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堤之笛
陂塘海子之患,泽国水乡之痒,亦覆舟,亦载舟。
在安龙,在金星山下,夙兴夜寐的荷影,是我抱暖的冷。
公元1694年,招国麟捐两千两俸银,率领数百民工,历三百六十五日,开山伐石,筑了一条宽八尺、长八十丈的石堤,浑然成笛,铿然流韵。
一堤成笛,笛声妩媚。招堤以北十里,山环水绕,柳荫袅袅,荷影妖妖。
一堤成笛,笛音悠扬。招堤以南万户,燕呢鸽喃,祥瑞陶陶,福乐依依。
一种万籽的恩情,一德万善的源泉,山送水迎。
苏堤之功,白堤之誉,绿柳不言。
招堤之笛,民心之韵,夏荷不语。
让撰写历史的后人,对饮一堤古风犹存的感动,落笔成联:
“前招公后张公乃武乃文抗沧海狂澜并作中流砥柱”,
“仿白堤肖苏堤好山好水缅遗风高咏俨然上界神仙”。
一幅楹联,点醒了一座石头的牌坊。
一座石头的牌坊,点醒了一座人心的丰碑?
在人心的称杆上,悠悠民生,才是定盘的星。
在招堤,在残荷独立的阳光里,我走进袅绕的笛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