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中国新诗的尖端品牌》(微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种前沿诗学理论观照下的“中国微小说诗”

当前,在小说化诗潮中,“中国微小说诗派”无疑最具活力、潜力和代表性。该派集聚了以垃圾派元老为顾问的老中青诗人团队,构建了《“中国微小说诗”美学纲要》《妙在“介入“与“介出”之间》的美学纲领和介入理论;诗歌文本上,不但能够与自身倡导的理论丝丝入扣、相互印照,而且还可经受其它前沿诗学理论的严格检验。下面试以三种前沿诗学理论对该派的诗歌文本予以观照解析。

一、 “语象诗”理论下的“中国微小说诗”

“语象诗”为诗人茅草创立的前沿诗学范畴。茅草先生认为: “‘语象诗写作’就是在在全球化语境背景下,将西方‘后现代’诗与中国传统诗相结合,为中国‘后先锋诗’发展输入了本土文化元素,创造出融叙事、口语、语言形象于一体的新的写作方式。”试看走召的相关文本:

《买  天》

买了后
他每天坐在院子里
对着它发呆

这首“俳绝体”微小说诗采取口语叙事,但其“天”又具有一定意象特征,为文本提供了一定的“主题隐喻化”。

《吃  痒》

他们谈诗
越谈越痒
最后
他把着她
一头埋进她肚子里
他变成了一头牛
她也不甘示弱
他们各自在对方的身体
吃着自己的草

本篇从口语化的叙事渐次导入“超现实主义”的“语象叙事”。走召的相类文本还有:

1、《会飞的嘴唇》

公共汽车上
小王的嘴唇蠢蠢欲动
像一只按捺不住的蝴蝶
跌跌撞撞地飞了起来
对着那个女孩的脸庞一阵猛亲
女孩厌恶地一巴掌拍来
嘴唇像一只蚊子被拍落在车里
小王呲着光溜溜的牙齿
尴尬得无地自容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小王想,看来
明儿再出门时
还是戴一副口罩为妥

2、《长角的孩子》

孩子生出来
头上长着两只角
角,和女人头上的是一样的
但医生确定地说:
“孩子,不是你的……”
“——那……那是我男人的吗”
“——也不是”
男人睁着大大的三只眼
盯着孩子大大的三只眼
孩子咯吱咯吱地笑着
女人看一看男人的眼
再看一看孩子的眼
她百思不得其解
孩子,究竟是谁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茅草先生将新汉诗分为直抒、象征、情绪、民歌、意象、解构、解释、口语、叙事、情绪、散文、语象11种类型,而“语象诗几乎是前10种类型的集大成者……它把象征、意象作为语象创造的元素,因而兼有象征诗和意象诗的长处;它注重语言自身的功能、注意形象直观,因而与西方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遥相呼应” 。也就是说,“语象诗”的写作,代表着当代中国新诗最前沿的诗学方向。

二、“新型诗”理论下的“中国微小说诗”

“新型诗“是诗人法清创立的最新诗学理论。其核心理论工具主要有3个:1、“在能指处写,不在所指处写”;2、“在表面写,不绕到背后写”;3、“技法本身可以变成诗”。

先看 “在能指处写,不在所指处写”。法清先生说: “小说也好,诗也好,气不能泄,底不能露,否则就死了。宁要模棱两可,不要明确答案。否则,它就会死于结尾处,失去多种可解读性。”试看孙成龙的《过错》:

她苦等一周
没有等回老实巴交的男人
他已经
给老板乱棍打死
打电话报警
男人已成被告
罪名是抢劫洋芋
村民纷纷指责她
不该逼着男人
去追要两年前卖姜的钱

按说,这首诗有着“中国特色”的严肃“主题”,但这并没有成为作者刻意营造的焦点。一个《过错》的标题映照一个“追要两年前卖姜的钱”的动作,虽然轻描淡写,却是意味无穷。相类文本还有魏博的《让位》:

火车站
雨很大
人们都急急地找地方躲雨
乞丐手里拿着根油条
对女人说
大姐 让让
这地我住了快一年
女人很不情愿地往边走
这时
乞丐转头看了看越来越大的雨
对女人说
哎 都不容易
我匀点地方给你吧
女人鄙夷地撇了撇嘴
转身走向了雨中

通过对日常场景冷静而平淡的铺叙,刻画了乞丐和女人各自的微妙心理,最后以女人“转身走向了雨中”的画面作结。这无疑符合法清先生的“方法”:“自然而止,且结尾一般用具象的句子。不概括、不总结、不回马一枪、不揭示、不议论。”

再看“在表面写,不绕到背后写”。 魔约《午夜的男人》:

在街道的两旁
一个靠左走
一个靠右走
中间被路隔着
他们谁也看不见谁
这两个男人都是好男人
默守着交通规则
红灯的时候
他们耽误了一样的时间
绿灯的时候
他们行了一样的路程
这两个男人都是回家的男人
一个走在去家的路上
一个行在来家的途中

相对上述孙成龙与魏博的诗,90后诗人魔约的这首微小说诗,甚至摒弃了情节营造与心理的刻画,毫无 “主题”和“主旨”的痕迹可寻,只是让语言和人物自身进行诗意地呈现。

另看“技法本身可以变成诗”。法清先生说:“小说中,特别是法国新小说派,也已经推翻了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旧的小说模式,而将注意力放在叙述、语言、意识、结构等本身上,不是放在人物、故事等传统小说的重点上面。我想,诗也可以变一变,可以有一种‘新型诗’,技法变成诗本体,写的过程即是诗本身。如果你能体会到这一点,你的读诗的大脑就转过弯来了,你就又翻过了一座山头。”作为诗派的发起人,走召对微小说诗的各种体式与技法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索。其“微中篇”《重点》,没有具体的人物与情节,也没有任何场景或“意象”,全篇以叙述者的叙述动作串联,可以说是纯粹的“以叙述动作为诗”;而《补天》更具代表性:

画家在画画
他一会儿看看天
一会儿看看画
天上是一些窟窿
画上,也是一些窟窿
诗人的表情肃穆而悲壮
女粉丝被他的深沉击中了
芳心不免有些摇曳
教授们面红耳赤
山谷里佟佟噗噗的
一个做梯子的人在砍树
他没有斧头
只好用手砍
手砍断了很多
但到现在为止
树,还没有砍断一颗
王经理出差了
飞马来西亚
自从他走后
办公室雀跃了不少
大伙儿大谈其飞机
其中小张一鸣惊人
说,飞机
不是打飞机的飞机
飞机就是飞机
教授们终于有了共识:
(1)梯子是做不了那么高的
(2)比起鸡蛋的壳
天,虽然硬那么一点点
但要让梯子吃住力
应该还是有一些吃力吧
(3)即使是爬上去了呢
风肯定是很大了
恐怕一定会把人吹跑
(4)最关键的是
用什么材料呢
工艺,也是个问题……
当然,科学的结论还是有的
那就是:
做梯子的那个人
肯定是个傻×
王经理还没有回来
陈副经理心里藏着的那只虫
不免茁壮得比平常快了太多
小张突然叫了起来
靠!
陈副经理吓了一跳
脸上的亲民路线唰地拐弯了:
经理不在
就翻天了不是?
原来腾讯弹出了一条新闻
大意是
从6岁开始
养父就着手强奸其养女
其实这条新闻
陈副经理也看到了
他自个儿也轻声地靠了一句
对那个禽人极其地不齿
陈副经理虽然有些非常规性行为
但这点小瑕疵
应该可以说
就像天上的窟窿一样
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了
况且他的画家朋友和诗人朋友
不止一次地说
这件事儿
不但不能称作“小瑕疵”
而且
与艺术的灵感有关

除了“以叙述动作为诗”,在逻辑上,该诗彻底打破了通常微小说诗的线性逻辑,充分地发挥了诗的跳跃式并联叙述作用和魅力。正如法清先生所推崇的境界:“是自然天成,混沌一片,看不出逻辑来……技法本身也全般转化为诗,技法即诗。”

三、“金川诗歌”理论下的“中国微小说诗”

相对“新型诗”理论和“语象诗”理论对语言与技艺的聚焦,金川诗歌理论(下称“金川诗学”)是“诗艺,是灵性的醒悟”, 是“透过作品,呈现诗人的现状,透析诗人所依赖的现状”的生命诗学与生存诗学。“金川诗学”认为:人们习惯把一生看做一场戏,或者也可以叫做一场游戏。而戏剧也好,游戏也好,无非是三种境界:

第一种,是被戏剧或者游戏盲目地吸引。觉得有趣,好玩。沉迷于观看,甚至沉迷参与。参与,也仅仅是刚刚入门。
第二种,是成为戏剧中角色,再也走不出戏剧,甚至成为悲剧的真实制造者;或者成为游戏者与游戏捆绑在一起,与游戏一起结束。
第三种,是成功地行走在戏剧之内之外,玩转在游戏之内之外,找到来去自如的模式。这时的戏剧,这时的游戏,已经与生命本身存在的模式融合成为同一种模式,彼此没有戏剧与游戏的痕迹,也没有表演的痕迹,也没有任何失败与成功的区别。(《诗艺的图谱》)

第三种境界,与王国维先生的“出入论” 可谓异曲同工:“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而走召的《妙在 “ 介入”与 “介出”之间——关于“中国微小说诗”的“入”与“出”》,也高扬了这种“妙在出入之间”的人生与诗学境界的诗歌理论。

在此理论基础上,“中国微小说诗”的诗人和诗作也符合“金川诗学”润泽和增益生命的观点。在《是时候了!回归……――关于海子诗歌事件以及海子诗歌境界的思考》中,“金川诗学”认为:

“诗歌是润泽生命,不是摧折生命,通过诗歌到达心神和悦满足,使生命安如泰山,稳如磐石,快乐如鸟儿,幸福如青翠原野,分享生命历程的喜怒哀乐,享受天伦之乐,劳动创作的快意”。

作为小说化的诗派,“中国微小说诗”强化对生存、生命的客观观照而拒绝和摒弃对诗歌的情绪化沉迷。由于这种情绪化沉迷是初学者难以迈过的“坎”,这就决定了微小说诗诗人的“入门”门槛就站在了前沿与高端:即金川诗学所界定的“第三种境界”。在具体的写作中,微小说诗诗人通过社会、人性与生命的深刻观照丰富了心灵,通过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获得了创造的快乐;其作品中也往往 “充盈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幽默、睿智与洒脱”:

《先干为敬》
(原标题:《兄兄兄弟,先干干干为敬》)

孙成龙

公务员面试结束
笔试高出14.5的我
被反超0.001分
作为东道主
他把同场面试的近10人
请到知名酒店小聚
几杯小酒下肚
跌撞过来拍着我的肩膀
兄兄兄弟
先干干干为敬
老哥对对对不住你了
你你你不知道
这这这岗位
专门为我设设设设置的
除除除非我闯不进
要要要不
高高高多少你都没没戏
我我们县的组组组织部长
是我姑姑姑姑父
亲亲亲的

面对社会的不公,作者一方面给予了鞭挞与嘲戏,一方面体现了心态的平和与通脱。再看胡有琪“历史微小说诗”《高老师》:

他得天独厚
个不高  姓高
所以  一当上老师
永远都叫高老师
他教的学生成绩都是高家庄的高
却把自己的爱情越教越糊涂
那个特殊的年代
他想入党  却又和一个自己的学生暗送秋波
关键时刻  一个公安局局长的女儿揭发了他
说他不和工农兵的女儿耍朋友
却和一个五类分子的小姐玩
是阶级立场不稳  可恨  可恶  人人共讨之
这话谁都听得明白
他没有把这位根正苗红的后代视为红宝书
结局可想而知
他不但没有收获爱情  还被清除出红色队伍
他一哭二哭  继而嚎陶大哭
还是没有感动组织  还是背一身骚而去
说也怪  恢复高考后
他又和他教过的许多学生一起考入了西南师范大学
他又成了老师
还是叫高老师
只是一说往事  他的头还是莫明其妙的低下
眼角里有泪花涌动

既写出了沉痛,也写出了轻松;既正视了历史上的荒诞现实,也不作政治上徒然无功的歇斯底里。

另外,关于诗歌的“虚构”,“金川诗学”在《论虚构》中认为:“艺术不是虚构,而是用一种看似虚构的方式,挖掘更难以发觉的真实。”这种虚构的理论在“中国微小说诗”中无疑最能得到充分体现。因为对于一个小说化的诗歌流派,虚构是其重要、主要、甚至全部的构建方式,但这种虚构往往抵达的是比日常耳目所见更加深刻的真实。前文引列的“超现实主义诗”《长角的孩子》,就是以一个虚构的情节和超现实的手法传达了 “孩子是谁的”的生命哲学命题;《会飞的嘴唇》以同样的手法刻画了男性对心仪女性爱慕与冲动的心理真实。其它“写实”类的微小说诗更是以虚拟的人物和情景揭示与传达了的社会、文化、人性的深层真实。

以上分别以不同的文本接受了一种诗学理论的检验。其实,文中的每一个文本,往往不但可接受一种、二种、三种、乃至更多理论话语的检验。例如,“语象诗”的文本,何尝不是“新型诗”,不符合“金川诗学”……呢?兹不一一赘述。

综合以上论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以“语象诗”、“新型诗”,还是“金川诗学”的视角,“中国微小说诗”都能提供足够优秀的文本经受不少于一重前沿理论的检验。加上其“中国特色”、综合主义、极简主义、微小说诗的四大本位要素,使其极具时代性、包容性、艺术性、可读性和非艺术的其它功能。可以说,毫不夸张,其综合、前瞻、精奇和高度辨识性的艺术形态已经使之迈入了或至少正在迈入当代中国新诗最尖端的诗歌品牌行列。

    2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5-5 15:40 | 只看该作者
卜兄辛苦了。提起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13:03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4-4-29 10:46
微小说诗,按我的理解,在诗中有某一段故事情节,便是微小说诗。

就本流派的界定。微小说诗为微+小说(化)+诗。即:极简主义的小说化(元素)的诗。其落脚点是诗,小说化是手段和标签。一般为虚构,有一定情节,但不一定完整;要突出的不是“微小说”,而是语言与诗的韵味。欢迎多批评探讨,以便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相关界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12:56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4-4-29 10:46
微小说诗,按我的理解,在诗中有某一段故事情节,便是微小说诗。

谢评。问好。相关界定请看走召《“中国微小说诗”美学纲要》
   
鉴于“微小说诗”的概念和文本引起了一些质疑,当然,更源于这一诗体自身建设的迫切需求,我们下面分别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概念篇

1、“微小说诗”是走召2012年提出的概念(即将2009年发起小说化诗派“臭味诗派”更名为“臭味•微小说诗派”;2013年7月根据流派发展趋势再次更名为“中国微小说诗派”)。相关概念有2010年诗人刀歹提出的“诗小说”,2012年诗人艾草提出的“诗体微小说”,2013年诗人赵原提出的“诗小说”或“小说诗”。这些概念的内涵,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基本为:小说+诗。加“微”字的有“诗体微小说”,但似乎将重心落在了“微小说”上。以此,“微小说诗”概念的独特在于:其落脚点为“诗”;可以理解为“微小说”+诗,即微小说化的诗,也可以理解为“微”+小说+诗。由于所谓的“微小说”,我们实际上没有接触,我们的界定倾向后者,即“微”+小说+诗。“微”,一为篇幅微小,二为极简主义。相关概念有“俳绝体”,即大致相当于俳句或五七绝句的“微型体”;“微博体”,即140字以内的诗体;“微短篇” 约为140字以上、300字以内的诗;“微中篇”,约为300字以上、1000字以内的诗; “微长篇”,大约为1000字以上的诗(这一体式我们认为应少写、慎写)。“微短(中、长篇)”之“微”,一在其相对于小说中的“短篇”、“中篇”和“长篇”,二在它们实际上大多以“微博体”为小节进行串联。以此,这一“微”字,除了是对应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艺术的“微时代”,还体现了我们的美学取向:崇尚简洁耐读,不排除“晦涩”,但拒绝聱牙。概念中的“小说”者,不难理解,即小说化:虚构、人物、叙述等小说的要素和技法。“诗”者,本不必解释,鉴于文体交叉的争议,后面将专题予以阐述。

二、渊源篇

2、小说化的诗,古今中外,并不鲜见。或称“史诗”、“叙事诗”、“诗体小说”,皆为常识,不再赘述。而我们所谓的小说化的诗,概念主要限于中国现当代新诗史,重心在“第三代”以来的新诗。“第三代”尤其90年代以来,诗歌的反抒情、重叙事、非个人化必然地催生了诗歌的小说化,即通过客观的情节、人物来完成诗意而非传统的抒情或叙事(日常真实的叙事)。于坚的《尚义街6号》发其端倪,李亚伟的《中文系》组章有其萌芽,韩东、杨黎、伊沙等诗人的诗作不乏其元素与因子。至“下半身”沈浩波,《我们那儿的男女关系》等可说已基本有其雏形。“垃圾派”,皮旦、管党生、徐乡愁、未满等前辈诗人已经以先驱和顾问身份惠稿“中国微小说派”参加流派展,渊源之深,兹不赘述。

三、目标篇

3、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流派,绝非发起者的“概念炒作”,它总是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特定产物。除外部社会政治因素外,更有文体内部发展规律。譬如,当代诗歌大抵有一个向下的历程:
(1)“朦胧诗”前后:政治(北岛等)、哲学或“神性”(杨炼、海子等)、知识(西川等);
(2)“第三代”诗潮:日常生活(韩东、于坚、伊沙等);
(3)新世纪前后:“下半身”、“垃圾派”、“后垃圾”——乃至未满先生提出的“病毒写作”。
其实这个趋势,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自觉”时代——魏晋南北朝,有大体的历程:
(1)建安时期:政治(或社会人生,“建安七子”等);
(2)西晋时期:情辞(潘岳等);
(3)东晋时期:哲学(“玄言诗”——孙绰等”);
(4)刘宋时期:知识(“掉书袋”——颜延之等); 山水(谢灵运等);
(5)宋齐时期:咏物(沈约等);
(6)梁陈时期:宫体( “及身”、“ 贴肉”的“美女诗”,简文帝萧纲等)。
有意味的是,宫体诗的高频词为“美女”和“横陈”——某种意义可以说是古代版的“下半身”了。虽然古代并没有出现“垃圾派”(萌芽仍有,且不深究),但古今的诗学流派(或潮流)历程,几乎是有着惊人的相似的。是不是有规律的支配?因不是做鸿篇巨著,这里无力展开研讨。但其中深意耐人寻味。“垃圾”与“病毒”之后?古人“下半身”(宫体)之后逐渐建立了律诗和唐诗的多元体式;当代诗歌经过“上下求索”之后将如何建树?“微小说诗”派,致力的就是一种传承、综合与建设的工作。它的雄心并不大——不指望、也似乎不大可能主导诗潮,但就一体而言,它是可以建立起一个文体的范式与传统的,并将为各体与各类写作提供方法与技巧上的启示——这就是我们并不“宏大”、却也似乎并非易事的目标。

四、美学篇

4、“诗性”争议:微小说诗推出后,其“诗性”受到一定质疑。窃以为,就像哲学上的“本体”,“诗性”基本是扯不清的。以北岛诗歌的美学标准,于坚、伊沙的诗就近乎非诗,勿论“美学”了;后者则会认为前者“过时”,应当“PASS”。同样,以“知识分子”、“意象写作”、“难度写作”的标准看“下半身”、“橡皮写作”、“垃圾派”、“后垃圾/零度写作”,后者同样几乎为非诗,勿论“美学”了;当然,后者也将批判前者为脱离鲜活生命或语言的“伪诗”。正如哲学上的“逻各斯”(本体)扯不清,遂有现象学,有“后现代”;当今诗学现实也绝不存在一个统一——即使是相对统一的“诗性”。 而只能是“现象学”——就事论事,就诗论诗。具体而言,就“微小说诗”,作为一种“交叉文体”,其“诗性”必然难以适应现存的任何美学范式(当然可以适当参照);它应以当代现存诗歌的发展现状为背景,具体问题具体考察,具体现象具体分析。

5、“诗性”界定:就像“道可道,非常道”,哲人只有“ 吾不知其名,强志之曰道”;如果说真有一个可以界说的“诗性“,我们愿意将之理解为“传承、综合与创新的动作美和陌生化”。如果用所谓“意象”、“意境”、“唯美”来衡量我们的微小说诗,很多诗作的确是非“诗性”的;因为它虚构、简约、口语;或者解构、讽刺、幽默;甚至引入散文、杂文的形体和元素……“诗性”何在?其实,正如上文所说,通常的“诗性”只是一家、一派甚至更狭隘的尺度。如此,我们毋宁认为:除诗的思维(跳跃)、节奏、气息等普遍共通性元素外,诗性不应以现存的所谓一定“范式”来界定,而在于形式和技法上的传承、综合与创新的“诗意”:一种前瞻、奋进的“动作美”和别开生面的“陌生化”——这种“陌生化”不应仅仅是词句与结构——而应具有诗歌本体发展的一定方向性。

6、语感之美:“中国微小说诗派”高度重视作品的节奏与语感。与文本的“极简主义”原则呼应,节奏偏于明快,但力避急促;崇尚“橡皮”的“句子写作”(马策),以舒缓从容的调子为美学旨趣。

7、简练之美:充分吸收当代口语诗歌的精华,提倡“极简主义”;简洁、明净,反对拖沓、繁冗、聱牙(偶有深层意蕴或“晦涩”)。崇尚以最经济的文字写出最丰厚的内涵或韵味。

8、境界之美:微小说诗吸取当代先锋诗“拒绝抒情”、非个人化的原则,对诗人的“内功境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自恋化的抒情总是“业余写作”(侯马)者难以迈过的门槛。而我们要求微小说诗人应对宇宙人生有深刻洞察或体悟,具有通达睿智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气度与功力。此外,我们还提倡微小说诗人关注社会民生,传承古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的人格境界,使微简的诗作蕴含宽厚醇正的人格境界与魅力。

9、交叉美学:中国微小说诗是一种以诗为旨归的交叉文体,大量吸取小说、戏剧、散文乃至杂文的文体元素,构建诗的陌生化面貌,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1)虚构:情理的现实主义,手法的虚构主义。

(2)人物:“一剑封喉”地勾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3)叙事:吸纳小说的多种叙事技巧。探索诗歌的特定叙事技巧:颠覆叙事、跳跃叙事、魔幻叙事。

(4)视角:吸纳运用小说中的视角变换技巧。

(5)讽刺:吸收中外讽刺文学的精神和技巧。

(6)解构:吸收第三代以来“非主流”的反叛精神和解构手法。

(7)幽默:吸收中外幽默文学——尤其后现代化的“黑色幽默”精神和技巧。

(8)荒诞:吸收存在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后现代艺术的荒诞文学技巧。

(9)意识流、超现实主义,等等。

……

上述几点为大略。或有交叉和重叠。未尽话题将进一步研讨与深化;或陆续以文本简评的形式阐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29 10:46 | 只看该作者
微小说诗,按我的理解,在诗中有某一段故事情节,便是微小说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9 04: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