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一仆 于 2015-2-26 15:47 编辑
无为问的,也是我存疑的。不过开始探讨,且有心得。是我欣赏的。
反抒情,根本上是将情感的主体色彩与客体的客观物象进行组织之后,作为“自在”的诗写对象,进行冷静的、理智的处理。也就是说,情感也是一种可观、可品的物质,抒情的姿势、角度、运行的状态也进入审视之中。
它是一定要超越抒情诗的。这个超越,蕴含的丰富,品相的优良,耐品的程度,稳与重等等都在更高的境界。是更加诗性化的,而不是去诗性的向度。
它要求的诗人素质更高,哲理、抒情、叙事的手法要融会贯通。意象诗以及现代后现代诗作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但没走出朦胧的境地,没能消除与受众的隔膜。
它响应着信息社会、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生活条件下,不再平面式感触而是立体化思考的内在需求,进行诗美的重构。
它要求的诗人一定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全方位的视角作用下的一种通透。
它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