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诗歌界反思余秀华走红:诗人离公共生活越来越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界反思余秀华走红:诗人离公共生活越来越远
      2015年01月30日07:22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诗人离公共生活越来越远
  近期,湖北女诗人余秀华因一首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在社交网络上走红,“脑瘫诗人”“农民诗人”这样的标签也如同催化剂,经过网络和媒体放大后被迅速推向大众。昨天,京华时报记者就此热点话题采访了翟永明、商震、叶匡政、李少君等诗歌界人士。

  叶匡政认为,余秀华是网络时代诞生的诗人,她的走红应该引起诗人群体的反思,“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诗歌在公共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诗歌与当下年代却产生了陌生感,诗人群体离公共生活越来越远了。”

  余秀华为何走红?

  网络上成长并成熟的诗人

  2014年9月,《诗刊》杂志发表余秀华的一组诗歌时,《诗刊》主编商震并没有想到余秀华会这么快的走红。他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说:“我们是从编辑的角度看待她的作品,发表前也不知道她身体有残疾,她的诗歌水准是在我们杂志发稿水平线之上的。”

  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发酵,以及多方媒体的助力,余秀华正在从诗歌界走向文化界,并被一步步推向大众。诗人叶匡政表示,余秀华的走红只有在社交网络时代才会发生,“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编辑过一些诗歌类刊物,当时也有很多农村的诗人投稿,但是内容跟余秀华的有很大差别,那时的农村比较封闭,作品也很不成熟。”

  叶匡政表示,余秀华由于身体不便,更加专注于网络,她的诗歌创作也是于网络上成长并逐渐成熟的。“我注意到,在成名之前,她博客上已经有了一批固定读者跟她互动,每篇的点击率也大多在200至300之间。在网络时代,她可以方便地读到大量同行的作品,现在只要登录一个诗歌网站,就能看到很多诗人的作品,这很方便。这对于她诗歌水平的成熟帮助很大。”

  《诗刊》杂志副主编李少君也认为,网络对余秀华现象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之前预感到“网络最终将带来一场深刻的诗歌变革,释放诗歌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既培养了诗歌写作群体和读者群体,同时在诗歌的媒介传播方式上产生变革。

  她的诗怎么样?

  情感真实诉说生活境遇

  谈余秀华现象时,我们应该谈什么?这是余秀华走红后大家思考的问题。正如商震所说,“脑瘫诗人”“农民诗人”这些标签不重要,关键还是要看余秀华诗歌的水平。在《诗刊》杂志发表余秀华的诗歌之前,2014年3月《新诗》杂志也曾发表《余秀华的诗》,荆楚理工学院的刘云峰老师也曾发表《余秀华诗歌细读》的评论文章。

  从文学角度如何看待余秀华的诗歌,《诗刊》杂志的编辑刘年评价:“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旅美学者沈睿引用了刘年的这一评价,并把余秀华称作中国的狄金森。诗人沈浩波则认为余秀华的诗歌本身并不好,并称沈睿的评价过高。

  有关沈睿和沈浩波的争论,学者熊培云在阅读沙龙中说:“后来沈睿回应沈浩波的文章,有点骂街的感觉了,近乎人身攻击了。你不能强迫别人接受你的审美观点,当别人不同意你就说是男权主义者,这有些不妥。当我读一首诗歌,能给我心灵有益处,带来某种愉悦感,就是好诗歌。这回到了那句古老的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余秀华喜爱的诗人雷平阳最近获得首届人民文学诗歌奖,他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并不愿太多谈论余秀华,“我觉得大家更应该关注的是整个诗歌群体,余秀华的诗我之前说过,主要是真诚,就像鸟儿天生要叫一样,她需要开口说话。”

  诗人叶匡政把余秀华看做是一个被诗神拍过肩膀的人,特别是“那种来自特殊生活境遇的煎熬与内心的激情”打动人,“对余秀华诗歌水平的争议,不过再次说明了中国新诗的困境。余秀华的很多诗之所以打动读者,是因为它的真实。”

  不过,叶匡政表示,没有必要把余秀华的诗水平抬得有多高,“有她这种水平的女性诗人可能有50到100个,都值得大家去发现。”

  受关注的为何总是草根诗人?

  诗歌与公共生活产生了陌生感

  从之前的“乌青体”、“梨花体”到诗人梁小斌病重、农民工诗人许立志遗作出版,再到这次的脑瘫诗人余秀华被推向公众。诗人群体总是特别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曾经最早发布“梁小斌病重”消息的叶匡政认为,这种现象诗人本身也该反思。

  叶匡正说:“诗歌在80年代的时候曾经是非常热门的文学样式,往往是最先发出声音的。其实,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诗歌在公共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这种作用在20世纪以后,就慢慢地淡化了,不像余华、莫言写个小说就会成为文化版的头条。但是诗歌是留存在很多人的文化记忆里面的,所以常常因为某件事会唤起人们的记忆。”

  在叶匡政看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诗人群体更强调个人写作,更看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远离公共生活。“只有出现巨大的反差时,才再度引起大众的注意,我们讲的诗歌火不单是因为它是文化新闻,而是进入了社会新闻。比如梁小斌的知名度和他生活的反差,梨花体、乌青体的语言与诗歌在人们心中神圣、严肃样式的反差,从而成为社会新闻。余秀华也是这样。”

  这种现象也同时表明,我们国家的传媒和大众,对诗歌已经越来越陌生了。叶匡政说:“大家对中国当下诗歌整体状况的境遇是很陌生的,只有出现这种差异的时候,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诗歌与当前年代产生了陌生感,这更值得诗人群体反思。诗人群体离公共生活越来越远,我们并不是要求每个诗人都进入到公共生活中去,但是应该有一部分诗人进入并且发声,而不是通过一些离奇的事件被大众所得知,从而在大众心里留下一种非常古怪的印象。”

  女诗人翟永明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不太想谈余秀华的话题,“这个事大家已经说得很多了,我后来才关注到。中国原本是诗歌的国家,可现在大众对诗歌却越来越陌生了,这有教育的原因,也有其他原因。媒体在报道和向公众介绍时,也应该对中国当下诗歌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关注,需要做一些功课。”

  □余秀华走红过程

  2014年9月

  《诗刊》下半月刊9月号“双子星座”栏目,刊发了湖北诗人余秀华的一组诗,并未引起文化界广泛关注。

  2014年11月10日

  “诗刊社”微信公众号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题选发了9月的这组诗歌,这条微信阅读量至今6.9万。随后,多个微信公众号相继转发了余秀华的诗,引起文化界关注。

  2014年12月17日

  《诗刊》杂志社等主办的余秀华等五人诗歌朗诵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1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诗里诗外余秀华”人物专题,随后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先后发出余秀华报道,余秀华走向大众。

  2015年1月13日

  旅美学者沈睿在博客中发表《什么是诗歌?余秀华——这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文章,把余秀华称作中国的狄金森。这篇文章被网友微信转发时改名为《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余秀华和她的诗成为文化热点。

  2015年1月17日

  随着这一话题的升温,有不少媒体记者去余秀华家里采访。1月16日,余秀华在微信朋友圈抱怨自己电话打爆了。

  2015年1月19日

  诗人、出版商沈浩波发文《余秀华的诗写得并不好》,从文学性角度对余秀华的诗歌进行评价,认为余秀华的诗歌本身并不好,并提及沈睿的评价过高。随后,沈睿发文《沈浩波走在去经典的路上与男性文人的酸脸》回击。学者熊培云认为,沈睿的这篇回应脱离了诗歌本身,几乎是人身攻击。一些知名的诗歌界人士对此保持沉默。

  2015年1月20日

  湖南文艺出版社宣布将推出余秀华首部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副社长陈新文详述签约过程,并表示“首印一万册,赔钱也要出。”1月23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则宣布出版余秀华诗歌精选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透露,有十几个出版社联系她出诗集,版权争夺激烈。

  2015年1月29日

  1月29日晚,网上传出余秀华当选为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新一届副主席的消息。京华时报向余秀华女士求证此事,她称有事没去作协参加会议,作协是个民间组织,不会有工资,也不会太多影响她的生活。

  2015年1月31日

  余秀华预计于明天再次来到北京,出席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的媒体见面会。关于“余秀华和她的诗”这一热点文化事件,还在持续。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假如你是沉默的》

  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

  你就不用怀疑那些漾近的浪花,那些浪花里碎了的泡沫

  黄昏一直下坠,风一直吹

  海水里有从天空倒下来的云霞

  而倒下来的云霞一定有它的道理,你知道,但不会问

  假如你是沉默的,身边的那个人也无法窃取你内心的花园,内心的蜜


  你的甜蜜将一直为自己所有。没有一个盗贼没有季节错乱的蜜蜂

  雪徐徐落进院子里,世界维持着昨天的次序我的心里,你还在路的另一头

  等我飞去,把自己哭碎,把我笑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3-14 01: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或诗人走不走红好像与我无关。因为你们讨论的是颜色,而我只用写字消磨时间。说到这不脑瘫的该明白了:所用欢欣鼓舞的亢奋机制只是那场左右你的空梦仿佛隔夜之间近在咫尺。哈哈哈,研究吧、讨论吧,关于小白兔通红的眼珠以立成牌风的诗歌名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3-13 23:59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5-3-10 08:46
支持你的说法。
这诗人写诗,有的就是为了发表,变成纸刊上的铅字。我认为所谓迎合,就是迎合 ...

梁大哥的这句话是大实话,非常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3-10 09:31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5-3-10 08:46
支持你的说法。
这诗人写诗,有的就是为了发表,变成纸刊上的铅字。我认为所谓迎合,就是迎合 ...

嗯,中国的诗人们为揣摩编辑的意图可真是煞费苦心了。

问好梁老师,春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08:46 | 只看该作者
柳鹤鸣 发表于 2015-3-9 22:20
有关沈睿和沈浩波的争论,学者熊培云在阅读沙龙中说:“后来沈睿回应沈浩波的文章,有点骂街的感觉了,近乎 ...

支持你的说法。
这诗人写诗,有的就是为了发表,变成纸刊上的铅字。我认为所谓迎合,就是迎合选稿编辑,写编辑能用的诗歌。体制的诗刊编辑选颂体制的诗歌,反现体制的刊物编辑选反现体制的诗歌。写诗的“艺术”就在其中。编辑是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3-9 22:20 | 只看该作者
有关沈睿和沈浩波的争论,学者熊培云在阅读沙龙中说:“后来沈睿回应沈浩波的文章,有点骂街的感觉了,近乎人身攻击了。你不能强迫别人接受你的审美观点,当别人不同意你就说是男权主义者,这有些不妥。当我读一首诗歌,能给我心灵有益处,带来某种愉悦感,就是好诗歌。这回到了那句古老的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话讲得我得反过来用一下,正好能回应目前的某些诗人,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应该回归,而不是各种骂街各种泼妇行经充斥耳目之中。自以为多么深刻有认识,其实说白了,都是利用文字来讨趣,讨谁的趣?讨诗人的趣,更是讨体制的趣。最后毁的都是自己,再大就是诗歌本身。网络诗人在这个时代似乎不可或缺,但是,也正因为是在网上,这个具有强大虚拟性的环境下催生了更多以身试险,自得其乐的所谓诗人诗歌甚至是诗坛。对诗歌的变革如果通过这个事件就能拉开序幕,那真真是笑煞我也。都拿走红说事,拿余秀华拉理,真正应该反省的不是别人不是诗歌更不是余秀华,而是中国这些个大大小小的诗人们。自古文人相轻,说得多么冠冕堂皇,折人腰什。在网络上大言其实,要是有一个地方可以容纳这些余秀华的关注者们,你们是准备群殴还是单挑?肯定都少不了。媒体的无良报道外加某些人的添油加醋,就这样将余秀华事件给烧火了。诗人们无聊至此,恰有此料可慰以寂寞孤独,岂能放过这等好事,纷纷放炮也就无可厚非了。现在抛出各种反思用以遮羞,有甚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3-9 22:20 | 只看该作者
有关沈睿和沈浩波的争论,学者熊培云在阅读沙龙中说:“后来沈睿回应沈浩波的文章,有点骂街的感觉了,近乎人身攻击了。你不能强迫别人接受你的审美观点,当别人不同意你就说是男权主义者,这有些不妥。当我读一首诗歌,能给我心灵有益处,带来某种愉悦感,就是好诗歌。这回到了那句古老的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话讲得我得反过来用一下,正好能回应目前的某些诗人,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应该回归,而不是各种骂街各种泼妇行经充斥耳目之中。自以为多么深刻有认识,其实说白了,都是利用文字来讨趣,讨谁的趣?讨诗人的趣,更是讨体制的趣。最后毁的都是自己,再大就是诗歌本身。网络诗人在这个时代似乎不可或缺,但是,也正因为是在网上,这个具有强大虚拟性的环境下催生了更多以身试险,自得其乐的所谓诗人诗歌甚至是诗坛。对诗歌的变革如果通过这个事件就能拉开序幕,那真真是笑煞我也。都拿走红说事,拿余秀华拉理,真正应该反省的不是别人不是诗歌更不是余秀华,而是中国这些个大大小小的诗人们。自古文人相轻,说得多么冠冕堂皇,折人腰什。在网络上大言其实,要是有一个地方可以容纳这些余秀华的关注者们,你们是准备群殴还是单挑?肯定都少不了。媒体的无良报道外加某些人的添油加醋,就这样将余秀华事件给烧火了。诗人们无聊至此,恰有此料可慰以寂寞孤独,岂能放过这等好事,纷纷放炮也就无可厚非了。现在抛出各种反思用以遮羞,有甚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3-9 21: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有关沈睿和沈浩波的争论,学者熊培云在阅读沙龙中说:“后来沈睿回应沈浩波的文章,有点骂街的感觉了,近乎人身攻击了。你不能强迫别人接受你的审美观点,当别人不同意你就说是男权主义者,这有些不妥。当我读一首诗歌,能给我心灵有益处,带来某种愉悦感,就是好诗歌。这回到了那句古老的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3-9 21:3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好诗歌很多,优秀的诗人很多。诗集卖不出去,大环境啊。看这个诗歌事件,总结了一下,应该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炒起来的,这个出版社曾经炒过许多女诗人?没想到被抢去一本诗集同时出版,是该出版社没有料到的吧?很多社会人已经意识到是在炒作了,再炒下去,估计要炒糊。对诗歌的社会化会起反作用,不容乐观。出版社说诗集被抢售一空,怕是在玩双手对搏术,怕是很多诗集都还在书商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3-8 15:26 | 只看该作者
“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诗歌在公共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诗歌与当下年代却产生了陌生感,诗人群体离公共生活越来越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3 04: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