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恰似水
纳兰
为这端庄之美而折服并不羞耻,
美贴近美意。
谁懂得将内心清空的奥秘,谁就加倍获得
丰盈。
呼吸,即是内心的荒芜置换
翠色。
终日念念不忘之技艺,是编制一张能接住金苹果的
银网子。
你在光中张开的双臂,
像耶稣,神的灵运行在水面
像牧羊人招聚羊群。
素心之人,
诚然愿意在画布上出售活水。青草。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f1de40102xve1.html
锄木:第一次看到纳兰的诗,看到这个名字就想到了“纳兰性德”,点进去一看,果然有感觉。光恰似水。用端庄之美来形容“光”,形容端庄之人被端庄之美折服,才能在这美之中贴近美的意韵。光不就是内心清空的吗?而正因为这种清空才获得了丰盈。用“银网子”将光的生动和鲜活,通过象形的手段呈现出一种张力。
看纳兰的这首诗,诗人并没有对光的主体做过多的修饰。反而是从内心的感受去呈现光的特质,更多的是人与光的互动,是“心”与“光”的交流。光本是日常的事物,是睁眼所见之物,但诗人通过内心的折射让光感染了自己的思想。《圣经》开篇就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大地混沌,还没有成形。深渊一片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现。诗人以虔诚的信教徒的视角切入,将光与水的矛盾和统一阐述开来。牧羊人在圣经中也是上帝的指代,《圣经》中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光和水是生命所不可缺的事物,或许唯有通过虔诚的修行,才能看到光,看到水的本质,从而拥有活水、青草、雪。
2、落日经
文/大喜
一块液态的铁,只圆了天边的事
天下万物有多少熬煎,并不为其所知
谁把它扔进横流的瓯江
就必经受天地无休止的拷问
它沉入水底,即隐为刀剑
蓄势,等待解剖黑夜……总有天下大白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7d37130102wv2o.html
锄木:形容落日为液态的铁,多么奇特的比喻,多么巧妙的心思。只此一句就像“刀剑”一样勾起了阅读的心思。
读大喜的《落日经》完全忘了落日的形状,而沉浸在其构造的一个奇妙的境界之中。可以感受到,此落日非眼中之落日,乃诗人胸中之落日。不然谁又能“把它扔进横流的瓯江”,且经受拷问?胸中的落日化为诗人手持的刀剑,如同一个侠客般在黑暗里蓄势,一旦出手便是天下大白的时刻。
大象无形,大喜同样无情。诗人用近乎冷酷的语言描写落日,实质上是对自我的拷问。每一位诗人都有一种将自我暂时的人格分裂,做灵魂拷问的冲动或者行动。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种自我的抗争。
3、盆对狗
文/李辉
几只狗在山土上亲亲嘴,翻翻滚
狗群似乎从来没和母狗离别过
对狗的人扛着亮光光的铁盆
在中午“等换”这条母狗
一根铁棒拥有圆锁的脑袋套捆狗颈
狗与囚犯一样,他托着狗在布满微刀石的路上跑
伤沟流出少量血液
疼痛是一粒高温针旋搅,进了狗笼
盆,那么字正腔圆: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换取我也”
那些笼中狗在半死半活没说话
那只母狗离开寨的时候
她的寨上狗友在下半天汪汪,好象倾诉什么
http://blog.sina.com.cn/u/1961522080
锄木:
李辉用冷静的笔调描述一只母狗被套走的过程,宛如给我们放一部无声的黑白电影。画面的开头“几只狗在山土上亲亲嘴,翻翻滚”似乎无忧无虑。接着笔锋一转,对狗的人出场“等换”一条母狗。画面最后“狗友”汪汪。全诗语言简单,在遣词造句上并没有过多的渲染。但透过这幅画面,我们读到了什么?
现实的虚妄和虚妄的现实都有一副血淋淋的景象。有一种冷静是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产生的,而其必然伴随的条件之一就是无奈。普京说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我并不认同。“愤怒是弱者的象征”吗?不,愤怒的情绪即便对于弱者也是一种勇气的象征。突然想起尼采说,我们杀人不用愤怒,而用笑。
狗的命运身不由己,一个“亮光光”的铁盆就能交换。人的命运难道不也是这样吗?用房子换婚姻,用车子换身体,用微薄的收入换日如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社会对狗是不公的,王思聪的碧池可以穿金戴银,让许多人感叹“人不如狗”。社会对人何尝不是如此?倾诉什么?有什么好倾诉的?认命吧,有些人生来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生来就活该为奴为婢。认命吧!我们许许多多人一辈子的努力不如一辆豪车的价钱!许许多多人卖血、卖肾、卖身仍然逃不过摇尾乞怜的命运。认命吧,许多人不如一个“碧池”,最多就是个“狗屁”!
但是狗可以吃肉,人却不能吃屎!不能靠爹靠娘就要靠自己!哪怕每一口饭里都混着汗,掺着血,也应该吃得堂堂正正的一个人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