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瓦雷里诗歌《石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石榴》
作者:保罗瓦雷里

微裂的硬壳石榴,
因子粒的饱满而张开了口;
宛若那睿智的头脑
被自己的新思涨破了头!

假如太阳通过对你们的炙烤
微微裂开的石榴呵,
用精制的骄傲,
迸开你们那红宝石的隔膜,

假如你们那皮的干涸金色
耐不住强力的突破,
裂成满含汁水的红玉,

这光辉的决裂
使我梦见自己的灵魂,
就像那石榴带着这神秘的结构。

保罗·瓦雷里(Paul Valery,1871.10.30~1945.7.20),法国象征派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作品有《旧诗稿》(1890~1900)、《年轻的命运女神》(1917)、《幻美集》(1922)等。被誉为“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

瓦雷里被归类为象征主义诗人完全因为他在文艺创作方面追随马拉美的缘故,不过个人认为瓦雷里的诗歌是缺乏象征主义特征的,象征主义并非以修辞技巧或风格划分,而主要在文学审美方面价值观的特殊性上,讲究打破传统审美观念,将黑暗与扭曲的题材纳入美学领域,同时主张打破标准的限制,主张通感,将审美的形容标准打破感官限制,但这些主张在瓦雷里诗歌中都很少能看到,瓦雷里的诗歌无论是在修辞上还是在审美感受上都未表现出突破传统的特异之处,不过其诗歌成就还是有的,主要在于瓦雷里诗歌修辞优美严谨,而且很多作品所表现的是立足文化和哲理的大型题材。
不过单从文学主张上,瓦雷里的诗句如果不标明作者的话基本看不出有什么象征主义风格,这首诗歌也是如此,仅仅作为一首咏物诗歌,其结构是完整的,用词也比较优美,而且在结尾处将石榴这个题材进行了升华,将简单的咏物诗歌联系到哲理题材的阐释上,作为诗歌,它所应具备的基本元素都有了,这首诗歌可以作为一首咏物类型诗歌的模范之作进行模仿和学习,但如果从诗歌的创造力与创新性方面,以及诗歌的题材的深度上,这首诗歌只能算平庸之作。
如果观察咏物类型的诗歌作品,此类的诗歌太多太多,这种停留在简单形容性描述层面上的咏物是缺乏特色和个性的,而将一个日常事物赋予其一定的正面意义来歌颂,这一模式跟“石榴”这一题材并无本质的联系,石榴可以换成任何水果,美和神秘也可以换成其他任何审美概念。
诗歌对于题材的阐释,如果题材并不是必然的,而随便换一个题材诗歌模式依然可以套用,那么题材就是失败的,这样的诗歌仅有技巧和结构,而没有主张。
技巧和结构是可以大量复制的,因而这种类型的诗歌也可以大量复制,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写作方式,通过同一模式可以无限复制出同样类型的诗歌作品。
一首诗歌的优劣如果仅取决于技巧与结构,题材和内容的意义和独特性就不存在了,而题材和内容恰恰应该作为诗歌最关键的部分而应具备不可替代性,因技巧和结构可以被复制,而内容具有不可复制性,或者说复制了同一内容的复制品,其自身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技巧与结构不是为了题材内容服务,而反过来内容是为了套入题材和结构而设定,那么诗歌拥有的仅仅是形式。
当然形式也有优劣之分,瓦雷里拥有构建优秀形式的能力,但在这首诗歌中也就仅此而已
仅仅具备优秀的形式不足以成就一首佳作,内容的空泛与贫乏是导致这首诗歌不成功的根本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5-13 22: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5-11 14:33 | 只看该作者
雨无正 发表于 2017-5-11 12:00
感谢支持!问好!

问好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2: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周源 发表于 2017-5-10 21:21
这样的评论文章有价值,不像那些吹捧的文章。

感谢支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2: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7-5-10 21:15
确实很好
问好楼主及姚老师

感谢支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1: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0 21:11
一首诗歌的优劣如果仅取决于技巧与结构,题材和内容的意义和独特性就不存在了,而题材和内容恰恰应该作为诗 ...

感谢支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5-10 21:2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评论文章有价值,不像那些吹捧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5-10 21:15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很好
问好楼主及姚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5-10 21:11 | 只看该作者
一首诗歌的优劣如果仅取决于技巧与结构,题材和内容的意义和独特性就不存在了,而题材和内容恰恰应该作为诗歌最关键的部分而应具备不可替代性,因技巧和结构可以被复制,而内容具有不可复制性。
——这一见解对许多诗写者都具有惊醒作用,让更多人看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5-10 21:04 | 只看该作者
同意这首诗形式大于内容的解析,但在结尾处我没有读出“哲理“的味道,感觉是对抽象灵魂的“赋形”,是生命的升华,这完全符合象征主义依据的对应论。另外,在西方诗学体系中是否也存在咏物诗这一概念,待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8 05:1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