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昌言吉康 于 2013-9-28 08:55 编辑
张智文 发表于 2013-9-27 08:03
表达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积累的勃发 好
谢谢张老师的点评和肯定!
昨晚太晚了,怕影响汤老休息,没说太多。
《一到秋天》以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描写了一个特殊年代留下的痛苦记忆。其中对于“秋”采用了反传统意识的手法,不是歌颂秋的“硕果累累”,而是批判“只见硕果”不见“严冬来袭”的短视意识和传统。同时也是对一边饿死人一边吹牛浮夸年代的反思。每每只见吹嘘“伟大成果”而从不见不提不足,结果是人民生活在饥荒苦难之中。让人们两眼只盯着“硕果”所导致的贪婪,引申的是另一个层面的含义。现在仍能看到一些影子。
诗中前后两个“硕果”所指不同。前面的“硕果”指小有、甚至子虚乌有的、被吹嘘出来的“伟大成果”(浮夸)。后面的“硕果”打了问号,意指成熟前的小“我”和大“我”,愚昧无知,承受着苦难却虔诚地歌颂;成熟后的小“我”和大“我”,虽然身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继续既痛苦又歌颂着,但可能已不是虔诚,而是“明白”了之后的所谓“成熟”的“圆滑”。那个年代,统治者需要这两类人。
结尾的“逼近”原为“折磨”,倒与上句对韵,后觉得没必要对韵。“严冬”带来的不是单纯的饥寒“折磨”。“严冬逼近”还隐指整人害人祸国殃民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的精神折磨。这与“一到秋天”呼应,“一到”有“每到”之意,即不是折腾你一次就完事,而是一次又一次!所以,你必须,也只能,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高唱着颂歌,承受着苦难!这时的秋天指一次次政治风暴的前夕。
让痛苦的经历化作永久的记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文字交流不如语言交流透彻,何况诗,留些空间去想象、去思考更好。就敲这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