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中国美诗大赛】《汉俳一百零八首赠工藤贤司先生》作者:唐九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九藏 于 2014-4-26 14:39 编辑

作者简介
唐九藏:男,60年代人,”汉语英雄双行体”诗歌流派发起人,“新月派”诗风传习人,新诗格律化运动倡导者。曾做过教师、翻译、记者、编辑、营销经理,现在从事自由职业。其诗歌作品以新浪博客为主要发布窗口,博客名称是“唐九藏-汉语英雄双行体”,网址:http://blog.sina.com.cn/tangjiuzang  请点击这里直跳转到该网址 





 《汉俳一百零八首赠工藤贤司先生》
                               
按:日本画家工藤贤司,吾友也。仰慕中华,久居徽州,精研书法与汉画。吾人曾写汉徘多首以赠之,先发表于某旅游杂志,后存稿遗失。今凭回忆,复述一百零八首如下。(配图版请点击这里)


  (一)

玉树琼花开

一杯红茶暖心怀

原是故人来

 

  (二)

扶桑美髯公

黄海白岳写葱茏

孤云卧此中

 

  (三)

东海渡从容

神追汉室一缕风

夜雨十年灯

 

  (四)

山辉川更媚

先生神笔信手绘

屯溪纸也贵

 

  (五)

樱花正绽放

徽州亦是汝家乡

离去何匆忙?

 

  (六)

问君胡不归

新安江水冰又碎

佳梦能几回?

 

  (七)

情深寿难长

谁能堪破生死网

涅槃明月岗

 

  (八)

伶俐小厨娘

三八佳人脸盘靓

烧菜满口香



  (九)

举杯对饮欢

葡萄美酒夜光灿

厨娘真好看



 (十)

厨娘挽云鬓

人面桃花肌冰莹

先生吃一惊

 

 (十一)

横江日夜淌

先生习贴对寒窗

潜龙在黎阳

 

 (十二)

光银秀发长

方法俊雅俏儿郎

竹宾研墨忙

 

 (十三)

老街新雨后

楼檐青苔似苏绣

先生看不够

 

 (十四)

西有文雕苑

东有名斋三百砚

先生来回转

 

 (十五)

五城老米酒

你我都爱那一口

闻香步难走

 

 (十六)

想讨一幅画

先生左右而言他

究竟为个啥?

 

 (十七)

美髯虽潇洒

三日不梳乱似麻

依然笑哈哈

 

 (十八)

秀嫂有挞粿

三冬陶炉不断火

去饮一杯否?

 

 (十九)

友彦擅号脉

说你非仙即妖怪

先生笑开怀

 

 (二十)

耀平真君子

无故被你常遣使

却不赠画纸

 

(二十一)

画匠聚成堆

赝品仿画满天飞

先生莫气馁

 

(二十二)

黄昏起画稿

画到四更鸡报晓

瞌睡不来找



(二十三)

先生深信佛

亦爱大和美娇娥

哪样能割舍?



(二十四)

江畔石道边

春柳依依碧连天

无樱心怅然



(二十五)

日已上三杆

先生晏起睡正酣

昨夜梦家园?



(二十六)

先生名声响

涂鸦卖银五十两

籴米装满缸



(二十七)

邻家窗对开

一枝红杏出墙来

隔棂玩纸牌



(二十八)

揉皱老生宣

枯墨轻扫写画卷

汉画古意现



(二十九)

画成送去裱

人来人往都说好

印章忘揿了



 (三十)

赏樱刚回还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三十一)

辣子炒香干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三十二)

春至竹林翠

蕨菜清香别有味

清酒箬叶杯



(三十三)

为赏油菜花

翻山越岭至田家

蜜蜂蜇吓煞



(三十四)

风吹棋子落

俯见厨娘足似雪

先生一哆嗦



(三十五)

废都贾平凹

送来美酒想讨画

先生皆笑纳



(三十六)

骑上自行车

滑下山坡又上坡

要去吃火锅



(三十七)

徽娘高盘髻

围将井栏浣纱衣

先生笑嘻嘻



(三十八)

村里黄犬多

见到先生就围着

摇尾乞馍馍



(三十九)

画上卖青山

不使人间造孽钱

徽州活神仙



 (四十)

邻家老婆婆

吴侬软语爱啰嗦

假装听不着



 (四十一)

为学屯溪话

注音记在大裤衩

出门人笑煞



 (四十二)

自言修禅宗

大鱼大肉又吃葱

三餐摸酒盅



 (四十三)

一方大砚台

五斤墨汁砚底盖

蘸笔如帚踹



 (四十四)

有客要来访

先将画室弄清爽

新作要深藏



 (四十五)

收了仨徒弟

学完三载都离去

先生悲且喜



 (四十六)

羊肉汤泡馍

离开西安吃不着

先生常蹉跎



 (四十七)

六旬眼渐花

丙烯调色有偏差

只得唤方法



 (四十八)

赴京去赠画

奥委会里高高挂

央视可劲夸



 (四十九)

说去西藏游

一去三月不回头

无信无缘由



 (五十)

佛在心中央

不磕头来不烧香

画斋即佛堂



(五十一)

纽约开画展

卖将旧作筹盘缠

半月不拾闲



 (五十二)

精读浮世绘

日式春宫看着累

研艺似受罪



 (五十三)

岩寺文峰塔

墙裂檐破如败家

先生心痛煞



(五十四)

文雕苑里坐

讨得徽州古香墨

没事偷着乐



(五十五)

老友来华游

先生开口让人愁

双语乱杂揉



(五十六)

光银要成亲

先生高兴又挂心

红包装美金



(五十七)

方法孤独侠

整日闭门画山崖

先生最牵挂



(五十八)

竹宾擅裱画

先生裱画不找她

不知因为啥



(五十九)

先生不抽烟

人送雪茄丢一边

偷来尝个鲜



 (六十)

大智若痴颠

心明如镜赛神仙

最把唐寅羡



 (六十一)

先生美食家

爱啃姜母炖番鸭

黄犬眼巴巴



 (六十二)

乡下去野采

挎回一篮香荠菜

黄犬都走开



 (六十三)

家中老猫咪

一餐无鱼发脾气

真是没出息



(六十四)

黎阳一美女

一见先生眼迷离

先生不搭理



(六十五)

皮鞋软底厚

攀崖犹似猕猴秀

羡煞野山鹿



(六十六)

画道即天道

天道酬勤无奥妙

人勤春来早



(六十七)

作画忘昏晓

踏遍青山人未老

花落知多少



(六十八)

古黟访农家

青山不墨千秋画

先生泣泪下



 (六十九)

歙南觅清音

流水无弦万古琴

洗却凡尘心



 (七十)

先生讲礼貌

不论见谁都微笑

村中人缘好



 (七十一)

婺源去寻觅

欲见唐寅真手迹

岂料已转移



 (七十二)

徽州多画痴

隐于乡野无人知

先生最敬之



(七十三)

经常逛老街

逢友颌首不停歇

累伤颈关节



(七十四)

画院俞洪理

绘画评画皆妙笔

难得一知己



(七十五)

徽州多奇才

藏在草泽不出来

先生叹无奈



(七十六)

进山采野茶

迷却归途难还家

崖洞烤地瓜



(七十七)

东京去展画

日人惊呼一奇葩

藏家挣打架



(七十八)

先生常修行

南无妙法莲华经

七字念不停



(七十九)

写生到乡间

子规声里雨如烟

采桑又插田



 (八十)

去访叶瘦谷

鸡同鸭讲不舒服

笔谈聊胜无

(注:是指语言不通)



 (八十一)

脚着老木屐

月夜归来进村里

呱唧复呱唧



 (八十二)

徽州毓神秀

徽式新筑不如旧

先生暗伤忧



(八十三)

先生画名高

村中老幼却不晓

只知胡子佬



(八十四)

一日不喝酒

二目无神人变丑

三餐没胃口



 (八十五)

汝友程乐萍

忽成大家有画名

最重旧交情



(八十六)

隔河千里远

欲去阳湖无渡船

不愿走桥面



(八十七)

绘技臻化境

娑婆人间重晚晴

青山夕照明



(八十八)

秋晚霜色重

百年世事三更梦

画心比铁硬



(八十九)

矢志岂能移

万里江山一局棋

尽入汝画笔



 (九十)

江山如此娇

徽州风景无限好

盼君归来早



(九十一)

手提旧墨盒

五湖四海为上客

艺馨朋满座



(九十二)

先生有神笔

莫非累世种菩提?

说奇也不奇



(九十三)

五洲留足迹

兔走鸟飞东复西

个中有玄机



(九十四)

去访龙山寺

方丈恭迎欲讨字

先生佯不知



(九十五)

休宁齐云山

道观长住花美眷

鸳鸯双修仙



(九十六)

祁门三眼井

寺主女儿擅讲经

秋波荡滢濴



(九十七)

歙城俏尼姑

青衣松垮半秀乳

素手肥嘟嘟



(九十八)

太平湖水清

四岸青山立画屏

画舫伎娉婷



(九十九)

山麓逢僧话

问属禅宗哪一家?

和尚不知答



(一百)

闲来画青山

三区四县尽走遍

徽风沐华年



(一百零一)

常读法华经

身如聚沫心如风

业去身自轻



(一百零二)

昨夜梦蹊跷

先生拈花自微笑

莫非开悟了?



(一百零三)

燕儿临窗台

顾盼先生旧盆栽

盆栽花已开



(一百零四)

燕翎遗房梁

雏燕呢喃清音唱

先生在何方?



(一百零五)

一块老汉砖

身着千年绿苔藓

犹似古铜钱



(一百零六)

吴语糯软绵

犹如云落青瓦檐

侬音飘渺远



(一百零七)

屯溪话难晓

先生学会别忘了

常说才牢靠



(一百零八)

鸟渡屏风里

屯浦归帆扁舟疾

先生回来兮


注:

1.黎阳是指黎阳村,在屯溪老桥西,横江岸边,由于拆迁现在恐已无存。工藤先生曾筑画室在此村中,整日闭关作画。

 

2.小厨娘是指工藤先生的某小女友,现已正式嫁给工藤先生定居于日本。此女不会作画,但极有偏才,会说多种方言,会说英语、法语、日语。厨艺精湛,徽菜水平近乎厨师。坊间传说:此女莫非赛金花转世乎?

 

3.光银、方法、竹宾是工藤先生的三位入室弟子,如今此三位于绘画艺术皆有成就。光银现侨居日本,其水粉画颇受日人欢迎。方法擅长水墨山水、人物,于丙烯画种具有天赋之专长技法,现为徽州知名画家。竹宾除水墨山水画外,犹其擅长修复旧画,精于裱画技术。此三位皆是吾之好友。

 

4.文雕苑、三百砚斋系屯溪老街上两家有名的艺术品老店。中外游客每游必至。文雕苑是一所文物极百年徽式民居,内有一座大型精致砖雕照壁,是有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珍贵文物。照壁前有一八仙桌,几把靠椅,桌上常备茶具。吾人以前经常在此砖雕前,与店主邵名仁兄饮茶清谈。

 

5.秀嫂是当地市政府认定的徽州名小吃“挞粿”的传承人,其店铺在中马路传统小吃一条街上。其家传的“五城米酒”亦是当地一绝,耀平乃秀嫂家的“朝奉”(徽州方言,即掌柜老板),吾之好友也。以前吾人常去他店里讨米酒一杯慢饮半日,飘飘然快活似神仙。

(“挞粿”的“挞”字,此字左边原来应该是个饭食旁,属于方言专用字,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录此字,电脑上也打不出来,根据“名随主便”的汉语传统读音规则,“挞粿”一词的正确读音应该是“tā gaó”,系该小吃发祥地绩溪岭南地区方言的发音。如今当地人写成“挞粿”,“挞”乃当地方言中的动词,是指“把面糊糊在热锅里摊压成饼”的动作,在这里是动宾合成词当名词用,也能讲得通。但据吾人考证。还是用“饭食旁+达”这个字最为恰当。)

 

6.友彦是工藤先生的朋友,也是吾之好友,中医科班出身,系中医学学士,擅长脉诊,现于当地从事医药工作。(不知为什么,此君不久前突然在电话里告诉我,说他现在是中医的坚决反对者,声称中医乃中国三千年来最大伪科学,让我很郁闷。)

 

7.工藤先生与前述几位朋友,皆是谦谦君子、性情中人。然各有个性,趣事良多。吾人已经构思好一部“徽派武侠玄幻”小说,即是以这一群好友为原型来塑造人物。计划在完成500首“汉语英雄双行体”诗歌后就动笔,在起点中文网连载。



 8.工藤先生简介:工藤贤司,1939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20岁时进入东京都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油画。1964年留校任教。1974年他创作的油画《我的家庭》获得全国比赛第一名。1969至1985年间,先后创立青机会(美术展览会)、国际扇画协会并担任实行委员长。1986年开始到印度、尼泊尔作了6个月的旅游、写生,此后只身来到中国,开始漫长的海外绘画生活,并开始潜心研究中国汉代艺术和创造汉代风格的作品。1996年10月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9.去年光银回国探亲时,某次与吾相见,忽说工藤贤司先生回日本后,现在已经改名为“工藤曜日”了,不知是艺名还是法律名字。唉……,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啊!就像一句徽州谚语所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



10.诗中提到的叶瘦谷、程乐萍、俞洪理皆是徽州知名画家,与工藤先生有交情。



11.关于俳句的知识:俳句是日本的一种短诗,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兹举该词在现代文学中的两则实际用例如下。郑振铎《蝴蝶的文学》:“在日本的俳句里,蝴蝶也成了他们所喜咏的东西。” 艾芜《地貌的青春》:“脑海中涌起了诗意画意的涟漪,也就自然地记起日本诗人的俳句和短歌。”

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

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这是以日文字母(假名)为标准的。

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暗含季节之意的风俗习惯用物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在现代通常寄托着日本人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

汉俳就是用汉语写成的俳句,但是遵守“五、七、五”的句式,以三句十七个字为一首,一般而言也必须包含“季语”(即表示季节的词汇),但不像日文俳句那么严格要求。在中国擅长写俳句的诗人不多,属于一种高雅的小众文化。

另一个版本的释义:汉俳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创作的韵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最初的汉俳是依照日本俳句句式翻译的作品,后来再出现直接用中文创作的汉俳,1980年由赵朴初命名定型。现在汉俳已为中日诗人和学术界认同,日本有出版《现代俳句·汉俳作品选集》收录汉俳作品。

 

兹录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组汉徘如下。

 

松尾芭蕉的《青蛙》:



闲寂古池旁

青蛙跳入水中央

扑通一声响

(这是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名诗汉译,译成汉语后依然严谨遵守原日文诗的“五、七、五”的音节规律,实在难得。)



赵朴初的《汉徘三章》:

 

上忆土岐翁

囊书相赠许相从

遗爱绿荫浓



幽谷发兰馨

上有黄鹂深树鸣

喜气迓俳人



绿荫今雨来

山花枝接海花开

和风起汉俳



温家宝的三首汉徘:

 

和风化细雨

樱花吐艳迎朋友

冬去春来早

——曾经的2007年4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日本进行的中日关系“融冰之旅”,他首次吟诵了自己所作的汉俳。



春到瑞雪迎

宾朋齐聚自东瀛

世代传友情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出席第五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双方委员。



融冰化春水

雨过青山分外翠

大地生葳蕤

——2010年5月30日晚,日中友好七团体和侨界四团体为温家宝举行欢迎晚宴。在晚宴上,温家宝即席作汉徘一首。



林林《圣多美即景》:

  

   之四

瀑布绿岩上

宛如白发三千丈

气魄真雄壮

  

   之六

白鸳停树巅

欲上青天又茫然

飞回水藻边



陈大远《绿》:



之一《窗前》

细雨辨无踪

瘦竹轻摇听有声

窗前次第青



之二《街头》

风过舞杨花

杨花偷迸铁窗纱

新绿照千家



张步学《洽川写意》:

   

   之一

湖水碧连天

悠悠两排钓鱼竿

成败一线牵



   之二

小槐趁时栽

梦里一片白花开

蝶来香满腮



黄树则《作客农家》:

   

    之二

彩壁红门窗

一家三代老农户

新添砖瓦房

   

   之五

开口不言老

老人手指白云下

只道改革好



杨迪的《情未了》:

 

盛世当高歌

相和一曲报春归

白发莫空垂



纪鹏的《画雪梅》:

 

红梅雪中笑

踏雪写生春意闹

景美人亦俏



纪鹏的《门前雪》:

 

满天飞白蝶

北国风光银世界

山野更素洁



林林的《花云》:

 

花色满天春

但愿剪来一片云

裁做锦衣裙



杨迪的《彩云间》:

 

春雨润心田

胸襟清爽眉宇间

举杯谢青天



杨迪的《问春》:

 

雪融大地苏

问春归来居何处

笑指柳梢舞



杨迪的《球随心动》:

 

飞球随心动

意志强劲它听令

越网常命中



公木的《俳句》

——喜读五中全会公报20章

 

像旭日升起

像真理一样真实

像诗一样美



这心是红的

与民心一齐跳动

这话是真的



真理靠实践

冤案再大也平反

阴霾终驱散



《海潮》:

风起云飞卷

海潮一生爱翻脸

扬帆视等闲



《夜色》:

夜静乌云散

一轮皓月挂窗前

春意正阑珊



《秋》:

秋云秋飘曳

秋风秋雨秋凉意

秋水秋涟漪



附件一:

汉俳与俳句

                                           作者:黄福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6f0ab0100fdec.html





汉俳是指用汉语写的俳句,历史并不很长。中国的第一首汉俳产生于1980年,作者是赵朴初,发表于《诗刊》第六期。以后有林林、杜宣等人的作品。1997年5月由林岫主编的《汉俳首选集》出版,这是汉俳作品第一次结集出版。赵朴初等写的汉俳都是格律体,本质上把它当成词中的小令,按不很严格的格律写成的。最早用白话写汉俳的可能是钟敬文先生。他在1981年以后创用的18首汉俳,至今仍是我们学写汉俳的借鉴。另外,在汉俳史上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葛祖兰先生用日语写的《祖兰俳存》在日本出版。1985年由葛先生译的《正冈子规俳句选》出版,这算是以翻译形式出现的汉俳。

俳句的翻译和汉俳的创作几乎同时产生并发展,因此从翻译中汲取创作的养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论题。所以先以正冈子规的三首俳句的翻译为例:

(1) ふらふらと行けば菜の花はや見ゆる

信步行未远,菜花入眼来。

(2) 若竹や豆腐一丁米二合

豆腐一方米二合,养成劲节效新篁。

(3) 黄菊白菊その外の名はなくもがな

黄菊与白菊,欣赏已自足。

其他名目多,均非吾所欲。

(以上葛祖兰译)

近三十年来,俳句的汉译者们正在寻找或创造俳句的翻译形式,它既与俳句有对应的节奏,又有相对应的信息量。俳句汉译的形式很多,以上只是比较典型的三种:截半首五七言绝句,或径为四行五言诗。另外,由于一首俳句包含日语的17个音节,有人译成五七五格式,与小令相似。以上几种译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俳句中的一个汉字往往表示多个音节,如果译为14个、17个甚或20个汉语字,则译作往往多于原作的信息量。由此来看,截半首五绝(即10个汉语字)较为合理。但其不足之处是,俳句的五七五节奏未能表现出来,从诗(作为一种有特定节奏的文体)的角度来说,等于没有翻译。

俳句的翻译,以往都采用文言,由此影响到汉俳的创作也采用文言。我开始学写汉俳是在20年前大学时代,基本上承袭押韵的文言格律体作法,像创作小令一般。

春雨透纱帘,青山如黛柳如烟,桃李笑门前。

夏露溽云霞,缫车声里野人家,徒步走天涯。

秋院雨初晴,月上风台格外明,无奈冷如冰。

冬雪映红炉,细乳分茶对念奴,闭门夜读书。

(1987年)

这是我的拟作,并不像俳句,而且信息量大于俳句。《汉俳首选集》收录的300首汉俳译成日语,全都超过17个音节,由此看来,用17个汉语字来写文言的汉俳,有其内在的缺陷。

用白话翻译俳句的似乎很少,但用白话写的倒有很多。同样用白话,有些讲究押韵,有些不讲究押韵。有些人文言与白话的汉俳都有。用白话写汉俳,如果采用五七五格式,其有利的方面是保留了俳句中的节奏;现代汉语和日语都具有实词与虚词相间的特征,信息量相当,而且语法比较灵活。这样的汉俳,可能在用语、节奏、意象、对比等方面产生与俳句相近似的感觉。但不利的方面也很明显:白话文作为语言本身,节奏(或说结构)较为松弛,还没有达到适合于诗性表达的高度;采用白话,无法表现俳句的那份古典美感;还没有出现一批优秀的作者,他们既热心于这种创作尝试,又能熟练地运用“好的”白话文,通过精简的用语与和谐的节奏,表达出奇特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

因此我坚持用文言创作汉俳。为了解决信息量问题,我曾尝试把五七五改为三五三,以期做到与俳句的信息量相当,而且保留俳句在节奏上的特点。成功与否,留待今后再说。

暖风吹,春草乱莺飞,黯伤悲。

起严妆,忽忆旧檀郎,雨敲窗。

(1988年)

何所购?夜市灯如昼,寻句读。

(1990年)

我们学俳句,写汉俳,最终目的还在于汉语诗创作。有人认为,俳句相对词来说容易多了,不必去写。但俳句中的精警之处,往往有胜于小令,这就是我们学习俳句的目的。换言之,是学习俳句的章法和内涵,而不仅仅是其形式。

汉俳与俳句一样,是有章法的,仅仅在字数上凑成五七五格式还不能算汉俳。俳句译成汉语,有时只是极为平常的一句话,但它在日语中有别于日常讲话,具有特殊的美感。好的俳句,很讲究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么说,这与日语语法的关系非常密切。汉语虽然与日语的历史渊源很深,但在近代,两者的诗歌美学传统相去甚远。了解这一点,是写汉俳的第一步。汉俳在结构、语序、节奏、立意等方面与俳句差别较大,汉俳一般仍要讲究起承转合,首句起,次句承,末句既要转又要合,这与中国传统诗歌相似。

无语上危楼,霜空雁叫不胜愁,寒星天际流。

书剑两无成,天涯孤旅久飘零,欹枕听箫声。

(1987年)

汉俳的起承转合虽然很快,但至少要有一个转折,否则就显得平淡。

汉俳在结构上的缺陷与小令相同,只适合写窄小的题材,很难展开。联缀成篇固然可以,像一连数阕的《忆江南》,但每篇的格律陈陈相因,会有单调感。读《十六字令》、《调笑令》等小令之后,再读《贺新郎》、《六州歌头》等长调,就能体会这种区别。所以俳句组诗,迄无成功。

2009年7月12日

附一:我的两首英文俳句

 

Scenes in the street (2009)

 

I walk down the road

And see a young girl smoking

With an adult frown.

 

The bus arrives late;

Passengers rush onto it,

Saying they're sorry.

 

附二:钟敬文的汉俳

 

汉俳试作五首(1981年)

(1) 错过

花事到荼縻,又错过赏春时节——且待来年吧!

(2) 文债

还不完的债!想到学艺的未来,怎能停笔呢?

(3) 赠松枝茂夫教授三首

终于见面了——多年相慕的心情,(都)凝在这一握!

 

绿发油油的——真是我想象中的,老翻译家么?

省我脸发红——你莫再提《荔枝》集,(那)幼嫩的习作。

 

赠别日本诸君四首(1984年)

时光瞬消逝,花竹餐厅的灯光,将常亮心头!

你们的热情,会使故人的亡灵,复活起来呀!

街头紫丁香,比起上野的樱花,风情怎样呢?

我永远难忘,京都之夜的宁静,再见,在那里!

 

送大林等三教授南下访问四首(1984年)

民艺的高峰,我们从四面攀登,同心又竞力。

匆匆地见面,又匆匆地分手了,心影却长留。

秋的满觉陇,桂花香气已入梦,我心正南驰。

频负东游约,何时真到飞鸟山,让红樱迎客。

 

赠加藤女士五首(1988年)

重踏神州土,像女儿回到娘家,梦样的喜悦。

仿佛往年时,对坐晴窗谈学艺,深言忘酷暑。

驱车太原去,那晋祠里的残柏,倘唤起幽情。

莽莽汾河边,我淌过汗的土地,将微笑迎你。

中华民艺海,又一度轻帆远驶,得意浪花中。



附件二:

怎样认识汉俳

作者:湖南·段乐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43425010096ub.html




  一、汉俳的由来

汉俳,顾名思意,就是用汉字写成的俳诗。

俳诗又是什么呢?这得从日本的俳句说起。

  日本诗歌品种,被他们的文化人常写不衰的有好几种,俳句、短歌尤为突出,最受宠爱。十分之一的日本人会写俳句,俳句已经成为日本诗歌的主体。在他们国家里,有很多全国性的俳句大团体和各地的俳句组织,还有专门从事培养学生的俳句协会。他们经常主办全国性的和国际性的学生俳句大会与群众性的俳句大会,人们习惯称这种用“五、七、五”音形式写下的俳句叫俳诗。

  中日文化交流,由来已久。中国汉俳学会副秘长董振华先生撰文介绍:“唐诗随着日本的遣唐使和中国高僧渡海东去,到日本落户生根,开花结果。日本文学史家认为,八世纪以后日本的和歌、俳句以至其它文学作品都能看到唐诗的影响,日本历代都有不少诗人、歌人、俳人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合乎规矩的汉诗,甚至有的造诣颇深。”但是,中国知道俳句或留日学生能用日语写作俳句的人,虽有,却很少。在1980年5月30日以前,从来还没有人想到过用汉字创造汉俳。也就是说,这个日子之前,中国的文学史上,是没有汉俳诗歌品种和汉俳这个名词的。

  1980年5月30日,中日友好协会首次接待以大野林火先生为团长的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两国诗人欢聚之时,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借用日本俳句17音为模式,用汉语律句平仄规律即席吟诵诗歌三首。其中有一首是:“绿阴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于是,用汉字“五、七、五”句式创作的诗歌,就定名为汉俳了。当天,在北海仿膳宴席上,时任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的林林先生,也借用日本俳句17音用汉语“五、七、五”句式即席吟诵了自己创作的《迎俳人》二首。6月7日,访华团去上海,杜宣先生在欢迎会上也仿照这种样式诵读了自作的《君来自东岛》。1981年,《诗刊》第六期公开发表了赵朴初、林林、袁鹰等人的汉俳。1982年5月9日的《人民日报》,又发表了赵朴初、钟敬文等人的汉俳。

  目前中国的诗歌,在没有出现汉俳这种诗体之前,大体分为格律体与自由体两类。

  汉俳,却是近似于格律体又近似于自由体的一种诗体。它具备有格律体一样的基本框架,但不像格律诗写作时那么整体套入一个定型的平仄模式里;它具备有自由体一样的长短句子,但又不像自由体写作那么放荡不羁。

  二,写作汉俳的基本要求

  1、每首诗由汉语三句完成。第一句与第三句是五字句,第二句是七字句,即“五、七、五”句型称一首。

 三、汉俳是诗

  汉俳一首之内,总共17个汉字,容字量小,易填难工,需要做到句句乃至字字含金才好。含金的字句,才能表达诗的意境,锤炼诗的美味。有人把汉俳说成像顺口溜,顺口溜是说白话的韵文,不是诗。人家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没把汉俳写出诗味来,写成了顺口溜,写成了几句顺口的白话。

  诗贵立意,要从社会生活中找出意味来,健康向上,让人品之回味无穷。我们写汉俳,也要是这样。

 四、汉俳与短歌的区别

  汉俳是借日本俳句17音,写成汉俳17字的诗。

  短歌,也是借用日本短歌31音,写成汉语短歌31字的诗。即“五、七、五、七、七”体型,在汉俳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两句七字句。

  汉俳与短歌的体型,有其内在关联。但是,它们是不同的两种诗体,不可笼统将短歌规划在汉俳的旗帜下。

  林林先生在1980年春,就仿日本31音的短歌写成汉字31字的诗,这是最早出现的汉语短歌。短歌这种体型的诗,同汉俳一样宽桦,可用格律体写,也可用自由体来写。

  中国汉俳学会会长刘德有先生说:“俳句是俳句;译成汉语的俳句是译成汉语的俳句;汉俳是汉俳。它们是各不相同的。”我想,我们在写作时,做到意守善心、发挥想象、推敲汉字、释放真情就行了,就能创作出美轮美奂的汉俳来。<转>

    汉俳又称俳句或俳律,是诗苑小型的律体诗,也是极轻捷的一种文学形式。人们说它源于日本,其实,“俳”却是地地道道的华夏艺术。

它有以下几点突出的特色: 

第一,体裁短小。 

全诗共十七字,可即事即情即景即感成诗,立马可就,易咏易记,雅俗皆宜。 

如林林《圣多美即景》之四: 

瀑布绿岩上,宛如白发三千丈,气魄真雄壮。 

之六: 

白鹭停树巅,欲上青天又茫然,飞回水藻边。 

第二,抒情为主。 

体式虽小,但要情长味浓,使人读后深感芳郁酒前,爱不释手。 

如陈大远的《绿》之一《窗前》: 

细雨辨无踪,瘦竹轻摇听有声,窗前次第青。 

之二《街头》: 

“风过舞杨花,杨花偷进铁窗纱,新绿照千家”。 

第三,措辞妍巧 

以言浅意雅为高,情境幽美为佳。 

如张步学《洽川写意》之一: 

湖水碧连天,悠悠两排钓鱼竿,成败一线牵。 

之二 

小槐趁时栽,梦里一片白花开,蝶来香满腮。 

第四,句子整炼 

全诗十七字,三句段。第一句五字为首,第二句七字为腹,第三句五官为尾。575谱式,序不可变。 

第五,音韵和谐 

一般要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也有只在首句与尾句押韵的。 

如黄树则《作客农家》之二: 

彩壁红门窗,一家三代老农户,新添砖瓦房。 

之五: 

开口不言老,老人手指白云下,只道改革好。



试着作了三首,欢迎博友点评:

《迎春》

翘首盼春到          

邻里乡亲买鞭炮

丰年开心笑

     

《思归》

梦境游故地

恩师童伴闺中密

芳华思回忆



《思乡》

游子飘千里

魂牵梦绕子归啼

相思青鸟寄



(注:也是受了博友的启发,他是一位新加坡朋友,汉俳写得很好,也希望大家到他的空间欣赏学习 http://hi.baidu.com/kokho)

《望冬》  

( kokho 敬邀唱和)

 

五彩秋到院

缤纷来春搭伙添

望冬田地远

                      

( lijingyi007 唱和)

玉米庭院落

老汉憨笑一边坐

望冬火炕热

               

(宽闲主人唱和)

访友到京来

巧遇朋友博汉徘

凑数坐末排

                  

(beijingqiru唱和)

因特网天下

指点江山偷闲暇

朋友述佳话

                 

(夜寝UC唱和)        

 博客空间大

千里之外传佳话

我爱大中华



附件三:

 

353小汉俳:汉语诗苑新开的一朵奇葩

                                        作者:李长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f3eb0102e8cc.html




汉俳又称徘句或徘律,是借鉴民歌、绝句、小令与日本俳句而发展起来的特色微型诗体,具有词句凝炼、语真情切、会意性好、禅语性强、包孕量大、感染力深的特点。汉俳创作,可文可白,可庄可谐,可风可雅,可豪放,可婉约,可抒情,可寓理,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于十余字内尽显诗意世界,是微型诗界的五彩珠玉。其中,353小汉俳是汉语诗苑新开的一朵奇葩,如今已作为独立诗体登堂入室,名列诗坛。

 

一、汉俳由来

 

    汉俳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由日本的俳句演化而来,其体式为三行,有如二山拱立,一峰突起,体现了汉字别具一格的和谐美。如果说古代汉诗是由中国输出到日韩等国,并产生了日本人的汉诗、和歌、连歌,连歌又分化出俳句;那么,现代汉俳就是引进日本俳句后,由中国诗人再创造而成的。

1922年,著名诗人、作家、红学家俞平伯在《诗》创刊号上撰文说:“日本亦有俳句,都是一句成诗。可见诗本不见长短,纯任气声底自然,以为节奏。我认为这种体裁极有创作的必要”,呼吁以汉语仿照日本俳句创作新体裁的诗,但声过即寂,却没有一位诗人响应去创作汉俳。当时中国诗坛兴起“短诗热”,汪静之的《惠的风》、何植三的《农家的草紫》等作品,虽然注重表现瞬间的感觉,努力追求俳句般的凝练简洁,但这些短诗只能说是受了日本俳句的影响,而不能算是“汉俳”。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的文化交流大增,学者、诗人开始频繁的交往,为汉俳的诞生提供了适宜的氛围。据《公木年谱》记载,著名学者、诗人公木先生是中国实验“汉俳”的始作俑者。1980年2月的一天,公木接到中国作协的电报,邀请他4月1日至17日随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赴日本访问,与日本的“中国作家代表团欢迎委员会”进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巴金、冰心任正副团长,公木任秘书长,团员有艾芜、草明、杜鹏程、敖德斯尔、邓友梅等。随后,公木先生就开始了解和熟悉日本的俳句,并且有意识地尝试创作“拟俳句”。1980年3月1日,公木先生在北京创作了中国诗坛第一首“汉俳”——《俳句》,诗前小序云:“喜读五中全会公报,感赋拟俳句二十章。”现摘录其三:

 

把历史真实,再还给真实历史:“刘少奇同志!”(第一章)

历史的良心,容不得半点迷信,权威等于零。(第十一章)

说话得真实,不回避也不夸饰,这也就是诗。(第二十章)

(刊于《诗刊》1980年4月号)

   

1980年3月21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清水正夫先生专程来北京拜访公木先生,洽谈访日日程。4月,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了日本。由于清水正夫先生的周密安排,这次日本之行非常顺利,给公木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公木先生和清水正夫先生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4月16日在日本长崎,公木先生专门用日本俳句的形式写了12首汉俳联章《别清水正夫》,现摘录其四:

 

逢君又别君,桥头执手看流云,云海染黄昏。(第一章)

扑闪着眼神,大地撅起它的唇,向星空飞吻。(第二章)

河汉清且浅,流云轻轻扬白帆,飘去又飘还。(第三章)

知己坚弥真,艺术与诗赋精神,环球若比邻。(第九章)

(刊于《上海文学》1980年12月号)

 

    公木先生不仅率先借鉴日本俳句创作“汉俳”,同时还以自己的汉俳创作实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诗型的看法和主张。即:1、由依次为五言、七言、五言的三句构成;2、可以是文言,也可以是白话;3、大体押韵,韵脚自由;4、声调随意,不必定出平仄规则;5、不必如日本俳句那样非得使用“季语”。此外,他还对575汉俳有创新发展,提出“广汉俳”这一新品种。 1997年10月15日,诗人黄淮拜访公木先生为《现代格律诗坛》约稿,公木先生原本想写一组汉俳,因兴之所至,每首增加了一行五言句,而且第一首的尾句,又做第二首的起句,第二首的尾句,又做第三首的起句……如此承上启下,循环往复,形成了一组新汉俳《卧游吟》,先生命名曰“广汉俳”,这组广汉俳在诗坛上也是首创。现摘录如下:

 

倚枕半床书,好友良朋坐满屋,闭门寂未寞,对影不孤独。(其一)

对影不孤独,高谈阔论欢声沸,知识皆里手,说道尽通儒。(其二)

说道尽通儒,之呼者也见功夫,或评弹今古,或论证有无。(其三)

或论证有无,有无相生老规律,无无者是有,有有者乃无。(其四)

有有者乃无,有无同谓道之枢,全是自由谈,没人作记录。(其五)

没人作记录,玄之又玄任驰驱,卧游天地广,梦醒筋骨舒。(其六)

(刊于《现代格律诗坛》4、5卷)

   

    1980年5月30日,中日友好协会首次接待大野林火为团长的“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当时日本诗人送来了松尾芭蕉、与谢芜村、正冈子规等古代俳人的诗集。两国诗人欢聚一堂,赵朴初老先生诗兴勃发,参照日本俳句十七音,依照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声法、韵法、律法等特点,即席赋诗三首,诗曰:

 

上忆土岐翁,囊书相赠许相从,遗爱绿荫浓。(其一)

幽谷发兰馨,上有黄鹂深树鸣,喜气迓俳人。(其二)

绿荫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其三)

 

    由于《其三》中有“和风起汉俳”诗句,后来,就把中国人用汉语写成的俳句称为“汉俳”。当天在北海仿膳宴席上,林林先生也即兴创作了两首汉俳《迎俳人》。1981年4月,诗人林林应日本俳人协会之邀回访日本,除在京都写下《平安神宫赏樱花》汉俳外,还在日本《俳句》杂志上发表《架起俳句与汉俳的桥梁》一文,“汉俳”亦随之定名。其后,《诗刊》第六期公开发表了朴老、林林、袁鹰等人的十五首汉俳,并在附记中说明“汉徘参照日本徘句十七音(五、七、五)的形式,加上韵脚,形成一种三行十七字的短诗,近似绝句、小令或民歌。它短小凝炼,可文可白,便于写景抒情,可吟可诵。”1981年8月8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刊发了六人二十三首徘句,他们分别是赵朴初(5首) 、钟敬文(5首) 、林林(4首) 、公木(3首) 、陈大远(3首) 、袁鹰(3首)。1982年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朴老、钟敬文等人的汉俳。此外,江苏《雨花》1981年12月号也在头题位置刊发了一组汉徘,计五人14首,这五人分别是赵朴初(4首) 、林林(4首) 、杜宣(2首) 、陈大远(2首) 、袁鹰(2首),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纪念鉴真大师。其题签“鉴真之什”,为赵朴老所题。在《编者按》中,也对汉徘的源头、定义、及格式作了简要说明。至此,汉徘在国内名刊重镇频繁亮相,由破土萌蘖开始逐渐蔓及南北,除公木、赵朴初、林林外,钟敬文、邹荻帆、纪鹏、李芒、袁鹰、晓帆等前辈诗人或日本文学研究家,也纷纷加入创作汉俳的行列,推动汉诗向前发展。1991年,诗人晓帆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汉俳诗集《迷朦的港湾》,并在1993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汉俳理论专箸《汉俳论》。1994 年,诗人林岫主编了中国第一本汉俳选集《汉俳首选集》,全书共收有三十三位诗人的三百首汉俳,全部为汉文、日文双语对译。2005年,中国汉俳学会在北京成立,陈昊苏任顾问,林林任名誉会长,刘德有任会长,编辑出版《汉俳诗人》杂志。

在中日友好交往中,政治家也常常以俳句对答酬唱,表达情谊。2007年4月24日,温总理在日本进行中日关系“融冰之旅”,他首次吟诵了自己所作的汉俳:“和风化细雨,樱花吐艳迎朋友,冬去春来早。”2010年5月30日,温总理又一次抵达东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日行程。当晚,日中友好七团体和侨界四团体为温总理举行欢迎晚宴。在晚宴上,温总理即席作汉俳一首:“融冰化春水,雨过青山分外翠,大地生葳蕤。”

 

二、353小汉俳的出世与立世

 

    353小汉俳又称新汉俳,由旅居澳洲的老诗人巫逖先生首创,并由曾经创造出745微型小令的著名老诗人、诗歌编辑家黄淮先生发现、命名、倡导和定型。

黄淮先生一生与诗歌为伍,勤奋多才,尤以创作小诗及微型诗名世,代表作有《点之歌》《人类高尔夫》等。2009年8月15日,黄淮先生在澳洲长风论坛读到网站管理员、旅澳老诗人巫逖先生的微型诗《雪》:“一夜愁/染白少年头/三尺瘦”,欣然写下点评:“赞赏——我看这首诗是对汉俳的发展与创新——是新汉俳。它以353的排列形式,开拓了575的局限,是汉诗小令体的新品种!写下去——就可能立起来!学习学习!”这就是第一首353小汉俳,也是353小汉俳的立名。黄淮先生并当即创作了《新汉俳十赞》,热情提倡并鼓吹353小汉俳创作:

 

新汉俳,正向你走来,莫徘徊。(其一)

新汉俳,正向我走来,把手拍。(其二)

新汉俳,正向他走来,扑进怀。(其三)

新汉俳,正向她走来,乐悠哉。(其四)

新汉俳,巫山出霞彩,诗慧开。(其五)

353,575并肩,  拓诗园。(其六)

353,贵在精美短,亮诗眼。(其七)

353,敲响锣鼓点,舞诗坛。(其八)

353,自由又规范,创新篇。(其九)

353,诗海辟航线,扬高帆。(其十)

   

由于黄淮先生和巫逖先生的倡导,以澳洲长风论坛彩虹鹦文学网微型诗版块为核心阵地,吸引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微型诗人加入创作阵营,三年来,创作发表了数千首353小汉俳作品。澳洲长风论坛还推出《新汉俳集锦》网络诗集,黄淮、巫逖、西情、长春老藤、凝泪成珠、天上人间、陈斌、李宏、何燕子、于进水、杜鹃等11名诗人创作的300首353小汉俳作品收入选集,造就一群骨干诗人。在黄淮先生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微型诗网》、《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中国小诗网》、《新诗大观》、《环球热点网》、《诗歌报论坛》、《中华诗词论坛》、《半岛网》等诗网也开始不断发表353小汉俳。其中,《中国小诗网》还特辟专栏,发起353小汉俳接龙活动,响应者云集,形成了353小汉俳网上创作热潮。2010年6月,经黄淮推荐,《汉俳诗刊》特别开辟专栏连续选发353小汉俳作品,《淮风诗刊》、《中国微型诗》、《中国小诗》、《现代格律诗坛》等纸刊也陆续编发了部分353小汉俳作品,353小汉俳正式走上了纸刊。2011年底,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向黄淮、巫逖、天上人间、张航、西情、林芳萍、陈斌、杜鹃、凝泪成珠、长春老藤、周道模、平民二胡、李宏、李长空、于进水、杨光、泉水、飞雁留声等18位353小汉俳开拓者授予“2011年度国际杰出短俳诗人”荣誉称号。2012年初,经黄淮推荐,巫逖、黄淮、刘正勇、李长空、林芳萍、泉水、胡有琪、杜鹃等等诗人的353小汉俳作品集中编发于《中华诗词》2012第3期“诗体探索”栏目,标志着它已经登上大雅之堂。2012年9月,由巫逖名誉主编、黄淮主编、思宇、李长空副主编的《彩虹鹦353小汉俳诗家精品诗选》由雅园出版公司出版,收入巫逖、黄淮、天上人间、西情、飞雁留声、李长空、林芳萍、李宏、远飞雁、何燕子、于进水、点亮心灯、李献、胡有琪、寒山石、杨光、墨林、凝泪成珠、长春老藤、张航、南极石、灵均之旅、骏马奔腾、容之函、杨子忱、倬佛、思宇等30位诗人353小汉俳代表作品。此外,黄淮专著《望乡-黄淮353小汉俳900首》、《以字为鉴——诗说汉字小汉俳900首》和天上人间专著《天上人间小汉俳诗选》也已编峻出版。自此,353小汉俳已在网络、纸刊、书籍等平台全面立起来,正式登上了汉语诗坛。

 

三、353小汉俳的艺术特点

  

    353小汉俳是575汉俳的发展和创新,是中国微型诗的一种新体式,其艺术特点是体裁短小、句式规范、抒情为主、措辞纤巧、韵律和谐、不受平仄约束、不用季语、开慧启智和过目难忘。下面仅以其领军人物及创作主将黄淮先生的作品对照阐述之。

     第一、体裁短小。353小汉俳可即景即事即情即感成诗,易咏易记,雅俗共赏。如黄淮《螺丝钉》:“很荣幸/能退又能进/任人拧”, 诗人面对“能退又能进”的螺丝钉,灵光一闪,联想到世间某些有相同特性的人事,于是立马成章,便把其“很荣幸”、“任人拧”的鲜活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句式规范。353谱式,序不可变。但其中的语词在结构上可以灵活运用,这是353小汉俳区别于其它诗体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如黄淮《角度》:“转一转/会有新发现/来灵感”,全诗共有三个句子,即第一句三个字,第二句五个字,第三句三个字,严格按照353谱式创作成诗。此外,353小汉俳中还有一种特殊而又十分严谨的体式,即“顶针联体式”,它是由多首353小汉俳合成的组诗,并采用顶真手法,即每首的末行都是下一首的首行,如此承上启下,循环往复,绵绵不绝,形成一首顶一首,吟诵时荡气回肠。如黄淮《树的传奇》:“1一棵树/一村人的根/又遮阴//2 又遮阴/枝头百鸟鸣/搭戏棚//3搭戏棚/常演二人转/都来看//4都来看/台上斗老财/闹土改//5闹土改/树杈挂古钟/喊出工//6喊出工/神州大跃进/热腾腾//7 /热腾腾/食堂大锅大/公社化//8公社化/大刮共产风/红旗红//9红旗红/运动接运动/路线争//10路线争/大革文化命/北斗倾//11北斗倾/河东复河西/创奇迹//12创奇迹/中华正复兴/和谐风//13和谐风/吹绿地球村/暖人心//14暖人心/旋尔入年轮/播放中”,这组小汉俳如滔滔不绝之大河,整齐划一,盘旋而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三、诗意凝练。由于353小汉俳体式较小,有道是愈小愈难写,最好一景一咏,一情一抒,一事一议。内容、语言应高度凝炼,结构要严谨,章法要分明,要有精品意识。在结构创意上,它与中华诗词中的其它体裁一样,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第一句要有一个较完整的诗意,叫做“起”;第二句有接承上句意图并转接下句的任务,叫做“承转”;第三句是结句,叫做“合”,第三句在意思表达上,一定要收好,也就是说必须合好。如黄淮《古稀自寿》:“说古稀/而今不稀奇/青春期”,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的“说古稀”,收到了诗在创意上“起”的作用;第二句“而今不稀奇”,在意思表达上完成了“承转”的任务;最后的“青春期”起到了“合”的作用。并且收的很好,让人联想到叶剑英元帅《八十抒怀》诗中“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非凡气度。

    第四、抒情为主。353小汉俳是以长短有致的俳句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为载体,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它体式虽小,但要意远情长,犹如中国国画之“留白”,具有含蓄而余韵悠长的审美效果,使人读后爱不忍释。如黄淮《望乡》:“魂出游/回首望地球/泪自流”,诗人没有具体阐述为什么“回首望地球”会“泪自流”,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也许你会想到战争、灾难、饥饿、环境恶化等等每天都在地球村发生的事件吧,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五、措辞纤巧。353小汉俳以言浅意雅为高,情境幽美为佳。如黄淮《前后3》:“一声叹/尾雁成头雁/风向变”, 即景记事,顺手拈来,自然平易,背后却蕴含十分丰沛的意态情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第六、音韵和谐。353小汉俳大致有AAA、ABA、BAA、AAB等几种韵式,古典诗型需有两句以上押韵,可以押大致相近的普通话韵。AAA韵式,如黄淮《墙头草》:“摇啊摇/高处风光好/哼小调”;ABA韵式,如黄淮《石下草》:“压不死/阳光拉把手/长志气”;BAA韵式,如黄淮《老宅》:“钉子户/突然露笑脸/新景点”;AAB韵式,如黄淮《饭碗》:“一端起/小心翼翼的/仿古瓷”。自由诗型除了三五三的句法必须严格遵守外,不讲押韵,但为了音韵和谐,可追求内在节律。如黄淮《喜闻山东建立太阳能发电厂2》:“你我他/人人是一座/发电厂”。

    第七、不受平仄约束。353小汉俳古典语和现代语兼容,不受平仄约束,很适合快节奏、高效率、疏离了古典音韵格律的现代人阅读欣赏或尝试创作,甚至无论城乡居民、文化程度高低者均可尝试阅读欣赏及创作。如黄淮《一盘棋·车》:“很遗憾/不会兜圈圈/下场惨”,俗言口语自然成篇,雅俗共赏。

    第八、不再强调季语。我们知道,汉俳是由日本俳句演化发展而来,日语俳句共十七个音节,按照五、七、五音数排成三行,十七个音节里,必须有一个表示季节的词汇,如桃花、梅雨、秋风、冰雪、岁暮等,称为“季语”。现代汉俳的用语比较随意灵活,已不限于必须使用季语;353小汉俳则更宽松之,它甚至不再倡导使用季语。如黄淮《股民》:“入了股/也不是股东/被操纵”,诗中就未使用季语。

    第九、开慧启智。353小汉俳韵是最凝炼最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和情思的一种诗体,它往往在三行11个字中就告诉读者一个生活的哲理,使读者产生一种“读诗如同智者谈话”的感觉,令人百读不厌,如嚼橄榄,越嚼越醇香满口。如黄淮《斩云剑》:“山可砍/斩云雾却难/太柔软”,蕴含人生辩证之法,与“英雄难过美人关”有同工异曲之妙。

第十、过目难忘。353小汉俳应句式规范,章法严谨,形象鲜明,语言流畅,感情浓烈,有着深厚的内涵和时代气息,读后令人深思。如黄淮《南天一柱》:“迎面立/活得有骨气/启迪你”,通过短短11字,便把“只有活得有骨气,才能够作为‘人’当之无愧地挺立在天地间”的人生哲理告诉读者,令人回味无穷。

 

四、353小汉俳的艺术生命

  

由于日语是多音节语,一般由两、三个甚至三、五个音才组成一个词,表示一个独立的意思,如“樱”为三个音节,“花”为双音节;汉语是单音节语,一般都是一音一词一意,如春、夏、秋、冬,花、鸟、虫、鱼,风、云、雷、电。可见同样的音节,汉俳比日俳在容量上有所增扩,表现力也有所增强。但是,汉俳创作要言简而意赅、曲幽而旨远,要寓正于谐、弦外求音,要言为心声、言之有物,切忌东拚西凑、内容空洞。含蓄、蕴藉、凝炼和余韵是353小汉俳的生命所在。

首先,353小汉俳要继承575汉俳的神髓。切忌平铺直叙,要能在有限的词句中营造出峰回路转的格局,要有情感上的波澜、理趣上的意外,如钟磬撞击读者心灵,使缕缕的幽玄余音,在读者的心中绵绵不绝回响。

其次,353小汉俳应该汲取中国古典诗歌的营养。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绝句、小令等,都是短小诗歌,它们为汉俳的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示范,也是实验和创作353小汉俳的艺术宝库。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二十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平实朴素之语,叙写远客思乡之情,信口而成,却意味深长,妙绝古今;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不同的景物自然天成地造化在—起,情景交融,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故有 “秋思之祖”誉称;又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四句二十二字,意境苍茫遒劲,极具艺术感染力。这些作品都有很浓的俳句韵味,能够为353小汉俳创作提供启迪或灵感。

第三,353小汉俳适宜向大众推广。当代汉语诗坛,由于格律诗词创作要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等规则,不利于疏远了音韵格律的人们去阅读欣赏或尝试创作;而自由新诗由于其创作上的随意性和内容上的或晦涩或口水,一度为大众所诟病,大家都避而远之;但353小汉俳却由于其短小简洁、古典语和现代语兼容、不受平仄约束、押韵不严格等时代特点,而具有了让更多人们认识和喜爱的基本条件,很适宜向城乡大众推广,为古老诗国开拓出一片新的艺术天空。

最后,353小汉俳应走精品创作路线。我们在进行353小汉俳创作时,应摒弃求多不求精的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的世俗化倾向,而要让这朵瑰丽别致的新花,在汉诗的百花园里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让更多的353小汉俳精品问世。

353小汉俳虽然在创作上取得了相当成绩,仍需要有识之士和诗人给予理论上关注和创作上多出精品,让这朵奇葩在汉诗的百花园里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也。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广仁、周毓方.《公木年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2】微型诗板块.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附件四:国内媒体对工藤先生的一篇报导

                                  

                                  日本画家向北京奥申委捐大画

http://it.dgzx.net/xszp/2cmgames ... /xbjxay/news/13.htm  





     23日上午,距国际奥林匹克日还有一个月,就在日本大阪像北京一样为争办2008年奥运会做最后的努力之时,北京奥申委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日本著名画家工藤贤司,这位留着落缌胡须的画家是特地从黄山赶来向北京奥申委捐画的。

   工藤先生的学生介绍说,这幅画高宽都是2.008米,是工藤先生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的,构思时间就更长。画完之后就立即坐飞机送到北京。由于画太大无法携带,在说明是捐给北京奥申委的画后,民航才开了“绿灯”。

      展开自己的作品,工藤先生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语说,他的灵感来自于西藏的曼陀罗,画法则完全是采用中国汉画的技法。画面上是一个巨大的圆,中间是个正方形,中心是紧紧相联的奥运五环,每个方向画有一个小圆,里面分别画着故宫、天坛、石舫和长城。对应每个方向,画了足球、体操、跳水和举重四个运动项目。正方形和大圆之间,是一组汉代兵士运动以及动物奔跑跳跃的画面,工藤先生说这是为了表现人与自然的天然合一。说到如何确定四项现代体育运动方式,工藤笑着解释说:“体操、跳水、举重都是中国的强项,真希望通过这三个强项把中国的足球也带动起来。”

   红、绿、紫、黄构成了这幅画的基本色调,分别代表着一年四季,鲜艳的色彩中点缀着88只神态各异的鸽子。工藤先生说,和平与环保是他所要表现的主题。

     “大阪也在积极申办奥运会,作为一个日本画家您为什么给北京申奥无偿捐画?”闻听此问题,工藤先生说:“我想感谢中国人对我的帮助。”自从1986年来到中国,工藤便痴迷于中国的汉画像石,此后便在中国的黄山和西安两处扎下营来,潜心研究汉画艺术,每年只有办画展才回日本,其他时间都待在中国。在此期间他得到中国人的帮助,对此他心存感激。正碰上中国举国上下都在积极申奥,于是他也想做点什么。“再说,东京已经举办过一次奥运会,这次希望北京获胜,”工藤先生还祝愿中国更开放,更发达。

   最后工藤先生还欣然授权北京奥申委可将他的这幅尚未起名的作品制成申奥宣传材料。工藤先生说:“只要对北京申奥有利,做成什么都高兴。”捐完画,工藤先生便赶往西安,为再赴西藏采风做准备。

   背景资料:

  工藤贤司1939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20岁时进入东京都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油画。1964年留校任教。1974年他创作的油画《我的家庭》获得全国比赛第一名。1969至1985年间,先后创立青机会(美术展览会)、国际扇画协会并担任实行委员长。1986年开始到印度、尼泊尔作了6个月的旅游、写生,此后只身来到中国,开始漫长的海外绘画生活,并开始潜心研究中国汉代艺术和创造汉代风格的作品。1996年10月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郭强)(2001/05/24)

  


来自群组: 汉语英雄双行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19:10 | 只看该作者
青青河边草 发表于 2014-4-20 05:50
可以的,一首不能超过三十行,不能是组诗,记住!

记住了,先发若干首再说,8月底再定夺其中一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19:07 | 只看该作者
青青河边草 发表于 2014-4-20 05:52
你自己删除不了,需要我们编辑删除!

谢谢你。8月底,我将选定一首。再麻烦请你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4-20 05:52 | 只看该作者
唐九藏 发表于 2014-4-19 21:50
我自己可以将以前在汇总贴里的几篇删除,重新选一首作品进入汇总贴吗?

你自己删除不了,需要我们编辑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4-20 05:50 | 只看该作者
唐九藏 发表于 2014-4-19 22:53
可以换一首作品跟贴吗?

可以的,一首不能超过三十行,不能是组诗,记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22:53 | 只看该作者
青青河边草 发表于 2014-4-19 22:17
已经和你说过好多变了,只能一首跟帖!

可以换一首作品跟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4-19 22: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唐九藏 发表于 2014-4-19 21:35
是不是可以跟汇总贴若干首,最后9月9日前指定其中一首就可以?我不太明白规则。

已经和你说过好多变了,只能一首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21:50 | 只看该作者
唐九藏 发表于 2014-4-19 21:35
是不是可以跟汇总贴若干首,最后9月9日前指定其中一首就可以?我不太明白规则。

我自己可以将以前在汇总贴里的几篇删除,重新选一首作品进入汇总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21:36 | 只看该作者
青青河边草 发表于 2014-4-19 20:28
再说:你的已经超越限制行数,汇不被纳入!你还不如发到美诗论坛,你不觉得会更好一些吗?

美诗论坛,是不是就是指“美诗中国”栏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21:35 | 只看该作者
青青河边草 发表于 2014-4-19 20:24
是早着呢!你现在已经总汇跟帖了,到时候要一页一页的找你的总汇跟帖,要一篇一篇的帮你删掉,要是不删除 ...

是不是可以跟汇总贴若干首,最后9月9日前指定其中一首就可以?我不太明白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9 22:0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