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38|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后封建主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突 于 2012-7-12 10:55 编辑

后封建主义

唐突

            上个星期吧,在伊沙博客看到某知名教授的文章,文中对后现代主义有众多论述,当时我半开玩笑地回复了此文一句:“中国现在的社会/文化现状,叫做后封建主义倒是挺合适的。”
        说是半开玩笑,是出于对这位教授的尊重。实际上,提出后封建主义这一说法,我是十分认真、想法也由来已久。多年前,我在网络论坛就曾说过这样意思的话:中国连现代主义的门框都还没有摸着,谈什么后现代主义。虽然国内有一些知识分子已经对源自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有过接触和研究,但那只是一种追赶时尚的学习和模仿,精神并未深入骨髓,我估计这些人一旦真正遇到后现代主义,一种情况是——如追星族遇到了明星,只会发出狂热的尖叫和欢呼;另一种情况是——目瞪口呆之后,以封建主义或后封建主义的陈旧思维进行抵制和批判。
          后封建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反封建主义的意识和要求,但实际上它是封建主义的一个异形变种,其思想的根系是深深地扎在封建主义文化之中的。这种矛盾性使后封建主义的社会形态及其文化、文学艺术,在后来的发展中成了有史以来最为荒诞可笑、可怕的一种形态,它的可笑是,它继承了封建主义中最为垃圾的部分,同时又以反封建自命;可怕的是,它对封建主义的文化有极大的破坏性(这种破坏性让我想起了文革中铺天盖地的“打倒”口号),但无建设性。后封建主义不同于封
建主义的另一个可笑的特征是,它对外来文化中的技术文化并不抵制(不再说是奇技淫巧),但对产生这种技术的人文文化有极度的警惕性,简直就是天生的敌对。这种情况在文学艺术领域,则表现为:现代形式和技巧只是一种包装。
            我无力、也懒得系统地、有分析、有演绎、有归纳地对后封建主义文学进行阐述。但哪怕非常地不严谨,我还是做出以下的基本判断和简单论述:
        1.后封建主义的文学起自上个世纪清末、民国初期。白话文的兴起使话语的书写权不再只是“皇家话语”的权力,也不再只在少数人的手里。
        2.在1949年后进入旺盛发展期(中期)。在这一时期,后封建主义最初所具有的一点建设性基本上被破坏性所代替,但却形成了一种新的体制性书写话语(国家话语),文学艺术与政治高度同一,产生了许多“经典性”(所谓“红色经典”)作品,例如“现代京剧”与“红歌”(明显地,“红”就是一种政治性命名)。  
        3.在1979年后进入解构发展期(中晚期)。在这一时期,后封建主义对自身初、中期的文学进行了批判和解构。在民间,文学话语开始趋向于日常口语。这个变化意义非常重大,不亚于白话文的兴起。
        4.在1989年后进入分裂发展期(晚期)。这一时期情况更为复杂,后封建主义的破坏性再次走向了极端,各种极具破坏性的裂变出现,一些流派与思想将后封建主义初期反对封建主义对人性的压抑这一主旨,演变成了对人欲的肆意渲泄和对基本人性的否定。但同时,也出现了对后封建主义早期、中期、甚至对封建主义的回归指向。而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有了真正摆脱封建主义,而不是陷入后封建主义的个别人物,在我有限的视野里,伊沙和徐江是最有代表性的(顺便说一句,十分赞同徐江关于现代诗的主张,在现代化进程中,诗歌是应该走在前面的)。
        以上的论述确实是太简单了,但它包含着各种深究的可能性与纵横指向,再说一次,我是无力也懒得进行纸面上的深究了。在这儿,我还想做的一件事是指出当下一些在我看来是属于后封建主义的文学(艺术)倾向与典型作品,以便于此文的读者从实例出发对“后封建主义”这一提法进行独立思索。
        实际上,后封建主义的作品是无须特别指出的,当下大多数作品都是。具体说说吧,以下作品都是。
    金庸,古龙的作品是,基本上所有的武侠小说(包括据小说拍摄的电影)都是。
        电视荧屏上大量的古装戏统统都是,包括著名诗人邹静之先生所写的大量电视剧作品;比如《还珠格格》,就是非常典型的、娱乐型的后封建主义作品;而大量的“包青天”作品就更不用说了(我估计中国是世界上拍摄古装电视、电影最多的国家)。
         一个非常典型、非常可笑的后封建主义作品是现体制内某地作家协会副主席(好像叫“王X山”)写出来的,题目忘记了。
         诗歌中的隐逸、逸乐倾向也是后封建主义中的一个典型倾向。
        著名诗人于坚先生现在的许多作品也是后封建主义的,他现在好像着迷于老庄的学说。
        “废话诗歌”也是属于后封建主义的,其无话可说的状态非常地后封建。
        “垃圾派”则是后封建主义中的一个极端倾向,在上述的(4)中已经谈及。
        需要说明的是,我把上述这些作品与倾向称之为后封建主义,并没有很恶意的贬义,文学艺术是受囿于社会形态的;我自己的许多作品,也是后封建主义的。但自我夸奖一句,也有一些作品开始出离了后封建主义的桎梏。
        让人遗憾的是,我在上面列出了后封建主义的一些作品与倾向,却没有仔细地说出将它们归于后封建主义的理由,我想可能会有读者在思考之后,能找到理由。
        最后我想说的,是后封建主义的一个最可怖的危害;后封建主义的反封建意识与其自身仍植根于封建主义文化这一矛盾,导致了后封建主义文化中人的严重分裂,这种分裂表现为思想、话语与行为、目的的严重不一致,甚至严重到了这个地步——文学、艺术趣味与生活趣味的完全背离,最具典型性的情况是,在文学艺术中主张高雅,但在生活中却是十分恶俗。在文学艺术主张说真话和实话,但在生活中却大量地说假话和虚话。也有相反的情况,在文学艺术中藐视一切规则,但在生活中却是十分地惟命是从、循规蹈矩。这些现象虽然不是后封建主义文化的特有现象,但在后封建主义文化中最为严重。


                                                                  2010-9-27

这是一篇旧文了,快两年过去,文中观点不仅没什么变化,我反而更加认定了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形态是后封建的,而不是什么后现代。
在一些看起来很反叛/前卫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不少封建主义的特征。虽然说封建文化中有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根是没法中断的,但令人惋惜的是,很多优秀的东西中断了,一些糟粕的东西反而得到了光大——这是后封建主义的畸形之瘤。
后封建在中国/在政治上的一个特征是,封建独裁(帝王专制)与马列专政学说的融合,所形成的新的前所未有的无孔不入的极权,在这种极权下,文化艺术是缺少建设性创造力的,但破坏力惊人.也没有纯艺术.在纯艺术这个向度上,大多是复古和隐逸(以回归自然的名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7-14 17:52 | 只看该作者
草帽 发表于 2012-7-9 23:33
大众文化是现代主义的,他们并不敬畏传统或是封建的,是很现实的写作,而艺术家是可以分成几类的,其中有一 ...

{:soso_e179:}狠抓要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9:29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7-12 17:45
嗯,不过,中国的传统细究很杂,先秦与汉后不同,其中魏晋又是特例;唐前与宋后也区别明显;清末后再变。 ...

其实对历史的看法也无须统一。允许各人所见存在,这种所见也就是人与人的差别,也决定了各人写作的选择与方向.

这种''允许"是我希望的,也是现代化的最基本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7-12 18:11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7-12 17:45
嗯,不过,中国的传统细究很杂,先秦与汉后不同,其中魏晋又是特例;唐前与宋后也区别明显;清末后再变。 ...

主流传统是那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7-12 17:45 | 只看该作者
草帽 发表于 2012-7-12 17:02
是的,我一直坚持认为中国的传统是大写意,并且是浪漫主义的。很多人在说传统他们把传统弄成一种概念,而 ...

嗯,不过,中国的传统细究很杂,先秦与汉后不同,其中魏晋又是特例;唐前与宋后也区别明显;清末后再变。就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7-12 17:02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7-12 14:20
浪漫主义的大写意——有意思。呵呵

是的,我一直坚持认为中国的传统是大写意,并且是浪漫主义的。很多人在说传统他们把传统弄成一种概念,而并不知道传统是什么,以为很土的口语或是古诗词才是传统,这是不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7-12 14:20 | 只看该作者
草帽 发表于 2012-7-12 11:35
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浪漫主义的大写意,基本不涉及政治和体制,这是与现代文化最大的差异

浪漫主义的大写意——有意思。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7-12 11:35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7-11 19:46
嗯,不过中国传统审美文化鲜见超功利的认同哦,中国的大众文化也与传统微妙地苟合着。

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浪漫主义的大写意,基本不涉及政治和体制,这是与现代文化最大的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1: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梁树春先生的指正,才看到他在周刊的跟贴,指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不是黄巢所言,故将文中有关黄巢的话删去。

此文被周刊选录,出我意外。文中对“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句话的错误引用,给周刊造成了不良影响,深表歉意。并再谢梁树春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2-7-11 19:46 | 只看该作者
唐突 发表于 2012-7-10 12:15
记得有资料说在德国,老子道德经的总印量已达到平均人手一本。这是他们的福,对于特别讲究实证与逻辑的西 ...

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7 13:0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