。
        琢磨着赶更偏僻的路。我又睡着
        难得的安稳。很多人闻着臭来带着香走了
        最早醒来的那天,我发现有狐狸在夜里光顾
        谁也没听见那一声尖叫,窗外那厚厚的雾就堵住了我的口

这首《野狐外传》,也是处处情怀、处处不立锥。我们省略对诗中寄托之物的分析,直接看一节能够体现情怀或“洋葱味”的语言:

        是的。昨夜,蒲公英又一次进入我的身体
        把散落天涯的兄弟们一个一个都召集了回来
        他们在我的身体内高谈阔论,他们都拥有各自宝贵的孤独
        他们一直游离在人少的地方

看到否?在“昨夜”和“把散落天涯的兄弟们一个一个都召集了回来”之间,有一句“蒲公英又一次进入我的身体”。这一句,即是源自诗人内心的、瞬间爆发的、很私人的、随性流淌的、可以随心所欲替换掉的语言。

“蒲公英又一次进入我的身体”,这句诗为什么可以随心所欲替换掉?因为诗人根本不依赖它的意思,只依赖它的作用。它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自然而然地打开了后面的一大串叙述,让你一口气读到“他们一直游离在人少的地方”,否则语感上停不下来。也就是说,只要能保证这个核心作用,“蒲公英又一次进入我的身体”这句诗的意思根本不重要,可以根据语感需要或诗人的习性,随意换成一句别的什么。试想,一句可以随意换掉的诗,你追逐它的意义干什么?

此外还要注意,让你一口气读到“他们一直游离在人少的地方”才能停下来的原因,还有“昨夜”二字。这个道理,和前面所说《少年游》中的“那时”二字一样,不要仅仅落在对它的意思的理解上,要知道它还有“领字”、控制诗中音乐感、牵引读者阅读的作用。同理,“是的”二字,也有语言艺术形式的作用,只不过它作用于前面的一大段叙述。只有这样看,才能识破诗中叙述之气是怎么来的。

这样的语言,堪称醉书,在田晓隐的诗中随处可见。如《野狐外传》的结尾:“最早醒来的那天,我发现有狐狸在夜里光顾/谁也没听见那一声尖叫,窗外那厚厚的雾就堵住了我的口”。这样的结尾也是可以随心所欲替换掉的。也就是说,诗人根本就不依赖它的意思,但指望它的作用。作用是什么呢?就是用这两句诗与前面的诗句互相提升诗意,这就是结构陌生化的手段。诗人可以凭着自己领悟到的叙述之机,或语言天赋,随心所欲地置换这些语言,也就是说,可以随意置换语言的意思,只要始终保证诗句的作用不变即可。说来说去,还是应了维特根斯坦的那句话:更多的时候不要问“意思”,要问“使用”。

基于对《少年游》和《野狐外传》的简析,再看《搭错桥》的叙述,就更清楚了:

        《搭错桥》
        ——他的哲学

        二十岁这年。别着酒葫芦云游四方的老丈
        再见我,先摇头,再叹气,拍着我肩膀好像拍着
        某个朝代遗落下来的一块砖
        末了。说:总有人在边缘钉上钉子,让腐烂从中间开始。
        比如门板和江山。
        还说我生不逢时,打小就在床上画地图。

        我得承认。老丈是我小时候拜的义父
        老丈会算命,某次给人算真了,算准了,就瞎了一只眼睛
        那时候老丈说我命薄,有福份也镇不住
        得找个衰人认门亲。父亲说要不带我去拜在煤矿上缺了条腿的大华
        要不带我去拜哑巴老钟
        母亲立马发话让我就地直接拜老丈

        老丈见我正在翻看他的《推背图》
        笑说择日不如撞日
        当时我要找老丈要个念事
        老丈让我挑,我挑了本《玉匣记》
        老丈以“家里有本《玉匣记》,隔壁邻舍三年不清寂”为由拒绝了
        最终我得到老丈的一柄拐杖和一本《老皇历》

        夜深。枯坐。南方雨季。闻老丈驾鹤远游
        村庄是逃离了又要转回去的地方
        远游之前托人送我四句话,如下:
        提着裤管的人浑身是胆。
        但凡落座不起的人,就不再是怒汉。
        打不开城门,就拖走整个城堡。
        草木参天只为埋下一颗头颅。

这首诗的前三段,诗人仿佛一直在讲故事,其中写到很多底蕴丰富的元素,比如“义父”、“命薄”、“找个衰人认门亲”、《推背图》、《玉匣记》等等。这些元素,个个文化内涵丰富,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朝着“理”的方向充分打开,而且打开之后一定貌似很深刻。但是,心气充足的诗人并没有刻意去打开它们,而是让它们像开到一半的花朵,充满可能性地埋在诗的叙述中,让它们处处不立锥,所以处处只见情怀。

《搭错桥》最大的叙述奥秘,在于最后写到的“老丈”送我的四句话。诗写到这里,故事也要收场了,看起来,之前充满情怀的叙述要以“理”的模样落在这最后四句上,如果真的这样,这首诗就废了。但诗人没有这么做,至始至终,都没有给“理”留下立锥之地。这最后四句诗,只是相当于把前面的诗句重新写了一遍:

        提着裤管的人浑身是胆。
        但凡落座不起的人,就不再是怒汉。
        打不开城门,就拖走整个城堡。
        草木参天只为埋下一颗头颅。

这种叙述策略,与《野狐外传》的结尾一样,就是用最后四句与前面的诗句互相提升诗意,是结构陌生化的手段,因为不依赖词语陌生化的低级手段,所以没有一句诗的诗意是单独产生的,它们必须互相产生。

此外,通过最后四句诗,诗人实质上进行了一次叙述角色的转换,当故事换成“老丈”来重新讲一遍时,诗人即与他的关系物(人)完成了一次对世界、人生、命运的认识交换。换言之,《搭错桥》中的“老丈”也就如同《少年游》中的“他”,不过是诗人为自己设定的一个命运交换者,用以呈现人生境遇的无奈与生命的丰富。

以上,对《少年游》、《野狐外传》和《搭错桥》三首诗的简析,旨在勾勒出田晓隐诗歌叙述的大致特征,见仁见智,一家之言。基于此,去看田晓隐的其他诗歌作品,或优或劣,但以“醉书”或“一只抛向空中的猫”来形容他的诗歌叙述,似乎还是比较形象的。

田晓隐既然能作“醉书”之诗,说明他心气很高,已在某些程度上窥见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叙述奥秘,故而能将现代汉语性情与自己的情怀合一,但从他的整体创作来看,还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仍需努力。这就像参禅,虽已有悟入,仍需很长时间的“保任”方能真正彻悟透过,到家稳坐。若此关透不过,悟了也会再丢掉。若要透得此关,须离诗歌近一点,离诗坛远一点。这好不容易找回的天然情怀与心气,即是诗的本来面目,一定要乘胜追击,并好生看护,切勿丢掉!

在人人以为面壁打坐即是修行的时代,唯有敢向悬崖纵身一跳的人,才能花开见佛、直超圣境。古人云“悬崖撒手,自肯承担”,你看,悟道都不是难事,小小的艺术创新有何难?就看你敢不敢承担这一跳!

    2013-05-27,芜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4-5-10 01: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这种挥洒自如的叙说,让人陶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12-23 20:04 | 只看该作者
一会儿就,你不累我累。赏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10-12 13:0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晓隐的诗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弥漫着晨晓的雾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9-3 13: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8-23 15:15 | 只看该作者
敬请终审评委参加微诗大赛投票。http://www.zgsglp.com/thread-197144-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8-17 0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8-7 00:06 | 只看该作者
樵野 发表于 2013-7-31 21:33
也是啊,看出这个结果的也跟结果一样。

呵呵,我见过多少瘪三装瘪四,你这类的,洗洗睡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7-24 00:59 | 只看该作者
樵野 发表于 2013-7-23 21:16
我认为是废话加垃圾。

什么样的眼睛看出什么样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3-7-9 16:16 | 只看该作者
如是 发表于 2013-7-8 13:11
这是拘泥于诗歌表面形式的浅俗之见,真的是“令人嗤”!

诗之韵,有内韵外韵之别,有广义狭义之分。

{:soso_e179:} {: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7-9 11:56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7-9 08:59
如此大气的诗,首首如此,很是少见。将自由叙述之诗写成这样,几成模板很是难得。其间融入的理性思维更是少 ...

附议。问好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6 17:3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