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1|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会.玉城.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白炳安 于 2014-8-9 18:17 编辑


                                                                             一

        四方之水会合的人间。
        靠一方水土,孕育一个个人杰地灵的村落;借四会的落脚处,建起无数姓氏的宗祠。
        最终由四会人操着浓重的方言,唤醒所有睡着的禽畜,走过风兩的日子,经历了农耕文化,吸纳本土的灵气与外来精华,打造成一个珠光宝气的玉城,写下繁荣的一页。
       四会,一块用旧的土地,六祖庵可以举证,贞仙祠可以说明,白马庙提供依据,大坞矿提供遗物……
       地塘岗墓葬出土的陶碗,经过清朝洗礼的仓岗五巷严氏大宅,注释着曾经使用过这块土地。
       这块土地用得很旧了,但老百姓还在用着。
       用它建筑搂房,用它播种作物,用它灌溉舟楫,用它来实现一个复兴的大梦。
       谁善待这块土地,谁就能看见忽远忽近的佛光。
       谁用坏了它,谁就要担责!

                                                                          二

       不产玉,有玉城美称,四会给新世纪创造神奇。
       各种各样的玉被人修改成羊群,从国内外赶至四会养活,集美质丶光洁丶色彩于一身,散发出文化的气息,经一番切丶磋丶琢丶磨的煌煌雕艺,又不断被修改为神态各异的动物丶形神毕肖的人物。
       玉石垒成玉城。
       在玉城的玉业中,由当地人与来自蒲田人丶南阳人打造出璀璨的星座,用精新的风格开拓出玉器街,以巧韵的思路设计出天光墟,共同展示神品的绰约丰姿。

       玉出昆仑,一片冰心在玉壶里细化着女娲炼玉石以补苍天的神话。
       食玉的先声从人间出发,回到远古的世纪,据说,延年益寿,让人信以为真。
       而道教把玉羽化为仙药,吃之,飞升,深藏的玄机有一个陷阱。

       在玉城,人与玉相遇,看到玉的神异色彩,夺目得难以言辞。唯有喜之赞之购之,当作人生的佩饰与信器。
       玉城以玉为徳,以物象化的形神铸造玉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4-8-11 20:29 | 只看该作者
在玉城,人与玉相遇,看到玉的神异色彩,夺目得难以言辞。唯有喜之赞之购之,当作人生的佩饰与信器。
       玉城以玉为徳,以物象化的形神铸造玉魂。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0:03 | 只看该作者
老远 发表于 2014-8-10 07:24
学习问好白老师

早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0:03 | 只看该作者
奎奎 发表于 2014-8-9 23:29
白老师把一个地方的  事  和 物都写活了。学习。问候。

多谢夸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0:02 | 只看该作者
奎奎 发表于 2014-8-9 23:27
这块土地用得很旧了,但老百姓还在用着。
       用它建筑搂房,用它播种作物,用它灌溉舟楫,用它来实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0:01 | 只看该作者
徐倩 发表于 2014-8-9 23:13
学习,问好白老师开心快乐!

谢!夏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8-10 07: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8-9 23:29 | 只看该作者
白老师把一个地方的  事  和 物都写活了。学习。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8-9 23:28 | 只看该作者
谁善待这块土地,谁就能看见忽远忽近的佛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8-9 23:27 | 只看该作者
这块土地用得很旧了,但老百姓还在用着。
       用它建筑搂房,用它播种作物,用它灌溉舟楫,用它来实现一个复兴的大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11 06:5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