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龙潭古渡艄公咿咿呀呀的号子-------(散文诗)
湖乡东郊的渡口。“开船喽!”一声长调,惊飞了湖岸及树上的鸟叫.
清晨六点我到了离家一公里外的渡口,随着老艄公的一声吆喝,铁皮渡船上站满了赶早买菜的居民和上学的学生。他咿咿呀呀摇着桨在三百来米宽的河道上穿行,像是泛舟湖上。我站在船头一边听着美妙的摇橹声,一边放眼四周,沿岸尽是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民居和历史遗迹,和不远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现代和古典交织的水墨风景画。
多年前,他带着家眷移居东城郊外。前任艄公退休后,他和另一个艄公冯其山应聘了这份工作.
两人轮流当半天班,每人每月平均有千余元的收入。对于要负担女儿读书和家用的吴天生来说颇为辛苦,但他喜欢这个工作,不仅可以方便两岸居民,更重要的是摇橹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家乡,心里踏实了许多。
这里就是历经百年的大窑路龙潭古渡口,湖乡东城郊外最后一个人工渡口。艄公名叫吴天生,瘦削硬朗,摇橹的一招一式看上去都很认真。他早年在家乡北岸东台时便曾是一个出色的渡工。
大窑路社区三面环水,交通十分不便,且没有菜场、超市和小学,往来出入一趟需要40分钟之久,一直是东城郊外城市中心的死巷孤岛。没有了渡船,老人们出行就要翻过又高又滑的伯仲桥和清名桥,一到雨雪天更困难。卡子前市有关部门正在新建桥梁取代乌龙潭渡口这一百年古渡,不久将淡出人们的视野。
咿咿呀呀摇着桨,听着美妙的摇橹声,我心潮起伏---------。
几分钟后,船就靠岸了。我忘不了纯朴原生态的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