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顺其自然 于 2012-8-12 13:06 编辑
91.行健: #同图诗比赛#【伦敦碗里的火焰】一碗圣火/燃烧人类的诗篇/橄榄枝跳动/在雅典的上空/编织永恒的梦想/世界/浓缩成五环/不同的颜色/在伦敦碗里沸腾/喂饱每一个渴望/旗帜飘扬着激情/古老而又年轻的盛会/献给奥林匹克诸神/献给顾拜旦和平的双眼/从此/眼神不再陌生/血液流淌有了共同的方向
自然乱弹
碗,很平常,我们要看的是往里面装着的东西。这个作品通过意境与意象异同的对比可以看出,所谓意境指的就是作品中心灵化了的特定的场景,它是由意象与意象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意境具有具体可感性(不“隔”)、空间性(“场”或“境”)、余味无穷等几个显著特点。
观看举重比赛有感
文/花弄月
他们,
举起国家的荣誉
也举起同胞的期盼
举起奥运精神
也举起无悔人生
举起对自己的承诺
也举起世人的目光
举起胜利
也举起失败
(他们能否举起一个强盛的中国?)
他们的幸福和努力
就全在这举起
与举不起
自然乱弹:
写诗,立意为先。 对于这一特点,古人早有认识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义生文外”、“余味曲包” (刘勰);“文已尽而意无穷” (钟嵘);“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皎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司空图);“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姜夔);“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妙在笔画之外” (苏轼);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古人对于意境余味无穷的特点的透彻领悟。这个作品以一“举”之意统管全诗,无论是内涵与外延都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当然“如果你能从反方进行深度思考(举不起的问题),并有效表达,其诗肯定更有意义,更能打动人心。可以一试!(汤胜林语)
另一场奥运会
诗/西泠弋人
逃出叙利亚的沙漠之狐
一口气摘得了
大马士革到地狱的
马拉松金牌,并打破了世界记录
霎时,该国的枪炮都为之狂欢
车臣的蝗群集合起
曲棍球垒球与艺术体操的梦之队
飞临伦敦!不是从天而降
而是涌进地铁
制造爆炸性的新闻
飞蛾!飞蛾!在蝉的鼓噪声中
败给了伦敦眼的妩媚
遂含泪扑进204枚铜花瓣的火炬
自然乱弹:
诗的形式精短、灵巧,所言之物,一般是一个意象,彰显一种感知。这首作品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