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情诗入选中学课本 出版社社长称是媚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2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3-10-14 20:02 编辑

爱情诗入选中学课本 出版社社长称是媚俗

2013年10月14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房向东 海峡文艺出版社社长
  
  周日在家,读了有关介绍中学语文新课改新教材的文章,专家说了新教材的种种好处,这是他们自己做的事,知道的“好处”当然特别多;也因为是自己做的事,“坏处”就显得特别不容易看到。好处自然是有的,但值得重新审视之处也是有的。新教材面世之前并没有在社会上广泛征求意见,而只是若干专家认知的结果。所以,新教材一出来,木已成舟,米已成粥,相关的问题都成了“过去时”,现在说,是不是白说?
  不过,又有专家说,教材应该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因此现在谈一些感想,于将来修订时或也有参考价值?这就给了我白说也要说的动力了。
  新教材收入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和《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这是加强人文教育;收入巴金的《小狗包弟》,这是爱的教育;收入霍金的《宇宙的未来》和《飞向太空的航程》这是科学与幻想的教育;此外,“酷”、“爽”、“帅哥”、“辣妹”、“闪客”等流行词语,都成为学生探究的内容,这是与时俱进。所有这些努力,都值得肯定。
  新教材中,鲁迅的文章少了许多。据说,“鲁迅作品很经典,但学生不易读懂”。自古以来,读书都是苦的。读书又叫“啃”,如果都没难度,一读就懂,那还叫读书吗?那还叫“啃”吗?文言文比鲁迅的文章要更难懂,是不是也应该都抽掉呢?鲁迅被抽下的都是属于具有启蒙意义的作品,多有五四精神。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忘记,一切要向前看。《药》拿掉了,记着秋瑾干什么?启蒙干什么?《为了忘却的记念》(那些所谓语文专家,每每谈起鲁迅这篇名文,总是把“记念”写成“纪念”,所以,五四启蒙的内含实在让人“记念”不住),既然要忘却,还记念什么?鲁老夫子这不是矛盾吗?殷夫高唱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译诗为什么就不被选入中学课本呢?—“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抛弃了去德国深造的机会,抛弃了兄长为他安排好的荣华富贵,为了自由,走上了赴死之路。现在,我们的教材似乎要下一代忘却(至少是淡忘)为了自由而奋斗的人们,要“别了,殷夫”!在一个和谐的时代,这些争自由的人们,容易让人引起捣乱的联想。殷夫还有革命的色彩,还更容易被接受,鲁迅要“记念”他们而不可行。如此,更不要说什么遇罗克、张志新了,现在有几个孩子知道他们曾经的存在与抗争?忘却,足可以让“五四启蒙”和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成为无人问津的尘封的历史。外星人要征服地球,从《机器报务人》到《怪城历险记》等等,这些科幻小说中有共同的手段,那就是用诸如“欣慰剂”之类,让人类遗忘、忘却,忘却了一切可忘却的,于是,天下太平、官民和谐。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结尾写道:“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我们正是鲁迅的“将来”,“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们的孩子却正在品尝着爱情美文等“欣慰剂”时,在“被忘却”。
  新教材据说容忍爱情了。戴望舒的经典诗歌《雨巷》过去是学生自读的内容,现在成了必修教材。专家声称,“这种表达爱情的主题过去是不能进入教材的,这首诗此次入选高中教材,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什么是人性和真情”。
  这一考虑或是实在的,现在的孩子早熟了,以前大学生都不让谈恋爱,如今中学恋爱已成燎原之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社会的堕落,在小学女生都说白毛女傻,放着好好的大款不傍的大环境下,青春少年没了激情,没了神圣的理想,在许多催人早熟的食品的催促之下,早早地躲入了所谓“爱情”?如果少男少女都躲进“爱情”,“爱情”将洪水滔天啊!
  是的,爱情是美好的,戴望舒也是我所喜欢的。可是,我隐约觉得,《雨巷》的婉约有某种接近忧伤的东西,有点阴柔,不够阳光,让人容易“林妹妹”,这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似乎无大助益。健康美好的爱情诗,多如牛毛,应该有比《雨巷》更好的可选,哪怕舒婷那首《致橡树》,也要比《雨巷》更适合少男少女。
  网络上,在谈爱情诗入选中学课本的好处时,有一个大约是不学无术的中学老师跟帖说:“在西方国家,老早就有爱情的教育,比如,他们的《爱的教育》就是中学生必读的课文”。他甚至不知道《爱的教育》是一本书,而不只是一篇课文。这倒提醒了我们,爱的教育与爱情教育本不是一回事。国外的朋友告诉我,在欧洲,课本中纯粹的爱情诗也少而又少,倒是有很多爱心教育的文章入选,《爱的教育》中的文章是经常被选入中学课本的。爱的教育、爱心教育,在中国,往往被理解为爱情教育—虽然爱情教育也是要的,也是爱的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据介绍,莫泊桑的《项链》、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也都删去。鲁迅关于资本家的“走狗”、“乏走狗”的文章,是早已经拿掉了。这是不是考虑批判拜金主义的文章、揭露资本家的作品,容易养成人们的“仇富心理”?不利于“宁可坐在宝马中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社会价值观的普及?资本家十分走红,我看我们应该编一篇新课文《如果你要嫁人就要嫁给有钱人》,因为据说有钱是成功的标志。
  语文课固然也可以理解为写作课,它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但是,更是一门人文教育课,世界眼光,人文情怀,忧患意识是要考虑的;悲悯、博爱,爱地球、爱他人、爱人类之外的一切生命—爱的教育—也是要考虑的;科学精神,创造能力,幻想思维也是要特别关注的。从这样的思考出发,我以为,新教材虽然有某些可取之处,但不少误入了时代的歧途,也可以说是媚俗的歧途,其进一步调整的空间是相当之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22:39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3-10-14 23:31
有什么不对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家的“红豆生南国”小学生都会背,难道这也是媚俗吗?

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4 23:31 | 只看该作者
有什么不对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家的“红豆生南国”小学生都会背,难道这也是媚俗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1 14:1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