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43|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高考作文体裁首破诗歌禁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3: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高考作文体裁首破诗歌禁区

  据新华社2014-06-08讯新华报业网  2014年高考昨天开考。首场语文考试,各地的作文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不少一线教师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更加开放、兼容度更强,同时也体现了“回归本真,以人为本”的理念
  纵观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无论是选题,还是体裁,开放度都比往年更大,给了考生主动思考、展示思想的空间。今年作文题整体上比较平稳,还是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为主。往年很多题目都是“心灵鸡汤”式的,会让学生觉得假大空远离现实,今年很有改观,用一个网民的话说:“今年的作文题不恶心了。”

  材料、话题作文“唱主角”,更简短明晰

  今年的高考作文基本延续了过去材料作文为主的命题方式,文字材料更加简短,许多题目都是一句话,主题更为清晰。
  例如新课标全国一卷给出“两人过独木桥”;山东卷的“开窗看问题”;四川卷的“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福建卷的“空谷”等,几乎都是一句话或者一段非常简短的材料。

  更大思维空间,更鼓励思辨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更加注重给予考生思维空间,许多题目都带有很强的思辨性。“例如江苏的题目"谈不朽",浙江的"门与路",山东的"开窗看问题"等。”思辨性的作文题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样的题目没有对与错,鼓励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更关注热点焦点,关注社会发展

  今年,不少作文题目都紧密围绕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如辽宁的“科技改变生活?”广东的“胶片与数码时代”,提出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人类同时失去了什么的思考。天津“假如有一款芯片”,更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
  另一方面,也有许多题与社会热点结合紧密。例如重庆作文题“租房”背后涉及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垃圾分类”问题以及公德心问题,安徽的作文题“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则取材于发生不久的一则演员修改剧本的新闻事件。

  微作文、诗歌“亮相” 新体裁释放新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北京考卷对作文的体裁要求打破了“诗歌除外”的惯例,做了一些大胆的突破和创新。
  北京2014年作文题在大作文之外,考察学生150字“微作文”,另一方面,在微作文中打破了诗歌禁忌,特别注明可写诗歌。
  不少网民认为,“微作文”和“可写诗歌”,是可喜的两个尝试。微作文让人联想到140字上限的微博,事实上,这是鼓励学生在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用简单明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诗歌纳入微作文体裁更是可喜的,因为它是最具有文学性的。长期以来,中国的语文教育都侧重于工具性、实用性,诗歌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中现身,可以看做释放出一种语文教育文学性回归的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23:20 | 只看该作者
临梦 发表于 2014-6-25 15:05
向李老师问好!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4-6-25 15:05 | 只看该作者
向李老师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4-6-25 15:03 | 只看该作者
javascript:void(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10:25 | 只看该作者
临梦 发表于 2014-6-23 15:56
诗歌走进高考作文,但愿不只是形式上的允许,我们更期待的是实质上、思想上的承认,当然,先有形式是一个好 ...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4-6-23 15:56 | 只看该作者
诗歌走进高考作文,但愿不只是形式上的允许,我们更期待的是实质上、思想上的承认,当然,先有形式是一个好的开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20:28 | 只看该作者
梧桐树 发表于 2014-6-21 19:31
微作文、诗歌“亮相” 新体裁释放新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北京考卷对作文的体裁要求打破了“诗歌除 ...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4-6-21 19:31 | 只看该作者
微作文、诗歌“亮相” 新体裁释放新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北京考卷对作文的体裁要求打破了“诗歌除外”的惯例,做了一些大胆的突破和创新。
  北京2014年作文题在大作文之外,考察学生150字“微作文”,另一方面,在微作文中打破了诗歌禁忌,特别注明可写诗歌。
  不少网民认为,“微作文”和“可写诗歌”,是可喜的两个尝试。微作文让人联想到140字上限的微博,事实上,这是鼓励学生在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用简单明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诗歌纳入微作文体裁更是可喜的,因为它是最具有文学性的。长期以来,中国的语文教育都侧重于工具性、实用性,诗歌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中现身,可以看做释放出一种语文教育文学性回归的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4-6-21 15:06 | 只看该作者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7-20 04: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