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流派191期散文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周一期散文诗刊登于《诗歌周刊》,15-18篇作品的出笼,可谓“不容易”!它要经过编辑们反复阅读后推荐,后由康主持不辞辛苦地审读定夺。“几人欢喜几人愁”,艺术的斤两不比秤,谁又能准确无误,做到不“短斤少两”呢?笔者以前的评点文章说了“编者选出的作品自有他的道理”,何许他的“道理”你不认同,世间的事总有主事者,并不需要得到每个人的认同。凭心说,每期发表的作品大部分应属于每周在论坛出现过的习作中的优秀,不排除有极少量的“以劣充优”。谁来做这件事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应该体谅的地方。
       仔细拜读了191期散文诗,总体感觉过于参差不齐,用高标准要求,有些作品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还只是平面的描写,没能从生活内部进行挖掘。第二、思想的层面还较低,只限于普通的认识。第三、现实语境缺乏,对于事物的认知还只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第四、艺术方面还较粗糙,散文诗文体的特征特性不尽成熟。具体就不赘述了。
       每期十多篇作品中不乏佼佼者,就笔者眼光,191期中《散文诗三章》(作者:子默)、《母亲和她的稻草人》(作者:多梦的江南)、《第三种角度》(作者:陈中明),这三章作品显得更优秀。

       一、        叙事的诗意功夫

       子默的《散文诗三章》,在他刚发表在论坛时,笔者就作了下简评,这里作下综评:叙事在散文诗中是最难把握的,事情要说清楚,要有故事性,更要有诗意,突出文体的特征。子默功夫了得,他以白描式勾勒,只出主线条,省去枝节:“回首。我们一起呆过的地方,有仙人掌、水仙和月季。还有,被我们的身体齐齐压倒的芨芨草。现在,它就是无衣的花园了。”几笔就将曾经的现在的全部呈现出来了。至于它是生活的花园还是心灵的花园?作者并没指明。《散文诗三章》均是叙事性的,作者都是以这种简约的方法。细节留着出彩也是作者的另种功夫: “异地,我对着手机喊:该浇水啦!无衣懒散地应着,她在照镜子!然后,她让我听:水瓢磕打木桶的声音,水流如金子般哗哗的声音”。这样的细节在诗中增添了机趣的特色。作者也具“一字之功”、“一句之功”:“ 抱住一条河。”(《虚钓》)这是开句,请看“抱”即一字,“抱住一条河”即一句,把一个钓者的特性与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叙事散文诗最最难的数诗意的突兀,作者更是高手: “你早早把自己关起来。关在屋子里,关在雪里。关在想我的温度里。”(《东北的雪》)“七月,阳光越来越毒,干旱越来越重。”(《无衣的花园》)“但普遍的阳光也有照不到的地方,譬如树叶下一只蝉蜕。天空,一朵不确定的云在水中玩倒影,有些飘忽。可它不是水里的翅膀。”三章散文诗中突兀诗意地方俯视皆是。
       叙事散文诗贵在诗意功夫,包括提炼、剪载、练句、练字等,都要围绕“诗意”发“功”。

       二、远离矫情

       “矫情”是抒情作品中始终难以纠正和更除的大毛病。所谓“矫情”,即不疼装疼,不痒装痒,不美装美,显“酷”,装B。穿着一双仿制的草鞋游走于苦色的泥土上,驾着一团浮云为大地、山川、河流而痛楚哭泣。在现实的诗歌语境严重变态的今天,“矫情”不幸成为了诗意语言的主流。
       因此,笔者对没“矫情”的真实的泪水与血液特别敏感,也特别看中。《母亲和她的稻草人》(作者:多梦的江南),正是没有丝毫“矫情”,只有血肉、泪水和泥土、寒霜的诗篇。也是揭示如今空巢现象的力作。篇幅不长,引读如下:
       许多人影涌出村口后,拐个弯,就不见了。
       留下杂乱的脚印,很旧,很深,贮满清明的雨水。

       母亲纳着鞋底,把日子纳得很结实。
       针尖划一下,头发就白一根。
       一颗老树,让母亲靠歪了。

      那个稻草人,是母亲亲手捆扎的,极像我的模样,陪母亲留守村庄。
      二十四节气,依次从田间走过。
      母亲和她的稻草人,能听清种子的呼吸和庄稼拔节的声音。

      从不外出的稻草人,站在母亲的视线内,比我勤快孝顺。
     一手牵来风雨,一手引来阳光,伺候着母亲和她的田野。

     秋的颜色浓了,风的分量重了。
     稻草人的手一指,戳痛我的乡愁。
                             ——《母亲和她的稻草人》
       正看反看、反复看,读者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实在,真实。没有一丝矫情。第一节,以泥巴上深陷的“脚印”说明好多人都离开了农村,每年清明节他们才回来。第二节,写在家的老母亲靠着老槐树边纳鞋底边盼儿女归来的情景。第三节,母亲亲手扎的稻草人和老人们精心看护着庄稼。第五节,以拟人的方式说稻草人代替着“我”孝敬着母亲、伺候着田野。最后一节,秋色秋风代表了希望,“稻草人的手一指,戳痛我的乡愁。”我们不能不能为这结句叫好,稻草人的手一指,指谁?力度的一戳,痛了真正有乡愁的人。
       这章散文诗具有动人的感染力,让我们领悟到了“无为而为”的哲学道理。真正的艺术是无艺术,动人的作品无不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笔者相信,多梦的江南一定出生于农村,且有过丰富的生活经历,不然,他写不出这样的作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任何矫情在诗中都叫伪抒情。

       三、        思想的角度

       我们一般只提艺术的角度,但很少说“思想的角度”。《第三种角度》(作者:陈中明)给我们用成功说明了这个问题。记得这章作品在论坛发表时,笔者仅用一句话给了他回复“第三只眼就是苍天”。笔者是在告诉中明:你的这章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的角度”,你会成功的。感谢编者承认了他表达的思想和选择的角度!
      上苍,赐予我以小草的方式活着。
      我只能,用第三种角度看世间的事物。
      辽阔的天空,是多么的空虚。
      高大的树木,是多么的孤独。
      离大地越近,越是能得到爱的相拥。
      越是朴实、平凡,越是最容易得到幸福。
      我以普通而简单的情怀,去理解流云的飘浮,飞鸟的艰辛。
      我乐意接受风的鞭打,脚的踩踏。
      被伤害,不是耻辱也不是无能,是我有所被伤害的价值。
      有谁,会去伤害一个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傻瓜。
      忍辱负重,承受无法抗拒的苦难,对于一个弱小者来说,那是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我用第三种角度看世界的纷纷扰扰,看人间的尔虞我诈。看善与恶的因果报应。
                                     ——《第三种角度》(作者:陈中明)
      任何事物只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也是每三种角度,就会豁然开朗,这篇作品贵在看清了大与小的关系,或身为“小”的价值,其思想超脱了普通、世俗一惯性的思维,给大多数居“小”之人以启迪。
      中明是笔者的老朋友,他的作品笔者读得很多,大都理念突出,形象与思想融合的好的作品就上去了,否则,名落孙山。笔者常常为他惋惜。这章作品思想的角度找到了,形象的角度随之而来,自然而贴切,哲理且深邃。

                                                                                                                  2015.1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09:57 | 只看该作者
西部雄鹰 发表于 2016-1-8 08:38
读一些诗评对提高自己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好处。

谢谢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09:56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6-1-7 14:34
下了功夫的
问好地父

谢谢采风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8 08:38 | 只看该作者
读一些诗评对提高自己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7 14:34 | 只看该作者
下了功夫的
问好地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02:4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