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读诗,雨水的温度2 A( {7 i L8 T5 Z1 s
5 t# @5 J) {! g! ?% V- Z& l- k
雨水
! r' l% m K/ i6 ]+ M3 n1 J: ]5 s, a
; z- {- s$ d, i1 v6 @文/潘加红- ~0 A ]* k" t# Q' W" M- @ s! f" E; c
' v& e! P% w8 S
删除风声,就剩急急而来的脚步
: x6 G4 M( Q4 _5 P安抚过早,越擦越旧的容颜( _- w; Y6 q/ @, n2 x, P$ v
在棚护区的一张木床0 I+ K" k& h9 V3 B
一副骨架# P* L$ l! A. ~5 f5 F4 n, ]
正在上锈: I: ?( g4 y: d
5 X6 T3 }3 w( M6 i3 j$ [听到啜泣后/ \. b: C( d- h, w/ }1 `
雨才来完全超出绿叶或枯黄- B' j; z$ [: Y, N- d& _
我想好了一句台词:
$ d, `: C. L( w, A你来,在大的的风$ [' G' [* D+ B7 f" \
在大的雨3 U/ P$ k; g5 U1 F' h0 Y( T
都去接你4 K7 T4 T7 l$ z# C/ p4 S* w2 T K3 M
: ^6 E$ B* M' N3 [9 j
我想,雨是你带来的1 h/ @- a1 D7 K+ Q- B
伞是你带来的
8 b" p- d0 a4 Q! w你还带来一些破碎的声音
; U2 u5 G- K- h( k9 l: a填充梦醒后的一道缝隙
! ~$ ^6 t/ N* B- |" T D2 V* ?0 O2 B' s h+ t# O, T- n# K8 ~
其实,什么也没发生
5 a; i% J2 C K s! D/ ^5 u只是一片蓝波; v5 A' G# N+ g- O, y5 ?
被乌云划破了视线6 Z/ X) m2 L; i6 G. M: b
我在一只笔套里
+ k3 y5 D" g, {# {2 k1 e2 S安安静静
. K! U; N& b1 ?" G! n' `% Y$ G只写未书( h" W! B s; K
$ S8 v% _7 e/ g: f! Y+ e4 H d
. B1 k- v" Z2 A6 C: C
读完这首《雨水》,内心有一种震撼,瞬间戳痛生活的灰色。在我们抱怨生活的时候,我们习惯找寻外在的因素。其实改变都是表象,所见的不过是一个现象。面对雨,有人像海燕搏击长空,迎着暴风雨前行,有人躲在屋檐下,有人干脆呆在房间里,有人则披雨衣,亦或撑着伞如是种种各尽其能,生活的路上不会一直阳光灿烂,总有风雨在路上相遇,我们无须抱怨天,也无需羡慕她人,各人都在各自路上,选择面对都是必然,因为人人都在自己的轨迹里运作,或悠闲,或辛苦承受都是自己要泅渡的路。
% n) u# J- C# F+ q$ t. `$ n0 r$ A; J 6 |+ f4 R# w6 ~+ I6 j
人生有时是一种宿命,生命的底色暗藏竞争和对抗性,尽管人类赤裸裸的残酷性有时遮蔽,或伪装,不像动物界惨烈,悲壮,但战争发生时,和权力斗争中也表现出无情性吃人阵势,一定意义强弱早已注定,生命所谓高贵卑微,我们无法改变。能力的大小就是生存力的展示,似乎与人性的今天,与提倡生命平等的今天,格格不入,而事实上生命从未有过真正平等,就如自由。9 h8 e9 [4 R, ~6 j1 y
3 o( Y6 ~: g" z, ]
这首诗通过删除风,我读出这些诗外话,一个人如明白这点,许就不会为不平衡在那里抱怨命运不公,如你有能力也可去争取,如你不能你就该接受现状,安于一种平凡自足快乐,似乎有阿Q精神,但除此又能如何,耿耿于怀,你能改变吗?正如时下流行: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这其实一定意义上利于自我。
3 e! m9 ]0 O+ Q2 g 6 ?5 D) ]8 g U/ N
且看第一节,诗人给我们呈现的一个画面,一幅场景,一种生活一角,一个住在棚户区,一个生活在下层人的写照。在一个雨天里,她的生活透出生活的辛酸,不易,可以想象这样的人自然无法和住在高档别墅的人相比,也许你会说那人是靠美色,不客气地说那也是一种资本,资源,对于打捞生活各有各的捕鱼方式,道德与应该成为一种病垢,也不是抱怨的理由,对于生活的好与坏,以生活物质质量衡量,尽管这是一表象,没有人说它背后是什么,奢侈生活和挣扎在生存线的边缘,就是在这比较中做出裁判,这是必须搞清楚的一点。
2 v; K9 E7 U j& G* B + \3 g% K# a$ N$ F0 f
社会矛盾往往忽略这点,我们必须先找自身问题,才能正视现在生活处境,从攀比中回到平常心。显然诗人看到这一点,在第二节中,诗人做出自己的选择,化用了梁实秋的“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都去接你!”这是朋友对朋友的态度,而这里在我看来是诗人暗示人应该有的一种生活态度,积极正面的迎接,这也是为下一节做的伏笔。6 R; \# x; [. h$ ?
6 `# d I& j4 Q% w6 n L( ~4 q9 T 果然在第三节,诗人的笔调跟视觉来了一个换位,这是迎接后的思维变化,对雨对伞表述如此妙,正因这种乐观思维,导致诗人反省,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对前行中生活问题做出了不一样的见解,有新的发现:也许这样的雨天发现伞不够坚固,应该换一把大伞,也许是后悔不该打伞,换其它方式出行。总之这一次雨中行一定给作者带来一种经验。我们每个人也有雨中行的经历和懊恼,想想下一次再遇到,出门一定想的更周全点,少受风雨的伤害。9 ]5 f3 h' B) U# d& j5 i
7 i2 C. W4 d5 h 而雨过天晴后,伞收起,归于一个角落,各又回位,就如天冷,我们换上棉衣,收起单衣,生活的节奏不因这些外在因素改变。一切又 要照常,诚如诗人所说雨水不过是被乌云划破了视线,不过是路上的一次小小麻烦对整个行程并没有改变,自然过渡到第四节,可谓水到渠成,把一首诗写的行云流水。
8 s2 c L9 M( g: K" ^ s0 r
: W d2 E" [7 @2 w; p 整首诗读下来,我以为雨水起到三层作用,一是其背景作用,二是用雨水这一意象,说明生活那些负面因素,三是雨水并不是影响我们生活的关键,关键是一颗心沾染了雨水,从而改变了自己;整首诗读来,给我的直觉是诗人对语言的创新能力,总能在换位的角度转移中,创出新的歧义语言,给人启迪,彰显了驾驭语言的天分,譬如对伞的描写,转移到对方,好似是和对方说,又好像是自言自语,又感觉是对雨水的倾诉,显然在我看来是对雨水。
: n! h/ Q! \+ n; C x, X
+ U4 s' r6 O o 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雨水表象,传递出一种声音,尽管雨水出现带来不少生活麻烦,这不是根源,而人生打捞的好坏根本在于一种生活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这才是最重要,是关键,人与人怒放的生命产生分水岭,就在这里产生巨大落差,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被这些末梢缠绕,迷茫,遗忘了生命主题,我想这是这首诗要告诉的诗外话题吧,跳出雨水的遮蔽,人生会更精彩。
/ E3 N7 Q# T+ M
5 w! X2 A' O/ W$ }& D- h1 s一个人的读诗,若有误,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