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黑洞(外一首)
黑覡
我看见的,黑洞,是曾让我
惊慌失措的黑洞
眉眼暧昧,春天掩藏
那黑洞
像被无知遮蔽,潭水
也曾密封
曾发散着的,引力
随着隆起的初萌而缓慢着
上升
黑暗仅允许我莫名地激动着
我只能,相识不语
因无助而叫喊,仰望着看月
天体旋转
触觉铅块般的暗物质
把我禁锢
但我知道,那只黑洞
永远无底
是埋葬我的
第三只,眼睛
隔阂
我们,隔着四十年
隔着,其实只有一天
心,说不上一句话
我们却,能相对望见
其实,我们什么
也没有间隔
只是站在崖壁的两岸
沟壑很深,我们
看不见彼此的方向
只因,雾气弥漫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8&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麦芒,我需要一个活着的战士
封白
我收获秋暮剃刀下最后一枚火苗,深邃,闪烁
弯起两臂掩目掰开温润清幽,羽翎轻盈妖娆
那颗尖锐的种子,嵌入风起的思想火花
熨平褶皱里黑白苟且的拒绝,挣扎脱轨出废弃的陷阱
刻画生命的骄傲,命脉渲染,江山,荆棘
萧然如雷霆万钧的呐喊
灰蒙蒙轨迹挤压出扭曲的河流
执着于低空盘旋的元曲,温情缠绕刀锋强硬的战士
浓烈的微笑丈量黑夜的黑,寒风压低光芒,齐眉星月
河畔的长堤站成绵水的思念,赋予同一片沼泽
摸不透康桥的夜色,仰望苍穹痴情的挥别
放大尖尖上的傲骨成就肋骨,那血肉模糊的爱情
你藏起锋芒以灰烬刺痛那片云彩,我在黑夜苦苦寻觅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0&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寂静之诗
蓝星儿
孤单的蝴蝶,是避世的天使
它在黑暗中飞翔,有时旋转
有时落叶一样
从枯枝愁闷的呼吸间缓缓坠落
所有声音,是虚无中抽离的芒
就像生,或者死,它们都是
清醒的,然而死亡,这瞳仁中的
音符,冰冷,坚硬,如同石子
它被寂静吞噬或者包裹
而这样的静,深如海底,它是
如此浩大和震撼心灵
不必仰望,云中的教堂
它的钟声,不会挽留虚假的
教徒。而我,还要在坟墓中忏悔
苟活,我没有睡熟,我是水晶
在草尖上闪烁,我是一千道风景
从那里经过,默不作声
我感到,汹涌而至的暗流
使我膨胀,而那些骨刺和伤痕
在埋入的深渊里,隐隐作痛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2&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垃圾桶(外一首)
丹方
垃圾桶上边
写着: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标语让我好奇
探望里面
黑鼠白鼠混在一堆
我是一只猫
它们没有惊慌
我是一只硕大的同类
市政府
门口
有两个扛抢的人站得笔挺
我是导游
向远道来的朋友介绍
这是市政府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9&fromuid=53871
#流派网诗歌#
祖母的背
琶笛
突然,祖母来到我身边坐下,又不紧不慢地走了。
我发现祖母远去的身影,背驼了,拱成一座匍匐大地的桥梁。
这座桥,背过儿子的山,流过孙子的水,淌过曾孙的歌。
五代同堂,站成了心中高高的五指山。
祖母的背仿佛站得更直,看得更远了。
于是,山外的小镇请她出去走走,小县城叫她出去转转,大城市拉她出去看看。
面对从没见过的城市化,祖母的背发呆了,再也挑不起任何的重量。
看着走动的楼群,看着走动的车流,紧握着儿孙走动的手,不停地说,我来的太晚了,太晚了!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8&fromuid=53871
#流派评论#
可有一人动地歌
——仿易有感
湖濱詩人楊平
龙阳才子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号哭庵、一厂居士等。清末民初时的
一位怪杰。
其人自称「三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五岁能
作对,17岁即中举,一生饭后茶余的轶事不少,惟生不逢时,曾被张之洞
聘为两湖书院经史讲席。1985马关条约签定后,上书反对割让辽东与台湾。
曾二次来台,更协助刘永福筹划防务。1911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1915,9月,
他与湖南官绅及立宪派人士数十人,曾上书要求恢复帝制。1916袁世凯称帝,
一方面拉拢,一方面因他与袁克文友好,便问他:「君能屈志小就否?」
易对答:「枯鱼入水,岂遑择流?穷鸟奔林,乌暇问木?」遂荐为印铸局参事。
半生蹭蹬:「江山只合生名士,莫遣英雄作帝王」,是其名句。
曾引明末姑苏早夭才子汤卿谋(1620-1644)名言,谓「人生必备三副热泪,
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可见其
名士性情与侠气风格。也有别于同具「遗老情结」的王国维。
晚年在书札中喜欢钤朱文大印:「五岁神童,六生慧业,四魂诗集,十顶游踪。」
字字均有来历。
又有诗:「焉知饿死但高歌,行乐天其奈我何,名士一文值钱少,古人五十盖棺多。」
可见这位自比贾宝玉的独特诗人,其风流不遇的生涯一斑。
说来也巧,近日正赶上一事:即「创世纪诗刊社誉扬文」,几经磨合后,终于在
60周年时于「碧湖」之滨,重新立碑,一时多少诗友云集,自当有诗志庆。正好
阅读这位龙阳才子易顺鼎(1858-1920)的一些山水诗,如:
「一云一石还一松,一涧一瀑还一峰,一寺一桥还一钟。」
「此时闻松声,此时闻钟声,此时闻涧声,此时闻虫声。」
「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
易诗作多儿女情事,惟这类山水诗每每能别开蹊径,有奇思妙句佳篇,令人叫绝,
连董桥都认为很了不起。一时兴起,也借其风格写了首小诗:
悠悠绿水横一影
緜緜青山立一碑
闲闲湖上吟一诗——
惟云水苍茫的红尘尽处
隐约传来了一句长啸:
淼淼烟波多,可有一人动地歌?
诗名「湖滨立碑」,副题「仿易:『创世纪诗社誉扬文』」。
仿作决非唱和(如苏东坡之唱和陶渊明),亦非集句(像文天祥《集杜诗》等)。
古人尝谓:「狗尾续貂」,意即续作不如原作,而仿作每每更差一等。
当年,以李白之才登临「黄鹤楼」,也不免叹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是一例。另一著名例子则与宋代第一才女,之夫,赵明诚有关。元伊士珍《琅嬛记》载: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
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此诗虽不同于前二者,亦算是仿作,仿作不如原作也不如不作,此为一例。相形下,
古体的优势在此曝露无遗——诗无论新旧各有其美,惟以己之短较彼之长,虽非
绝对如何如何,当然是不智之举,下不为例。
当然也有例外,如叶芝,他的作品《当你老时》,便是模仿「七星诗社」龙沙
(1524—1585)的作品。龙沙曾说:「向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借用词语,并不意味着
我们就得照抄。」这是对的。
我也是如此。
只想到李商隐〈瑶池〉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古老
相传周穆王在风雪中作《黄竹歌》,哀悼受冻饿的百姓。),鲁迅〈无题〉: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辈虽是旅人,面对湖光山色,悠然漫步之余,千古一心,却也不免为当今
物欲的猖狂霸道,众生的荒唐迷乱,诗人的志节萎缩,灵性的自甘污染,生出
动地哀的默然伤痛
可有一人动地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1&fromuid=53871
#以诗为证#252【本少爷《多情人小安》/2003】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2v4yo.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