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卡丘空间逻辑研究(陈亚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程哲学的本质
————卡丘空间逻辑研究

(节选)

陈亚平

导论

怀特海对过程学阐释的专门课题,是对古代过程思想根源的系统发展。他指出“存在的本性就是引起每一个‘生成’的潜能”,因为,“每一个都体现了有限之流获得‘持久’的永恒性原则。一方面,一生成为多,另一方面,多又生成为一”(怀特海《过程与实在》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59页),“但并不生成新颖的永恒客体”(怀特海《过程与实在》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8页)。他着重阐述:一切存在的发展,都是各个元因子之间具有广延的、潜在的、内在的、活动与活动相联系的一个过程。整个世界就是活动的有机的过程体,其中,没有主体和客体、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二元对立。
当我们系统多元地、最大限度地探究怀特海过程原理所蕴含的思路结构时,就可发现,他提出的存在的有机联系性构成过程的观点,其本质性的就是,存在体与存在体之间的共联的整体统一的活性或能生性,也就是普遍互联的,皆可互变的,并且是包容的基础。
但我进行彻底澄清的研判,并采取新的探索途径思考认为,怀特海的有机联系过程体系,是一个过于机制的联系主义与数学、逻辑学基础上的思辨哲学萌芽、相融合起来的中介性思想构架。他的思考并没有超越柏格森思想基底与系统论的阶段,因而他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创造与生成”理念的来源领域,值得我们从最本质的方面,去扩域性的展开探讨那种纯粹现象存在的过程哲学的范畴。
理由很简单,如果机体哲学认为,事物与存在的有机的关系性,就是现实事物的“自己运动”、“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的唯一过程与生成动因,那么,我们就要区分以下诸点:
1.有机联系性”与事物自己内在运动的关系,又是处于怎样一种关联的区分?
2.这种关联的内在逻辑(规律)自身的内在又是什么关系?以及这种内在中的互为区别又互为联系地演化的根据?
3.先于过程又随同着过程本身的东西存在吗?
只有对过程原理做出的总体的、内在性的思考,我们才可能对过程哲学进行最普遍本质上的、而不仅仅是有机联系层次上的关系的组建。

我对过程学普遍的分析范围进行通观,在诸方面延展思考认为:
过程,是超出与否定自身的范围,而永远无终极地面向一个异于自身的存在。过程,之所以要指向一个异于自身的存在,原因在于它自身的存在就是依存于异于自身的存在。因此,过程就其本性而言就是一种自为的自非与自足对立的无限连续,是一种永远超出自身因而又无法与自身同一的造悖与解悖的超越元。就是说,过程就是否定又联系的暂在、续在、未在的合界。而存在者-人,是自身造就自身内在意识过程的外在过程的存在。当我们在寻思“过程”的实在的界限是什么时,我们已经置身于对“此”与“非此”不断地(时间)延续的否定又重新肯定的某种(空间)存在之中了。这时,存在是构成显象的存在,而显象仅仅在过程的矛盾性中演变地显象。
我说得更确切些就是,存在是处于存在者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存在者的过程的对象,也就没有存在。比存在性更高的是过程性,同时,比过程性更高的又是存在性。过程在存在者层面上演历着正在存在的存在。就是说,过程也可以是当下的此在正在超越的一个未来的此在,而不是以一种可能性,它是以一种超越性来规定自身成为彼在的此在。此在在不断克服自身的此在者,而生成新的此在。此在就依寓在自身内不断地此在化中,它首先是一种从此当下时空性克服着自身的此当下时空性的自否的运动或变程,因此,只有“此”时空,才有世内的互为方向的界,也才有存在的此者与后继的照面关联,然后才构成时空序列的广延。过程是空间的时间性,其制订的方向是互为方向。过程空间的维性隐含在显象事物自己的空间维中。如果存在在空间之中的方式是“在之中”,那么,过程在空间之中的方式就是“演替之中”,它没有其他界限环围着它“在什么之中”。它本质上是建立一种正在建立中的场-非场,每一过程都由这一过程的总体过程方面来决定自己成为这一过程。
过程始终持有自身该显现的区位。它之所以现象为各种发生出来的节点与阶段,是因为,这是由呈现者的自己缺场运动提供出来的在场,正如“此在的操劳活动先行揭示着向来对它有决定性牵连的场所”(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130页),过程为它自异而生成新的自异。这就是此在作为过程化的先天的依据。所以,过程永远以自身同自身、自身同周围世界发生差异的关联的方式出场,过程永远面向着驱动自己的“所不是”结构,也就是过程为过程本身而存在。例如,当下过程显示出自身所现场在的空间的空间性,只因为过程本身就其在场的不在场来说,是“具有空间性的”。
只要过程存在,它的这种存在状况中就本质地包含着永远异己化的构造运动。但是,我这里所说的“过程性”,并不与“后现代世界的过程论构建完全同一。

过程存在就是自为生成着的正在当下化的自由,自由就是在矛盾运行中连续不是本己化。而自为在其实质上就体现出了过程的先天结构即 “在对立与演替之中”,就是存在的未现成,未现成构成了作为过程与自由的整体结构特征。这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在场的非在场。因而,自为的自由是永远可以凭借不断延续的过程超越当下给定的过程存在,存在,对于过程来说,就是把它所是的自在否定化。于是,过程是自为所不是与自为所是的存在。如果只有自在,而没有过程以不断的否定为其延拓,就没有自由。而存在物以不断的否定为其延拓,就构造了差异自身,而差异正是一种矛盾性的,但又作为联系着且又否定着的不间断的质态,这种质态始终处于“是”与“非”的交互生成构程中。
过程自体以分离性对立连续性,而确立了数与数的外在关系,并由此分化出过程自体的前在的量、中在的量、后在的量的定度之过程,于是又形成了一定量与另一定量的联系,就是以数量规定另一数量的超量进程。就是因为这种量的限度存在,又构成了过程在量中的质,这是与存在同一性无关的外在限定,如过程的前在与过程的后在,就是与过程存在质之外的数量规定,因为,这些数量又制约了过程的质。所以我认为:事物存在过程与变化过程具有各个阶段的存在的尺度,就是各个阶段的量与质的暂存存在。由此可知,既然过程自体的质是受它量的限度所制约,那么,前在过程的质肯定受前在的量所制约,同理,后在过程的“后在的量”肯定也制约了“后在”作为一种过程的质的存在。据此,前在过程与后在过程这两个阶段尺度中统一起来的二元一体,每一元都各自具有独自的效用。此前提下,后在过程限定存在的“后”之量的,可以分离性地变化而又不改换“后”之质的规定,并构成后在的质与量在限度中作为后在与前在的对立状态。



一,关于过程的质的界分原理

过程的量与质具有自身发展自身、自身生成自身差异的中介功能,正如前过程进展到后过程,因此,后过程“后”的质,本质上是自体内在否定了规定的无规定性,是一种对过程体系中,特殊的可确定限度的阶段性的动态活运动,“后”是要进展到“后”自身对立面的一种质的规定,表述为“后”的“再后”或“次后”的非终极,并深入非终极的自由。因鉴于此,后过程的“后”与前过程的“前”就建立了一种联系,并因之“前”就成为对“后”起依存作用的条件,于是,事物存在与发展变化的过程体系,就成了前过程与后过程的统一体。这二元一体中的“前元”并不是绝对确定的阶段,它已经在量的增与减中成为“后元”的依存条件了,因为,前的确是有阶段限度与量度限制的,“前元”一旦超过了量阶段,就成为“后”中保持其自体的“前”。从本质上来看,前过程与后过程在对立的依存的条件改变中,彼此包含着同一。后过程成为前过程的差异阶段性而包含着对立,即包含着前过程的后过程同构于包含后过程的前过程,因此,作为片面的限定的后过程,就是前、后过程两个阶段矛盾的统一,同时也是具有否定性质的“后在”,所以规定的质。这种质,是与前过程有差异的后存在。



二,过程阶段性限度的演绎

前在过程是在事物已经具有的现实中,进一步向具有之中的新一轮现实转变生成,后在过程是在事物已经成为实在确定的条件下,继续向新的现实界域扩展,因而,前在过程是非有限的无限,后过程也是无限的非有限,前过程有限的自身是一个后过程的否定,而后过程的无限就是一个自身向自身同一的否定,并在前过程中达到与自身的联系,这种联系以阶段性变化与差异,让过程实存成为他物之他物。于是,前过程自己与自己差异,是在前过程与后过程的统一中而与自己本身相联系中构成的。后过程阶段就是前过程阶段对方阶段的对方阶段。
过程所包含的自己始源的存在,就是它有待即将不是自己始源的那个存在。这样,这个存在(过程)由此进入的界域就是时间,包括同时在此的空间。这样才能演历时间性的历史性,也才能演替空间性的历物性,而构成此时存在开展着它向将来过渡的当下。




三,过程的状态体系


1)过程系统
过程是历史性范畴正在改进的变换机制,可在可能性发展中不断修正过程后在状态的迁移,即描述为:事物可能状态对应的无限边界而导引的状态与状态之间的时空序列上的变位,包括同步变位与异向变位,表征着一个对象过程中集合的历史;分为过程初态、过程中间态、过程终态。并在过程状态的整体系统,进一步细分子系统。

2)过程构造体系
过程的趋态是一种潜在构造的时空状态,描述为:过程并合状态,即被分成多个子状态的状态。其次为:过程顺序状态,包括多个不连接的子状态的状态,两种状态并构为整个过程系统的无极限潜构造,具体可表示为:过程一次多维正态与过程二次多维异态。

3)过程现象本性
实体现象界与精神现象界并存于同一于一过程之中,过程全面系统干预由过程初创现象、过程选项现象、过程终呈现象三向位组构,并形成过程现象的系列情景的元范式,包括显在现象、隐在现象、直接现象、间接现象、虚拟现象、可公度现象、不可公度现象、有限现象。

4)过程设程机制
过程阶段性事物存在的联系可描述为过程单元点,每个单元点以每个独立状态和事态来呈现一种现象。而每个单元点连接时空层次与非逻辑层次的事态运行,并有机对应自动设置的下一个事态元素的发生链。每个单元点所发生的事态相应移动,决定了整个单元点总体系当前状态的随机移动。

5)过程暂存机制
过程在运行中所呈现的时空状态与非逻辑状态可描述为暂存时空状态、未存时空状态、暂存逻辑状态与未存逻辑状态。就是说,过程内部系统也存在暂存状态与虚存状态,虚存状态是将续或后续事态。而暂存状态是有限事态的量的质,虚存状态是无限事态的量的质,两个状态的变量,移动着过程母系统的运行。

6)过程随机场
过程的量与质的无限否定与联系的本质,可描述为互变的置换。这种变的交互发生就产生了随机场。而随机场可处理过程中静、动随机反应的梯度,梯度就是过程中每一单元点的时空变化,在过程母系统中,时空量变是前置于随机场的时空的单变量决定了随机场的生成,从而使过程母系统呈线性与非线性的交换运行,这样就发生了过程母系统序列的迭代效应。因此,随机场对应的是时空变量的本质联系。

7)过程迭代效应
过程母系统的变化是广义特征的迭代效应,而迭代的驱动在于母系统中无限子系统否定联系的作用,子系统的每一单元过程,都是过程时以过程的对方为依存,而进展到自身的反面,表现为一次多维、二次多维、三次多维、多次多维迭代的动力进程。这种构造不是流程,而是系统的生成。

8)过程后置方式
过程是事物发展从在的量关系与质关系对立统一地向后面状态推动的一个生成单元,过程的使动是从前过程进展而转化到未来,是介入一种进化共同体的未来方面。这种向后状态的推动,包括了时空视点与逻辑视点上的后置进展,而不是先验的综合判断、先验的直观形式和先验范畴对经验材料的整体化构造,这种后置的推动,是后过程与前过程辩证发展的动态的特征规律,它表征为历史时态的非平衡自否系统的倾向。

9)过程标度性
过程在非线性后置的随机性中,以一种标度的暂存分维,全面表征了事物过程链整体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量次的存在状态,正因为后置的随机性动态才界分了过程运行的节点与维度的自动集成与发展,这种标准就是宏观、中观、微观的尺度限量。过程作为自身一个起始、发展、终后的生成动态,就是状态的转化标度。

10)过程循环构态机制
过程在过程总系统运行中,处于与前过程生成期相反的后生成期,过程是总过程系统中的后在单元的一个量与质辩证关联的载体,它在与前在单元的量与质的作用中,形成了创元的动力与进化,从而生成了一个后置构态的建模历史,并形成了开放的循环状态,这种循环是放射式的裂变,不可还原为初态的循环。因而,后在性的本质就是不可还原的循环,在于打破过程前系统原有稳态而进行后一次构态,所以,过程自身的对立性构成了过程不可逆转性,这决定了一切事物存在只能在过程的不稳定性中存在。

11)过程异域
过程在向后推动发展的无限可能,可设定为异域的建构,进而具有与前过程前在状态相异的量构造,并因而成为一种相对稳态的质的外在,过程异域与前过程限域是被动地位与使动地位之间的抗力间性,这种抗力是前过程被后过程代替的源发元素,而此源发元素决定了前过程限域到后过程异域的界限,是一个生成的动态时空逻辑。因而,本质上过程异域与前过程限域形成了“时空逻辑差”的体系构造。

四,以过程全息关联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我们对过程界分的认识并不是一个恒常的定量认识,而只可能是一个定性的认识,即过程与前过程的否定的联系,并在此基准上,对过程进行一种暂存元系统的广义描述与相对预设,这就是对过程认识异质情景的界分标准的哲学思考。从而,我们在哲学本体论层次上对过程进行广义的确界,就是一个非学科性的高度假定与预见范式的元认识论。为此,过程本质的哲学范式不能同构于各学科科学理论层面的异质情景。在过程存在的现象本质中,各个科学学科意义上的存在对象,本身就是一种前、后共生的异质交互机制的生成过程的存在本质,所以,各学科形态意义系统的界分,反而建构了前过程与后过程相联系的存在体系。进而,我可以假定:过程本体层次上的认识论,就是世界的元存在论,也是各科学认识形态的本源依据。

1)过程是一种非限制性与限制性的后设
一个事物或精神实体存在与发展变化过程的历史全域,并不是由事物与精神存在发生的前过程来决定与贯通某个过程体系的历史全域。因为,时空逻辑前在的过程,只呈现为一种外在的量的条件,而时空逻辑后在的过程,既具有外在的量的改变,又具有了质的走向对立的临界条件,可以说:前过程所确立的状态起始已经设定了一个它自己限制的前提,且后过程从前过程起始点中生成时空逻辑相异而先决的后状态。

2)过程在逻辑时空上的发生
过程的相对稳定与形式特征,表现为直系前过程的同源关联,“源”是过程历史全域,“直系”是在逻辑时空上系统发生的趋同演变,过程是事物发展时空演变所发生的可能的逻辑,是逻辑辩证框架下的可能与时空的可能的统一。因为,逻辑时空的连续与局域,就是物理时空的无限与有限。过程的物理时空是一种时间与空间扩散的场,含括:阶段性、构造性、层次性、领域性特征,但过程的时间指向是自由的,同时不可逆。既然过程表述为时间的不间断,那么在时间的节点可决定整个空间在这一节点上呈现。过程在时间上每进展一节点,空间就相应的变化。而过程在时间与空间的存在必须是相互稳定的逻辑的界定,物理时空是这逻辑时空的基础,因之,逻辑时空只是一种“后设”的描述物理时空运行的不确定方式,它本身就是“后在性”。那么,过程的发生域应是时态逻辑统摄下的分支(或节点)时空结构:后在的过程生成在后置的时间中依托了一个后在的暂存空间,从而在逻辑上表征为:前续不断后续的量限时空的无限发生,过程就在无限的前、后之中 。“后在”在空间上应表述为“可能”,而“后在”在时间上也应表述为一种进行中的“可能”,因为“可能”是一种差异,而不是多少,是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此外,“后在”与“后在”之间的时间差,也是“后在”时间中的空间与另一“后在”时间中的空间之间的空间差,而空间的差形成连续性,也就是时间。故而,后在过程以时间统摄空间。

3)过程场域
过程全域事态是一个连续与中断的系统场,在过程全历史事态中,前过程可描述为:即时时间与即在空间;后过程可描述为:未时时间与未在空间,这就是过程全域的系统,而系统的演变是“有”向“无”再从“无”到“有”的熵增,但应该是开放系统的熵增,后过程系统就是前过程系统的开放。当前过程系统的量条件改变了,这个系统就会产生新型构造的后过程系统,或者说,后过程系统是变异的系统,但在系统上是结构互补关系——前过程之同态、同型、同构的全息同质系统,是后过程之异态、异型、异构的全息异质系统的统一。过程全历史状态是相对前、后过程差异的同一,又是相对同一的前、后过程的异化。

4)过程结构的全息共联
过程全域状态的前过程到后过程变化与守恒的交替超循环,构成过程全域的无限层级结构。后过程的基元构造系统,系统开放构造成层构体。因此,后过程层构系统的结构具有相对前过程层构系统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就是后过程自我组织、自我有序、自我层构的自构系统,这种后过程自构系统对应着比前过程更大的时空层次,更大的运行层次。由此可知:任何过程全历史构体,都是只有始限而无终限的自由(无限可能)层级的开放构体。后过程基元与前过程基元之间的互反性、异构性,形成了后过程基元与前过程系统之间的离散关系(异己化),从而促成了后过程系统与前过程系统之间的波动性,进而,后过程异层系统向前过程同层系统互作转换,最终形成了开放与超循环机制,也就形成了变化中的差异性。所以,过程全域系统机构的演变是前过程间断与后过程连续的发展,其中,间断系统就是演变结构,连续系统就是构成结构,也就是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的相互转化,这就是生成的本质。


五,卡丘空间与过程生成的对应关系

卡丘的次元空间

卡丘的次元空间

1)卡丘时间与空间的过程生成性

三维是静态空间,四维是动态空间(因为有时间趋前)。空间的四个维度,决定了环周上下位域与时间维度的前向运动的过程性,另外的高维向就以蜷缩的“卡-丘”空间结构而存在。四维上的某一点分出无限多的时间线,构成了五维空间。五维空间上两条时间线如同二维空间不能直接到达,而把对折就可以直接到达的对角点。五维空间的弯曲产生了六维空间,在六维空间中可以直接到达五维时间线上的任意一点。七维空间包括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宇宙结束,所有空间维,所有时间维上的所有可能性,以及在任意两点直接到达的可行性。五维空间是某一点产生无限个发展趋势,七维是所有点即无限点上产生无限个时间线。八维空间中包括了从大爆炸处产生的无限多个宇宙,这些宇宙中有不同的物理定律,不同的引力常数、万有引力、光速。而九维空间中则可以在八维空间中的两点间直接到达。根据超弦理论,最小粒子不是实体的物质,而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超弦形成的物质,不同的频率产生了不同外在表现。在十维空间中,已经没有物质了,只存在不同振动频率的弦。在十维空间中一切皆有可能。十一维空间,是由十维空间加上记忆和感知构成,而感知是存在于时间、空间、记忆之外的。
在卡丘结构的异次元空间,可以在其空间中改变自体当前的位置,也可以在时间中改变自体当下化的位置。时间结构是相对运动的空间结构,在平行的存在状态中,过程开显的时间是可以创造、生成的。过程在空间之中的方式就是“演替之中”。过程是空间的时间性,其制订的方向是互为方向。过程空间的维性隐含在显象事物自己的空间维中。

2)过程的非线性与卡丘空间对应
过程的非线性表现为与前过程的不规则的内在动力的放大性质,前过程状态变量在自反组织作用下,向后过程状态变量发展所形成的状态空间,只对应后过程系统的状态,这就形成了后过程系统的非线性运动归宿。

3)过程形态发生场与与卡丘空间合界
可以把后过程理解为特殊化结构重复的互反性形态的发生,这种发生在逻辑时空中是趋异场的形成,后过程的趋异场主要是使前结构层级向后结构层级互反地生成,在这区间的虚形态就是前过程形态向后过程形态发生的中介,一旦后过程趋异生成达到一定量限,就会发生新的时空界限,这种连续发生的新失控界限就会聚合成一个场,并由这个场再连续发生新时空状态或事态的区间、向量,于是,后过程的趋异场决定了后过程与前过程两个界域的分解,从而导致了非结构的后过程从结构中异化。

4)过程的模态逻辑构造与卡丘空间同构
过程系统在趋异状态中,也是一种状态交替序列的历时性,这种历时性显现为一种系统内部向有序的结构。但是,过程的逻辑起点应反映事象状态的本质,前、后过程二元一体的双重结构的本质是对立的统一这么一种活性构造。这种构造不仅在逻辑上可能,而且在可能世界中也是本体的真实。

5)过程的暂态稳定性与卡丘空间交互
过程历史全域的大系统从前过程子系统到后过程子系统的创生,是让过程系统产生新结构或子系统功能,这种推进的不可还原的质上的变化,使后过程事态从前过程事态中分裂出来,而不还原为前过程事态,这种不可以还原,正是因为后过程的新质已不同于前过程的质,从而以差异性体现出后过程的相对稳定的规定性,差异的质就是后过程系统的暂态稳定。

六,卡丘的艺术演绎与过程体系的关联

卡丘艺术以过程本质,表征了对艺术社会的暂存、续存、未成的关联性所生成的活性,它奠基着人本作为过程存在者的所存在的共生空间。卡丘空间之为卡丘艺术的原理,就在于它是出场于跨界与混维的差异生成的过程中,出场于人本与文本的差异生成的过程中,出场于澄明与遮蔽的差异生成的过程中。卡丘与艺术一样,本质上是过程中的历史性的。
时间性根本不是存在者,它是存在。它是自身的时间化。自身的时间化在本质上是非结构化的存在化,而是一个否定的流变构造。此在在本质上是否定的流变的。因为,时间性是此在的一种动变的、趋向于续存的运动,它自在而自为地超出自身,又包含在自身。过程性如时间性,成为自身与自身之间既确定又不确定相统一的互否与互联运动,曾在着的有所当前化的将来统一起来的现象。就意味,过程性的时间性并不是以瞬间点域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向着续存,带着已存的面域的形式存在。但面域里有它的他物----点域。
一切存在本质上都是过程。一切过程都可以创造空间,一切空间都包含卡丘的维在,其伴随的是无限开放的单一性和总体性,在一个系统序列中,互相奠基、相互关联。



整个体系概论
过程——它循环的始源与终极,它交互的在场与缺席,只能是通过他自身当前化的场在,而被无限地向前预设。它的每一生成总是处在,建构一种生成的同时又解构一种生成的途中。正如前过程开放的异域是后过程,而后过程开放的异域是新的前过程。或者说,前过程否定自身的过程,就是实现自身的过程,同理,后过程实现自身的过程,就是否定自身的过程。这种前过程与后过程的关联性,决定了非确定性的事态的实存,决定了过程与子过程(后过程)相互同一中转化为差异,前过程动变到后过程,后过程又动变为前过程,这两个方面的每一方面自身都不是同一性,所以前、后过程是彼此差异的,并决定了彼此的有限。
作为过程中的差异就是变化,而变化正是在与前过程相异的后过程中,将后过程生成的可能性转变为一种现实(新的前过程)性。后过程的可能性是一个潜在性的实在,它使可能性成为一种同生的结构,并不断摄入与联结更替的可能性,从而让各种可能性成为一个合成的圈层。这个圈层只是在潜在性中的可能的实在,所以是不确定。正因为:前过程与后过程这种差异的自我关涉,才决定了过程全域历史的同一。“同一”(或统一)是存在的本质,过程永远都运行在“同一”的“不同一”之历史性范畴中,对过程而论,“同一”是时间本体论的元存在与元关系。
过程的本质是“前在”到“后在”生成的创化,那么,元化过程与次元过程在时空的量的关系中,可表现为不同的本质。元化过程(前在)决定了次元过程(后在)的未来,不可能预存当下,它是一种“彼在”。因而,过程的本质就是在过程的体系所表征的差别中,于是,过程体系的自我运行分为:前过程、中过程与后过程。后过程是在否定前过程的创新生成,但又与前过程承继联系。后过程就是另一阶段的自己否定自己并实现自己增长的生成。后过程最本质的特征是全域的体系界分性。假设过程全域体系中,前过程已启始了“在”的可能定域,那么后过程作为对前过程不同的过程差别的实在节点,就是联系于不确定的非在,即新的可能性定域。正是由于后过程的发展性特质的生成功能,才决定了后过程的不可逆性与随机性,后过程是在发展了前过程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阶段性存在。后过程系统在发展中保持着可能发生与倾向于发生的“趋虚性”,这种趋虚性就是潜态的质,它具有自建与自助的连续功能,才确立了作为部分内在的性质主导相对自引导的地位。前过程所以为因,在于前过程有其果的后过程,后过程所以为果,仅仅因为其有前过程的因,即后过程之所以为后过程,由于是前过程的后过程,这种互为依存的因果联系,决定了前过程为某一环节,同时也就决定了与前过程的同一的另一个环节的后过程。
过程从“一”的前端开始运行,体现为起始的端,或为“未显态”的无规定,但这过程的“一 ”中,包含着同一的自身的反面,即“一”的“二”,或为“已显态”的有规定。 “前”与“后”的空间结构相互解构作用,产生了“一”与“二”的时间结构的解构运动。据此可知,“一”到“二”、“前”到“后”正对应了“无”到“有”的过程本体。“一”是起始的元过程,“二”是与“一”矛盾对立面的中间过程或体系。“一”是绝对的,“二”是相对的,一生二,即过程本体的一体两面。“一”是对非过程的否定,所以“一”是“元过程”(前过程),但“元过程”(前过程)内部相互统一而又矛盾的否定的联系,又会发展到反面,即次过程的“二”,也就是后过程。或者说,“一”是趋虚的开启,但还未能生成到对立面;“二”是趋实的运行,并又进展到否定的相对过程的中间,这类似“无我相”状态。
每一个后继,都包含它的一个先在。或者说,一种原初,在它自身内已经预设了一个更原初的对立或差异,总以一个自身的他化或异己化,使原初自身以不是自己的广延而成为自己的另一个,这就是生成运动的最终内在的根据。就是说,生成首先是它在它自身的否定。
“单”依存“多”为生成的增进,“多”这个量,预设了“单”为原初生成的前提性联系。每一个实有都从它的反面生成着一个位域,其间接的关联具有中介性,组成一种包容的结合体。意向的构造就是一种生成中的过程:原印象生成原印象的诸表象体系,反省印象生成反省印象的诸表象体系。同时,意向某一个小时限定的生成运动,是以前一个小时的生成运动为预设的。其中,原印象的诸表象之一的想象,可以提供实感观察所缺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所致,因此想象可以使表象具有不一致性。即便是原印象也要受到时空因素的影响,这种时空在差异的连续中而关联地统一着,使每个时空段-点,组成重叠关系与派生关系的对立相关体。时间停止其前后延续的纵向,就成为空间。
我极端地认为,联系如果是系统,系统就包含同一与非同一的差异矛盾,有差异的矛盾性,就有界分,而界分就是一切都在未完成的展示状态中的现身、场在。因之,它就是联系环节和中介的生成中显在的自异运动机制。
(内在的思辨,是胡塞尔现象学所否认的,但他同时又不得不大量运用辩证思辨来延充现象学的内在性,比如他主张“没有严格科学的开端,就没有严格科学的继续发展”(胡塞尔《第一哲学》2010年版,王炳文译,第34页)的论旨。


2015年7月26日于成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7 07: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