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33|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秀华走红,是中国现代诗坛最耻辱的事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2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年岁末,38岁的余秀华“火”了。这冬天里的一把火,“火”的不正常,让饱受争议的中国现代诗,以“脑瘫”的形式,大面积、病态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当部分群体陷入狂欢,媒体集中为一个数量不少、质量不高的农妇,以缪斯的名义吹起号角。占领我们耳朵和眼睛的文字,并不能真实代表这个时代的诗歌创作水平,这一刻:注定成为天方夜谭,成为永载中国诗歌史上最耻辱的事件之一。
      一个不打麻将,依靠父母养活农家女,用诗歌对抗现实,用精神的隐忍与物欲抗争,对此,我崇敬有嘉。从人道主义、与励志角度思考,余秀华是一个值得宣扬、身残志坚的偶像与榜样;但是,从诗歌、尤其是现代诗创作的角度去反思,余秀华享其名、得其利、居其位,这“猫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学与媒体炒作的较量?
             质疑之一:余秀华的诗歌,有代笔隐情还是自己独立创作?      
       2014年9月,余秀华在《诗刊》发表的诗歌,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反倒是后来《诗刊》11月10日微信号推出一组《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让阅读量首次突破7万人次大关,几乎超越中国诗坛第一刊的发行量。
     《诗刊》编辑,著名诗人叶匡政认为:余秀华是网络时代诞生的诗人,她的走红应该引起诗人群体的反思,“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诗歌在公共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诗歌与当下年代却产生了陌生感,诗人群体离公共生活越来越远了。”
      依靠博客点击互动,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发酵,以及多方媒体的助力,余秀华逐渐被人们熟知。《诗刊》杂志副主编李少君预感:“网络最终将带来一场深刻的诗歌变革,释放诗歌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既培养了诗歌写作群体和读者群体,同时在诗歌的媒介传播方式上产生变革。
      转基层、贴地气,余秀华在诗歌中表露的“睡你和被你睡差不多”,这样病毒式发癫的语句,作为诗人我对此并不感兴趣。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被称为沈睿称之“一位横空出世的天才诗人”,我不知道,是哪些人将余秀华的诗歌转这位旅美文学博士?让她惊天一叹余秀华为“中国的狄金森”?而这些海量诗歌,到底是不是出自余秀华之手?
      好运来名利到:1月31日,当余秀华在北京开出“天价”版税后,从乡村走到北京的余秀华,这个习惯用疼痛打动人(得到社会各界资助)、引人注目的农妇,我看到的不是一位诗人的蝉变,恰恰是各路媒体的炒作、读者的狂欢式的热心刷屏、各种心怀鬼胎的论调与出版商唯利是图,才使得这把火有推波助澜、锦上添花之嫌。
      透过《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这种风格的搔首弄姿,故作姿态的煽情和呓语,余秀华的独白揭开她如何成名的面纱,中国诗歌最耻辱的日子终于来临:这把火是创作之火?抑或是人为炒作之火?
      不得不指出,那种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互批与互捧,有违文学精神,让诗歌沦为娱乐的笑料,使真正的诗歌创作江河日下。
          质疑之二:现代诗边缘化,诗人需要怎样的标签被大众接受?      
      汉语言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领域,语言的弱化,导致当代酸腐文人的无病呻吟居多,总结一下:就是将简单的语句复杂化,东扯葫芦西扯瓜,营造所谓“气势”,语病多就说是“先锋”,语句不通说是“意境”,造成当下诗歌成为孤芳自赏,被冷落、遭遗弃的尴尬局面。
      诗人不是职业,诗坛推新人横扫萎靡之风,仅靠写诗、对字词句篇章尚不能表词达意;仅靠炒作,诗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余秀华辈能堪此大任吗?
      悲哉——从顾城、海子自杀,“乌青体”、“梨花体”到诗人梁小斌病重、农民工诗人许立志遗作出版,再到这次的脑瘫诗人余秀华被推向公众。当下,诗人群体总是以古怪现象才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这种关注,与其说是关注诗人本身,倒不如说是语言与诗歌在人们心中神圣、严肃样式的反差,已经过渡成必须依靠某一离奇的事件,才能进入社会大众,融入到公众生活中去,方能主动发声,迎合他们的心理诉求与精神需求。这种不正常现象“热”起来,值得反思。
      12月17日,《诗刊》杂志社内余秀华等5人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诗歌朗诵会,《人民日报》刊发了“诗里诗外余秀华”人物专题,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集体报道,让余秀华拍掉身上的泥土,逐渐走向大众。官煤的定调,随后又让以“骂”著称(骂男性诗人)的沈睿,2015年1月13日以一篇《什么是诗歌?余秀华—这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的帖子,奇迹般使余秀华火箭一样立刻窜红。
      被贴上“农民诗人”、“脑瘫诗人”等个性化标签的余秀华,被抬上轿子的余秀华,“符号”一般经铺天盖地媒体的报道,红了的余秀华迅速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的谈资、诗坛的卖点,对此,我们也就不足为奇和见怪不怪了。
      草根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更多应人而议、并非正真诗歌创作本身。官煤与自媒体的炒作如一场及时雨,才让余秀华真正得以成名。需求与被需求,机遇总是来得很突然,以至于余秀华和“没有爱的丈夫”在这场惊喜面前还有点措手不及,便“非正常走红”。
            质疑之三:余秀华果真红了,但是,她还能独自走多远?     
      余秀华的出名让诗歌界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诗作者本身,余秀华的感情生活也让人叹为观止。她与丈夫尹世平两人“性格不合”,以及无所事事才让她终日沉醉于电脑。迷恋诗歌创作,更多还是她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借助这个,写一些分行排列的诗歌打发时间。
      造化弄人,回归到诗歌创作,这种“有心插柳柳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因果循环,让人对余秀华的诗歌质量普遍不敢恭维。
      因为,这与席慕容、汪国真等人走红不一样,前者诗人们文化底蕴深厚,朦胧、其典雅、清新、唯美、励志的诗句,滋润与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当下社会大环境的浮躁与喧嚣,仇官仇富等因素,加剧人们对弱势群体的怜悯与同情。余秀华属于后者,不是顶着“诗人”的光环闪亮登场,而是,借助各种媒体的“推力”,摇摇晃晃地登上诗坛巅峰。
      这种口语化诗歌,本就没有意义。加上她本人长的丑、“脑瘫”、反倒成为余秀华的宣传优势。一位农妇的“荡妇体”,半生不熟的文字,却是余秀华成名独一无二的标志。
      没有意义、没有任何正能量的创作心态,单靠生命体验,与生命的本质形态的灰色调,这种所谓“原生态”的创作,迅速蹿红后的余秀华有“伤仲永”拔苗助长、百害而无一利示范引导作用。让诗歌路上的众多追梦人,许多深入生活、厚积薄发、潜心创作埋头创作者寒心和失望之余,对中国诗坛、中国现代诗创作与走向越发失望!
      这是一个不良导向与信号:中国的现代诗,现代的中国诗,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因为这一面大旗,聚集许多天才诗人们孜孜以求、勤奋创作。作为回应,一个诗歌质量不高的诗人却凭借诗歌迅速窜红,怎能不让人大跌眼镜?物极必反,此后标新立异、投机钻营者必然剧增,“冷板凳”的坚守者势必会更加无人问津。这一事件,让传统媒体为增加发行量与商业利润的同时,发掘各色“亮点”与标签化的个性作者,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闹腾中,余秀华出了2本诗集,当上钟祥市作协副主席,从现实与功利角度出发,余秀华要走的道路是:当专业作家(拿固定收入,摆脱生活的困境),走张海迪走过的道路,以身体坚硬的摇摇晃晃之躯,树立身残志坚的中国70后残疾人“新形象”,这才是余秀华要做到事情。
      作为人的一面,余秀华可圈可点的太少。而诗人具有的担当意识,余秀华诗歌更加没有阅读与欣赏的必要性,也没有任何收藏价值,一位完全靠炒作起家的诗人,难免最终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结束语:没有中国的狄金森,只有期待走红的余秀华们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的大诗人,其特点就是以非常简单的语言写出人类永恒的题材,比如:爱情、死亡、痛苦、渴望等,这些充满人性的话题在西方和当下就普遍盛行。沈睿把余秀华比作“中国的狄金森”,难免有点简单粗暴、牵强与狭隘,即使从语言、想象的角度看,两人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我所以极力反感“中国的XXX"称谓,因为中国特色的中国诗歌,民族属性的中国诗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鼓与呼的对象啊!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借助“余秀华走红事件”,中国诗坛、尤其是现代诗创作确实到了因该反思的时代,什么才是诗歌?什么才是好诗?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诗人?
      当人们熟视无睹、视诗歌质量为可有可无的笑话,面对现实和诸多疑问,我们大不必急于回答,解开这些谜团,需要时间的洗涤和历史文化的沉淀等等,面对新媒体的介入,只是——中国诗坛,中国诗人,以及广大的中国诗读者们,你们准备好了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5-2-8 15: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5-2-7 09:01 | 只看该作者
唐海林 发表于 2015-2-6 16:11
谢谢你们的点击和赏读!你来我网,各抒己见,共同发声,此刻,我们留下自己最真实的见解;并且,一起见证这 ...

“并非歧视弱势群”


这个更正一下。人家不弱。有国家机关做后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6: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们的点击和赏读!你来我网,各抒己见,共同发声,此刻,我们留下自己最真实的见解;并且,一起见证这个伟大时代发生的各类光怪离奇的事件?!吐槽也好,攻击也罢;点赞也好,支持也罢,余秀华与唐海林何关?因为——对文学的崇敬,对诗歌的热爱,面对喧嚣与非诗歌“热”导致诗坛失火现象的发生,笔者不过是自觉当一回勇敢的消防队员参与灭火而已。并非歧视弱势群体,你们若真正关心弱势群体,请伸出你们的双手,奉献你们的爱心,拿出实际行动(从经济上物质上)支援余秀华这样的脑瘫患者,而不是以诗歌和文学的名义来忽悠,因为——诗歌不容亵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5-2-6 11:44 | 只看该作者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2-6 11:40
还要看她能否继续写出好的诗歌。 人格和性格上希望她能在温暖护扶下换个新貌, 毕竟从她的不少诗作里可以 ...

为名利所累,多数会变得虚浮与表面化,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沉潜下去思考、提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5-2-6 11:40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5-2-6 11:19
但愿她能抓住机遇,自我提升,一步登天。

还要看她能否继续写出好的诗歌。 人格和性格上希望她能在温暖护扶下换个新貌, 毕竟从她的不少诗作里可以读到美善。 现在网上对她人格的讨伐, 希望能给她警醒。 只要体制方面不抛弃她, 她就会有足够的心理自信来应对这些讨伐。如果体制因为某种原因抛弃她,就不好说了。(眼下还没有这样的危险。)

问候汤主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5-2-6 11:19 | 只看该作者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2-5 22:15
关于“穿越”的文本分析是有的。 关于其他诗歌的, 我还没有读到关于任何一首的完整文本分析。

两三 ...

但愿她能抓住机遇,自我提升,一步登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2-6 10:4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谈苏轼,说到流氓与文化问题。百度到一篇文章,选两段,觉得挺适合余现象:


“什么叫流氓?流氓就是不讲规则,其软怕硬,为非作歹,见狼现羊样,见羊现狼样的人,他们见硬的就让,见软的就欺,见到强者,他就是一个奴才,见到弱者他就要充当主子。这样的人就是流氓。从这一点来看,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直是流氓文化。中国的主流文化,是由中国儒表法里,互相配合而成的流氓文化,是由法家的政治与儒家的道德合成的。
…………………………………………………………………………………………
二千多年来的中国,谁流氓谁胜出,谁如果还保持一些人性的光辉,谁就会惨遭失败。今天我们也看到了,不仅政治领域,而且在中国的各个领域,都是遵循流氓统治,流氓胜利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2-6 09:58 | 只看该作者
此文写的非常深刻,你应该感谢余秀华,没有她的走红,你写不出这样好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2-5 22:39 | 只看该作者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2-5 22:24
说明诗刊编辑有商业营销头脑。 出版杂志是商业行为。
诗歌是一种阅读消费品。

是这个理儿,民众还是感性趣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8 05:4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