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诗歌现象综述
百度桃源,第一条“汉语词语”,第二条显示“湖南省常德市辖”——点击链接,就出现了“桃源县,历来被誉为“世外仙境”。域内生活着以汉族为主以及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侗族、壮族、瑶族等13个民族,人口97.6万(农业人口84万,非农业人口13.6万)人,180余个姓氏在这块“仙源乐土”上休养生息,和睦相处。桃源地理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对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和旅游等其它各种事业,都是得天独厚的黄金宝地。”
桃源县,历来被誉为“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桃源,不仅仅是诗歌中的意象,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
从地理来讲,桃源处于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区,两条山脉夹一条沅江,既有高山、平原,又有丘陵有河流。从地貌来讲,桃源既有喀斯特地貌也有丹霞地貌,溶洞之美不亚黄龙,丹霞之奇可比崀山。地灵人杰,这方独特的山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诗人。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诗人屈原溯沅江而上,经过桃源,留下“沅有芷兮澧有兰”等优美的诗句。而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后,唐之著名诗人如李白、孟浩然、张旭、王昌龄、刘禹锡等都在桃源留下诗篇。宋代王安石、黄庭坚、苏轼、秦观等文人也留下大量的诗文。元明清就更不用说了。
桃源的山山水水田田都种下了诗歌的因子,世世代代激发着诗人的热情。桃源自然也是诗人辈出。在北宋,有倡导文学反映社会矛盾的著名诗人张隅,推动了宋初诗风革新,具有较大影响,深受欧阳修、陆游的推崇。有工于词赋、博学多才的明朝著名诗人文澍,其作《桃源赋》寄怀宽广,寓意深刻,流传后世。明朝有与“公安派”创始人袁宏道齐名的江盈科,才高识远,诗作颇丰。民国,宋教仁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
进入现当代,出生于桃源三阳的诗人昌耀更是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一颗巨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桃源涌现的诗人如周碧华、黄修林(修客)、解黎晴、田建中(田桃源)、魏义芳等,这些人形成了一个响当当的湘西北诗群,诗作屡见于《诗刊》《人民日报》等大报大刊,不断获得《光明日报》《星星》诗刊举办的全国诗歌大赛奖。
此后,诗歌滑入低潮期,散文大行其道。但进入新世纪,随着网络的兴起与普及,交流的便捷、发表渠道的改变,诗歌如星星之火开始燎原起来。这时候,桃源诗人肖友清(今天若歌)、张惠芬犹如两匹黑马,诗作组发于《诗刊》,给桃源文坛带来震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诗歌回到了应有的地位,受到了县文联及桃源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关爱。
于是,围绕诗歌,诗人纷纷聚集,办论坛、聚会交流成为常态。在桃源,于今已成立了两个诗歌团体,一是桃源县诗词学会,定期出版《桃源诗词》;二是桃源诗创会,创作新诗,会刊《桃源诗刊》。写诗词的人数众多,就不一一介绍了;常写新诗的人有:李方锋,今天若歌,张庆久,金迪,楚天之云,谢桂林,李协军、若素、楚冰、桃花岛主、黄飞跃、余春晖、东方鹰、李安军、向伟、何光辉、香泉水、龙小芬等,都是非常活跃、成果颇丰的诗人。
尤其值得大赞的是,诗人金迪不仅创作了大量上佳诗歌,出版了很多优秀诗集,更主动出资创办了《诗品》诗刊,花费巨资创办了“金迪诗歌奖”,第一届已经成功举办,社会反响极好,更好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创作发展。
写诗是件无用却快乐的事情,桃源的诗人拥抱桃源理想,坚持自然、淡泊、怀民的诗风,攀登着一座又一座诗歌的山峰。在网络时代,更与全国乃至全球拥有桃源之梦的人交流抱团,形成了影响日著的桃源新诗群——不容置疑,桃源的未来会更美好,桃源的诗歌会更兴旺,生活在桃源,不离不弃的永远是缪斯女神。
2015/5/7 楚天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