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渔这首《下雪了》,内部的逻辑有点乱。语感也不太一致,但它是好诗。
作为主意象,雪在诗中至少有三种身份。1,揭示者。2,遮蔽者。到底是哪个身份呢,说不准。雪一出场,它的身份就是尴尬。它使“世界终于大白”的同时,也让秘密“深藏不露”。这两种互为表里的身份,在全诗中纠结。至结尾时,遮蔽成为它的主功能。
中间两行,最有意味,是全诗的诗意节点。
雪的第3种身份,模糊、歧意而多汁。诗人明确说“希望雪不要落在坏人的屋顶”,那么雪应该是一种覆盖物。但雪落在鸽子的眼睛这一句,雪的身份又开始转移。请注意,雪不是封盖住鸽子眼睛,而是落进了眼睛里——雪在鸽子眼睛里的瞬间溶化,是读者立刻产生的想象。再加上前面的雪是免费的善意表述,于是雪似乎又有了一种信使、向导、清洁剂等另一类中介身份。诗意在这种并不清晰的美感中荡漾了。
结句生硬而突兀。尤其“时代的清洁工”着意反讽,但严重破坏语感。
尽管有这么多“毛病”,朵渔的这首诗,却让我记住了好多年。
我一直认为诗的内部,应该有一种谁也说不清的神秘。这种神秘包括逻辑的无序,诗意的不可拆解,甚至包括意象之间的冲突、情感的不衔接,及其它诗歌元素的某些不完美。
不完美,恰恰是诗歌正常的原始生态。如果把诗写得一顺百顺,精而又精,把所有的瑕疵都修理得天衣无缝——那就是诗歌的“摆拍”和诗歌的“PS修图”。
天啊,你都天衣无缝了,和你玩儿还有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