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梦通往新梦的桥梁
——简读戴望舒《寻梦者》
文/红海滩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象征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朦胧,优美,雅致,极富音乐美,艺术美,语言构建美。
《寻梦者》与《雨巷》皆创作于大革命失败后,这期间,诗人的情绪低落,忧郁,孤独,迷茫。《雨巷》表达了诗人期望在曲折幽深的江南小巷里遇到“丁香”一样的“姑娘”,这是他面对渺茫前途时思想上的低迷徘徊,此时的“丁香情结”既忧伤又无助。他把希望寄托在“遇”上,而“遇”是带有等待性质的,这种等待对诗人来说,是消极的,是负面的。他并没有积极的走出低谷,而是长时间在思想的弯路里徘徊,悲叹。
但是《寻梦者》的诗境与《雨巷》却截然不同,《寻梦者》全诗的诗眼落在一个“寻”字上,“寻”是积极的有动力的。由此可见,诗人的心理状态从“遇”转到“寻”,是在痛苦的辗转中完成了思想上的蜕变,由消极的人生态度过渡到积极面对现实,为了高尚的目标,为了真理甘愿付出一生的时光,哪怕头白眼花。
诗歌的起始段就用柔美雅丽的笔触写到: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诗人的梦想像花一样娇艳,这也是他所代表的时代群体的共同梦想,他召唤着,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寻梦的队伍,为了追求那在青色的海底里无价的珍宝。
而无价的珍宝用“金色的贝”象征,从“金色”一词我们清楚的看到梦想的高贵与难求,也看出“寻”的艰难与漫长。寻求梦想要“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这句里的“九年”不是固定的时间,它象征着时间的久长。“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攀冰山,航瀚海”,意喻路途的坎坷与难度,要历尽艰辛,要坚持不懈,才可遇到金色的贝。而这只是寻梦的第一步,梦不仅要去寻求,还需要精心的孕育,“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海水,天水,象征了极为宽广的范围,我对这种宽广的理解是诗人要把梦想放到人民大众中去养,只有把一个人的梦做成大众的梦,才可能有源源不断的力量之水来滋养理想。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当时光把黑发染白,当时光磨损眼睛的清亮,这枚金色的贝终于打开自己,吐出颜色娇艳的珠子,“桃色的珠”与“妍妍的花”都代表了梦想娇艳夺目的颜色,颜色的比喻给诗歌增添了鲜艳柔和的视觉美感。为达到美丽的梦想,诗人他们决心付出一生去让’梦开出娇妍的花”。在这奋斗前进的过程里,也许诗人的心会感到疲倦,会感到孤独,但这并不妨碍对梦想的追求。
全诗使用了回环往复的象征写作手法,递进强调的句式,中华民族古典意象与运用自如的现代白话语言,使诗句呈现出梦幻的迷人色彩,如果轻声反复诵读,会随着这种梦幻的语气与激情一起跌入诗意的深渊而不愿走出。把对梦想的追求与执着写的如此梦幻,如此柔美抒情的,除了戴望舒,大概找不到第二人了。
之所以说《寻梦者》是旧梦通往新梦的桥梁,是因为诗人后期的作品风格较之过往诗风逐渐趋向硬朗,明亮,对革命信念日益坚定与忠贞。他在《我用残损的手掌》 里写道: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这时,诗人已经被捕入狱,但他并没有胆怯悲观,而是对祖国寄予了热烈的情感,在诗中强烈的表达了他深挚的爱国之心与对国家人民的热爱,而《狱中题壁》诗人则是抱着为革命信念牺牲自己的决心所作。《寻梦者》只是他为革命信仰表明心迹的第一步。诗人创作风格的转变与他思想的蜕变有绝对必然的联系。戴望舒的诗歌经过岁月的洗礼后仍然在诗坛上璀璨生辉,并影响了中国新诗的流向,各种研究版本层出不穷,足以证明他诗歌独特不衰的艺术魅力。
2015.6.19
《寻梦者》
作者: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