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 韵 诗 正 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 韵 诗 正 名



陕西•王寅明



    诗是分行排列的韵文。具有节奏感与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是任何文学教材,通用的释义。
    中国是诗的祖国。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直运载明清民歌,无不约定俗成地遵循这一原则,从而出现了数不胜数的,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优秀诗篇。
    时代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受到西方外来诗的影响,产生了新诗,也称自由诗。它打破了旧诗的格律,不受韵律、平仄和对仗的限制与束缚,字数与分行比较自由,因而成了诗的革命。近百年来,产生了胡适、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田间、何其芳、郭小川、贺敬之、舒婷等等著名的新诗人。他们的新诗虽很自由地分行,但是作韵文的韵,还是遵循了的。因而也就易记易诵和易传。
    时代 又发展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无韵诗却统治了整个诗坛。纵观国内各诗报诗刊,几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无韵诗。有些老诗人写了有韵诗,年青的编辑反而感到反常,并加以责问:“你怎么还在写有韵的诗?”言外之意,写诗有了韵,反而成了怪事,有违常规了。(因此就不难理解以下现象“老诗人臧克家惊呼读不董好多新诗;流沙河为什么不再写诗;以及新诗读者群大量走失,出现了”写诗的比读诗的人多“的咄啧怪事了。)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诗是韵文吗?如果说是韵文,为什么有了韵,反而有违常规,不押韵却很时髦走俏呢?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文学形式都有一定规范给以界定。既然无韵诗统治了当今诗坛,就必须给以一定的界定,从而加以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嘛。《现代汉语辞典》对诗的释义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节奏”“韵律”是诗的属性。反之,没有节奏韵律,就可说不是诗。那么,当今的无韵诗为什么又那么多,甚至统治了新诗坛呢?有哲人说: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无韵诗能够存在,就说明它是有不少读者,也有不少好作品。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有没有无韵诗?回答是有。那就是散文诗。也是二十世纪初从西方引进来的又一种文学形式。
    关于散文诗,《现代汉语辞典》和《辞海》皆无辞条。笔者翻阅了手头的两种高等学校的《文学慨论》也没论及。可见此形式还是很新的,还没有规范到辞书和文学教材中去。
    我个人曾写作和发表过不少新诗和散文诗,自觉还有点实践知识。现在就顾名思义地,斗胆地加以解释吧:散文诗者,散文的诗,诗的散文也。(编者的解释是:苹果梨,梨苹果也。)它具有散文的不分行不押韵的自由形式,又必须具有诗的短小简练和艺术意境。也就是说,同时具有散文和诗的两种特性。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上述解释可以成立的话,笔者就不揣冒昧地提出个大胆的建议:当今分行排列的无韵诗,只能归属于散文诗行列。如果硬要称为诗,就很不确切。因为它没有韵,就不是韵文。不是韵文,也就不成其为诗。尽管它是分行排列的。(无韵而要分行,是画蛇添足:大可不必多此一举的。)
    结论应该是:无韵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诗,而是广义的散文诗。既然是散文诗,就不能任意地去分行,鱼目混珠地自以为是真正的诗。
    以上浅见,并不是看不起或者排斥无韵诗。在“百花齐放”的当今文坛,广义的诗和狭义的诗,都是百花园中的一种花。正像春兰秋菊,各有其芳一样,无所谓好坏优劣。但是两者要加以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定位。否则就会对无知与求知中的青少年,以一种误解和误导,把无韵的广义的诗,当成了狭义的真正的诗。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就会误以为诗是无韵的文学形式,非常好写,只要分行排列的文字就叫诗。那样的话,就误人子弟而遗害无穷了。
    鲁迅先生是小说家、杂文家,还是个诗人。他对新诗形式的见解是很好的,迄今还有指导意义:“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形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韵,只要顺口就好。”(《鲁迅书简》956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2-2 1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 19:25 | 只看该作者
心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1 07:3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