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好散文诗”(2016年9月)(欢迎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4 2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好散文诗”(2016年9月)(欢迎转载)
主持人:程洪飞  潘志远  方文竹  杨昌文  叶枫林

【开卷引言:说说“中国好散文诗主持人”】
不少散文诗朋友好奇:“中国好散文诗”五位主持人是如何形成的?
起初,由程洪飞、潘志远、方文竹三位萌生“中国好散文诗”的念头,也叫“创意”吧。之所以是这三人,完全是地域的原因,住在一地,联系、交流起来方便,外地高人只好割爱了。感觉得三人的工作量较大,后来拉杨昌文进来,再后来叶枫林也进来了。五个人,是否多了一点,我们看并不多。人多,可以中和眼光和口味,较少遗珠之憾。
程洪飞,以搞古玩为生,自选乡居,是一个极具生活情调的汉子。1986年就在《安徽文学》发表散文大作,诗也有特色。可他不习惯于投稿,也不懂得投稿。散文诗写得极有个性,一看段落便知是他写的。将他列入“先锋”,他的刀枪却使在暗处。
潘志远,在诗、散文、散文诗等之间游走,近年的散文诗露山显水了,也应该如此。他有着自己的写作路数。在“中国好散文诗”的推出中,他的劳动量最大。
方文竹,早已成名,就不必多言了。他的为人为文,想必大家都比较了解。在“中国好散文诗”中,该他干的活,他一点也不会少做。
杨昌文,写诗,作画,偶写散文诗,在理论批评方面也有一手,对事物、对艺术等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为人纯正,仁厚,是大家的好朋友。
叶枫林,出席第十六届全国散文诗笔会,写诗也不逊色。其实他早年一直在行走,近年才展示出自己的独有的才气,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当然,随着大好形势的发展,今后五人有可能增减。
我们的缺点一定多多,您的批评将是我们的福音!


【新锐展台】

诗词中的宋朝
■鱼蓝

以一把古琴的方式,诉说千百年前的悲凉。依稀是一些酒旗,和瘦菊。
以一杯酒的通透,溢出一些石头,或凹凸不平的河床。
以勾栏女子的清唱,杨柳依依,或兰花指柔。
晓风残月,捧一笺芳华,或兰,或菊;或抑,或扬。
一些古剑,壮士;唯留下,骨瘦如柴的柳郎:切切相望。
那些风情万种的楼台,和清窗孤影对视-----
佳人,才子。孤独,或流放。

红红翠翠的花灯,挑开一帘盛世的天空。
云峦生翠啊,漆车香马,万枝牡丹。
在车水横流的黄昏,浅浅一朵黄花,浅浅一片蛙声;浅浅是一些堆锦遍地的良田。
胭脂残零,像蒲团上打盹的神僧。
有一位僧人,合掌走在名仕穿梭的上流社会,却依然不会丢弃,木鱼声声中,虚度的年轮。
我,以泪投火,以歌投冰。
看些摇曳细碎的花影,不能相守。

一只隼,和江山对坐。
一些皱纹里,绽开着纯净的冰花素朵。
回忆一只鸟的翅膀折断,就如同日益陷落的江山。
一枚月光推开一扇斑驳的门,一位簪菊的女子,发髻高耸,正从一滴清泪中,穿越而过。
如此,以致一些梅花,等不来绽放。
吟啸徐行点评:抓住宋词中一些典型的文化元素还原当时的场景、细节、画面及人物,将读者又带回到上一个千年,气息、情绪栩然,失意落魄的诗意于淡然地惆怅中令人心仪,感染力有秒杀的功效。


街头野菊(外一章)
■黄锡锋
   
一朵野菊,意外地长在城市的水泥路上。
是它挤破水泥地板,还是城市的一个疏忽。
车从左边扇过来,就向右边避;从右边扇过来,就向左边避。
当车无趣地溜之大吉时,它就在风中仰天长笑。
可然后就是长长的沉默,仿佛那长长的水泥缝隙,像两排咧开的牙齿,咬住它的声音。
是的,它只有二十公分高,长出的花朵,刚好探出水泥路面。
可踮一踮脚尖,还是能看见来往的车辆和流浪的人群。
野菊好像真的知足了,一副天真烂漫的姿势,仿佛庆幸自己,在城里立了足。

停车场

几十辆小车聚在一起,显然是一种缘份。
可是,也许累了,它们一句话都不说。
彼此被方框框着,各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安顿下来。
今晚,它们一路上的情况,仿佛也被夜色抹掉。
哪一辆,一路顺风,平安无事;
哪一辆绝处逢生,经历了一场场风险。
刚刚熄灯的那辆,发动机还热着,心跳仿佛还“突突”的跳动。
轮胎上还黏着祖国各地的尘土。
粗心的车主,一定去附近的酒店喝酒去了。
当然,谁也没心思猜想它们白天的奔波劳碌及明天的行程和走向。
看守车辆的老头,拿着手电晃了晃,只是履行程序。
只有月亮,从东走到西,耐心照看它们今晚的睡眠。
吟啸徐行点评:散文诗不能仅满足于看见后的津津乐道,而是要着眼于发现后的挖掘,在不经意地叙述和描写中让人怦然心动,或者有自己的洞见,细节不一定真实,但完全是应该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它的预见带有规律的性质。第一章写弱小生命与强大现代文明的对抗,居然胜利了,表面上看有些荒诞,但在城市确乎能看到这样的景象;第二章写人们熟视无睹的停车场,在冷峻的钢铁中见出了热血,并暗示了诸多的思考,实为不可多见的佳作。


【埙羽眼光】

秋天,是这样的颜色(组章选一)
■占森



是一种冷。是你心底要给谁腾出一片空间的阁楼。
那样圣洁,像个殿堂。允许有白鸽子、一朵蒲公英的飞浮;允许有孤独的,手握玫瑰的白袍新娘,站在窗口,低头往下望。
是一种干净的音符。它的方向却不一定往上。但你绝对无法抓住它。
现在,你正准备向它走去,宽阔的廊道,一个出口。
在无数羡慕的眼神里,你路过了光晕,也路过无声的坠落、死亡。
                                  (选自:中国诗歌流派网 - 散文诗界)

程洪飞点评:关于白,想起白绸缎白墙壁白色欧鸟,涂抹一身的白色阳光,在太阳下,它们飘荡、飞动,落在世间,各自展开白面孔向众人散开清冷的光华。读占森先生《秋天,是这样的色泽》,散文诗开篇的秋天的“白“,想起久没有想起的白菊。大朵大朵的白菊,在秋天,在白昼,在霜夜,白不断摇晃着。凡是路过白菊的人,说白菊白昼白亮,说夜间的白菊依然白亮,如夜里亮着的一盏盏灯。占森先生的秋天中的白:清朗的、圣洁的、白的飘逸、白的一尘不染。有所指,又无所指;存在又恍若隔世。我不敢走进它,惟恐吹口气它可能散了,更不忍对它轻弹一指。因为占森先生说:“它是一种干净的音符。它的方向却不一定往上。但你绝对无法抓住它。”那我就站在外围,对这万色之母的白,顶礼膜拜。


                                   莫明
■杜国庆

                                   1

我在宣城宾馆里,凌晨三四点起来出门,肚子饿,街道静寂无行人,只看见很多马路边推车卖小吃的,所售品类前所未见。冷,我进了一家面馆,这时身后传来一阵学生的喧闹,我起身到门口避开他们,路边竟然意外看见Z,他手里拿着一叠A4纸,见了我,立住脚说起一通诗歌,又头发凌乱的急急赶去学校。Z走后,我看见他把那叠纸忘在了门口的桌子上,我翻了翻,是一些难以辨认的符号。



                                    2

一天夜里,我在乡下,看见一座古老但装潢现代奢华的祠堂,花草精美,
非常之大。大堂里,搭了一个舞台正在唱戏,灯光、乐曲、服装以及花旦婀娜袅绕的身段极尽华美教人看的呆傻,但台下并无人。我看了一晌,挪脚去了偏门,刚出门,音乐便停了。四下黑沉沉,隐约看见一点灯火,我走过去,是一处破败的厨房,里面模模糊糊看不清楚,好像有一个妇人在哺乳,另有一个更老的妇人在灶台后的火光里面色阴沉。她们见了我,似乎不奇怪。我不知如何搭话,走进去了几步,又退了出来。天色突然大亮。

                                   3
   
老城被改造,一座桥上全是屋棚,绕着走过去。我饿了,找到一家卖早点的,一碟小菜滗掉汤水只一小口,要收六块钱,熟悉的那个老板,还一幅爱吃不吃的样子。又和一帮人吃宵夜,户外,一桌子精致的家常小菜,可劲吃。又吃到包间里,遇见一个不喝酒的头子,我报上名字,他喝了一口。


                                   4
   
一片田野上,到处残垣断壁,是拆迁。我家也被拆了。走进瓦砾里面,好多人用车往外搬运家具,也有好多家里,摆了筵席吃吃喝喝。我被拉住喝酒,喝不下,被人将住,必须喝。我抽个空溜了出去。又回去,他们还在喝。

                                    5
   
在教室,一个什么文学比赛我得了第一,奖品是教室书架上的书我可以任意选一本。我指指用盒子装起来的一套,约四五本,旁边一人面有难色,嫌我要的多。我便往下找。看见一套上下册的吴晗精选,我又看看那个人,他还是不情愿,又不好反对,我高高兴兴拿下来,往回走。

程洪飞点评:《莫明》是一组杜国庆先生记叙梦境的文字,没想到却格外的疏离与冷峻。字句之间因为忠实于梦境而别具张力,惯性之外的缝隙令人着迷,毋庸置疑,这样的文本为中国散文诗创作引入了诡谲又不失清新的风貌。

【9月观察】

喊桃花
■牛合群

1.
有人在岗地上喊桃花。声音有些喑哑和激动。
桃花轻轻地应了一声,整个春天在林立的颤抖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一朵朵桃花,仿佛一个个日子,腼腆地红在枝头。与单调乏味冷漠的生活和解,并达成备忘。
面对桃花,我所有的语言失忆了。
桃花总是在不经意间,以一首诗的自由走进我,将村口和所有的来路一点点染红。
这些,只是铺垫。铺垫后的桃花,突然就站在了青石之上。
站在石头上的桃花,迎风而歌。
桃花在喊我吗?

2.
为什么那么鲜艳?
那是一对相爱男女碧血化作的旗帜。也是乡村古风涌动的灵光与偈语。
春天了,我们应该以桃花的名义,祭奠那些死去的桃花。
以河流和鸟鸣的方式,送走了那些正在泅渡的生灵和思想。
那些镌刻在春天版图上的誓言,印证了神灵的慈悲与桃花的圣咏。桃花走上枝头,要经历风雨的洗礼,蚜虫、天牛、沸尘子等自然界的害虫,还有三月桃花雪,都铺成了来路。
生命的拼图中,一定要有这样的组合,这是神的考验。
谁种下的苦果谁抱走。
在层层桃树下,仁慈的母亲总是反复叮嘱我们,脚步要轻一些,轻一些,母亲怕打扰了桃园的睡眠,怕惊动了桃神的布道与仁爱。
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心,与神同行,我们总以低头祈祷和奉献供品来赢得神灵的庇护,以心灵的纯洁,等候身心的安详。
以手抚桃花:落。那一枚晶莹滴凝,便是琥珀。

3.
自然万千,气象严肃有序。
故乡的桃花,以自身“始盛开”的涵养功力,不祈求任何三心二意或恣意妄为之人的赞许,也不在可敬畏的神灵面前妄自菲薄。以自己的燃烧坠地,换回民间一个又一个红脸桃公。
一朵妖娆,击败寒冷和黑暗,庇护一座故乡。
一树青春,心似长天,让春天的骨头又硬气了几分。
一抹暖红,在每一寸我经过的土地上,都留下恩典的符号。
有谁比它们更爱人间?有谁比它们更懂真情?

4.
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让穿越荒野阡陌一路走来的桃花,身披霞光,楚楚动人;
那种光,闻起来就有一种桃木的药香。让爱与恨变得饱满。
我们在呼醒桃花的同时,桃花也在呼醒我们,唤醒日出,唤醒冬眠,唤醒村庄,呼醒那些走远了的乡音。
一片云烟之上,站着桃花的决心;站在岗地之上,桃花喊我,我喊桃花。
喊桃花,就是喊我的亲人;喊桃花,就是喊我的故乡。
桃花在喊,那走远了的夕阳,是否能够在下一步停止坠落?
潘志远点评:“我喊桃花,桃花喊我”是这章散文诗思维和情感的基调。本不算新颖,但喊得深入,喊得细致,喊出了超出常人的想象和内容,情思委婉,触心之处颇多,提升了这章散文诗的品质。

关上门的时候(外一章)
■陈建正

我关上门的时候
麻雀飞不进来,蜻蜓飞不进来,甲壳虫飞不进来
我躺到沙发上
玩起手机,给心中的她打个亲密电话
不知不觉睡着了
一觉醒来时间已从下午划去两个小时
我打开门
一股清风扑进来
恍惚过了一个世纪,把路让给它们
麻雀飞进来,蜻蜓飞进来,甲壳虫飞进来
落到它们该落的地方

暮色老人

他们一个83岁,一个82岁;一个光头,一个头发花白;一个佝着腰,一个缩着身体。
他们一大早来到了河边的小公园。小公园里人来人往,有跑步的,有做瑜伽的,有打太极的,还有打球的。他拉着她的手,静静地看着一个个精神抖擞,活力四射,展露各种姿势。  朝阳在他们面前一点点升起,照亮他们苍老的面颊,他微笑着对她说,这是属于年轻人的。
黄昏,他们又来到了河边。河滩上,有一群上了年纪的人,耙地的耙地,挑水的挑水,种菜的种菜,忙得不亦乐乎。夕阳下,丝瓜开出娇艳的花,青菜翠绿欲滴,豆荚饱满。他牵着她的手,柳絮轻扰着他们的面颊,他们绽开了温暖的笑容。他对她说,这才是属于我们的。
夜幕降临了。他握紧了她的手,默默地,头也没回地,离开了小公园,渐渐地在我的眼底变成了两尊雕塑。
潘志远点评:用冷静的视角将现实生活的场景与细节展示在眼前,平淡中有涌动,质朴里有吊诡,场景转换时又稍露魔幻;表面上波澜不惊,不经意处却暗度陈仓,有一般笔触难以企及的峥嵘气象。

与盐有关(组章选三)
■王琰

3

    运城,盐运之城。这里是成吨阳光归隐的地方,温度炙热,最为耀眼的白,不是雪。远处一道白线。
    白如雪。
    盐湖周围,寸草不生。
    有时,寸草不生的荒芜是另一种富足。
    中条山千里盐田辽阔。阳光耀眼,清清朗朗的空气里,一股股南风肆意游走。有工人说,这南风叫盐南风。
    “一年一场风,年初到年终。刮断山,刮断岭,刮得磨山翻烧饼,刮得碌碡发流星,刮得小麦扑满地,刮得玉米成光杆,刮得花生不见面。
    这首歌是说刮风呢。盐南风大,盐南风刮着,盐田就在这风里捧出大把大把的白色晶体。它们透明、耀眼,它们是风锻造出的另一种形式的白银。
    在运城,我从头到脚仿佛都洁净如盐。
    从年初刮到年终的风,在运城,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它叫盐南风。
    耀眼的阳光环绕下,起飞的小鸟带走我身体残余的电荷。吹着这风,我变成了一块晶体。我的血液里注入了光,温度渐渐升高,我的身体变得透明,我要将我捧出来,交给另一个身体里有光的人。
    这种改变让我忽然觉得生存变得有了力量和意义。
    把乌云统统从高空抛下,最多再下一场急雨,盐南风用力吹拂可以颠覆往夕。把我的内脏拿走吧,把我的臂膀拿走吧,把我的梦也拿走吧。我幻想它们一段一段如白绫,将整夜的黑隔离开来。
    一些改变正在发生。一只又一只花尾巴的喜鹊飞过,这些着正装的信使,它们只说暗语,它们带来没有人知道的种种启示。
    运城越来越咸的盐南风继续吹。
    风、池、日光,三位大神围绕着聚宝盆昼夜制盐。今夜风大,运城是一座怀抱元宝夜行的神。
    今夜我必将要收获什么。月亮是另一块盐的晶体。
    而我,将率领着星群一同投入你空空的怀中。

4

    走在一座城池的废墟之上,一座曾经大如天空的宫殿。千年的时光仿佛遁入空门,只余眼前一段残垣,如风里破旧了的锦锻。
    过去了,过去了。
    西周古魏国都城,旧日繁华似锦。
    我刚刚走过古槐旁的一座戏台,曾经熙熙攘攘的市井人群,矗立在旁聆听着别人的故事。
    忧伤或甜美的故事。众人目光如炬。聚光灯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公。
    《史记》言,魏,喻巍巍高大的意思。
    国君姬姓,鸟姬姓,石头姬姓,一场戏开演,主角姬姓。铜器铭文记载稼穑、战争、婚嫁、冶炼……
    头顶高处一只鸟巢,鸟用飞翔将天空拉低,然后,又一只只飞归这里。
    我的骨骼在风中“嘎吧”作响,并对着一块千年的碑发出叹息。早晨是一只白色的大鸟巢。从现在开始,我们没有过去,只有未来。
    庭院里碑刻高大,皆为石龟驮来。龟背文字艰涩难懂,怕是近巫的人才可以读懂吧。背山面河,眼前九座山峰如九只青铜大鼎一字排开,绿锈斑斓,满目沧桑。江山啊,城池啊,都是姬姓。
    云一半归黄河,一半归山川。
    那么,我归你。

5

    漫天的烟尘遮蔽盐田,风声里隐隐藏匿着喊杀声,阳光动荡而斑驳地照耀,如一块又一块散落古战场的兵器。一座奔跑的山是黄帝,另一座奔跑的山是炎帝。
    五千年前涿鹿之战场,蚩尤在这里大战黄帝。
    蚩尤骑一只麒麟兽吗?远处日头浑身冒着红红的火焰,散发着龙一样的气势,威风凛凛地奔跑着,一眨眼就不见了。白天和黑夜,石头和树木,都是幸存者。
    我在解州,寻找东门外一个叫杜东村的地方,没有人能告诉我它到底在哪里,人们诧我为何如此执著。
    鹳雀楼在高处眺望,一只伸着长脖子的水鸟,熟知黄河的每个细节和走向。我顺着黄河行走,一只白色的鸥鸟不等我走近,就姿态轻盈地从水面轻掠而过。
    黄帝“得风后于海隅”,传说这个叫风后的人,住在东门外一个叫杜东村的地方。传说这个叫风后的人,帮助黄帝改变了战争的方向。
    我很好奇风后,这个改变了战争走向的人,会是什么样?
    有人说曾在解州郊外宿营,遇大雨,雷如巨石般一个个从帐篷顶上轰鸣着滚落,帐篷如四面漏雨的一艘船。经历过这样夜晚的人,应该在晨曦中重新爱上自己。我继续寻找。
    烟尘继续遮蔽,变幼莫测的战事终于有了结果。尘埃落定,那年仲夏时节,刮大南风,一天一夜运城所有的耕地都开满了盐花。
    盐田粮棉,矿山冶炼,全都易了主。
    逐盐而居的百姓富足。
    战神蚩尤却被肢解成了多块。有人说,这是地名“解”的由来。再看看眼前的解州,得胜的河山,如缝补过的一面旗子飘扬。
    蓝天白云下,制盐用的一池池卤水异常纯净,微蓝泛红,传说是流进了蚩尤的血。
    接下来,它会变成一个凄美无望的爱情故事吗?其实,更像是一个移情别恋的故事。
    如今的盐湖依然浩大,不再生产食盐,转产芒硝。
    硝是另一条雪线横亘远处。

叶枫林点评:没想到诗人王琰的运城之行,收获了比广袤星空还要巨大的沉静和飞扬,在与盐有关的盐湖,在一颗颗小小的白色的颗粒刺穿多年梦寐的青纱,诗人心中撩起的瞩望变得辽阔,她用文字扇起如水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白云悠悠天地茫茫的柔软触觉,你瞧阳光环绕、小鸟起飞、血液里都注入了光,王琰晶莹剔透的描述,使读它的人,无一不充满光辉。光体的透彻,搁置盐上的飞行,像一个聚宝盆,心有多大,思考的旷野就有多大,并且靠着盐味的真诚,将光的泼洒在无形和有形中间,“率领着星群一同投入你空空的怀中”“有时,寸草不生的荒芜是另一种富足”,盐带来驰骋的声响,是诗人血肉之躯磁场强大的窥见。谢谢王琰带来晶亮的光圈,祝福王琰!


鸟近中年
■梦南柯
 
1
 
譬如说说春天,她是按正比例发胖的。
路边的小草胖一点,她就更胖一点。
但两点之间的瘦仍然触目惊心:若两河之间的战争。
伊拉克骨瘦如柴了,萨达姆的死却在渐渐发胖。
春风又绿江南岸?那场电子游戏的背后并没有虎啸龙吟,惟有猴子屁股萤火虫一般闪烁在北美洲的钢筋水泥之中。

2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时间真的爱上了我。她一下子就把我从童年拉扯近中年,如同拉扯橡皮筋。
中年的紫椋鸟在渐渐变黑,头发或昙花的唇却开始抽白。
抵达这短暂的白需要一生的黑。
你的名字就叫紫?紫得发黑!呵,昨夜被猛兽剜去心脏的月光也这么说……
人近中年的月光已经鲜血淋漓,但那只怀孕的豹子始终守口如瓶:因她内心的悬崖一直挂满了狗鞭!
  
3

今夜。我被直布罗陀海峡的开关开得很痛,然后又被它关得很酥很软很回味。
今夜,你的健美裤的开关也肯定在天堂把上帝弄得一塌糊涂。
据说天堂已经起雾?雾里看花的人偷走了荷花。
荷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贞洁。
青蛙们垂涎已久,他们跃跃欲试的姿态竟把采莲的少女羞得耳赤面红。
那是古代的一个夜晚:荷花被蜻蜓强暴后嫁给了乌鸦。
这个秘密只有污泥知道。

4

行云牧雨。
牧归的雨后,向日葵开始揭露太阳:梵高举起镰刀割耳朵时,阳光曾在他脑后狠狠地使了把暗劲。
从此,黄金也在别处流血。
所以,故乡的乌云开始偷吃陷井!
躲在陷井里寻欢作乐的你趁机拔掉了乌云的牙齿,在青铜枝上狩猎的王子也趁机抱走了你炊烟一样柔软的女儿。
于是硝烟四起,羽毛开始暗杀翅膀!

5

知道吗?
鸟近中年,就真的只想做一枚核桃了,并被一把刀硬硬地劈开。
我的果肉的初夜只属于刀锋,那种尖锐无比的疼痛的快感,肯定是荔枝无法享受的!
正如杨贵妃的初吻唐玄宗也无法拥有,她最后的肉体仅属于马嵬坡。
一骑红尘妃子笑呵,多么灿烂嫣然的童话,转眼就在一个王朝的睡袍里灰飞烟灭……
但贵妃的吻以及荔枝的白,千年之后仍然令我魂不守舍。

6

今夜,揉风洗雨的雄鹰突然来到我窗前。告诉我一个比暗夜更暗的秘密:他在上帝的盲肠里发现一座金山。
那些黄金的历史就像魔鬼的牙齿:整个夏天的暴雨也无法洗尽它。
洪水已漫过天堂。
鹰泪流满面地说,天堂里的冰川在迅速融化,但上帝只关心如何搬运盲肠里的金山。

7

无独有偶。
此刻,地上的冰川也在慢慢消融,就像冬日炉火旁的经书,其奥义与真理的光辉令常人难以察觉。
而且,这个时代的高僧大多在掩耳盗铃。此刻,一滴圣水掷入平凡,你听到了什么?一棵深冬的树结满了烈火熊熊的青果。
青果体内的欲火更难以抵挡:它们一夜间就可以把暴雨的灵魂烤干。
这虚拟时代的爱情使冰川和海啸热泪盈眶!

8

是的,我一不小心就触到了命运里深潜的雷区。
记得很久以前我就说过:死亡的雷是甜甜的苹果。
那么多人在啃吃这个苹果,却压根儿不知道它是死亡的雷。
如何拯救这些人啊?在雷的肚皮上割一道口子,让她血流如注?那么,更多的人会误以为是甜甜的果汁。
在劫难逃的果汁。

9

为时已晚。
上帝救不了我们,如同荷花拯救不了污泥。
你瞧,站在高原一角淋雨且泪如雨下的上帝多么渴望像游子一样回家。
回家?家在哪里?在苹果或黄金之内么?

10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可是唐朝的家。
哦,突然停电啦:上帝!我们得再换一个频道……

叶枫林点评:诗无非就是从骨头里面涌现的荡漾,当它顺着血管捞出月光,一种不自觉的情怀定会把文字组合顺顺当当地排列在一起,就像每个汉语的缝隙里一定有溪流撞击岩石时从诗人的骨骼里擦出火花。梦南柯借用一只鸟这个喻体,还原有风雨有阳光的个体生命的真实面目,雷声、春天、荔枝和刀锋,即甜蜜又有伤痛,在生活的迷宫里一边抵挡住虚伪,剔除病毒,一边拨着精神的天花板去找寻一个可供呼吸的窗口,甚至更大的空间,在十个奇妙语言搭制的平台,历史和现实的交织,挥舞比雷声还要密集的回响,没有光怪陆离,只有真切关怀,一个中年的鸟恰如一个中年的人,能博得如此精妙的思考实属难得。

【散文诗说】

博尔赫斯《拯救世人的行为》

  有一个秋天,时间里的某一个秋天,神道的神仙在出云集合,也不是第一次了。据说他们共有八百万之众。像我这样胆怯的人,在那样庞大的人群里会觉得失落的。而且,数目大到这么难以想象,实在也不方便。不如就说是八位吧,因为在这岛国里,八是吉祥的数目。
 
  他们郁郁不乐,但不显露出来:神仙的面容是不可解的汉字。他们在翠绿的山坡上围成圆圈坐下。他们一直在天上、石上、雪花上观察人类。一位神仙说:“许多天之前,或者说,许多世纪之前,我们在这里聚集起来创造日本和世界。鱼啦、海啦、彩虹的七色啦,还有动植物的世世代代,都表现得很好。为了减轻世人的负担,我们让他们传宗接代、生育,给他们双数的白昼和单数的黑夜。我们还赐给他们试验改变的能力。蜜蜂反复造一样的蜂巢,可是人却想出种种设计:像犁、钥匙、万花筒。他还想出了剑和战争的技术。他刚刚又想出一种无形的武器,足以使历史完结。在他们干出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之前,让我们消灭人类吧。”
 
  他们想了好一会儿。另一位神仙不慌不忙地说:“不错。他们想出残暴的念头,可是也想出这样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它刚好装满十七个音节所包容的空间。”神仙朗诵起来。那是一种不认得的语言,我听不懂。最高的神仙最后宣判:“让世人活下去。”就这样,一首俳句拯救了人类。
  
  博尔赫斯的作品弥漫着东方神秘文化,加之他能把本土的民间传说与现实矛盾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圆满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诗歌,都闪烁东方民间“神文化”光泽。这章《拯救世人的行为》是东方式的神秘主义抒写。首先,时间定位在“秋天”这个一年最为愁怀的季节,是隐喻人类的末日之季。“某一个秋天”是当时也是未来的时日。“神仙”一词是古老东方传说中的神。当然所讲述的也一定在东方。神仙的“吉祥数目”也是符合东方文化传统。那么,这“八位神仙”在干什么呢?是在“集合”,研究非常庄重的事情。这个事情一定关乎人类的生存问题,人类的现状让他们“郁郁不乐”。
  
  这是一个前定的因素,能让读者产生联想。“神仙的面容是不可解的汉字”,完全是东方的古典意蕴。这一句显现出的是东方的神秘性。“他们在翠绿的山坡上围成圆圈坐下。他们一直在天上、石上、雪花上观察人类。”也就是说,神秘性无处不在。当然这个观察也是带着伏笔性质的。

  “一位神仙说:‘许多天之前,或者说,许多世纪之前,我们在这里聚集起来创造日本和世界。鱼啦、海啦、彩虹的七色啦,还有动植物的世世代代,都表现得很好。为了减轻世人的负担,我们让他们传宗接代、生育,给他们双数的白昼和单数的黑夜。我们还赐给他们试验改变的能力。蜜蜂反复造一样的蜂巢,可是人却想出种种设计:像犁、钥匙、万花筒。他还想出了剑和战争的技术。他刚刚又想出一种无形的武器,足以使历史完结。在他们干出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之前,让我们消灭人类吧。’”
  
  这是以东方的生存现状来喻指整个人类的危机。这个危机有着根据或理由存在。就是所突显出的“日本和世界”其实本应和睦相处、但他们却在做危害人类生存的罪恶。诗人先是描述一番人类早先的生活情境。这个生活情境是美好的:鱼。海。七色彩虹。世代的动植物。循规守矩勤劳的蜜蜂(“蜜蜂”的隐喻是勤劳,“蜂巢”是安居所在)等等,人类生存的地方是有前途的。但是人类不知道珍惜和爱护,不断制造“剑和战争”。在诞生“剑和战争”之前,“他们”(日本和世界)代表的人类已在神仙们的恩赐下,有着“试验改变的能力。”
  
  因此很快,人的贪婪打破了神仙的祈望。“犁”是打开大地的工具,大地从此破损;“钥匙”是可以打破一切规则性的改变,这个改变让秘密不再是秘密,也就无所谓敬天敬地敬神了;“万花筒”则象征一种万变了世界和光怪陆离的本质性的改变,让世界成为虚幻不定的疾速变化的世界。而“无形的武器,足以使历史完结。”也暗示破坏大地的原子生化武器是对人类存在的一种罪恶危机存在,更是世界性的大灾难,是连“神灵”都会感到了的人类的危机。人类的自身完结、“消失神性”、创造世界与毁灭世界等等,在东方最为明显。这些都是不能原谅的罪恶。博尔赫斯借助神灵之口说出,是预言也是提出警告。那么是什么因素,让神对人类“原谅”了呢?“十七个音节所包容的空间”的“俳句”,真的能让神原谅人类了吗?
 
  “他们想了好一会儿。另一位神仙不慌不忙地说:‘不错。他们想出残暴的念头,可是也想出这样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它刚好装满十七个音节所包容的空间。’”
  
  博尔赫斯在这里用了下一个极其微小的因素——朗诵俳句——也是不能成为原因的原因,来说明神的大度和善良。和人类的邪恶的“残暴的念头”相比,这个“原因”几乎不足为缘由。但只有博大胸怀的神灵,才能如此地做到宽容!相比之下,人类真是冤冤相报。“朗诵”俳句的神仙们,一定被那“刚好装满十七个音节所包容的空间”所迷恋。那十七个音节可以唱诵的迷人句子吸引了神仙们,是因为俳句所表现的自然态、大量的关涉自然美境禅意的真美善德,其实是对整个世界所应该有的自然态的理想提醒。这个自然态所表达的,以俳句呈现。
  
  它必然会成为人类大理想大精神的方向。“神仙”从“俳句”中看到了一个柏拉图式的梦想世界,那里定然有永恒的天地和十全十美的事物。这说明,人类的理想并没有完全地泯灭,仍然在期盼神性的天地伴随着自己生存的空间。既然如此,这个东方所拥有的,也定然会引导人们积极成为追求的大境。因此,“神仙”被感动了,放弃了对人类的制裁。于是“最高神仙最后宣判:‘让世人活下去。’”这一句是宣判,也是警语。
 
  博尔赫斯对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日本和印度哲学以及佛教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早年大量阅读了波斯和中国的诗歌,以及中国和日本小说,很是熟悉中国的古诗绝句和日本的“俳句”。而诗的巧妙或者说“隐秘中心”就在这里——诗人借神仙之悟,以一个很小得微不足道的理由,来作为拯救人类命运的“大理由”,来证明人类生存的奥秘,须是一个极美的如同俳句所抒写的那样的大善大德所在。这个“理由”(也是人类的理想),是所有的预言家们难以相信的。正是这个难以相信的理由,有着出奇不意的效果。
  
博尔赫斯借东方文化来写人类的迷惘与悲哀、恐惧和疑虑,但也说出了人类的出路方向。即:放弃毁灭一切的意识,放弃一切试图让历史完结的罪恶之心,循自然生存规律,才是人类所奉行的美好追求,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拯救。这个“拯救人类的行为”,是在告诫人类的走向:要按着古老的人类神性的精神法则生存,不要悖逆神性的理想,否则人类危险!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个理想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本不应由神来提醒和主宰。有自觉的人类才是真正伟大的人类。

【作者简介】黄恩鹏,笔名黄老勰,清风渔隐。1967年生。中国作协会员。著有散文诗集《过故人庄》、长篇非虚构《到一朵云上找一座山》《一个山村的理想国》《黔地扶贫笔记》等,理论著述《中国古代军旅诗研究》《黄州东坡》等。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和艺术评论。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编辑。担纲《文化长城》等多部电视文化专题片总撰稿或文学统筹。近年倾心生态文学非虚构写作,“自然中心主义”写作理念倡导者。

【报刊存目】
徐澄泉《向低处致敬(二十章)》载《中国诗歌》9卷。
林登豪(福建)/在榕城:鸣奏三部曲(组章)(《星星散文诗》2016年第9期)
崔明秋(黑龙江)/集体主义的烂漫占用时间最柔软的部分(外二章) (《星星散文诗》2016年第9期)
曼 畅(河南)/远方更远(组章) (《星星散文诗》2016年第9期)
荆卓然(山西)/雪域高原放牧文字及其它(组章)(《星星散文诗》2016年第9期)
崔国发/秋风的呐喊(十二章)(《散文诗世界》2016年第9期)
洪孟春/在高原的梦境里度过余生(《散文诗世界》2016年第9期)
朱锁成/远去的或者没有远去(八章)(《散文诗世界》2016年第9期)
王智勇/夏虫不为我沉默(《散文诗世界》2016年第9期)
李玉辉/在堰头梨花村想起的几个词(三章)(《散文诗世界》2016年第9期)
云 珍/杂色空间《散文诗》2016.9(总第439期)
蒋戈天/坐一趟慢火车回家(外四章)《散文诗》2016.9(总第439期)
亚 楠/大自然的张力《散文诗》2016.9(总第439期)
赖杨刚/安靖坝,我们活着爱着《散文诗》2016.9(总第439期)
句 芒/信的行走《散文诗》2016.9(总第439期)
杨孟军/幸福,是一部宁静或汹涌的词典《散文诗•校园文学》2016.9(总第440期)
马银蝶/蒲公英(外六章)《散文诗•校园文学》2016.9(总第440期)
夜窗(四章) / 李成(《伊犁河》2016年第4期)
戴庄村诗札(三章) / 英伦(《伊犁河》2016年第4期)

【稿约】
诗歌界有“中国好诗歌”月选(评)活动,中国散文诗岂敢落后?程洪飞、潘志远、方文竹等等群起而攻,云“中国好散文诗” 。不是效法而是自作主张。意在辨别良莠,建立公正法则,推起散文诗新浪潮。
“好”,不是好坏的好,而是尖锐、先锋、谋新谋异,宁要鲜活的稚嫩,不要陈旧的完美。坚持民间立场。欢迎大家多挑刺儿。
对公开出版的散文诗期刊、内刊和网络散文诗进行海选,“一网打尽”。视作品内质,每月选出若干章精品(质先量后),每篇皆作短评。还将考虑年度总选、归纳。名家、新人一张圆桌坐。
以中国第一人气诗歌网站“中国诗歌流派网”及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微信平台、“中国散文诗”、众多博客、有关报刊等等为发布平台,向各类年度选推荐,并求助出版。
为了保证全面公正地展现优质作品,读者推荐的程洪飞、潘志远、方文竹等作品可以适度进入选评之列,但不能自己评述自己。
暂开辟【开卷引言】【新锐展台】【埙羽眼光】【每月观察】【散文诗说】【报刊存目】等栏目。根据情况,适时更换栏目和做法等。对于本期难免遗漏的众多优秀作品,大家可向我们提供,以便下期补上。
欢迎大家推荐或自荐。专用邮箱yhpd2008@sohu.com
印刷品寄“中国好散文诗”秘书处:242300安徽省宁国市竹峰办事处桥头铺村盘龙村民组 程洪飞收     电话:138563153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11-16 12:28 | 只看该作者
潘老师辛苦了!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11-16 12:27 | 只看该作者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11-16 11:36 | 只看该作者
精彩赏读!梅香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11-16 09:21 | 只看该作者
悦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1-16 00: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向各位同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1-15 14:4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1-15 13: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1-15 11:25 | 只看该作者
慢慢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1-15 10:3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4 13: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