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李山的《青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李山的《青堆》


     近日在《河南日报》上看到了诗人李山的一首诗歌《青堆》,顿觉眼前一亮,引起内心许多共鸣,不吐不快。于是马上就和作者在电话上作了交流和探讨,由于相隔千山万水,要想促膝畅谈,和诗人作更深入的讨论,只能以后再找机会。
   李山是近几年才逐渐浮出诗坛的诗歌新人中的“老诗人”。诗人李山自幼酷爱诗歌,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曾一度中断写诗多年,直到2003年才重新拿起笔(诗人至今还不用电脑,是名副其实的用笔写作),开始新的诗歌创作。也正由于荒废了多年,重回诗歌的李山,对于这项开掘心灵的活比别人做得更认真更勤奋。可以说,在我所见过的全国各地的大量诗人中,他是最认真最勤奋最执着的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最谦虚的诗人。无论开会、吃饭或者旅游,不论什么场合,只要遇到可以交流的诗人,他总会随时随地把随身携带的近作拿出来,向别人请教和诗人探讨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技艺近几年才会突飞猛进,并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自重回诗坛短短几年,李山诗歌便多次获奖,参加了诗歌界有黄埔军校之称的“青春诗会”,并出版了多部诗集。
    诗人《青堆》这首诗中的青堆,是中原大地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同时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建村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的村庄。在这个古老的村子里,曾经上演过一场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更精彩更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爱情故事发生地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发生地相距不过百里,却比其早千年。这场伟大的爱情虽然在当地流传了几千年,在正史上也记载了几千年,却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幸运地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在更广的地区传颂。遗憾的是,这场伟大的爱情传奇出了当地的小范围就没有多少人知道和记起,我想造成这种窘状的原因,与当地几千年来没有出过文学大家有关。我想李山正是怀揣着这种伟大梦想和把故乡文化传承发扬广大的责任,创作出这首饱含着对家乡的无限情感的优秀诗歌《青堆》的。我们在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有必要把这个故事一起讲出来,才能更深入的理解诗人这首《青堆》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隔着两千多年的尘土瓦砾/浮出逼人的贞节与美艳”,《青堆》开篇就把我们带到了两千多年前那个爱情故事发生的现场。战国时期宋康王戴偃驱车出游,路过青堆,见一采桑女子貌美过人,恶念顿生,就命人在村东筑一土台即青陵台,以便每天都能站在青陵台上看到这绝色佳人。同时康王还差人访查,后得知此女是其舍人韩凭之妻息氏。此时的康王凶相毕露,竟厚颜无耻的要韩凭将其妻献给他,韩凭不从,于是在台下自杀,接着息氏亦投台而死。夫妻二人死后,宋康王还不依不饶,命将其二人分葬于大路两旁,不准合葬,后两墓各生一梓树,根交于下,枝交于上,树栖鸳鸯,雌雄各一,声音凄婉感人。
     作为距离这段爱情传奇故事发生地最近的诗人,李山某一天再次来到青堆,站在息氏墓前,看到“一地覆盆子的泛滥”,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发生在身边的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不能被更多人知晓理解、不能被更广泛的传颂,对家乡无比热爱的的诗人那是一种最大的惋惜和伤痛。即使是“梓树翠鸟时时在提醒”也无法解开诗人深藏已久的心结。其实我和诗人此时的心情一样,写作以来没有写过多少关于故乡的文字,又没有能力为能家乡做点什么,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作为和诗人李山拥有一个共同故乡的人,我由衷的为李山这几年的努力和付出感到高兴,我没有做的诗人李山已经开始做了,并且初有成效,这首《青堆》就是最大的证明。这首诗歌就是对这个伟大爱情传奇故事的最好的一次挖掘和演绎。此后这首《青堆》将和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起在当地流传,并不断向更广的地区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12 16:46 | 只看该作者
此后这首《青堆》将和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起在当地流传,并不断向更广的地区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12 10:42 | 只看该作者
赏读{: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12 01:3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5:}{: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30 03: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