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唯美地融入,让禅理成为禅意 ——读项丽敏的自然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0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黎 于 2012-8-30 08:07 编辑



禅眼观中国当代诗歌系列之一

                                                唯美地融入,让禅理成为禅意      
                                        ——读项丽敏的自然诗   


                                                                                作者:张黎



        如果说玛丽·奥利弗是当代美国的“自然诗人”的话,那么,安徽诗人项丽敏就是当代中国的“自然诗人”。读评完两个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和加里·斯奈德的禅诗后,再来读评项丽敏的禅诗,对我来说,可真算是一种放松和享受!
        虽然,这三个诗人的作品都是以自然为主要内容的禅诗,但是作为一个中国读者,阅读他们文本时的体验可真是差别太大了。为什么呢?禅理与禅意的差别。
        写禅诗肯定离不开禅理,但就算是直接写禅理,项丽敏的表达也是如此自然而然。从本质上来讲,佛教是一种实证哲学,很深奥的,这种哲学要人们通过体验自然存在,来获得对世界本质的认识。“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说的是任何一个具体的存在都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都可以体现宇宙最深奥的法则。“一花一菩提”说的是任何一个简单的存在都是自然自足的个体,都是一个完美的小宇宙。“佛即心,心即佛”说的是自己的本性即是宇宙最高的旨意,我们要保持我们内心的纯洁和完美。在项丽敏的《月亮花》里,她用非常简洁明了的手法,将这几个理念糅合在一起了。


《月亮花》

已没有什么更美好的世界了
美好的世界就在你
多角形的身体里
  
一切的光都来自你的内部
外界不能给与的明亮
也不能掠取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佛教的这两句话说的是宇宙中的大与小,多与少,部分与整体都是同源的,都是可以会通和融合的。在项丽敏的小诗《野菊》里,她以极美的笔致体现了禅宗的这个观点,她说因为真诚,因为天然,一朵小野花可以把大世界化成一滴露珠,藏在自己的怀抱里。

《野菊》

蓝天下,一朵野菊唱起了童谣
整个世界浓缩成露,在一朵花里
安放了

        禅意是什么?就是把深奥的佛教思想或主张以唯美的感悟传达给读者。这,就是玛丽·奥利弗与项丽敏最大的差别,或者说是西方禅诗和中国禅诗的最大差别。佛教禅宗主张人们远离物质贪婪和世俗争斗,接近自然,尊重我们的内心,保持自己本来的纯洁和自由,并享受和满足这份天然的快乐。项丽敏的《石榴开花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整诗从头到尾没有丝毫说教的味道,只是通过对石榴花一番唯美的描述,让我们意识到了没有世间尘埃和忧愁的纯真境界的美,读后对这种境界心生向往。


《石榴花开了》  

天晴了
石榴花开了
鲜红的石榴花
就像你小小的脸

就像你小小的脸
刚出生时的样子
沾着母亲的血液
没有泪水,也没有尘埃

        还有,佛教最基本的思想和主张就是让人们将生命放到宇宙的视角去审视,在无极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渺小,刹那即逝。一切有为法,如露如电如泡影梦幻,这是《金刚经》里的六如观。因此,中国禅诗的禅意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指通过具体的事物现象,作者所发现和领悟的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伸性。项丽敏的作品关于这个主题的也很多,比如《一朵玫瑰在时间里走过》。它说的是冬天来了,雪从天上飘下了,一朵鲜艳的玫瑰就这样被雪掩埋,静静地枯萎了、消失了,枯萎在时间里,消失在大地上。但是,读完后,我们能说她仅仅是在写花吗?她难道不是在写她自己?或者在写我们任何一个美好而鲜活的生命?
     
《一朵玫瑰在时间里走过》


一朵玫瑰在初冬之唇晶莹的吻里
垂下羽翅
松开最后一枚花瓣
寂静梵音从尘埃升起。雪,簌簌而下


        是的,在项丽敏的自然诗里,我们往往分辨不出她是通过植物在写自己呢,还是把自己已经化做了那棵树那朵花,反正是通过唯美的感应和感悟,她将禅意、自然、自我完全融为了一体了,它们三者之间好像根本没有什么界限。佛教中的“物我一体”、“天人合一”不就是这个意思吗?看看她的《白玉兰》,渡河、彼岸、圣洁、举幡、不食烟火,在她的笔下那棵白玉兰哪里是什么树,活脱脱就是一个《红楼梦》中的妙玉姑娘嘛。或者说,她自己就是那个现代版妙玉,她让那棵白玉兰的灵魂和自己的灵魂相遇了!


《白玉兰》

她为什么要渡过河去?
为什么要独上南山?
将满树的白花开在山腰,就像春天
圣洁的新娘

也像一个举幡的人,把水里的魂儿
引向松岗——
也像一个不食烟火的人
孤单单地站在对岸

她站在对岸——在河的一方
那么寂静又那么遥远——
令人着迷
也令人忧伤


        在《诗手札》里,对于自己的生活,项丽敏如此说:“这些年来我一直是在局限中生活,在局限中阅读,在局限中写作。有时也想过要突破局限,不过总是没走出一步又回到原来的地方。我似乎越来越安于‘原来的地方’,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甚至还想把‘原来的地方’变得更小一些,清除繁琐的、不必要的,留下简单又丰富的。”对于自己的写作,项丽敏这样说:“在我写诗的时候,整个现实的世界是消失的,即使这世界就在我身边,一切外部的喧哗就在我身边,它们对我来说也是不存在的。这个世界里只有我和我的诗,有时甚至我也是消失的,此时此刻的时间也是消失的,我和时间已经融化进了那个就要被写成诗歌的事物内部了。”是的,像已经修行到一定境界的佛教徒一样,现在的项丽敏越来越安分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她满足于与自然的对话,体验着与不同生命体深层交流的快乐。
        对于项丽敏,我知道的是很多的。从2008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她,我知道她出生于1971年,毕业于某旅游学校,在上海有过短暂的打工生活,有过两次短暂而失败的婚姻,后于1993年来到家乡附近的黄山太平湖景区,与湖水为伴,一直工作生活至今。“在自然中生活,以写作修行。”项丽敏在博客上如是说,这是她现在的生活和写作宗旨。我知道,她意识到禅与生活、写作的关系,时间并不是很长,甚至现在都是很模糊的。但是,近二十年来与湖水为伴的独身生活,已经使得她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禅境。
        如果,项丽敏能够更清晰地明白禅,或者主动接近禅,她的诗歌成就将会比现在大很多,也许会远远超过美国的玛丽·奥利弗,不知她自己可否知道?或者认可?
                                                                                                             2012-8-26太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8-31 20:39 | 只看该作者
张黎 发表于 2012-8-31 10:56
谢谢童子的支持。

中国应该多一些这样的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19:29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8-31 17:21
张黎是中国现代禅师的骄傲,致敬!

野鹤兄,你弄错了,“禅诗”的骄傲,我脸红一点还能勉强接受,你这“禅师”一弄,吓死我了!
我现在对禅的了解只在理论和诗歌上,没有去实证,做禅师是要打坐实证的,这可是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8-31 17:21 | 只看该作者
张黎是中国现代禅师的骄傲,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8-31 14:59 | 只看该作者
张黎 发表于 2012-8-31 11:00
呵呵,好久不见你喽。
见到你很高兴。

好久不来了,哈哈,喜欢你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11:00 | 只看该作者
尘若无 发表于 2012-8-31 10:16
赞。评得好,有眼光。很喜欢。

呵呵,好久不见你喽。
见到你很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10:58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2-8-31 10:10
评者禅意贯通
诗者禅意自然
欣赏:)学习!

谢谢悠然。
看来你也是一个心性向禅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10:57 | 只看该作者
漪澜 发表于 2012-8-31 08:11
很纯净的诗,难得的纯净

在当代诗坛,这样的诗很难得,这样的的生活状态也很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10:56 | 只看该作者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31 06:40
确实赏心悦目。

谢谢童子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8-31 10:16 | 只看该作者
张黎 发表于 2012-8-30 08:06
附:16首项丽敏的自然诗

赞。评得好,有眼光。很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7 12:1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