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5-6-1 14:55 编辑
诗歌是一种艺术。
这个观点很流行。
那么我们不妨就从这种流行的观点一层层地接近诗歌的本质。诗歌既然属于艺术,那么什么是艺术?可怜的这个概念并没有严格的定义。经由叔本华的观点“艺术在于追求音乐效果”,艺术被人们界定为一种意在创造出具有愉悦性形式的东西。当然这是心理上介定。杜威从动机上给艺术下过定义,杜威说:艺术,是人类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有意识地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简而言之,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
总这两位大师的经验上来看,艺术体现了三种特征:一、音乐性(时间性);二、形象性(空间性);三、愉悦性(情感性)
简而言之:就能体现音乐性的要算音乐,但音乐的音乐性却承载着造形,音乐要能够给我们是一幅画面;最能体现形象性的莫过于舞蹈,但这一形象却承载着节奏,舞蹈要给我们一曲旋律。它们要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心性的传递。
回到诗歌本身。诗歌是一种艺术,就要传递一个时空节奏与造型。这一点如果不被理解,那么我们的诗歌就提不到艺术的层次上来。
诗歌不仅是艺术,最主要的,它是语言艺术。这种语言艺术并不是以言语交流为目的的艺术。它要求诗人要用语音谱写最美的旋律,用语义描绘出最美的画面,运用语言达到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入境,诗歌给读者的不是得意忘言,而是忘意忘我而入化境的体验。诗歌,不是文采,甚至不是思想,更不是政治。
前几天在几个论坛上玩,看见几个老诗人,又在破咧咧地写分行地骂词,仿佛他用言语一骂一分行,就是 诗了!委实幼稚无知。总体上来看,诗歌在文体中体现了三种独立的特征:
一、言语形式与内容互为一体:将形式分解,内容必变;将内容改变,形式必散。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以上的诗句,试动一个字看看!
诗的言语结构,与言语内容的天然构合,将诗提升为言语晶体。这一独特的结构与一般的语法结构不一样,一般的语法结构是可以复制的,而诗的言语结构是唯一的。历代诗人追寻一鸣惊人的名句,可为一例。
但是,我们的现代诗,很少有达到这一高度的。不过还是存在的
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二、语音节奏与语义节奏互为一体:将语音混乱,意韵必乱,将意韵改变,语音必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似月付将千片影
因风欲动一窗痕”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以上诗句,试动一音看看!
语音节奏指的是语音流动时平仄、音节、音质等元素所构成的音律,现在一般被称为外节奏;语义节奏指的是语义流动时形成的语法停顿,称为内节奏。在散文中,语音节奏是对语义表意进行修鉓的一种手段;而在诗歌中,语音节奏一跃而为诗意形成的主体,语义反倒成为意韵形成的一种手段。这也是诗体与文体的一个大区别。
在现代诗中语音节奏与语义节奏安排较好的:
如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如贺敬之《放声歌唱》
五月——
麦浪。
八月——
海浪。
桃花——
南方。
雪花——
北方。
我走遍了
我广大祖国的
每一个地方——
呵,
每一个地方的
我的
每一个
故乡!
而类似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类的文句,根本就不能说成是诗。后现代的江河的《玻璃工厂》以入再往当下说的口语派等以叙述的张力为诗的文字也达 到不音与义的结合高度,只能归为散文了。
第三大特征,隐藏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