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的名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佘正斌 于 2015-2-7 11:31 编辑

-----序佘正斌诗集《如果爱着
          黄辛力
      石梅湾。
   在蓝色的舞台上,白色的精灵的肆意的歌着舞着,那叶扁舟悠闲的坐享大海,洁白的沙滩上留下了我们浅浅的履痕,陪伴我们的还有那片静静的青皮林。我们或高歌或浅吟,或漫步或狂跑都定格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都定格在这次美丽的石梅湾之行。这次与文学有关的石梅湾之行,是我们心灵的又一次放纵,它注定难忘。更让我难忘的是,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其中无时闪现的一个年轻军官忙碌的身影,给我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他当司机,为我们的活动跑来跑去,充当内勤;他当摄影师,为我们的行踪拍照留影,让美丽的画面定格;他更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新闻发布者,事后各家媒体发表了不少活动的消息。
   这位青年军官的名字叫做佘正斌。他在我们面前,亮出了一张充满青春活力的名片。这张名片上,写满了他军旅的履痕,青春的诗行,浓浓的爱。爱,于他不是假设,不是想象,是行动,是付出,是心灵深处的真诚流露。及至不久前,佘正斌说他要出版一本个人诗集《如果爱着》,我认为是水到渠成,一点也不感到惊讶。他瞩我为诗集写点东西,我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其实,他的诗集就是他给我们亮出那一张青春的名片。
每个人都是多重性格的组合,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也扮演了多重角色,但不管是哪类角色,为善为美为爱,才是人生这出戏的主旋律。作为一名军人,一个特殊群体的一员,佘正斌又必须比常人付出更多,要求更高,而且军旅生活又不如常人那样丰富多彩。但作为社会的个体,他身上亦同样兼有着诸多社会性的东西,故他更懂得用爱去感悟,去捕捉,去表现。他的诗集《如果爱着》,这是他用爱去填写青春的表格,展现青春的魅力,同时也很完美的实现多种角色的转换。作为一个军旅诗人,他的诗有着军人的刚毅、无畏,向善向上的标高:
   一双眼睛就是两道锐利的强光
   一道射向左,接近黄昏的太阳
   以锋火的名义
   舒展希望的翅膀
   摇晃时光的盆火
   一道射向右,抵达黎明前的黑夜
   用身躯抵御黑幕的入侵
   将极度的惊恐驱散
   为国人撑起又一个骄阳天
           ----《哨兵的双眼》

   军人为战而生,也为战而死
   注定要在这个舞台上
   一次次穿行,一年年飞越
           ---《穿越四百米障碍》

   当然,他更是乐意醉心于“橄榄花丛”,做一名小蜜蜂或园丁,采蜜、酿蜜,呵护和滋润花丛,也能及时地发现花丛中别样的美,此时,他的情感同于常人而又超越常人:
   自从成为军人的妻子
   在爱与被爱的故事里
   你无意撞进了聚与离编织的网
   把相聚当成诗意人生的迭起
   把别离制造成爱情故事的矛盾冲突
   在一个个没有结局的故事的章节中
   你一次次把自己确立
   又一次次删除了虚构的开始
           -----《军人的妻子》

   一本很薄很小的册子
   凸现了历史学家
   无法企及的高度
   再现了曾经多么惊心动魄的
   战斗场面和让人荣光的历史
   在浩如烟海的宏篇巨著中
   没有一本书超出它的厚度
   没有一个作家、诗人能写出了
   它的深度和广度
          -----《一本老花名册》

   佘正斌军旅诗的优势就在于他善于发现,善于俯拾那些常人忽略的东西,并能从中挖掘它的美,让其升华到一个高度,其中也彰显了诗人强烈的美学倾向,如上所举的《一本老花名册》,在平常之中发现其不凡之处,使我们能看到其高度、厚度、深度、广度,也了解到我们鲜有所知的一段历史,这与传统的军旅诗那种依赖豪情壮志去获取读者的风格大相径庭,从而回归到诗的本位,回到诗本质的东西,这样诗更能震撼人的心灵,深入人的内心。
佘正斌老家在安徽,服役在海南。作为一名离开故土的游子,他亦有常人一样的情感,有浓浓的故乡情结,有着挥之不去的“乡愁”。有道是“谁不说俺家乡美”,在每个游子心中家乡都是最美的。佘正斌也不例外。在他笔下,故乡的美,只能是通过怀恋的方式来表达,其中糅杂着对土地的热爱,对亲人思念,对初恋的回忆,流泻出诗人纯真而又深沉的情感,比如他写母爱:“母爱,是一艘永不沉没的大船/从年少到年青。直至暮年”(《母爱》),又比如他怀念逝去的父亲:“走向你/记忆  击碎/怀念的天堂/翻版的往事/在两个世界罗列/却找不到重合的渡口/只好珍藏在/记忆的年轮上/从春夏到秋冬/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怀念父亲》),再比如怀念“初恋”:“小镇  上演/初恋的剧本/记忆  在小镇追溯/人影  月色  树荫/为爱轻奏远古的缠绵/把初恋复印”(《梦忆小镇》)。诗人善于利用空间距离和时间场来激涨他的这种爱,把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愫不露声息的表达出来。因为有亲人,家园永远是那么亲切,永远是那么的美。由于空间的距离,这种美不能俯拾,不能展现,于是只能变成一种愁绪,一种怀恋,一种追思:
    没有信的日子
    乡愁凹成
    一条深深的河床
    任感情恣意奔流
           ---《没有信的日子》
    故乡弥漫的色调
    像似一个揪心的眼神
    在岁月的纵深
    穿过厚厚的玻璃层
    落在我的心扉上
    暗藏在血液里的燥动
    遗留下了灵魂的阵痛
    和思想的硬伤
              ----节选《乡愁》
    被时间一块块霜白
    在寒冬即将远去的时候
    午夜的歌声的忧伤
    经不住泪水的汹涌
    覆盖了家园的辽阔
         ----节选《乡愁》
    淡淡的忧伤里,流露出了一位男性无限的柔情,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内心深处至真至诚的情感。
安徽是佘正斌的生身之地,海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怀恋故乡的同时,享受着“椰风海韵”的沐浴,海南阳光与大海的洗礼。年少的他从安徽走出,走来了海南,从稚嫩走向成熟,故其对海南有着深深的情感。他的诗也展现了海南的美和对海南这片热土的爱:

     海韵哺育的椰林,在我
     朝思暮想的海岛
     散发着清香,冲淡了
     梦的苦涩

     三年,一段长长的相思
     随潮高涨
     越过一深层水域
     抵达胸口底部的
     土地

     迎风冥冥张望
     五指的山峦,绵亘成
     心灵深处的一道长长的
     屏障,汹涌的万泉河
     流淌哺育过我的
     母亲的乳液
     三年,遥望的那片热土
     母亲默默守望在村口
     黑发变成银丝
     娘,白发亲娘

     海岛,母语的音域
     在文字无法到达的地方
     我默默张望
                  ----《遥望那一片热土》
    这是诗人离开海南到广州读军校后,思念海南的所感所悟,可谓情真意切,让人感怀。在其他抒写海南的诗作中,这种浓浓的爱亦毕现其中,或感触或思考或怀念,都能让人感知到诗人大海一样的胸怀和阳光一般的热度。他的诗该顿悟的顿悟,该倾诉的倾诉,该忧思的忧思,战士、游子、儿子、恋人、爱人、公民等不同角色都有了充分的表现,并且有着极为自然的转换。沉浸在佘正斌的诗中,我们无不为他的诗中所显露的浓烈的爱所感动,而他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分子,他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无不得到凸显,显示了一个诗人的良知和社会担承:
     谁能禁止了这样的现在?
     面对搅拌的泥浆和飞扬的尘土
     面对茫茫的大海和物欲横流的人群
     面对城市斑斓的霓虹和我乡下
     母亲的那支半截腊烛
     ----我无语
              -----《谁能禁止这样的现在》

      谁  在岁月的门槛端坐
     任目光流淌
     一颗心  从远古的源头走来
     流连着破碎的感伤
     瘦月  把天空涂成迷茫
     目光到处碰撞
     夜半钟声寒
     爱的乳液
     在夜的风口
     四处流淌
           ----《城市的爱情》

    佘正斌在《如果爱着》的最后一辑《为诗歌呐喊》收入了他近年来写的诗歌评论,能深入浅出,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与其创作互为参照,可以看出其审美倾向,为其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内力动力的可能性。作为一名军旅诗人,他能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不跟风,不随流,且不时有惊人的发现,确实不易。他还年轻,以后的路很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走得更远,写出更加亮丽的青春诗行。我们期待着。



( 黄辛力,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海南省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海南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诗社副社长、海南写作学会副会长、海南华侨文艺家协会理事、海口市作家协会理事,出版诗集、文艺评论集、散文集多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23:52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5-2-8 17:47
祝贺,读《哨兵的双眼》,似还有探索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2-8 17:47 | 只看该作者
祝贺,读《哨兵的双眼》,似还有探索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8 07: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