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虹桥修禊”今开幕 万人演绎“满地是诗人
据扬州网2014年04月02日讯(记者车林)昨天下午,由瘦西湖风景区主办的“2014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新闻发布会”举行。从去年开始,这一文化盛举以每年一届的固定形式,创造性地激活、接续,拓展诗歌文化旅游,重塑扬州“世界诗城”地位。据悉,2014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将于今日拉开帷幕,本次诗会主题为“诗国·诗湖·诗的穿越”,邀请到6位国际诗人和6位国内诗人。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本届雅集相比上一届有三大发展和进步。首先是参与本次雅集的诗人国家数量的增加,去年邀请的6位国际诗人分别来自英国、德国、美国,而今年邀请到的6位国际诗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斯洛文尼亚和牙买加;在形式和构思方面也有所变化,在本届雅集中,将首次加入《脸》艺术计划,届时将由上万人佩戴面具演绎“扬州满地是诗人”的壮观景象。其次,本届雅集的联诗队伍也是空前地壮大,将由市文联组织县(市)区文联及部分下属协会参加,还有街道、社区的代表队和扬州晚报博客代表队共22支联诗队;最后,今年国际诗人乘的船将从单一的方向变为从两边同时向中间会合,再向相反的方向前进,唱和的感觉此起彼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邀请到的特邀嘉宾国际当代著名作曲家丽莎·林有意为扬州建城2500周年创作一首古琴协奏曲。
“修禊”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礼仪,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集的经典范式,清代扬州的“虹桥修禊”活动在中国文化史上成为一脉传承影响深远的文化盛举和不朽丰碑。
扬州,世界诗歌汇合点
人物名片
杨炼(当代著名诗人,“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发起人之一)
四年前,杨炼才第一次踏上扬州,到本届诗会,他已是六下扬州。“在中国城市中,除了北京,扬州是绝无仅有。”杨炼表示,扬州这座城市有她独特的魅力。
“从"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雅集"上,我看到两个"非此不可",一是非扬州不可;二是非诗歌不可。”杨炼解释,首先扬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品的标本,扬州的地气,正是这个传统现代转型之“气”,它和世界积极互动,体现出了中国深度和全球视野的双向汇合;第二,如果说全球化是大海,文化是一条船,而诗歌正是这条船上的压舱石。“我期待通过诗歌,能让世界听懂扬州,听懂中国,而扬州将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重获她自己经典性的辉煌,我当年一句戏言"不想到扬州不是诗人,不到扬州成不了大诗人",正说出了这个事实。”
去年,杨炼曾提出,在全球化语境下,把扬州作为世界时间空间坐标系的汇合点,让当代中文诗的创造性转型,直接和国际著名诗人面对面交流,使世界参与中国。一年时间过去了,杨炼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雅集的设计,旨在有机推进中外“面对面”互动。“今年的活动,从形式到人选,都比去年大为丰富,正是诗歌不重复自身的天性使然。去年的外国诗人,集中在西欧、英美,而今年除了上述地区,又增加了牙买加和东欧国家斯洛文尼亚的著名诗人,以扬州为轴的时空坐标系,从中、西两极交流,正扩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互动,而且永远不嫌多。”
记者专访1
记者专访
“虹桥修禊”成为扬州独有
人物名片
唐晓渡(著名诗人和诗评家,作家出版社编审,北京大学新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发起人之一)
“扬州的文化积淀,尤其是诗歌文化的积淀,罕有其他城市可以比拟。”唐晓渡表示,扬州历来以“休闲胜地”著称,这里的“休闲”不是指无所事事,而是指心灵处在某种自由的活泼状态。“诗歌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状态,二者可谓相得益彰。”
唐晓渡表示,本届活动会更加注重探寻当代诗歌和大众文化的结合点及结合模式。“比如,这次不仅扩大了"曲水流觞"的群众性联诗的阵容,还希望建立起诗歌与其他艺术的跨界联系,由此使诗歌为更多人关注。”唐晓渡希望,最终使“虹桥修禊”成为扬州独有的国际诗歌、艺术交流和文化旅游的双重品牌。
万人演绎“扬州满地是诗人”
人物名片
杨佴旻(著名画家,美术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新水墨画研究所所长,“国际诗人虹桥修禊”组委会委员)
“《脸》艺术计划是一件由万人参加的宏大创作,是为2014年第二届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而创作的观念性作品。”杨佴旻介绍,他此次制作了11000张脸谱,依据古今中外21位诗人和艺术家的面部形状设计制作而成,其中有7位古代诗人,如李白、欧阳修等,当代诗人14位。“此次与《脸》的计划相关的诗人皆与扬州有深厚的渊源。”
杨佴旻表示,“《脸》艺术计划也是"扬州满地是诗人"的强化呈现。届时,戴着诗人之"脸"的数以万计的扬州人及来到扬州的人,行走在扬州的大街小巷,将呈现单纯重复所营造出的恢宏与震撼。”此次实施的《脸》的计划,是这一艺术计划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这一计划第一次在国内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