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垃圾派诗人诗歌作品点评》(徐乡愁选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2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乡愁 于 2014-2-22 21:42 编辑

《前垃圾派诗人诗歌作品点评》


                         徐乡愁 选编

       “垃圾派”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10年一个时代。这场诗歌运动在21世纪初的中国诗坛上再次掀起了一场诗歌革命,而成为了中国先锋诗歌新的增长点。这10年间,“垃圾派”进进出出有将近100位诗人,我们有完备的理论主张,有代表性诗人,有代表性作品,有大量的诗集诗选文集文选问世。而一个流派一场运动一群诗人最终拼的是文本,所以我想借“中国诗歌流派网”这个平台,从浩如烟海的创作成果中,把那些代表作品或者有特点的优秀作品一一介绍到这里并作简单的点评,供大家欣赏或参考。

                                                                                2014.2.10.



附录:《关于垃圾派的分支》
“垃圾派”像一条诗歌的航母,航行在中国诗坛这个波涛汹涌又暗礁林立的海洋上,来来去去的水手先后有将近100人,他们有50后,60后,70后,80后,年龄跨度较大,他们来自东南西北中全国各个地方。既然航母是母的,它必然要派生出很多小分队,小分支。事实上垃圾派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的裂变。关于诗之内和诗之外的事情一直争议不断,争吵不断。也就是说这个庞大的诗人群虽然创作走向基本一致,但实际上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甚至相差很大。比如有“魔幻现实主义”(皮旦等人), “管体诗”(管党生,力比多等人),“后政治写作”(杨春光,典裘沽酒,管上,徐乡愁和后来的未满等人),“屎尿写作”(徐乡愁,皮旦,虚云子等人),“民间说唱”(管上等人),“灌水诗”(蓝蝴蝶紫丁香、余毒、小月亮等人),“语录体”(蓝蝴蝶紫丁香,赵思云,陈衍强等人),“低诗歌”(龙俊,花枪,丁有星,张嘉谚、斯如等人),“垃圾运动”(凡斯,典裘沽酒,底里,丁目,黄土,西安野狼等人),“女性诗歌”(小蝶,大腿,丁小琪等人),“负诗歌”(曾德旷,小招,不识北,江海雕龙,雷暗等人),“零度主义”(蓝煤,刀歹,古河,下里巴人等人),“冷废话和冷现场”(法清,杨瑾等人),“屁诗歌”(江海雕龙等人),“贱诗歌”(古河等人),“脑残体”(典裘沽酒、粥样、青山雪儿等人)等等等。不管他们有什么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上了“垃圾派”这条贼船。看样子“垃圾派”这艏巨无霸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架势,“垃圾派”还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从而“(前)垃圾派”将进入“后垃圾派时代”。
                                                                                徐乡愁      2014.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4-5-30 01:43 | 只看该作者
徐乡愁 发表于 2014-2-15 18:11
3.《鲁迅,我脱掉裤子为你抬棺》

                         作者:典裘沽酒

谢谢!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4-5-30 01:4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大气,所有崇低的都归垃圾派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2-23 17:48 | 只看该作者
20.《生活》

            作者:红尘子


你说他像嫖客一样的生活
我像诗一样的生活
你像生活一样的生活
我在接你电话时,正好往一个花瓶里
插了三朵花
三朵花三种颜色三朵花都很艳
三朵花靠在白色的高墙上  
爱上自己的颜色  和生活
绝望而持久的花瓶




徐乡愁点评:
红尘子是资深的诗歌评论家,在“垃圾派”刚出道的时候曾经写过很多关于垃圾诗的批评文章,而且一个系列一个系列的写,自成体系,对垃圾派最初的肆虐起到某种推波助澜或火上浇油的作用。现在我们反过来作为一个诗歌作者的角度来评论一个专业评论家的作品,就像一个教书匠去给一个农夫去讲该如何如何种植水稻,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班门弄斧。外行看热闹,总比不看好。我认为这首作品写得很朴实很生活,诗意自然流淌。作者写了人有三种生活:一是琐碎的生活(像生活一样的生活),二是诗意的生活(像诗一样的生活),三是江湖化的生活(像嫖客一样的生活),作者把离生活本质最远的那一个放在最前面,越在后面离生活越近,最后抵达生活本身。三朵花就是象征三种生活。由于人与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所以各有各的开法,只要有足够的阳光、水分和空气,一定会开得很艳丽。由于百花要齐放,这让喜欢统一的花瓶有些“绝望”。但花又离不开花瓶,对花瓶有土地般的感情,基因里又自动爱上花瓶。这首诗妙就妙在,把原本是应该重叠在一起的本体和喻体分开,很自然的分开,让本体和喻体同时担当诗意。最后的能指和所指,一目了然,不言自明。2014.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2-22 21:43 | 只看该作者
19.《我的暴力就是砸碎一个人的脑袋》

                                     作者:丁目

有人跟我打招呼
我通常的回答是
我可以砸碎你的脑袋吗
我喜欢直截了当
当然,我对面的人
通常都会显得惊讶
然后愤然的转身而去
他还要为装人而继续在人间努力多年
磨练他绕舌的本领
玩弄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
像一个政客或知识分子
而我不认为我有绕舌的必要
所有问题都会有
一个暴力的解决途径
我的暴力
就是砸碎一个人的脑袋


徐乡愁点评:
丁目的作品很多,每一首的平均水平都很高,但又往往难以确定到底哪一首是最好,选了这一首,又怕丢了那一首。比如他那个很有冲击力的“畜生系列”就是典型,该组诗共有好几十首,整体水平很均衡,但又难以搞定哪一首是特别高峰的那个。丁目的诗一直很黄很暴力,这一首属于很暴力的那一种。诗人见到任何人就不问青红皂白的想去拧他的脑袋,砸他的脑袋,根本不跟你讲道理。在这个无理可讲的社会和年代,“蛮横”是很一种最爽快的事情,骂人爽,打人更爽,“暴力”不是犯罪,“暴力”是一种自由、自尊、自强,是一种巅峰体验。垃圾派诗人似乎都有这种倾向,只是丁目更突出一些,更集中一些,也更狠一些。丁目的诗语言和节奏大都写的粗狂有余而缜密不足,爽是爽了些,但读者没有喘息的余地。不过,要砸烂你那狗日的脑袋,老子就是不给你留余地。2014.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30 | 只看该作者
18.《梦境》

          作者:张玉明


梦境133号
  
我认识
那个悲壮
蹈海的人。
少年时代
我们曾经
洗脸盆里
练习游泳。
一起吟唱:
“洪湖水啊,浪呀么浪打浪”

梦境148号

他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职业投毒者
成功干掉了许多大人物、小人物。
那天,他喝醉了,迎着腥咸的海风
朝大海里投毒。他扬言要干掉大海!

梦境155号


将自己的
假眼珠子
使劲
抠出来
睁大
那只好眼
仔细端详
那只假眼
相看两不厌


徐乡愁点评:
诗人张玉明以便条的形式写了一系列的短诗,一写就是几百首(条),这些众多而随意的小作品往往难以找到一个单独的题目来命名,于是就干脆以《梦境》为总题,每首像产品一样编上号码。这类便条式的写作,多表现生活的小感悟,小哲理,小发现,小灵感,小智慧,小思考,小反抗,小理想等,像梦一样一闪一闪的。一个意象一生叹息都可以写成诗,有时候是生活的再现,有时候是生活的变形,有时候是生活的超现实,有时候什么也不是,仅仅是一个梦。上面选了三首,文字好懂,不必多解释,诗虽小,里面的空间可不小,值得我们回味。2014.2.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4:14 | 只看该作者
17.《应县》

           作者:法清

我们从五台山
去应县看木塔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我们到达了应县
看到了木塔



徐乡愁点评:
《应县》小诗:简约,干净。诗人法清用减法把诗里诗外等多余的东西全部丢掉,只剩下两样东西:一座木塔和一首诗歌。 2014.2.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乡愁 于 2014-2-18 12:14 编辑

16. 《词条:厦门》

                  作者:余毒

落地开机,
没经验必须地有那么一条当地通讯运营商发来的欢迎短信。
嵌着若干狭小窗口的民房,
急性子地风化成棕榈与化工的杂种。
从岛上摆渡去岛上,
从岛上摆渡回岛上。
岛上有舒婷,
青年们的相机与微博相互关注及时转发。
岛上有毓婷,
五只猫斗着地主等着国父带着三条长寿烟从金门漂流过来。
开旅馆的德国佬在院子一角打着多国语言大意是“谢绝共享,私人领地”的幌子自个嗨着功夫茶,
从湖南来的四川人游走小卖部寻觅贵州老干妈。
从岛上摆渡去岛上,
从岛上摆渡回岛上。
登机关机,
掐断海风群发的短信:茶农直销铁观音,货到付款买一送一。


徐乡愁点评:
这首优秀的先锋作品,不但跟传统的书写大相径庭,跟现代的有些写法也不太一样。第一句“落地开机”是说诗人坐飞机到达了厦门,最后一句“登机关机”当然就是旅游结束后坐飞机离开厦门,中间的那些内容就是作者的所见所闻。诗人以散点透视的手法,或者照相的方式把一些毫不相干的大事小事琐事平行地并在一起,句与句之间故意留下很大的缝隙,而诗人再用流畅和错落有致的语言把缝隙全部磨平,外面完全看不出来。也难怪有的读者尤其是习惯于传统阅读方式的读者就是跳不过去,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要跳跃,于是就卡在那里喊晦涩。这种手法到处都是中心,于是就没有了中心,诗人就是故意不让诗意集中,故意给人造成一种琐碎的感觉,这就是典型的后现代风格。余毒的诗歌语言往往转换很快而意象的密度又恰到好处,口语中闪耀着灵动。有时候他甚至杜撰一些词语以达到新奇的效果,诗歌就是要这样不落俗套,不给你审美疲劳的机会。2014.2.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0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乡愁 于 2014-2-18 00:07 编辑

15.《孩子》

               作者:蓝煤

一个工友死了
是被电击死的
出殡那天
年轻的妻子
扶着木棺哭得死去活来
他们6岁的独子
好象没事一样
只顾在院坝玩
很多人都认识他
很多人不认识他
直到有一天
老师在语文作业上
看见他
造了这样一个句子———
“如果我变成死人,
我就可以见到我爸爸了”


徐乡愁点评: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中年丧子或者少年丧父(母),前者因失去孩子而天崩地裂,大人往往“哭得死去活来”,呼天抢地,彻底绝望,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就是傍观者看了也为之流泪惋惜。作者写得是后者,那个丧父的孩子好像还不懂事,好像不知道“哭得死去活来”,其实他的内心在孤立无助的无声的呼喊,“如果我变成死人,我就可以见到我爸爸了”,这更令人揪心。诗人蓝煤描写的这个情景似乎看到过,有共鸣。这首诗前面是叙述,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全诗没有复杂的技巧和激荡的抒情,符合他倡导的“零度主义写作”。像面对这样的悲伤场面原本是应该写得“呼天抢地”的,但诗人却写得很平静,其实平静的背后藏着更大的悲悯情怀,抒情的效果反而会更好,这也是一种无技巧的技巧。2014.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14: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乡愁 于 2014-2-18 16:28 编辑

14.《四川方言版“邓小平文选”》

                                     作者:陈衍强

1、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不仅前些年带起我们
把革命整巴适喽
眼目下和二天
也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
金宝卵

〔原文〕
毛泽东思想
不仅过去引导我们
取得革命的胜利
现在和将来
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
宝贵财富
(摘自《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1980.8.21、23)


3、香港问题
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哈
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雄起四十八年后
还不把香港收转身来
哪个中国领套人和政府
都应该下课

〔原文〕
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
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四十八年后
还不把香港收回
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
都应该下野
(摘自《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9.24)

5、中日关系
悬吊吊的一坨
钩鱼岛
那么低低儿点
上边
人花花儿都莫得

〔原文〕
悬案是一个
钓鱼岛
那是一个很小的地方
上面
没有人烟
(摘自《结束过去,开辟未来》1989.5.16)

6、跃进大别山
我们的解放区卡在里头
需然不是龟儿子嘿力剔打的地盘
但是有点像重庆那些
棒棒挑着扁担爬坡上坎
活路干得不摆喽
就扯弄个多
摆的是龙门阵

〔原文〕
我们晋冀鲁豫在中间
虽然不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地区
但是是一个
挑扁担的地区
任务都完成得不错
就说这么多
讲的是故事
(摘自《对二野历史的回顾》1989.11.20)

8、扫黄
广东卖批的弄个凶嗦
为啥子不狠狠的收拾几个二冲二冲的
鸡婆哈
逮喽几回还不听扎服的
就统统按法炉展劲的办她噻
风气如果再弄个糟糕
要得个铲铲

〔原文〕
广东卖淫罪犯那么猖獗
为什么不严惩几个最恶劣的
老鸨
抓了几次不改
一律依法从重判处
风气如果坏下去
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摘自《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1.17)

9、党的领导集体
是的噻从遵义开会那哈儿起
就慢慢形成喽
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老哥子
弼时双脚长伸后
又加了陈师
成立了包括我矮子在里头的六个人
组成的说话关火的
后头又加了林彪那个虾子

[原文]
是从遵义会议开始
逐步形成的
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
弼时同志去世后
又加了陈云同志
成立了由毛刘周朱陈邓六个人
组成的常委会
后来又加了一个林彪
(摘自《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1989.6.16)

10、到敌人后方去
毛主席把一封悄咪咪的电报
打给眼镜儿和我
说陕北实在搁不平
当时我们没有还价钱
而是立马扎起
半个月后摸夜螺丝
跳脚罗嗦的到龟儿子箩篼后头
北方幺哥儿来南边
实在泼烦
果不其然一过喽淮河
好些人就拉稀摆带

[原文]
毛主席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
给刘邓
写的是陕北“甚为困难”
当时我们二话没说
立即复电
半个月后行动
跃进到敌人后方去
北方人到南方
真不容易
果然一过淮河
好多人拉肚子
(摘自《对二野历史的回顾》1989.11.21)

13、严打
喝人家女娃子和幺儿卖的
开猫儿店的瓜婆娘等
必须坚决弄进去蹲起
用最凶的法炉来办
一定要敲几个沙罐
还要不停的理麻
一冒皮皮就按熄火掉
一九七五年收拾铁路上的杂皮
我说这哈儿还不洗白
就喊他们跟老子爬

[原文]
人贩子
老鸨儿等
必须坚决逮捕
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必须依法杀一批
还要不断地打击
冒出一批抓一批
一九七五年处理铁路问题时
我说现在不抓人
把他们调开
(摘自《严厉打击刑事犯罪》1983.7.19)



徐乡愁点评:
这个组诗读起来真的巴适产了。这又是“语录体”,这种文本实验往往只能使用一回儿,第一个这样用是秀才,但第二个这样写,往往是宝气。由于前面有赵思运和蓝蝴蝶两大家在那里摆起的,要想卡过那个坎坎,肯定是黑么的不容易,如果哪个哈戳戳的犟起个脑壳偏要再气告一号,往往费力不讨好。现在诗人陈衍强硬是要柳倒废,知难而上,把这个《邓小平文选》七弄八弄的弄成个四川方言版的语录体,而且同样黑么成功。加上他邓矮子各人是四川人,模仿他的口气写那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噻。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讲四川方言的读者读起来当然黑好耍,幸亏我是四川人,有福分欣赏。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不懂四川方言的外省人恐怕读起来摸不到躲躲,不是啷个黑安逸的个。2014.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0 10:1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