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2-7-16 18:11 编辑
汉语新诗创新汉语修辞研究 作者:山城子
● 山城子 本名:李德贵。男性,汉族,辽西北镇人。 系澳洲国际华人作家笔会会员、北美华人文学社会员,及多家文学网站版主。 已于国内外90余家报刊杂志或民刊发表诗、文、评1000余篇(首)。网上诗文集(集中在“中成诗界”)已编完22卷,一百三十余万字 著有《文学史歌》75章在航空系统内刊连载两年。现退休闲居在贵州省平坝县境内,致力于诗学与美学的学习。 存有教育专著书稿《走进素质教育》、《走过“自学互教”》两部,约25万字。 各种文章30余次获奖,80余篇被收入各种文集。因创立高中政治“自学互教”教学法,个人传略载国家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国家人事部人才管理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编辑出版的10余种辞书。 长诗体学术论著《形象诗美学》已完成十三章,120节2万余行。 我的诗观: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积极修辞方法有一定的格式,因此又叫修辞格。前人创造并总结的辞格,仅笔者接触收集到的大体有讽喻、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引喻、倒喻、修饰喻、同位喻、反喻、较喻、博喻、互喻、曲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排偶、对偶(对仗、对联)、对比(对照)、推避、避复、反复、复沓、反语、反问(反诘)、设问、借代、借语、夸张、引用、化用、用典、移就、移觉(通感)、移情、移时、摩状、摩形、摩声、拈连、易色、双关、飞白、讳饰、顶真(顶针)、回文(回环)、互文、互体、互训、重叠(叠字)、嵌字(镶嵌)、析字、藏词、婉曲、错综、倒装、倒反、衬托、承递、分剖、舛互、呼告、示现,同异、异语、隐语(谐音)、折绕、吞吐、列锦、精细、仿拟、别解、旁逸、歧疑、警策、转品等凡63种。 古典文献中,还有积极修辞方法,叫词类活用。可分为17种:名词作状语(名作形)、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数词作动词、代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数词作名词、数词作副词、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使动用法、数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动词意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
中国新诗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朦胧崛起,之后至今,兴旺也好,萧条也罢,其流派纷呈,手法杂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之势依然。老诗人惊呼看不懂,语文界大斥“反语法”,坚守的“中间代”“70后”“80后”们则我行我素,执意维护着诗国的形象,尽管被商品冷落,被大众陌生,甚而被自己迷茫。 迷茫的笔者于04年早春上网学习现代新诗,也是隔膜着不得门入。直至06年初夏,决心认真研读网上的好诗,竟发现一些有成就的诗人,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许多积极修辞方面的创新。笔者不完全的总结,已发现新格与新的词类活用40余种。传统的积极修辞种类总数虽80余种,却是3000年的积累;而今30余年的创新竟然超过总数的50%,这不能不说是当代诗人们对现代汉语修辞学发展作出的绝不可忽略的大贡献。
01 借比格
先看例句:“月光小于睡眠河水穿过我们的房间家具在哪儿靠岸”(北岛《守夜》)
“小于”的行走,不是当下流行的口语。“小于”的焊接,也不是汉语语法中的规范。却因“小于”的模糊比较,而创新了诗的语言,或叫做诗性的叙述。诗人是让读者体会,夜虽然漫长,却长不过人们的长睡不醒。
汉语的表达,进入学术层面就是修辞。消极修辞负责语法意义的表达准确无误,积极的修辞负责表达得生动活泼形象巧妙艺术。这个“小于”之用,在于致使两个无可比较的事物有了比较的可能,这叫巧妙,符合积极修辞的宗旨和效果,是汉语修辞的自然生长。没人可以阻止语言生命的新陈代谢,一如没人可以阻止地球的旋转一样。
从我把握的63种权威们总结的修辞方法中,归属不了北岛的“小于”;已有的词类活用,也归属不了。我不忍这种“小于”的没有名份,今个趁着夜色,就给它建设一栋别墅吧。 不必找名人题楣,拙笔即书之为“借比”。不是“借代”,亦非“比喻”。定义是:
借比格是指凭借可以比较的词汇连接,使两种不可比较的事物产生比较效果的修辞方法。
02、移限格
还是先看例句:
例1、“不仅是编年史也包括非法的气候中公认的一面” (北岛《守夜》)
气候属于自然范畴,法与非法属于社会范围。法与非法都是权力给社会人强制规定的,自然界只循着规律和睦或不和睦。非诗的语言“非法”是不可以限制“气候”的;诗性的叙述却是可以的。因为这样的搭配,不仅有拟或喻的形象在里边美丽成意象,同时陌生新鲜诙谐了语言——诗毕竟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不艺术何以成诗呢?
既然这样的搭配,出了形象、意象,出了新鲜、诙谐,无疑应归属积极的修辞方法。大体笼统可以用“移就”也叫“移用”格的来敷衍。但认真起来“移就”格是不收留这个“非法”的,因为“移就”们的“法”里没有它。移就们的“法”是这样规定的:移就是将描写甲事物形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形状的一种辞格。学者陈望道先生说:“常见的,大概是把人类的形状移属于非人类的或无知的事物。”对照这样的法与法的解释,“非法”一词就不得进入了。因为移就是限于“描写形状”,描写人或事物的性状那是形容词的责任,通常叫做“修饰”。你“非法”不过是个否定副词与一个抽象名词的结合,任务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限制”。文本中的“非法”不是修饰性的描写,而是限制性的叙述。多么不同呀!
我的任务是为尚无归属的新生的修辞方法定名定义。那么就定名为“移限”吧。
定义呢,就是:移限是将叙述甲事物所用限制的词语移来用于对乙事物进行限制的一种辞格。
例2、“使我们接近雨林哦哭泣的防线玻璃镇纸读出” (北岛《守夜》)
“哭泣”属于人类的个体,不属于社会建造的各种“防线”。这样奇异的组装短语,就致使隐喻着什么的“防线”的意象具有了人的情感。使用的词格也是移限。
例3、“文字叙述中的伤口多少黑山挡住了” (北岛《守夜》)
“伤口”本义属于人与动物,扩展到植物,后来又被诗人们收到心中,作为疼痛的代名词。因此伤口应当呈现于人、动植物的体上,或者心中。这里无疑也是疼痛在心里了,但被省略了,让读的媒介过程“文字叙述中” 直与之衔接,成为“移限”格的继续运用。
例4、“1949年在无名小调的尽头花握紧拳头叫喊” (北岛《守夜》)
“尽头”之与空间是路、是江河、是天空,之与时间是岁月、是日子。这里却被“无名小调”给抢走了。方法还是“移限”。句子中的主语“花”分明是个美好的象征,被后面连动式谓语拟人后非常的生动形象。
03、省介格
例1、“使我们接近雨林哦哭泣的防线玻璃镇纸读出” (北岛《守夜》)
后面相连的部分“玻璃镇纸读出”分明剥离了介词短语“从…里(中、上)”的繁壳,使语言呈现内质的陌生感与新鲜的省炼。
例2、“文字叙述中的伤口多少黑山挡住了” (北岛《守夜》)
句子的后部分“多少黑山挡住了”分明开除了一个介词“被”,从而使“黑山”有了一些主动的形象。
例3、“没受伤农药化肥”(山城子《晒白菜》)
这是笔者一首小诗《晒白菜》的首句。有诗友留帖问,“是否故意‘反语法’?”我答曰:省略一个介词,就有了诗性化的美感。这句诗如果按非诗性叙述,应是“(白菜)没有被农药化肥污染”,而现在的诗性叙述,首先使用了比拟格(没“受伤”——拟人,或拟物)——没被什么伤着呀?后面补充说明的词语是“农药化肥”。行文中省略的是介词“于”。
下个定义就是:为使句子省敛且可呈现美感,从而故意省略介词或介构的修辞方法,简称省介。
04 揉情格
定义:揉情格是指将主观情感揉入客观事物使两者浑然一体的修辞方法。 例① “日落日出在不经意中重叠峰巅/ 阳光血酒一样雄壮”(周承强《巡逻:残阳如血》) ——主观情感是“不经意”和“雄壮”。这是表现巡边战士对天天所见景物司空见惯,而就是在这司空见惯中油然升起戍边的豪迈之情的。但诗人并不将这种情感单独直叙出来,而是揉入了边关重叠峰巅和血色落日里,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从而张显了景物的神韵与气势,也暗含了主体意象的豪情壮志。 此格不同于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前景后情,是前后交融,而非揉为一体的。也与“移情”格有区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这是通过“互文”而实现移情的,是“移”而非“揉”,感恨是感恨,花鸟是花鸟,国破之恨在心,见花亦痛,闻鸟亦痛罢了。未若周承强驰骋于边关语态氛围,并通过拟人或比喻的方法,而将情景浑然揉为一体,情感的流露,既是拟人了的景物的,也是诗主体形象的。 例②:“和星星一块吞吐林中凉气/ 轻轻呵出时明时暗的巡逻道”(周承强《巡逻在午夜》) 例③:“年年今夜月光比水草缠绵”( 周承强《中秋夜》) 例④:“风儿吹过脸庞没有北方来劲/ 小雨莫名其妙缠吻花草”( 周承强《十二月》) 从上述例句中,不难看出揉情格的特点在于主观情感,是于客观景物描写所呈现的意象里若隐若现地透露出来的。这就像发光物,物是景,光是情,情景不是交融,亦非移来,而是合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了。
05 物化格
或许这是拟物格的旁逸斜出吧?我们知道拟物格大都是将人拟作物,或将动物拟为静物而增其表达形象性的修辞方法。总之,拟物是从物到物,而“物化”则是从非物到物的。还是先下定义吧:物化格是指将无形的抽象事物,通过相关动词的牵制,使其变化为有形的具体事物的修辞方法。 例① “美感垂手可得却无法靠前”( 周承强《哨所南边的一片丛林》) “美感”是感觉意识范畴,无形而抽象。但其通过“垂手可得”和“无法靠前”两个动词性短语的牵制,也就像一个美丽的物件一样若隐若现了。无庸置疑,这样的修辞会把无形的抽象意识描摹得生动形象起来,具体实在起来,活泼美丽起来。再从下面的例句体会。 例②:“捎回一丝丝悲壮与豪迈”( 周承强《剑蔴》) 例③:“那些腐蚀钢铁的寂寞与单调”( 周承强《倾听远方》) 例④:“不停地丈量士兵的真实和辉煌”( 周承强《给养车没入蕉林》) 以上句子中的“悲壮、豪迈、寂寞、单调、真实、辉煌”都是无形而抽象的形容词和能愿动词,但通过“捎回、腐蚀、丈量”动作性动词的牵制,就若隐若现出具体的有形和生动活泼,从而实现了“物化”。
06 “衔动”格
真是欣慰!欣慰于诗人的创造,也欣慰于做为学习者的总结。修辞格队伍不断增添新鲜血液,又有了名曰“衔动”的新成员。这一格是指:以描绘甲事物或它事物的动作,衔接乙事物,而使两事物复合为统一动作意象的修辞方法。例如: 例①“一只雄鹰悠然叼着军车飞翔”( 周承强《阔叶遮住的军车》)。 甲事物是“雄鹰”,乙事物是“军车”,此句以甲事物的动作“叼”衔接上了乙事物,从而使生活中并不相干的两事物复合为同动体,竟然一起“飞翔”了。其修辞效果顿时生动简洁起来,极力表现出随车绕行山颠之上边防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如若不这样衔接,为这种表达还不知要如何饶舌,也难淋漓尽致呢。 再请从下面的句子体会: 例②:“整个黄昏都被摘到腮帮子上了”(周承强《含着木叶吹荡黄昏》) 例③:“鲜花和手臂长满窗口/ 鼓音和掌声推搡阳光潮/ 列车如释重负地甩下隧道河流”(周承强《从军行》) 例④:“混浊的浪头不时喷出受惊的群鸟”(周承强《营区边的一条河》) ——“摘”衔接了黄昏、腮帮子,“长”衔接了鲜花、手臂、窗口……“喷出”衔接了浊浪、鸟群。有了这样的衔接,诗句立刻简洁、奇瑰、精彩起来。记住,这个修辞方法叫“衔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