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莲元子 于 2017-8-24 09:51 编辑 
 散律为白话格律诗,本文即讲唐诗宋词和散律共有的古典节奏。
 
 〔散律〕西山雪
 
 几千年黄土烽烟又罩银袍
 三大平原万里雪飘。
 一望长城无限,
 千锁关山,
 似雪浪飞天。
 遥望北方的草原,
 北斗映着一卷寒光,
 正旭日东升,
 流紫气无边。
 恰南疆一片火红,
 京都的冬,
 只在松花之中。
 山深道远,
 留雪印凋残。
 2005年初雪于北京西山虎头崖
 
 
 诗不能没有节奏。汉诗的强弱节拍是由平仄组成。汉诗节奏以二字平仄为主,一字平仄为辅。(详见《论白话诗的节奏》)
 欧洲十四行诗也有强弱节拍,当然它没有平仄,而是由轻音和重音组成。一句诗有多个音步,每一音步须有轻、重音节。不言而喻,它的重音相当于仄,而轻音相当于平。所以,不要轻视平仄,它是世界通行的节奏法。
 平仄为节奏之本
 无平仄节奏不固
 平仄非常简单,而人自难。偷工减料地写诗,没有出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何况平仄又简又易呢?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种平仄为古典模式,唐诗宋词几乎全由此构成。除第一节“几”外,全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双字音节。由于古典模式有着最鲜明的复沓节奏感,故写诗时宜尽量采用它。本诗全为古典平仄模式,如:
 
 几|千年|黄土|烽烟|又罩|银袍
 三大|平原|万里|雪飘。
 一望|长城|无限,
 千锁|关山,
 似|雪浪|飞天。
 
 
 白话诗的平仄非一成不变,也有变格。变格能强辞增味,四连平即是突出的例子。如:
 
 京都的冬|只在|松花之中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四连平最好全是一种调,如本例全由(ī)构成。当然也可用四连仄。都读之成响。不过,变格宜少用,否则诗败。
 
 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看宋词《贺新郎》的这一句,作为词谱很像是变格,但词人在填词时,改种样式也不愿有变格。故古典节奏是多么精美,多么深入人心。
 |