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低处,尽显艺术的奢华—简评孙梧的诗《二舅的遗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野雪 于 2015-7-2 23:23 编辑

   

    低处,尽显艺术的奢华。这是孙梧《二舅的遗照》一诗,给我的感受。艺术的发现,的确需要一定高度的眼光,但是如果没有来自低处的铺垫,高度何处显现?这首诗的艺术发现高度在哪里?或者说该诗的诗眼在哪里?又是通过何处来自低处的意象铺垫,令诗眼炯炯有神,呈现诗的生命亮光?请看这首孙梧《二舅的遗照》的诗文本:

        请于1965年前
        把未抽尽的血液抽干
        关于二舅,关于
        静静的汶河
        后面站着的,并不算高的水塘崮
        请于1965年前
        就把泪水流完
        关于一眼就能望穿的白墙
        青瓦,屋后的香椿以及花椒树
        关于那些让我们伤感的事物
        让我们怀念的事物
        譬如说,泥土,坟墓
        房间里二舅的苍白
        或者照片

    这首诗,从意象的呈现看,诗意是模糊的,不仔细体会,只是感到一丝哀伤悲闷的情绪,一种让人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受。叙述一段历史复杂时期,过多的事件更不容易说清该时代的特征。诗人巧妙地运用两句克服陌生感、带有一定回环节奏的诗句,在意象铺展的空间中,点亮两只诗眼。
    第一只诗眼。“请于1965年前/把未抽尽的血液抽干”,一个动词“请”,道出了一个个体卑微无法改变现状的时代悲哀。一个已经被时代抽干血液的人挂了,为什么诗人还要说这样的话,难道人死后血液还没有被抽干?隐喻,是诗最普遍的呈现方式。诗不是论文,它不需要科学的论据。诗也不是小说,有明线和暗线两种故事情节的方法展现。当然,诗有它最独特简洁的呈现方式,那就是看得见的意象以及意象背后的隐喻。先看意象,“关于二舅,关于/静静的汶河/后面站着的,并不算高的水塘崮”,把“二舅”这个物质生命形体与“静静的汶河”、“不算高的水塘崮”物象并列,给人意识中合成一个整体意象“二舅”的个体形象,宽厚、朴实并且稍有个性的男人。山河之象,也象征一种奉献而不索取的形象。从隐喻方面来说,人死如灯灭,怎能与山河相比?这只是说人的形体,而精神层面,生命是一种永恒,这种永恒是通过文化的继承和传承得以实现。诗中的二舅,他的精神层面价值在哪里?诗中并没有很多的交待。然而,诗眼就在那里亮着,1965年,是一个无法让历史失去记忆的一年。抗美援越、四清运动、文化浩劫开始动员等等,哪一个不是事关当时每个人生命和思想的大事件。从民间的无法无天到国家整体行动破坏建国以来的所有法治成果。尽管这些都已被定为历史性的错误事件,却并未上升到法律上的清算行动。因此,而今呈现,仍有触动雷区的风险。一个1965年这样的字眼,在当下时代已经足够,毕竟不如1989年更近更让某些权贵和既得利益者敏感。历史已经明明白白的写着,事关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全民族的灾难,诗中的二舅正是那个灾难时期的人物。我们可以假设成他是一位抗美援越牺牲的军人,也可以假设成一位四清运动中被折磨死的个人历史上思想不纯的敌人,也可以假设为一个生活资料极其贫困而死的普通人等等,被时代掏空精神和生命的个体在那个时期有太多太多被死的机会。悲剧是否早已结束?请继续欣赏和体会下一节文本。
     第二只诗眼。“请于1965年前/就把泪水流完”,为了更好地让受众,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感受转换。作为前句的回环句,诗人在此句做了一个小小的词语变动,把“血液”换成富有情感表达或传递的“泪水”。这里,又出现一个“请”字,又一次呈现人的生命被剥夺的无奈。不仅如此,人的情感继承及精神传承,譬如泥土、坟墓同样被时代再次剥夺。面对体制的强征、强拆、强删话语的强势姿态,除了请其刀下留情以外,还能做些什么?生活资料非常简单,“关于一眼就能望穿的白墙/青瓦,屋后的香椿以及花椒树”,这是二舅留下的;带有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东西更是简单,“关于那些让我们伤感的事物/让我们怀念的事物/譬如说,泥土,坟墓/房间里二舅的苍白/或者照片”,这是我们想为二舅留下的。而这所有的与二舅有关的东西,又一次将与我们再次诀别,唯有新的泪水没有随着1965年那场痛苦结束。
     这首诗,从艺术上看,意象的呈现较为熟练,是一首好诗。从真实性看,它真实再现了50后、60后甚至70后那段个体服从/奉献给所谓集体的时代悲剧宿命,以此也算是一首真诗。但是,受时代所限,该诗并未通过相应的诗点,来点燃受众的诗意,继续沿着当下诗歌小众习惯性谨慎路数循经前行,从而造成缺少地气脱离大众的遗憾。不过,能敢于在当下写出一首反映历史真相的真诗,也体现一个当代诗歌艺术家发出的睿智和勇气。
一己浅读,仅作参考。
    (原载《网络诗会》微信群2015.6.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8:38 | 只看该作者
白夜 发表于 2015-7-4 09:28
学习好诗。受益匪浅。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8:36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5-7-3 07:58
孙梧的个人化叙述方式很独特,将令人伤痛的回忆也写出文字的谐和感,这就是诗性文字的魅力。

讲得很专业,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7-4 09: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诗。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3 07: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5-7-3 07:59 编辑

孙梧的个人化叙述方式很独特,将令人伤痛的回忆也写出文字的谐和感,这就是诗性文字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23: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7-2 22: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20: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