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礼孩:诗歌改变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1: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礼孩在书房。
1988年,纪念《新芽》创刊周年合影留念,前左为黄礼孩。
《里尔克散文》、《惶然录》等是黄礼孩常读的书。
黄礼孩的作品《午夜的孩子》《起舞》。
黄礼孩
  70后,生于徐闻县,现居广州。诗人、艺术评论家。作品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等上百种选本。出版诗集《我对命运所知甚少》、《看得见风景的午夜》,评论集《午夜的孩子》,艺术随笔《起舞》、《忧伤的美意》等。曾获第八届广东鲁迅文学奖、第二届汉语诗歌双年奖等。1999年创办的《诗歌与人》被誉为“中国第一民刊”。
  黄礼孩的书房在广州画院八楼。准确来说这个40多平米的房子兼有多种功能,白天是黄礼孩读书、写作、听音乐的地方,同时也是“礼孩书衣坊”,他做的不少书封面设计是在这里完成的;晚上这里是“读影会”———文艺圈内好友看电影的基地,这里装着投影仪,收藏大量新旧电影,像一个小影厅。
  简洁、明朗是黄礼孩书房给人的第一印象。去年年底,他重新装修、布置书房,原来的黄木书柜统一换成白色的,占满两堵墙。书柜里除了各种文学杂志和他自己的《诗歌与人》杂志外,多是文学、艺术书籍。《保罗·策兰诗选》、《惶然录》、《里尔克散文》、《现代诗歌的结构》、《我站着,我受得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些书则放在桌面,是他常翻阅的。黄礼孩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是他写照。
  黄礼孩平日很忙,呆在书房的时间不多,所以他喜欢在路上读书:“现在城市半径大,塞车多,排队多,垃圾时间就更多了,去哪儿都得带上几本书,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知道世界多一些秘密。”黄礼孩说,他是一个把“书房”搬到世界不同地方去的人,也是一个把“书房”缩小放在包里的人,他相信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他的写作,还有人生。
  一灯如豆的童年
  黄礼孩是个多面手,热爱诗歌、舞台艺术、摄影、绘画、音乐,也常写艺评,但最为人知的还是他的诗人身份。对诗歌写作的热爱来源于故乡对他的影响。
  黄礼孩的故乡在徐闻,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片红土地。他家在小苏村,全村大多数人信仰基督,他也不例外。从小家里很穷,在家里排行第五,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黄礼孩说,四岁时他就能下地干农活——浇水、施肥,插秧、割稻子,“当起喂猪少年、牧鹅少年、放牛少年。”稍大一些,他经常和同伴骑单车一起到别的村庄看雷剧,回家的路上常常趁着夜色偷一根甘蔗吃。
  小学时他对语文最有兴趣。“那时候学校晚上没有电,我就买灯芯、煤油,自己用废弃的墨水瓶做煤油灯来学习,所有乡村孩子都会这些。”一豆如灯的童年为他以后的人生埋下文学的种子。
  初一时,黄礼孩上了下洋中学,加入了文学社,还当上校刊《春芽》的主编。说到这里,黄礼孩兴奋地从抽屉找出一张当年的文学社合照给南都记者看,照片上他十来岁模样,穿着一件蓝棉布校服,脚蹬拖鞋。后来,他到县城读书,认识作家陈堪进,陈当时是雷州半岛四个县合办的《半岛文学》的主编之一。那时候《半岛文学》滞销卖不出去,黄礼孩自告奋勇,和一位同学利用晚上自修课的时间,在学校推销了三百多本杂志。那一年,他写了第一首诗:《春天的诗行》。
  不久,《湛江日报》刊登了他的一首《红草莓》。到了高一那年他在内蒙古的《草原》上发表了一首诗。那恰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诗坛风起云涌,涌现出一大批的明星诗人,北岛、顾城、杨炼、海子等,黄礼孩通过《星星》等刊物接触到他们的诗。“当一个诗人”,这样想法油然而生。
 写诗,办刊物
  1992年,黄礼孩考入广州艺术学校,学习戏剧创作专业。90年代初,广州诗歌圈异常活跃。诗人们自费出版刊物,常常在酒吧、咖啡馆朗诵自己的诗,或是去某个诗人家中研讨诗歌。大学毕业后,黄礼孩进入广州歌舞团工作,单位分配给他一间独立宿舍,房子在顶楼,上面有一个小阳台。这里成为广东众诗人的聚集地,如吕约、世宾、陈小虎、江城等。“那时候口袋里没钱,但不为明天忧愁,觉得人生是有盼头的;那时候做事情不是为房子、车子,很理想主义。”黄礼孩说。
  这段时间,黄礼孩读到更多的优秀诗歌,包括像聂鲁达、蒙塔莱、洛尔加等经典诗人的作品,在诗歌语言风格上发生了转变,迎来他创作的丰沛期。
  1999年,他创办了诗刊《诗歌与人》,相继推出多个诗歌概念,被称为“中国第一诗歌民刊”;他还设立了一个人当评委的奖“诗歌与人·诗人奖”,每年从全世界挑选出一位诗人,并为他出版诗集、颁奖。第六届“诗歌与人·诗人奖”颁发给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不久之后特朗斯特罗姆摘取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自1996年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获奖以来,诺奖已有15年没有颁给诗人了。黄礼孩这个民间奖项先于诺奖一步。
  谈及对诗歌的看法,黄礼孩说:“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个编者都有自己的判断,作为一个编者需要包容,但要有自己的艺术观点和主张。”
  采写:南都记者 陈晓勤
  实习生徐畅
  摄影:南都记者 黄集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5-8 15:0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5-8 15:0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2 16:0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