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9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次穿越时空的坐禅悟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1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次穿越时空的坐禅悟道
——读台湾诗人杨平诗歌《坐看云起时》

冈居木

我对禅道不是很懂,只是偶尔听过有限的几次课,当我读到台湾诗人杨平的诗歌《坐看云起时》后,我感觉诗歌里禅意味浓。诗的题目《坐看云起时》,使人自然想到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终南别业》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而王维的诗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再从杨先生给定的副题“读诗”来看,我作这样一个推测——诗人捧读王维的诗入迷,被王维诗中的禅机点化,遁入诗的意境进行了一番游历,悟得本诗。可以说诗歌《坐看云起时》是诗人杨平与诗人王维一次穿越时空的坐禅悟道。

现代诗人有许多专门写现代禅诗的,如孔孚、沈奇等,台湾诗人洛夫有一首很著名的禅诗《金龙禅寺》可以说表现出的“禅悟”和“禅趣”韵味无穷。而同是台湾诗人的杨平这首《坐看云起时》独到之处在于,他与其他禅诗直接对大自然发声不同,他是通过“读诗”让诗与诗如意对话、心与心无语交流,从而产生的一种直觉体悟,是对王维“禅悟”和“禅趣”的咀嚼加工,更有一种隔空发力的空灵和力道,是受大师拨点的更高一层禅定之境。

“坐着坐着/我不禁痴了”,诗人用一个“痴”字落座入佛。在佛教中,“痴”是心智懵懂,不明事理。为什么一个人好端端,“坐着坐着”就“痴”了呢?皆因读诗入迷。但是,一般人读书,读到精彩处,常常是拍案叫绝,而诗人却“不禁痴了”,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迷”的路向不同,前者“拍案叫绝”是从文字里出来,以俗还俗,而“痴”是进去,空山灵雨。由此可见,诗人在与王维对话(读诗)时,受到了大师(古诗)的点化而被“痴”化。“痴”到什么程度呢?

“浑然忘记了吟哦/忘记了赞叹/忘记了此身已非我,之乐/呵呵  此身已非我……”,“浑然”是天成的,说明接下来三个“忘记”不是人为的,诗人的“觉悟”是随缘任运,忘记了“吟哦”、“赞叹”这些俗世中的阿谀奉承,同时也“忘记了此身已非我”,诗人已分身为一个肉胎凡身的我,和超凡脱俗的非我。后面的“之乐/呵呵”很有意思,如果连起来“之乐呵呵”也说的过去,但是,诗人将“之乐”和“呵呵”进行了断句分行,由此产生了两个作用,一是“之乐”表达了诗人入禅抵达了一种佛“乐”的境界;二是“呵呵”将两个“此身已非我”连接,起到了“镜头”推进作用,形成了渐行渐远的摇臂效果。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一段文字:士隐听的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吧。。。。。”那僧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你看,在此诗中,诗人入禅是不是与那一僧一道进入太虚幻境的仪式颇有几分相似。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诗人进入了大师指引的境界之情景:“风/轻轻吹拂着书页/花间的鸟雀  絮絮/水声淙淙/一名童子提壶而来/天地静得像六月的古唐诗”,在这万籁中,“风”也在翻书阅读,花草、鸟雀、水流、童子组成了一个禅“静”的世界,“絮絮”、“淙淙”两个象声词和“提壶”一个动作起到了以动制静的效果,“天地静得像六月的古唐诗”则充分体现了这就是诗人从心底里所要抵达的境域,不由的让诗人赞叹,唯有“六月的古唐诗”才配得上这超脱之“静”,“古唐诗”既与王维写诗时间对应,也与诗的至高意境融合,达到了“诗诗”如一、人诗合一的诗意禅境。

可以说,此时的诗人已经在古诗里忘返了。然而“黄昏渐渐深了/不知何处传来了一声喟然/我若有所悟的方自扬眉--/琉璃窗外/一朵云/古月僧人般,逸去”,一声“喟叹”,使他一怔,从恍惚中慢慢拉回,就像中国毛笔书法的回锋,是高处的回望。“喟叹”是落日,是大师起身?“琉璃”窗内窗外,心身通透,“一朵云”与题目“坐看云起时”呼应,是云,也是大师“逸去”。如果说“一朵云”是诗人抵达的“看云还是云”三重境界,那么“古月僧人般,逸去”,已经使诗人陡然升至“云在上头”佛理真谛。据载,高僧古月功德圆满之后,闭眼生火活身焚化,被佛光接引而去,这不恰恰就是夕辉中火烧般的“一朵云”形象吗?自此可以看出诗人已经到了“心烟与月齐” 的参悟境界。

万宽大士评论此诗说“坐是僧来行是云”,也就是说,坐禅悟道就是让人在大自然的无穷的变化中始终与宇宙万物保持心与境合的韵律契合。因此,杨平先生的诗歌《坐看云起时》是他读诗悟道的心宣写照,诗中的场景、角色、时间多维度指向本诗的深刻内核——好的诗歌或者美好的事物对人和思想是一种超度和升华。而在佛法六度中,禅度之后抵达惠度,只有禅定才能生智慧。本诗从诗人最初的“痴”到最后“悟”,恰恰契合了“禅定”的规律,使“愚痴”得以超度,抵达“般若”,也让读者在这场穿越时空的坐禅悟道中做了一次旁听,我相信,每一个读到此诗的人都会受益匪浅,甚至大觉大悟。
2014/5/1

附:

《坐看云起时》
    ——读诗

(台湾)杨平

坐着坐着
我不禁痴了
浑然忘记了吟哦
忘记了赞叹
忘记了此身已非我,之乐
呵呵  此身已非我……


轻轻吹拂着书页
花间的鸟雀  絮絮
水声淙淙
一名童子提壶而来
天地静得像六月的古唐诗

黄昏渐渐深了
不知何处传来了一声喟然
我若有所悟的方自扬眉--
琉璃窗外
一朵云
古月僧人般,逸去

           (选自《空山灵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7-6 16:24 | 只看该作者
杨平先生的诗歌《坐看云起时》是他读诗悟道的心宣写照,诗中的场景、角色、时间多维度指向本诗的深刻内核——好的诗歌或者美好的事物对人和思想是一种超度和升华。而在佛法六度中,禅度之后抵达惠度,只有禅定才能生智慧。本诗从诗人最初的“痴”到最后“悟”,恰恰契合了“禅定”的规律,使“愚痴”得以超度,抵达“般若”,也让读者在这场穿越时空的坐禅悟道中做了一次旁听,我相信,每一个读到此诗的人都会受益匪浅,甚至大觉大悟。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5-11 15: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韵使者 于 2014-5-11 15:18 编辑

“中华民族的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这就是诗定义或诗标准。文体,与内容无关,与好坏无关。是这个样子的是诗。不是这个样子的就不是诗!杨平的《坐看云起时》是诗吗?
写诗,就得写在诗道上,写在正道上。写的必须是诗!不是诗了,还什么宽广大道?小道都不是!只能是邪路歪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5-8 19:32 | 只看该作者

不客气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5-8 10:43 | 只看该作者
圣歆 发表于 2014-5-2 18:36
微博反馈:

@G黄智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抛却凡尘事,遇童子寻师。 自然中问道,山水中冥痴;  ...

^^多謝你的熱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5-7 19:32 | 只看该作者
禅诗忌破。。。
我不知道杨诗人如何看待的。。。
此评甚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5-7 15:07 | 只看该作者
万宽大士评论此诗说“坐是僧来行是云”,也就是说,坐禅悟道就是让人在大自然的无穷的变化中始终与宇宙万物保持心与境合的韵律契合。因此,杨平先生的诗歌《坐看云起时》是他读诗悟道的心宣写照,诗中的场景、角色、时间多维度指向本诗的深刻内核——好的诗歌或者美好的事物对人和思想是一种超度和升华。

再来品读这份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5-4 14:0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好评。学习。

本诗明显是表达了一种禅性过程,从“坐看”开始,到渐入佳境,到超脱。一首诗能成功引领读者一起感受、进行一场虚拟的体验,这值得肯定的。
我个人觉得这还算不上杨老师的上乘之作。开头一节,便带有“玩”的心态。“忘记了此身已非我,之乐
呵呵  此身已非我……”尤其“呵呵”一词,可以说是很随性的。这怎是忘记自我的状态呢。参禅是严肃的,尤其在给予人的生命启悟方面。
后面两节呈现了入境和出境的过程,较具有空灵感,有动有静。“方自扬眉”有生造之嫌。
至于有诗友提到本诗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与重构,除了构建的画面感和唯美的感觉,无甚新意(也许是本人对杨诗人的更高期待罢),剔除文字的外壳,背后留给读者的并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5-3 21: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5-3 14:56 | 只看该作者
冈居木 发表于 2014-5-2 10:51
那什么是节奏呢?对于无韵的人,有韵也是无韵!

韵,是节奏和韵律的简称。或总称。
对于无韵的人,还说什么韵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8 15:1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