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诗之道 以韵为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诗之道  以韵为荣


•重阳JM

    中华民族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的法则是在中国人民几千年的诗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千年前如此,千年后依然!诗文有别是中国语文大法之一,有韵则诗,无韵则文。无韵自由诗艰苦奋斗了八十多年,枉费心机,无法改变这一历史事实。史实雄辩地证明:无韵不成诗!
    现今的青年人见到分行的文字就喊诗,写出了分行文字就称诗。说他们不知诗为何物,算是委屈了他们;说写诗应有韵律,他们感到茫然,似乎无知;甚至谈韵便羞,似乎是一件羞耻的事。特别是一些报刊编辑,看到有韵诗稿便不屑一顾,甚至耻笑。一些大学教授们也置中华民族诗传统于不顾,竟然充当无韵诗的吹鼓手,甚至自已也在大写特写无韵诗,并大喊大叫所谓的“中国的现代诗,现代的中国诗”。真可谓不知其耻,反以为荣。这可真是“滑稽世界”荒唐之极!堪称对东方诗国的一大讽刺。
    诗是以“译诗”的形式在世界上传播的。一个人能读懂几种外语是可能的,但世界上每个人都能读懂几种外语是很难的,若每个人都能读懂所有的外语则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了解外民族文化的唯一途径便是“译文”,这是世界上通用的办法。但译文只能译“意”,而对语言艺术的风格则不易译出,特别是对诗歌艺术风格如韵律等则不能译出。所以“译诗”决不会有“原诗”的风格,特别是中国诗的“译诗”,完全没有了节奏和韵律,完全没有了中国诗的艺术风格,所以,严格地讲,它已不是“诗”了。同理,外国诗的“译诗”也不是它原本意义的“诗”了。因此,一首再好的诗,在世界上各种文字中译来译去,也就没有了原诗的样子,最终很可能就面目全非了。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诗人们学着外国诗的“译诗”的样子作诗,将白话文字分行写,称其为“新诗”或白话自由诗。结果,不但外国诗的艺术风格没有学到,反而将本民族的艺术风格丢得精光。弄得既不是外国诗,也不是中国诗,还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中国格律诗的“译诗”没有了韵律,也没有了平仄。如果外国人学中国格律诗的“译诗”的样子用外文作诗,还能作出格律诗吗?世界上各国各民族的诗歌的“译诗”都是一个模样儿,难道这就是“国际接轨”吗?毛泽东诗词的“译诗”早已在世界各国流传,岂不是说毛泽东诗词早已经与国际接轨了吗?如此说来,中国“新诗”与国际接轨的叫喊,岂不是多此一举!
    中华民族诗文化光辉灿烂了几千年,早已享誉全世界。东方诗国是靠本民族诗歌艺术的高度侪身于世界诗歌之林的。中华民族诗歌必须以提升本民族诗歌自身的艺术水平而走向世界,决不会是学着“译诗”的样子混迹于“译诗”之中而自美与国际接轨。那些丢弃了中华民族诗歌传统的无韵的垃圾诗,是永远也走不上世界诗歌艺术的高峰的!
    中华民族的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诗歌,无韵不成诗。韵是中华民族诗歌的根,韵是中华民族诗歌的魂。为诗之道,以韵为荣,是中华民族诗人的至敬至尊。
    让我们高举新韵大旗,扎韵之根,扬韵之魂,放韵之花,成韵之果,以韵为荣,弘韵高歌吧!
    2006.0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3-12-28 17:28 | 只看该作者
请发诗歌评论栏目,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0:08 | 只看该作者
进驻“新韵时代”,
成为新韵时代新韵人。
共迎新韵时代的到来,
共享新韵时代美好时光。
http://www.zgsglp.com/group-672-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0:08 | 只看该作者
重阳《新韵说》

       
1/23  新韵说
  重阳著《中华新韵说》,简称《新韵说》。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

   “新韵”,就是采用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新韵,既指”诗韵”又指”诗体”.

“新韵”诗韵,是平水韵等古诗韵演化至今的结果,平水韵等古诗韵是新韵诗韵的前身.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辩证地发展观。旧韵(古韵)已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被自然淘汰了,继续使用不合时宜。

   “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她综合了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巧成,形随意合”,以适应新世纪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新韵谱,《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谱》,简称新韵谱.即提取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十六个韵母作为十六韵部,(含一个儿化音);按四声分为六十四韵,包括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所有汉字。

十六韵部为:
a  o  e  i  u  ü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  er

新韵谱,全称《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谱》,简称新韵谱。选取以《新华字典》为准的常用简化汉字编制。
( 欲知详情,请百度搜索《重阳新韵说》(全文),《重阳新韵谱》(全文)即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3-13 20:33 | 只看该作者
唐以前的诗    似乎是极好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3-13 20:29 | 只看该作者
但具体怎么个自由法,还是须要一代代诗人们去追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3-13 20:28 | 只看该作者
余秋雨在《山河之书》一书当中提到过:“任何文化都是特定生态的产物”,并且指出“中国的农耕生态沉淀了一种文化心理,追求稳定、统一、保守、集权。”唐诗宋词诞生于唐宋这个封建社会的顶峰,所以同样难免有这种稳定、统一、保守的性质。在当下现代社会,这种冗杂、一尘不变的特性早已遭到摒弃,而正如古人说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古诗词若想在当下得到发展,是需要在自由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3-13 20:26 | 只看该作者
唐宋诗词所具有的价值,除了蕴含古代诗人的思想精华还有同乐曲呼应后产生的音乐美,也参杂了封建社会局限性所带来的糟粕。毛主席的诗词在向今人表现其伟大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革命情怀外,也极符合古诗词格律。但是毛主席却并不认同古诗词在新中国尤其是青年当中提倡学习,他说:“诗当然以新诗为主体,旧诗也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3-13 20:06 | 只看该作者
的确,作为诗歌几大核心要素的音韵百年来常受冷落。至于与世界接轨的问题,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但是如果一味逢迎而失了中华诗歌的底蕴和特色,得不偿失。就像当年毕加索反问中国留学生,“最好的绘画在中国,你们跑这来干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4:53 | 只看该作者
将无韵非诗捧上了供台。说明了什么?
新韵遇冷,被禁被删。说明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10 03:0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42:}{: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1 23:4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