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旅记踪(五)
文/浮山雨
我带上一脉细长的影子,走向远方。——题记。
◆山庄
山庄,一如一个温柔的小美人,静静地伏靠在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肩头上。
这里海拔950米,有风吹过,感觉“高处不胜寒”。
山庄,自然融合。依山就势,顺山盖房子,顺水盖房子。
于是树从屋顶穿越,石从墙中生长,水从房中潺流,竹破小窗探月,藤缠房廊多情……
一切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再现了山石、木竹、流水的自然结合。
想一想,这里说着老子的一个道理,即:智者顺势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这晚,我住总统套房,嘿嘿,做一回山庄总统。
一排巨石巍然,一曲楼梯环石,妩媚地扭动一下腰肢“更上一层楼”。
房内,一块巨石如牛,上有灵芝嫣然长出,真是奇迹。
走至阳台,看一天夜色,灯火通明,流光溢彩,是山色还是水色?
一片片朦胧的灯光,跳跃,闪烁,衬托着山庄的安谧与婉美。
隐约古筝声,哦,那是东窗下的小溪,在清清亮亮地吟唱。
这一夜,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只是享受这里的原始之夜。
靠在床上,我把我的悠悠诗情,押韵在高天的风夜里。
——顺其自然;让星光映亮孤寂的心空。
◆晨曦
疏星残月。西山,宁静深沉,浑然一团墨色。忽想起中国画“墨分五色”来。
就想,现在的西山应是在黎明的雾湿中悠然醒梦。果然,一团墨色有了变化,一丝白线淡淡横出。
我惊异,西山何以有黎明的抹白?哦,是晨曦,因为此时的西山恰是一面“镜子”啊!
这样想着,就见“镜子”里的白线上面,升起一缕缕雾气连接起山尖的白云。
云朵也开始了变幻,颜色点点加深,从白灰到黄灰,从黄灰到黄白,从黄白到黄红……
蓦然就有了五彩的浓度,写意出山峰的倩影,一如一幅水墨画在西天抖动。
在灰与白的交界处凝眸,心,等待和希望,渐渐地与这无可厚非的美丽,默然相融——
一种集聚的澄净,托寄于那片升华的诗意霭痕。
一刹那间,云端现出了一层薄薄的橙黄交叠的火烧云,正在飘飞……
雾升腾起来,朦胧起千变万化的峰影。
接着,清濛中有一点小光球,突然地光芒四射,“镜子”顿时亮堂堂一片,光彩天地,奇异无比。
——哦,那是太阳出来了,新生的素雅,就这样情切切地被我揽入心田了……
◆废墟
大别山庄有一座废墟广场,铺满了来自东边的山影。
穿过一座镶嵌有太阳乡的葵花图腾的石洞,向西走过象征今天的石门框,再向西是未来的的简约石门槛;
继续走过去,是太极图腾相互拥抱的两口清塘……一种形式的美丽便在我心中隐约起来。
这使我想起有位学者说的话来:
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流连盘桓的磁力……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
这个强烈是什么呢?过去,现在,未来——厚重,精彩,诗意。
这是时空的脚步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那前朝的脚印,正探秘生命的本真;
这是昨夜星辰在风雨中的坚持,那先祖的酣梦,在聆听根脉的跳动;
这是毁灭与重生、重生与毁灭的轮回过程,那无极的雪域高原,摇响了一排排祈愿来生的转经筒。
这让我记起圆明园。废墟莫不是一滴凝固屈辱的眼泪?因恨而奋起,因爱而觉醒。
废墟是一段历史的警醒,苍凉而厚重,没有她的昭示与激扬,哪有今天的精彩和未来的诗梦?
原来,废墟是一棵文化的大树,泛着灵魂之光,辉映我们自信的云天,和奋博的脚步。
——悠然一枝蔷薇花,好似一面旗帜,于废墟中矗立,倔强炽烈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