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93|回复: 8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新韵赏评 【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0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韵劲如弦

泉城杨柳妄婆娑  百泉清音何嗟哦
新韵细如丝  陈词满篓箩
洗耳恭听唯小鬼  高僧大儒念大佛
瘦驴屙硬屎  肥牛嚼唾沫
一鸟入林百羽喑  一曲高歌万人和
新韵劲如弦  时代强音拨

(重阳jm)



    据悉,山东济南正举行全国诗歌研讨会,重阳写了这首诗寄给了研讨会。重阳出生于山东省。山东济南市的泉水全国闻名,所以济南又称“泉城”。据记载济南有名泉七十二眼,趵突泉最为有名。所以这里开篇就想到了泉城和泉水。春天来了,气象万千,泉城的杨柳扭曲歪邪,空费力气地飘荡摇摆。还有那百泉的清朗流淌声,把美好的时光白白地虚度了过去。这是感叹,在感叹中联想到了诗句,联想到了新韵,这是妙合。
    重阳先生刚刚倡导新韵时,共识的人并不多,微小得就象细丝一般。而那些远离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的陈词滥调,却充塞着诗界,可说是“满篓箩”。
    好的合乎时代的诗音太少了,那些鬼使神差的吟吟哦哦,还有那些自称高深学识的所谓“名僧大儒”们的虚玄妙音,也只能洗耳恭听了。“洗耳恭听”这一成语的本意是恭恭敬敬地倾听。周叔《秋霁》:“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鱼洗耳听。”这里却有轻蔑之意。
    无论小鬼的吟哦,还是高僧大儒的玄经,也不过是“瘦驴屙硬屎—-瞎逞能”;“肥牛嚼唾沫——自品味”,没有什么新花样,鲜味道。这里连用了两个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广为人民大从喜闻乐见。歇后语入诗,很少见,重阳巧妙地嵌入,使诗更形象生动,诙谐有趣。
    有句成语:“一鸟入林,百鸟哑音。”比喻威势压倒众人。重阳倡导的新韵,将要形成“一鸟入林百羽喑,一曲高歌万人和”的势态。他说过:“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二十一世纪的诗坛是新声韵的”。新韵,已经得到了诗界的认可,同仁同道们的拥护,人民的喜爱。自从1998年热烈展开讨论,几年来,在《艺苑》上刊载了有关新韵的研讨文章百余篇,发表新韵诗作千首以上,这些都说明了“万人和”的现实。
    新韵刚刚开始时,“细如丝”;而后来就“劲如弦”了。因为最后肯定了新韵的前途光明远大,必然胜利!正如重阳高呼的那样:“新韵万岁!”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7-5-13 22: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7-5-10 13:58 | 只看该作者

是啊,不合时宜啦!

海浪节奏谁能改,风云雨雪自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7-5-9 19:55 | 只看该作者
不合时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7-5-9 11:21 | 只看该作者
诗之根(新韵)
诗是韵文千古定,节奏韵律诗之根。
海浪节奏谁能改,风云雨雪自更新。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7-4-21 15:18 | 只看该作者

  书       

书  唇焦口渴谁人晓
破万卷  心海起波涛

书  撵旻轰冬迎艳阳
昼望日  晟心夜视罡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7-3-27 10:35 | 只看该作者
《七夕雨倾盆》这首新韵诗想象奇妙,将人类的科学发展和神话故事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也是写诗的一种高超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7-3-1 14:25 | 只看该作者
《无边的麦田》   “哦/无边的麦田/滚浪的青苗”。放眼那无际的麦田,欣慰那碧绿的青苗,春风吹过来,摇摇摆摆,不正像“无数只小手”在把那阳光抓挠吗?不正是一派生机盎然激人奋发的景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7-2-9 15:53 | 只看该作者
   〈无边的麦田〉    “吮乳婴儿的脸/在笑  在笑/那么俊  那么俏”。这是在颂扬阳光下的可爱的小生命,活泼地笑,快乐地笑,幸福地笑,笑得多么开怀呀!重叠“笑”,增浓了语气。而且那么“俊”,那么“俏”。“俊”得让人心旷神怡,“俏”得让人心痒心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7-1-15 10:54 | 只看该作者
〈无边的麦田〉......  “无数只小手/朝太阳抓挠”,这是对光明的无限热爱的表现。“抓挠”二字太传神!那动作就像偎在母亲怀里的婴儿,抓挠母亲的乳房一样,这是至爱的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22 04: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