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7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于坚:如果不是工匠式写作,你会被淘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于坚:如果不是工匠式写作,你会被淘汰



材质没有高低之分


南方周末:听说“云师大”近几年以走向国际为号召,3月份引进你的时候,就有办国际文学节的想法?

于坚:我搞文学节,是因为我觉得,中国传统的文学制度,在现代主义的冲击下,已经完全失效。现代化其实已经把我们变成了陌生人的社会,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非常脆弱,甚至没有联系。西方也面临这个问题,他们用文学节、咖啡馆、沙龙等形式,把个人化、碎片化的读者和作者连接起来。像卡夫卡这样的作家,在20世纪初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沙龙来传播。

我去了世界上很多的文学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前年去参加英国切尔滕纳姆国际文学节,它是1948年建立的,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文学节,它每年可以邀请世界600个作家、艺术家去参加这个文学节。我去的那一年,它邀请了《哈利·波特》的作者以及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中国邀请了我。每天环绕着切尔滕纳姆市政厅,有很多的诗歌朗诵和讲座还要买票。

南方周末:中国是否有这种传统?

于坚:传统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文学不存在陌生人社会的挑战。从古代的口传文学发展成书面写作之后,为了更利于传播,诗人必须把诗写得朗朗上口,利于背诵和传播。你可以说它是文学形式,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文学制度。但白话诗兴起之后,这种制度不存在了,诗完全变成了个人内心旋律、语感,我内心的旋律跟你的旋律是不一样的……1949年之后,我们以政治的制度代替了文学制度。政治挂帅和“诗言志”的老传统联袂,导致中国主流的诗歌教育,把诗遮蔽起来了。

南方周末:这次诗歌节,遴选诗人的标准是什么?

于坚:请的都是在中国当代诗歌界有持久影响力的诗人。他的写作不是短时段的,是长时段的。我本人欣赏哪种诗歌,这不应该是文学节的标准。文学节不是一个个人趣味的展现,而是对各种趣味的包容。但是各种各样的文学趣味,必须是在他那种趣味里面是有持久力影响力的,不能只是昙花一现。舒婷、西川他们来了以后你们就可以看出他们的风格、写作的方式,南辕北辙,但是他们在那种风格里面都是最重要的诗人。这种南辕北辙出现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尤其合适。大学生希望任何事情只有一个答案。但我不告诉他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好什么坏,我只给他一个有重量的东西。

优秀的诗人是一种材料。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你有材,你的写作只是把这个材伸展起来了。材质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分,只要有材质,它就会变成很重要的东西。两块石头,你可以说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但是你不能说这块石头太轻了,轻得不像石头。它们一样重。

评价诗人和诗有好几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时间的层面,有的好诗不是我们置身其中的人说了算的,它是文明和历史选择的结果。你有没有看过《唐人选唐诗》?李白在里面是排在三百六十多位,就被选了两首,在最前面写得很多的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要工匠不要才子


南方周末:这届诗歌节的主题是“何谓诗”,为什么把着眼点放到这么“原初”的问题上?

于坚:最近几年,中国比较严肃的诗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你听韩东和西川都在谈“经验”,以前诗人不大谈“经验”,更强调感性。

除了经验,还有“专业性”。韩东在两三年前就在讲专业性。我和他都反对才子式的写作,认为真正的写作应该是工匠式的,而才子式的写作对更有力量的写作是大敌。我和西川没有谈过,但我听得出来他讲的话里面也有这个意思,你听他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引用了威廉·布莱克话:从天真到经验,再到天真。

我认为,“专业性”是一个真正有现代性的问题。“五四”以来,我们向西方学习。拿过来的主义、观念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专业精神。古代中国,才子式的写作占主流,就像仲永,年轻时很有才华,但过早夭折。20世纪革命、战争、运动……使得我上一代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才子式的写作。我计算过,那一代人写超过十年的没有几个。真正有一点专业精神的就是鲁迅,还有周作人,周作人算是坐到死的一个。“文革”以后,朦胧诗那一代还是受才子型文化的影响,比如说舒婷讲,她的诗都是过去的。丁玲以前不是说过“一本书主义”吗?写出一本就可以吃一辈子,这就是中国的一个传统。

到了我们这一代,像我持续写了四十年,我自觉写作的时期是在大学,从1980年代到现在,大学以前的十年算是才子型写作的时期,到了1990年代以后我可能已经进入每天写作,写作已经变成一种习惯。韩东也是如此。这种写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比较正常的写作,大部分作家都这么写。

南方周末:写得长、写得多,就意味着专业吗?

于坚:专业首先要有量。如果到今天还是“一本书主义”,这一百年就白过了。专业精神正是资本主义最基本的一种精神。这不是你愿不愿意接受的问题,它是你的命运,如果你不是一个工匠式专业的写作,那你的写作会被淘汰。

诗人必须在持续不断的写作中,才能走上诗之路。诗不是像禅宗的公案,一锤子买卖。比如海德格尔的某些基本思想,你可以在老子那里面也感悟到,但止于感悟。同一个观念,老子只讲一句话,海德格尔却写了一本书。早年的文明有“谜语”一样的性格,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如果汉语还仅仅是停留在“一句顶一万句”的水平上,它没有办法表达我们今天更为复杂、丰富的存在。

南方周末:汉语处理现代诗歌更具优势还是劣势?

于坚:汉语是一种很微妙的语言,它一方面使我们的世界保持着古老的混沌,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对现代的命名,但是这种命名在很多方面是不清楚的。导致中国人在面对现代社会的时候常常碰壁。我在写作中经常感觉到这种东西。如果你不能够把汉语变成一种更为清晰的、准确的语言,它可能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你比如说,“枯藤老树昏鸦”六个字完成一个意境。这是古典诗歌。换成当代诗歌,完全可以写:那个枯藤是怎么样的枯?一点钟的枯藤和两点钟的枯藤、三点钟的枯藤是不一样的,秋天的老树和春天的老树是不一样的……在传统中国的写作里面,这些都是被忽略的。中国传统写作很强调一气呵成,把握一个整体的氛围,在混沌方面非常有力量,但是在清晰的方面就显得非常的微弱。

我的心得是:汉语有天然的混沌性,写得清晰也不用担心它会变成像西方语言那样机械、僵硬。可能越是精细的写作越是抵达更大的混沌。你看乔伊斯或者是普鲁斯特的作品,他的原作里面是非常准确的、精细的,但被翻译成汉语之后,汉语把混沌给了它,汉语为它赋予了一种诗性。

南方周末:欧阳江河认为在这个时代里,“文学变成了一种像狗一样饿了就要叫的东西”,“全部东西到最后都变成了意见、看法、观点、反应和资讯,文学和思想却基本上消失了”。他表达的这些,都是你们的前辈诗人不曾拥有的经验。为什么这些东西不可以成为诗?

于坚:没错。所有的经验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随着写作的深入,你过去不认为是经验的东西,它会成为你的经验。但是更广大的经验是在黑暗里面的,你完全意识不到它的价值。其实经验是无所不在的,重要的是诗人自己能不能在诗的路上走向纵深。

南方周末:你说“诗人是为这个世界守成的”,这个世界有什么成守?

于坚:你的生命不是一个“成”吗?而守这个成是很困难的。经验就在你的生命里面,你只不过从教育给你的遮蔽里,一次、一次地回到你的生命而已。你的教育、你的环境、你的父母等等都要把你的生命遮蔽起来,特别是今天中国的教育完全就是要把你变成一个白痴,那么你怎么样回到造物主、上帝已经给你的成上去?这是需要一次、一次地去除遮蔽。而写作本身就是不断的去蔽的过程

来源:南方周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8-9-11 14:26 | 只看该作者
欣常佳作,问好老师!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8-9-11 14:26 | 只看该作者
欣常佳作,问好老师!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12-27 16:40 | 只看该作者
工匠正在逐步壮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8-10 13:5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说文学是佐料,茹毛饮血的时候不需要佐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8-2 15:01 | 只看该作者
对创作而言,工匠精神也没什么错,但工匠之前,需要个工程师,工程师之前需要个哲人。

对鉴赏而言,要残酷得多。每种东西的源头如果都被外国抢去,那至高地位就是人家的。

我们抄袭因袭借鉴模仿别人的太多了。这就是落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5-31 02:15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没有专业可言   怎么写就怎么写  没有人能干预    把更多的留给读者      谈诗学  如果不是公论的   个人诗学都是在摧毁自己的障碍以及敌人   来达到个人的要求和时代的走向 自己想看到的    政权在诗歌界   天才每一代都是被埋没  相对来说   你成功  只是你运气好了   支撑你的如果不是步入为中国教育做贡献的诗  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诗   如果只是一种技艺  比拼   那么都会被历史淘汰      千真万确    1支撑起时代的诗是爱  2是在爱字加上技艺     是思想   是精神     是哲思  是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5-23 03:52 | 只看该作者
还不错      只是断点   没有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5-10 21:54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4-6 13:53 | 只看该作者
李太伯 发表于 2013-12-5 03:05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希望解除对李太伯的禁言,犹其在流派网这样的“大”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18 15:4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