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探险”诗歌:诗坛太乱,我混不进去
凤凰文化讯(王川玫台北报道)2月11日,曾获得美国文坛最高荣誉“国家图书奖”的旅美华裔作家哈金先生携新书,再度踏上台北国际书展。这是一场迟到两年的约定,2015年,哈金因波士顿暴风雪缺席台北书展,时隔两年终于在鸡年元宵节的午后赴约,现身“哈金2017新书暨新诗集发表会”,远道而来的读者挤满了现场。
本次哈金带来在台湾出版的两本新书,一本是2017最新诗集《路上的家园》,这是哈金继《另一个空间》之后的又一部诗歌作品;另一本是他的小说新作《折腾到底》,此书被《洛杉矶时报》评价为“让人联想到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名作《1984》”。
本场活动也是“2017台北国际书展”的首场同时由两家出版社联手举办的新书发布会。台湾时报出版公司从哈金的《等待》开始发行哈金的小说作品,台湾联经出版社发行哈金的诗集等非虚构作品。双方为哈金打破行业惯例,两家出版社的总编辑首次同台助阵一场作家活动,并首次在各自的展位售卖对方出版社的哈金作品。
哈金与张爱玲之间的“旋转门”
作家哈金是第一位同时获得美国“国家书卷奖”、“福克纳小说奖”的旅美华裔作家。他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辽宁,曾参军服役5年,在山东大学获得英美文学硕士学位后,1986年赴美留学攻读博士学位。虽然最初开始用英文写作是迫于生活压力,但在活动主持胡忠信的评价中,哈金的英文创作“不下于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同台的著名作家骆以军则形容哈金的小说穿越了一个“旋转门”——“这个旋转门可以上溯到张爱玲,试图用英语写作碰触核心。他们存在某些相似,只是时差调整了50年。”他称哈金的小说“读起来让人冷汗直流,作品结构像一场外科手术,作品人物的孤独,像被某种巨大的机器碾压,让人无法呼吸。”
哈金自己说,这本长篇新作从2007年开始动笔, 两年后交给出版社,但出版社并不想出,因为这部作品与自己此前的风格很不一样,出版社不知如何是好,两年心血差点石沉大海。“后来我完成了《背叛指南》,而这本书出版社一看就想要,我就开出条件:如果出这本书,那就得两本都出。这样才得以跟大家见面。”
从2007年《自由生活》后,哈金的视角开始从中国转向美国,着重关注美国的中国移民生活,上一部小说《背叛指南》探究了中国新移民的国家认同问题,新作《折腾到底》则聚焦在美的中国知识分子。骆以军对《折腾到底》的评价极高,他盛赞此书是“21世纪科幻版的《儒林外史》加《1984》”。
《折腾到底》的主人翁是一个身处美国边缘的中国知识分子,谈起知识分子,哈金尤其推崇萨义德和乔姆斯基——“两位都是我尊敬的大师,他们靠学术立身,也是标准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的成就是世界级的,对什么都持有怀疑。萨义德每天用三种语言写三个专栏,并完成了自己的钢琴音乐会,不断对现世各类事情发表观点,他们真正做到了知识分子要站在权力的对立面、要说出真相。这个本质就是折腾。”
而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上,哈金的“偶像”则是契诃夫,他说自己的创作受到契诃夫很大影响:“契科夫是一个伟大的巨人,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契科夫的作品总有一个暗示,就是正常的好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他虽然没有写出来,但可以启发读者得出答案。”哈金说眼下很多被奉为大师的美国作家,其实都深受俄、苏文学影响,雷蒙德·卡佛就是契诃夫的一个“徒弟”,而自己作为外来者要找到文学上的师父,就要找到这些作家们的师父,这样才可以和他们成为师兄弟的关系。
中国和美国的诗坛都有江湖气,很乱
除了小说,本次哈金还带来了他继《另一个空间》之后的新诗集《路上的家园》。四年前,哈金的太太确诊癌症,照顾妻子占据了他大量心力,长篇写作随之变得越来越奢侈。“好在可以写诗。写诗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冒险,因为我很长没有使用中文写作,我也不清楚能不能写好,这是一种探险。”
哈金认为,创作诗歌要真正把语言做到精致流畅、引人耳目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月直入,无心可猜”都是汉语最优秀的诗句。“就像爱尔兰诗人叶芝说的,不管要表达的感情多复杂,写诗的过程就是去寻找刺痛人心的语言。”哈金透露自己之后还会用英语重写两本中文诗集,目前第一本已经完成,预计明年出版。
不过哈金也许并不想成为专业诗人,他说:“中国的诗坛有江湖气,美国的诗坛也很乱,像我这种孤独的人很难进入,更难混出来。”
哈金在现场读诗《失去的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