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6|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公一切安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1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妞子 于 2015-4-5 19:29 编辑


2015年4月5日.清明.阴
巜外公一切安好》
@


此刻当我阅读《华商晨报》记者 张墨寒发来的清明缅怀文字。
巜相识三天牺牲,他为其守墓半个世纪》
这是写我外公的章幅,外公生前与他守候的战东昌烈士墓合影赫然入眸,真想不到。
外公,还有人记得您。
您半个世纪守候英烈的善举,时隔你离去多年,又一次被弘扬。
怎能不被动容。
小时候,你为我们讲述的,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从没遗忘过。
虽然'二亩`地您亲守的烈士墓已移到烈士陵园,那空无的墓穴早已填满了荒芜。
但是,那里且无声的记载一个壮烈牺牲的战士保卫家园英勇无畏的故事,跟守护他半个世纪一个老实巴焦普通农民的感激之情。
春来了,小野花快开了,斑斓的色彩为您贺彩。
仿佛记忆敲响的钟乐,轻划我心海。
那里的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石头,每一捧泥土。
甚至您用过的每一扫把帚,每一把镐锹。
跟您滴过的每一滴汗水,您忍受的各种不幸。
都己深深雕刻封陈那片土地。
留在后人心田的是您光荣的事迹跟无比无私的大爱。
您即便去世,也能遥遥相望战东昌烈士,从胜利公墓到冒山烈士墓近在咫尺呀,两个世纪老人终可握手团聚。
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生活跟您知足感恩的精神何曾不是我们要学习与传承的。
我把这些正念的见正,融化在血液里骨子里传给儿子。
这是我留给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善良,感恩,知足,忍让,无争"
也是我一生为之完美的信仰与追索。
清明,我在您坟前燃一炷香,念您,永怀慈恩。
阿弥陀佛。
安息外公。
安息战东昌烈士。
2015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9:31 | 只看该作者
向各位老师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5-4-8 18: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人肺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5-4-8 18: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5-4-8 15:07 | 只看该作者
提读,问好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5-4-8 11:35 | 只看该作者
大妞子 发表于 2015-4-8 10:31
问好老师。

旧文修改存留

向您的外公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0:43 | 只看该作者
以此深表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妞子 于 2015-4-8 19:34 编辑

旧文修改存留
只为缅怀逝去的外公.

巜永远的祈祷》
@
春去春又来,花开落花又开,岁月像一条悠悠的小河静静的流淌,那些令人辛酸的欣慰的往事却永远不能让人忘怀......
在五姓屯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有座高高的坟茔,那里长眠着1948年解放五姓屯而壮烈牺牲的战东昌烈士,而五十年如一日看守这座坟墓的便是我的外公朱国明老人.
外公今年八十有六,身体相当硬朗,早在很多年前,他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样渴望救星出现,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1948年,这个梦昧以求的愿望终于来到了,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的队伍驻进了五姓屯,年轻的宣传班长战东昌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和他的宣传班一并驻在了外公的家里,外公回忆说:战班长是个很憨厚的人,高高的个,黑黑的脸膛,总是闲不住的,一会扫扫院了,一会打打水...待人很是和蔼,短短的几天相处,外公与战东昌已相处的很融洽了,而这种和谐且好景不长……
一天,接到上级命令,要宣传班进行战前喊话[先说服敌人],外公做为编外民兵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外公带领宣传班的战士,来到了那个叫做'十二亩地'的前沿阵地,战东昌作为宣传班长首先向对面的炮楼发出喊话,劝说敌人不要在顽抗,人民解军会优待俘虏等等这类的劝降口号,[时隔太久,外公讲述的具体的内容,我忘记了],而对面的敌人也不示弱,还用机关枪还击,战班长就是为了掩护一名没有掩体的小战士而壮烈牺牲的,年仅仅26岁,当时人们,把这位系着红腰带[以为是本命年,后来才知道是新婚]的战士装在一口柜子里掩埋了,并将一块写有'战东昌烈士之墓'的木板竖在那里,作为纪念,也就是从那是起,外公开始义务看守这座坟茔的使命,一守就是五十多年....
小的时候,外公常带我们去扫墓,我清晰的记着,他总是扛着一把破旧的铁锹,胳膊夹着一把破旧的扫帚,相当仔细的打扫着周围的杂物,总是语气深长的说:'你们今天能上学,得感谢这里躺着的人',也是从那是起我们对战东昌烈士更加崇敬更加爱戴了...
'文革'其间,五姓屯要清除所有占耕地坟茔,是外公一个老实八啦的农民,'求爷爷,告奶奶',总算把烈士的坟包保存了下来,并于是1989年,多次前往'辽沈战役纪念馆',将这位英雄的名字刻在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碑林'里,民政部门还专门拨款补助外公的生活,都被他婉拒,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现在的生活好了,这坟的存在能给子孙提个醒,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更令人兴奋的是,由于媒体的介入,寻找到了烈士的二弟,结发妻子和女儿.
1995年的9月7日,'东方时空'摄制组随烈士的家属前来扫墓了,当年那块木板以被坚固的石碑所代替,'战东昌烈士之墓'七个红色的大字赫然醒目,高高的坟墓被外公弄得结结实实,一束束白色的野菊花,幽幽的开放在坟顶,微风吹过,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四周是外公用拾来的石头窜成了圈子,整个墓地干净利落.
当时烈士74岁的结发妻子52岁的女儿,早以泣不成声,战东昌烈士的女儿当是患有喉癌,术后不久,不能说话,但隐约还是能够听出来她是在歇尽全力在喊:'爸爸,爸爸'...
烈士的三弟战东友更是动情的对外公说:'老哥!多亏您啊!我们还以为哥哥连尸骨也不会有的!想不到您一守就是这么多年啊!这让我咋说捏!'说着也是老泪纵横,又一把拉过烈士的女儿,他们双双跪在坟前,烈士的三弟哽咽着说:'大哥,这是你的闺女,你新婚那一年留下的亲骨肉,,'而后又站起来对着外公说:'老哥以后,这娃儿就是你的闺女了.'外公也擦了擦眼泪笑着说:'好啊!好啊!我又多了一女儿',说着扶起战东昌的女儿,轻轻的拍着她的肩膀:'好孩子!好孩子!没有你爹,那有我老汉今天的好生活'....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也都被<东方时空>摄制组摄入了镜头.[稍后的日子,在央视十台播放了]
在他们走后的中秋节,外公又带着我们来祭奠了战东昌烈士,我们郑重的为烈士献上了一大束洁白的菊花,为烈士默默的默哀'...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和外公真诚的祈祷着:安息吧!战东昌烈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妞子 于 2015-4-9 22:00 编辑

我把外公的事迹写进我的小说里以表怀念.
原创小说暗泣第二章之重逢之8解放
战东昌的倒下,这场战役打响了第一枪。
我人民解放军火力直向炮楼发射,一场大规模的枪林弹雨后,国民党终寡不敌众,在僵持一小时四十分时,伸出白旗宣告投降,方自然而然成为俘虏,双手高举走出炮楼,他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他别无选择。。。
@
随着嘹亮的军号声,十二亩地在一片战火硝烟中将胜利的红旗插满了田间地头。
五姓屯百姓们从家门走出,奔走相告将这喜悦的消息传遍每个角落。高兴之余更不忘为这场战役的官兵们,他们把家中能拿得出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慰问解放军官兵,而朱国明就把自家一口柜子扛出来,把战东昌烈士的遗体连同钢盔什么的一起入殓柜中,上级指示为缅怀这场战役,特将战东昌烈士遗体隐埋于十二亩地,朱国明劳记在心里,他一边默默的为战班长圆坟,一边将写有“战东昌烈士之墓”的木板插在坟前。朱国明在心里发誓,一定要保护好烈士的坟茔,赶明儿人家里来寻,好有个交待!这一念就圆了近半个世纪的梦,朱国明不忘他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于烈士的生命,风风雨雨五十年,都在为烈士的灵魂保驾护航,文革期间十二亩地变为大垃圾场,有关部门蛮横的想铲除烈士墓,是朱国铭努力下才得以保存下来,每天给烈士扫墓是他必经的事情,几年前经老人再三,锦州市民政部门终于答应老人请求,烈士的骨骸安息在锦州市帽山公墓辽沈战役烈士陵园内,而他在八十七岁的高龄冥目,了却了他一生的心愿。
@
解放了,人们奔走相告,整个锦州的天空弥漫着欢庆的氛围,虽然硝烟的味道还在徘徊,但是这是喜悦的味道,还有那心间流露出对没来得极看一眼新中国解放的就英勇就义的烈士们的惋惜之情,他们默默的默哀以最高的敬义。
这正是
你到来后
品着人间苦难
你走的时候后
伤痕铺满心怀
在你眼前黑暗的瞬间
天就亮了
为何不多等一秒
看那彩旗迎风
听那锣鼓喧天
锦州的天空
那么灿烂
你用鲜血和生命涂抹
请安息请安息
烈士陵园圆你安宁的家园
你的灵魂锦州人民难忘
珍藏在心的一幅
重彩画
划时代的标鉴
201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0:3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老师。

旧文修改存留
只为缅怀逝去的外公朱国铭先生。
附小散:
《生命中的感恩》
一座坟
建在山坡上
门却敞开在外公的心里
这座坟是解放辽宁省锦州市五姓屯十二亩地时,山东籍战士战东昌烈士的。
每天清晨,我的外公都会拿起一把铁掀或一把扫帚,象走亲访友一样,来到一座坟前,一边打扫一边唠叨着,不清楚怎么回事的人,一定会害怕,那是一个生者和一个死者的聊天。
“老战啊~~~你冷不冷啊!”
“昨天,村里给我发了一个电脑被,真暖和~~”
“现在可好了~~吃穿不愁,俺知足”
“老战啊~~赶明儿个,俺去民政局,把你的房子挪到烈士陵园去,那里的条件儿比这里好“
“俺守了你四十多年,还真有些舍不地!”
“老战啊~~俺想你呢~~托个梦呗~~不知你变啥样了”
“孩子们也上学的上学了,上班的上班了,都过的可好了!”
“哈~~对了!俺去辽沈战役纪念馆,费了好大的劲把你的名子刻在了碑林里!”
“老战啊~~~俺每天端起白米饭,就像捧着你的血~~难咽!”
“前些日子,你的兄弟,你的屋里的,你的闺女来看你了,多亏好心人了。”
这种场景也许会在电视剧小说里出现,但是确真的出现在现实,我外公的事迹里。
一冰冷的坟
却有着温暖人心的故事
一座坟
建在山坡上
门却敞开在外公的心里
坟里躺着的人听不到坟外站着的人说的窝心话,坟外站着的人且流着坟里躺着的人的眼泪。
战东昌一个战死沙场的年仅二十八岁的宣传班长。
朱国明一个五十多年前亲临这一幕且静静守候烈士坟茔五十多年的老百姓。
坟里躺着的人听不到坟外站着的人的窝心话,坟外站着的人流着坟里躺着的人的眼泪。
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感激。
2010.11.9

以前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8 18: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