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明月清风 于 2014-11-16 19:56 编辑 6 Z, A+ d: i; ^' G& R
) K4 Z, W' L* S2 W8 d4 y
茉莉花的香
( J* p- H4 s6 A: u) e- F/ M! Z* f7 o5 g& i" l& t% j
文/蠖蛇之度9 ^7 R; ^# D+ x" y$ X
! o1 o3 M# s0 {% k水开了
# F$ Q7 b) e, t1 t1 h/ A煮沸的声音' L: [9 z! Z) |! s
就像我们谈论的话题
/ G' }) |0 j* h) W8 ^- a( Q0 v7 q$ U% H
沏一杯茶 % l; A4 I- [) P4 z' t0 i& C
为我们的兴致加分
/ z6 {# X% _. c$ n: R茉莉花的香啊
) T& M3 h) m/ D, e5 |4 _浸满我们的过去与未来+ T/ q8 a3 b& y
8 ]- p# L& x/ S5 I _7 Y+ I你说/ ~& F7 H4 G7 u: p* B! W, _
把过去沏在杯中
+ K2 _: l$ `1 v! z" i好吧
' t) F/ J; H5 I( B" u2 q那就让茉莉花的香
" h. k) k) `+ k( E6 u7 c飘给未来
; `0 L' d/ D5 A7 F1 l9 @+ o1 ~0 ?
2014·11·17·! W+ A- r9 `: y
) p& y0 e- n, ^0 F3 a
6 I+ F* C( D4 k这首诗阅读给人不仅是一种美的感受,还有着更大深情印记。
' f% h) f7 T8 @% r# `0 e
$ w! q; ^6 U" P a 读着这首是我们眼前展示一个画面。两位多年不见的老友,偶遇相坐,一边促膝交谈,旁边火炉上茶壶正呼呼响。这沏茶即是助兴者,也是话题的导入者,不得不说这构思之轻巧,微妙。好诗多语言洗练,意象简单,而又耐人寻味,好诗诗外诗中交相辉映,沉甸甸,张力十足。) g2 J' h5 l4 k; w
2 T+ W* z' K1 Q& c* b第一节 :水开了, 煮沸的声音,就像我们谈论的话题。短短三句,句句相扣,水开映着煮沸 ,声音映着话题。我们即是指谈话的人,又暗示烧水。也为下面话题引入做好铺垫。
3 H! L' u, t7 s9 d: B3 {+ O6 J; K0 h6 Q6 \$ {
第二节“沏一杯茶 ,为我们的兴致加分,茉莉花的香啊 ,浸满我们的过去与未来“。你看很自然引导沏茶上,最妙诗人说沏茶为交谈加分,茶香也出来了,提到茶,众所周知,它沉淀着悠久的人文历史,从种茶,到采茶,再到制茶,诗中的过去与未来都是双关,如果你还记得第三节,便知这也是伏笔。 \" m1 [1 r4 d( W3 k! v- A5 i+ C. `
# `; Z( E, D3 s2 s' m第三节 ”你说,把过去沏在杯中;好吧,那就让茉莉花的香,飘给未来“。显然是两个人对话,但从话题你能感觉一种心照不宣,可见两个人交情深厚,尽管多年不见,彼此都小心珍惜,可说每一句都耐心品,如茶留香。朋友说把过去提炼成一杯茶,恰如这茉莉茶,可见他们的情纯美。
$ P" d/ C. h$ l1 X. c我们虽不知诗人相谈的对象是谁,但推测应是一位女性,或许是他的初恋,或许是他的红颜知己,不然那么多茶,单单沏茉莉花茶,不仅叫我们想起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我想这是诗人藏的小秘密吧。0 u0 b7 n F: d
读着这首小诗,不知感动你没有,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画悲扇。其实读后,绝不是这种伤感,而是一种情深依旧,如茶淡淡飘香,相信这是一次愉快的相遇,相见。& F6 F3 H" |! R0 k" ~2 I$ Y9 a
/ e j1 o, ^: C* a' L7 C5 t9 ~
总之,这首诗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叫人读后过目不忘。有人说诗最好不解,因为一些私密会浮出来,但美好的东西怕什么呢,试问谁人没有心底的私密。感谢诗人给我们虚构这样一生活画面,红尘情深,尽在香茶香外。" q6 {: D% @# M& b9 F' j,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